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粤北连平县大尖山铅锌矿区地质特征、富集规律与找矿方向

2018-06-21彭桥梁易金春李天虎谢彪武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18年2期
关键词:斑岩铅锌矿矿床

彭桥梁, 易金春, 李天虎, 龙 安, 谢彪武

(1.湖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四一八队,湖南 娄底 417000; 2.中国地质调查局 西安地质调查中心,陕西 西安 710000)

图1 大尖山矿区地质图Fig.1 Geological map of Dajianshan mining area

1.第三系丹霞群;2.上石炭统壶天群上亚群;3.上石炭统壶天群下亚群;4.下石炭统忠信组中段;5.下石炭统忠信组下段;6.上泥盆统天子岭组;7.中泥盆统老虎坳组;8.中泥盆统桂头组上段;9.中泥盆统桂头组下段;10.震旦系;11.流纹斑岩;12.中—细粒黑云母花岗岩;13.花岗闪长斑岩;14.中基性岩脉;15.英安斑岩;16.断层产状及编号;17.实测或推测地层界线;18.背斜;19.向斜;20.矿体(脉)及编号。

大尖山矿区位于广东省河源市连平县城333°方向直距11 km处,属连平县元善镇管辖,地理坐标:东经114°24′28″~114°29′58″,北纬24°25′45″~24°28′50″。大尖山铅锌矿储量达大型规模,为广东省第二大铅锌矿床[1],矿床成因为中温热液充填破碎带型脉状铅锌矿床。本文在总结前人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近几年在该区的勘查成果,通过分析研究其矿床地质特征,对矿化富集规律进行归纳与总结,并指出大尖山矿区下步找矿方向。

1 成矿地质背景

大尖山铅锌矿位于粤北山字型的前弧东翼(锅洞向斜南东翼)与贵东—大东山岩体东西向构造带的东段南缘交汇处,连平帚状构造收敛部位[2-3]。矿区广泛出露地层有震旦系、泥盆系、石炭系,局部零星出露白垩系、第三系和第四系(图1),其中下石炭统大塘阶忠信组(C1dzn)为矿脉底板围岩。

区内经历了地槽—准地台—大陆边缘活动带的发展演化阶段和相应的加里东—印支—燕山构造旋回,形成以大尖山倒转向斜褶皱、F2区域性断裂为主,并伴随北东、北西、东西向等多组不同方向断裂交织的构造格架[4]。总体上看,矿区北部、东部以北东向褶皱及断裂构造为主,矿区及其南部地区以东西向褶皱及压性断裂构造为主,该组东西向构造西延逐渐向南西方向收敛,向北突成一帚状构造[3]。东西向F2断裂经历了多期次构造运动的复合作用,控制了矿脉的产出。

区内岩浆岩活动强烈,按生成条件分为喷出岩和侵入岩。喷出岩中主要有蚀变英安斑岩和流纹斑岩,岩体属超浅成相,光谱分析含铅401.2×10-6、锌320×10-6、锡8.1×10-6,铅锌含量高于区内其他岩体,局部英安斑岩顶部见有铅锌矿细脉,是铅锌矿体的直接顶板,是本区与成矿作用关系密切的岩体。侵入岩主要有中粒黑云母(白云母)花岗岩及一些小规模辉绿岩、安山岩、煌斑岩及微晶闪长岩等中基性岩脉,侵入于地层及早期岩体中,是区内最晚的岩浆活动。

区内变质作用主要有构造动力变质作用、区域变质作用和接触变质作用,其中构造动力变质作用为区内主要变质作用类型,表现为断层及其附近岩石受到强烈的挤压作用(尤以F2强烈),形成了碎斑岩、碎粒岩、糜棱岩及构造角砾岩,构成了区内的挤压破碎带,矿区的铅锌矿体就赋存在这些动力变质岩中。

