新体制下战区陆军物资配送保障网络模式研究
2018-06-21杨学铭
杨学铭,荀 烨
(1.陆军军事交通学院 研究生管理大队,天津 300161;2.陆军军事交通学院 军用物资配送系,天津 300161)
1 引言
新的战区陆军物资配送保障体制趋于扁平化、网络化,指挥环节和指挥方式更加简化,信息交流更加快捷;信息化条件下的战区陆军部队平战时物资保障需求量加大,配送需求更新加快,为使得物资配送保障实现真正的“物畅其流”,就必须在战区陆军范围内构建科学合理、高效通畅的物资配送保障网络。
2 新体制下战区陆军物资配送保障概述
在“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新的总体职能设计和“统分结合、通专两线”新的保障体制下,陆军部队的作战任务和体制编成正在由区域防卫型向全域作战型转变。了解物资配送保障以及配送保障网络的基本概念,分析战区陆军物资配送保障任务需求,研究适应战区陆军部队物资配送保障模式,对于构建时效性强、通达性高的物资配送保障网络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2.1 新体制下战区陆军物资配送与物资配送保障网络概述
军用物资配送是军事物流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将部队所需的物资从物资集散地送达至部队用户的一系列有计划、有组织的军事物流活动,一般包括订单处理、分拣配货、配装运输、送达交接以及后续服务等[1]。
物资配送保障网络是以物资仓储资源为主干、以物资运输线路为脉络所构筑而成的空间布局结构,是物资配送保障活动的载体。物资配送保障网络的合理性直接影响着物资配送保障系统的辐射能力、保障效率和综合效益[2]。
战区陆军物资配送保障网络的基本构成要素是物流节点和物流连线。其中,按照物流节点的性质来划分,物流节点主要可分为军品供应商、战区陆军部队用户和军用仓库等,构成战区陆军物资配送保障网络的主干部分,类似于人体的骨架和器官;按照物流连线的性质来划分,物流连线主要可分为运输线路和信息系统,分别实现物资、信息在物流节点间的空间转移和互联互通,类似于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物流网络组织保证了网络持续良性的运转,类似于人体的大脑调节系统。
2.2 新体制下战区陆军物资配送保障任务需求
战区陆军物资配送保障主要包括平时物资配送保障以及战时应急物资配送保障。平时的物资配送保障主要负责战区陆军部队日常的工作、训练以及周转物资储备等非应急状态下的军事活动。
在平时,战区陆军部队用户的地理位置基本固定,物资需求基本稳定。因此,物资配送保障主要在满足军事效益的前提下,从“经济性”的角度出发统筹规划:比如减少物资运输车辆的“空车率”,提高物资周转率,减少物资的在库率;选择合适的物资配送保障模式,科学制定物资配送保障方案,避免“重复运输”等现象发生。
战时的物资配送保障主要是针对各个作战方向的战区陆军部队所面临的局部战争、边境冲突或其他应急物资配送保障任务。在战时,由于未来作战信息化程度提高,战斗节奏加快,物资的消耗量也随之增加,同时物资的集散地还面临着被破坏的风险,因此战区陆军部队的物资需求量急剧增加;并且未来的战争爆发时间点不确定,战争通常一触即发,对战时的物资配送保障的效率、质量、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3 新体制下战区陆军物资配送保障配送保障模式
战区陆军物资配送保障网络的结构模式取决于物资的配送保障模式,而物资的配送保障模式取决于物资的品类、部队用户需求、运输配送距离、安全保密要求以及社会资源利用等[3]。本文提出以下四种适合战区陆军部队的物资配送保障模式:
(1)自主配送保障模式。自主配送保障模式是指物资保障力量对物资配送的各个环节独立自主地组织实施和管理控制的一种组织模式。这是目前部队最常用的一种配送保障模式。其主要的优势是有利于部队物资筹措、储存、供应和管理等物资保障环节的一体化作业,系统化程度高,任务响应快捷,尤其适用于多批次和涉密性较强的物资配送活动。但这种配送保障方式具有传统的“自给自足”思想,不能有效利用地方物流资源,增加保障经费开支。
(2)直达配送保障模式。直达配送保障模式是指物资不经过中转(战役、战术)直接送达至战区陆军基本作战单位(战位、单兵)的配送保障模式[4]。其主要的优势是:配送物资高效精确、节约物资存储和转运成本。这种配送保障模式较多地应用在战时物资保障和平时应急保障,对信息化程度和保密安全提出了高标准、严要求。
(3)军地联合配送保障模式。军地联合配送,是按照军事需求部署,由后勤机构统一组织,通过军队和地方双方协调合作,合理分配保障力量,共同完成物资配送任务[4]。该保障模式主要用于战役层次,战术层面的军地联保勤应由战役保障机构统一组织或指定战术保障部门与地方支前机构共同实施。