围岩蚀变类型[5]有绢云母化、硅化、碳酸盐化、绿泥石化,其中绢云母化蚀变强度大、分布广,硅化次之,蚀变带宽一般数米至50余米。硅化以充填和交代方式进行,致密块状矿石周围常出现强硅化浸染状铅锌矿石,且硅化越强烈矿化越好,因此硅化与成矿关系较密切。

2 矿床地质特征

2.1 矿体特征

区内已探明的矿体共27个,按其赋存条件可分为三类[3,5-6]:①产于F2断层接触面上的矿体,主要为V1,其次为V1-1和V1-2,其中V1矿体储量占全矿区储量的95%以上;②产于V1矿体下盘的矿体(V2-1、V2-2);③产于V1矿体上盘的矿体,规模小,不具工业价值。

V1矿体:地表呈铁帽出现(即矿体氧化带),走向长约1 800 m,出露最高标高802 m,平均769 m,倾斜延伸>818 m,严格受F2断层控制,走向近东西,倾向南,平均倾角80°,矿体厚0.56~13.48 m,平均厚度4.00 m,厚度变化系数为84%,属较稳定矿体。品位Pb1.00%~3.00%,平均2.46%,品位变化系数为80%;Zn2.00%~4.50%,平均3.29%,品位变化系数81%。矿体呈脉状、似层状或薄透镜状,具有分枝、复合、尖灭、侧现现象。

V1-1矿体:分布于7线西侧,584~678 m标高之间,走向延长<34 m,倾向延深约94 m,在走向上与主矿体呈约9°的分叉,矿体平均厚度1.49 m,平均品位Pb 4.58%,Zn 3.73%。

V1-2矿体:分布于5~3线,221~371 m,走向延长102 m,倾向延深约151 m,矿体平均厚度1.64 m,平均品位Pb 0.77%、Zn 1.44%。

V2-1矿体:受挤压破碎带控制,呈脉状、透镜状产出,与主矿体水平距离13~20 m,走向长约180 m,延深340 m,矿体厚度0.46~2.52 m、平均1.36 m,品位Pb 1.53%~6.58%、平均3.70%,Zn 2.73%~27.05%、平均8.18%。

V2-2矿体:受F2挤压破碎带控制,矿体呈脉状、透镜状产出,与主矿体平距4~10 m,矿体沿走向长约200 m,倾向延深约260 m,厚度0.64~4.85 m,平均1.99 m,往西部侧伏方向厚度增大,品位Pb 0.30%~3.58%、平均0.63%,Zn 0.84%~3.75%、平均3.27%。

2.2 矿石特征

矿石主要矿物有方铅矿、闪锌矿,次要矿物为锡石、黄铁矿、毒砂、磁黄铁矿、辉银矿。矿石结构主要为他形—半自形晶粒状结构、充填交代结构、交代熔蚀结构、固熔体分离结构。矿石构造有致密块状构造、浸染状构造、条带状构造及角砾状构造,其中浸染状构造是矿石的主要构造。矿石有用组分除铅锌外,银、铬、硫、锡可进行综合回收利用。

2.3 矿石类型

按矿石氧化程度分为氧化矿石(铅锌氧化率>30%)、混合矿石(铅锌氧化率10%~30%)、硫化矿石(铅锌氧化率<10%)三类,氧化矿石主要分布在地表至地下15 m左右位置,本身不具备工业价值,只有地表找矿标志意义。混合矿石分布于氧化矿石以下至660 m标高,氧化浅时见铁锰质薄膜,氧化深时见蜂窝状褐铁矿,总体矿石含量<1%。硫化矿石分布在660 m标高以下,为铅锌硫化物矿石,占全矿区储量99.81%,是矿区的主要矿石类型。