(4)共同配送保障模式。共同配送保障模式是指在同一地区多个物资供应商(企业)或多个物资保障单位向同一部队用户配送物资,并以互利互惠为原则而统一组织实施的协作性配送模式[5]。这种配送保障方法一般针对有配套使用或组套包装要求及相关的军用物资,要求军品供应商或部队物资保障单位具有共同配送能力,通常在战役以上层次运用。共同配送保障模式的优点是:资源利用共同化、配送作业集约化、利益共享最大化,是信息化时代最优的配送模式。但这种配送保障模式组织难度大,而且易泄漏商业和军事秘密,同时易产生利益纷争。
3 新体制下战区陆军物资配送保障网络结构模式
战区陆军物资配送保障会因保障区域、保障对象、保障要求的不同,需要有不同的物资配送保障网络结构形式与之对应。因此,在战区范围内可构建三种物资配送保障网络结构:一是直送网络结构模式,二是通过配送中心并利用Milk Run的网络结构模式,三是多枢纽节点的LD-CED网络结构模式,而其他的网络结构模式均可看作是这三种网络结构形式的混合或变形。
3.1 采用送奶路线(Milk Run)的直送网络结构模式
直送网络结构模式是指所有的物资直接从物资供应地(军品供应商或军用仓库)运送到物资的需求地(战区陆军部队用户)。在这种网络结构中,单次物资流动的线路是确定的,陆军相关业务部门以及地方物流企业人员需要对物资运输配送的规模、方式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直送网络结构模式的优势有以下三点:一是物资配送所经过的环节少,无需经过任何中间的物流枢纽节点,减少了中间物流枢纽节点的建设和运营成本;二是实施过程简捷易行,指挥协调通畅简便;三是在直送网络结构中,物流线路规划设计是在局部范围内,不同的物资配送保障需求决策之间不会互相影响。同时,由于每次物资运输配送都是不经任何中间枢纽节点的,因此物资从物资供应地到战区陆军部队用户的时间短,效率高。采用送奶路线(Milk Run)的直送网络结构模式将“一对一”或者“多对多”的直达配送保障模式转换为“一对多”或“多对一”的直达配送保障模式,即指在保持直送网络结构模式优势的情况下,利用一辆物资运输车将一个物资供应地的物资直接向多个战区陆军部队用户配送,或者通过一辆物资运输车把多个物资供应地的物资集中装载后向一个战区陆军部队用户配送。采用送奶路线(Milk Run)的直送网络结构模式时,还需要陆军相关业务部门以及地方物流企业人员共同规划设计若干条在满足军事效益前提下,能减少经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时间效益的物资配送路线(即送奶路线)。
战区陆军通常是在部队用户物资需求量大,配送规模与多辆整车装载量相近或应急应战的特殊情况下采用送奶路线的直送网络结构模式,这种网络结构模式能够实现在特殊情况下的配送保障效益最大化;如果部队用户物资需求量小且不能达到物资满车装载时,直送网络结构模式的保障成本较高。另外这种网络结构模式所对应的物资直达配送保障模式无法形成较高的集约程度,配送保障辐射的范围也很有限,平时战区陆军部队较少采用这种网络结构模式实施物资配送保障。
采用送奶路线(Milk Run)的直送网络结构模式图如图1所示。
PLSVC漏诊原因:⑴过快超声扫查速度,尤其初学者经验不足、图像识别敏感性低,更容易漏诊。⑵PLSVC内径细小;三血管气管切面不标准,肺动脉左侧不能扫查出多一根血管;或是把左房部分显示出来造成伪像;笔者就有体会。⑶胎位关系,胎儿仰卧位或俯卧位时,心尖朝上或朝下时,因PLSVC与超声束平行而易造成漏诊。⑷PLSVC胎儿合并心内畸形时冠状静脉窦常不大,满足于诊断心脏结构异常,导致诊断不充分,尤其容易漏诊合并的染色体异常。
图1 采用送奶路线(Milk Run)的直送网络结构模式
3.2 多物流枢纽节点的LD-CED网络结构模式
通过配送中心中转网络结构模式(CED)是指物资并不是直接从物资的供应地运送到战区陆军部队用户,而是经过中间的物流节点对物资进行收集、储存、分拣、配装、交换等处理后,再送达至战区陆军部队用户。通过配送中心中转的网络结构模式的核心功能在于对物资的收集(Collection)、交换(Exchange)和送达(Delivery),故简称CED模式。这种网络结构模式在战区范围内的主要优势有以下三点:一是起着对物资进行暂储保管的作用,可以起到平衡物资供需之间矛盾的作用;二是可以对物资进行分拣、包装、配装等处理,在经济合理的范围内满足不同陆军部队的需求;三是由于配送中心接近陆军部队用户,能够提高物资配送保障的效率,提高了物资配送保障网络的流通速度,部队用户的满意程度也随之提高。
目前,战区陆军通过配送中心中转的网络结构模式在物资配送保障实践中主要存在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大量库存少量配送的情况,此时配送中心以物资的储备预存为主,同时完成部队平时的物资配送保障任务,这种情况下的配送中心通常由后方仓库来担当;第二种是大量配送少量库存的情况,此时两级配送中心将来自物资供应地(军品供应商或军用仓库)的物资进行交换,并完成物资的分拣、组套包装、配装等任务,然后再将物资送达至部队用户手中,这种情况下的配送中心通常由军事物流基地、临时指定的车站、机场和码头来担当。
多物流枢纽节点的LD-CED模式也是在CED模式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一种网络结构模式,其中转节点主要指两类物流枢纽节点,一类是物流中心,另一类是配送中心,即Logistics center+Distribution center(LD)。物流中心主要担负接受上级军品供应商或者军用仓库运送来的物资的任务,并提供相应的分拣、中转服务,通常由军事物流基地或者大型的后方仓库充当物流中心的角色;配送中心则主要为下游的陆军部队用户提供物资配送服务,通常由综合的后方仓库充当。在这种网络结构模式中,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不仅是物资配送保障活动的核心物流中转节点,而且也是汇集和传递大量军事物流信息的神经中枢。物资通过多物流中转节点的收集、交换和送达,实现了物资的集约和规模处理,降低了物资配送保障的总成本,提高了物资配送保障的综合效益。另外这种网络结构具有对物资的品类覆盖范围广、配送保障辐射面积大、能力强的优势,可以很好地适用于战区范围内陆军部队的物资配送保障。
多物流枢纽节点的LD-CED网络结构模式图如图2所示。
图2 多物流枢纽节点的LD-CED网络结构模式
3.3 通过两级配送中心中转的网络结构模式
前面两种网络结构模式只考虑了物资从供应地到战区陆军部队用户的情况,即物资的单向运输过程,没有考虑物资运输车辆返回的空载问题。为了使得战区陆军物资配送保障系统效益实现最大化,还可以在战区范围内建立一种双向的网络结构模式,即通过两级配送中心中转的网络结构模式。新体制下,战区陆军机关相关业务部门会在战区范围内根据陆军部队用户的地理位置将物资需求地划分为若干个物资保障区域,并在每个保障区域内设置一个一级配送中心作为枢纽站点,而后设置若干个二级配送中心作为集货站点或配送站点。两级配送中心中转的网络结构模式物资配送保障组织流程如下:
第一个物资运输阶段:各集货站点收集从各自保障区域内的物资供应地(军品供应商或军用仓库)提供的物资(集货过程)。
第二个物资运输阶段:各集货站点将收货单位不在本站点保障区域内的物资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送达至本站点保障区域的枢纽站点(分拣过程)。
第四个物资运输阶段:各配送站点将物资按照部队的不同需求进行组套包装、配装等处理后,配送到部队用户手中,从而完成整个物资配送保障的过程。(配送过程)。
在通过两级配送中心中转的网络结构模式中,物资的双向运输过程包括两个部分,即干线物资运输和支线物资运输。干线物资运输是指在保障区域内一级配送中心和二级配送中心之间的长途运输,通常采取大批量物资运输方式运输物资;支线物资运输是指保障区域内的二级配送中心之间以及二级配送中心与部队用户之间,通常采用短途公路运输方式实现物资的配送保障。
采用两级配送中心中转的网络结构模式时,需要陆军相关业务部门以及地方物流企业人员从全局来规划设计两级配送中心的选址位置以及物资流动路线。通过两级配送中心中转的网络结构模式不仅实现了物资的双向运输,有效地解决了物资运输车辆返程空载的问题,而且能缩短物资运输配送时间,降低物资配送保障成本,提高军事效益。
通过两级配送中心中转的网络结构模式图如图3所示。
4 结语
图3 通过两级配送中心中转的网络结构模式
在新的编制体制下,战区陆军物资配送保障工作要积极适应未来军事物流发展的新形势、新趋势与新任务。积极探索新的物资配送保障模式,研究与之相适应的物资配送保障网络结构模式,并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与设计;维护新的物资配送保障体系建设,规范战区陆军相关部门的权责关系,加强配送保障网络节点的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必将提高战区陆军物资配送保障的时间效益和空间效益,为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奠定良好的基础。
[1]付国玺,李海华,刘国清.战略后方仓库军用物资配送系统研究[J].陆军军事交通学院,2017,(2):56-57.
[2]韩绍兵.驻藏部队军事物资配送保障研究[D].长沙: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
[3]荀烨.军事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Z].天津:陆军军事交通学院,2016.
[4]乔国梁.一体化战争条件下军事物流配送模式研究[D].洛阳:河南科技大学,2014.
[5]叶杰刚.物资配送及其模式选择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1996,(3):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