2.4 围岩与夹石

主矿体(V1)顶板围岩为蚀变英安斑岩,局部为中粒黑云母(白云母)花岗岩,且与矿体界面一般较清晰,局部有不同程度矿化。底板围岩有压碎岩类、糜棱岩、流纹斑岩、中基性脉岩、砂质页岩及灰岩等。V2-1、V2-2矿体的围岩大部分为压碎岩类,局部为流纹斑岩和中基性脉岩。根据岩石化学分析结果(表1)及扎氏向量图解(表2、图2)表明:区内英安斑岩、中粒黑云母花岗岩及流纹斑岩成分上都为铝过饱和,属Ⅱ类岩石,暗色矿物较少,中碱性长石含量较低,其中蚀变英安斑岩为Ⅱ类6科,流纹斑岩为Ⅱ类5科,中粒黑云母花岗岩为Ⅲ类3科。

图3 大尖山矿区V1矿体(铅+锌)厚度×品位等值线图Fig.3 V1 orebody (lead+zinc) thickness×grade contour map of Dajiangshan mining area1.等值线;2.采空区;3.剖面线及编号;4.坑道。

表1 大尖山矿区岩石化学分析结果Table 1 Chemical analysis result of Dajianshan mining area

表2 大尖山矿区扎氏数值特征Table 2 The Zad number characteristics of Dajianshan mining area

图2 大尖山矿区扎氏向量图解Fig.2 The Zhan’s vector graph of Dajianshan mining area1.英安斑岩;2.中粒黑云母花岗岩;3.流纹斑岩。

主矿体(V1)夹石成分主要为碎斑岩、碎粒岩及构造角砾岩,次为英安斑岩、硅化石英砂岩,夹石厚度一般小于剔除厚度(2 m),对矿体完整性无大的影响。

3 铅锌矿富集规律

3.1 矿脉空间分布规律

3.1.1 裂控规律

矿区铅锌成矿作用主要受F2断层接触带控制,断层分布于矿区中部,横贯全区,走向全长超过35 km,走向多变,破碎带内普遍充填了碳酸盐、石英脉,且有不同程度的铅、锌、锡及黄铁矿矿化现象,矿化相对富集在北西西(2~16线)、近东西(2~1线)和北东东(1~23线)向断层接触带上,V1矿体赋存于破碎带的断层接触面上。

根据断层的力学性质,近东西向断层具张扭性特征,北东东向具扭性—压扭性特征,北东向具压扭性—压性特征,其控矿特征各异,对成矿作用的贡献也不同。区内控矿断裂F2走向近东西,剖面上断裂角较缓且围岩以刚性岩石为主(如石英砂岩等),成矿构造受南岭东西向构造体系贵东—大东山东西向构造带与新华夏系构造复合作用,多形成富厚矿体,向东西两端延伸F2逐渐转化为以压性为主的压扭性北东向断层,该方向的断裂面对铅锌矿化不利。

3.1.2 侧伏规律

从矿体分布的空间位置上看,V1矿体外形轮廓基本保存完整,上部矿体界线呈锯齿状,在走向上出现了若干无矿鞍部,向下矿化连续性变好,无矿段范围缩小,至400~200 m标高矿体基本连成一片。矿体平均走向为79°,倾向南,平均倾角81°,15线以东浅部出现反倾斜的局部现象,但向深部逐渐转为向南倾斜。

根据已有系统工程圈定的主矿体(V1)形态及厚度品位等值线图(图3),总体上,铅锌品位中部较富,边缘部位薄,往深部和浅部品位变低,延伸多未封闭。矿体有明显向西侧伏的规律,侧伏角约23°,厚度变化总的趋势是中心部位厚、边缘部位薄,铅锌富集规律在走向上和倾向上与矿体厚度呈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图4),相关系数分别为0.21和0.14。根据钻孔控制情况(图5),矿体深部未探底,因此矿区西部及深部还有较好的找矿远景。

图4 大尖山矿区V1矿体厚度品位变化曲线图Fig.4 V1 ore body thickness and grade change curve of Dajianshan mining area

图5 大尖山矿区0线剖面图Fig.5 0 line profile of Dajianshan mining area1.中石炭统黄龙群下亚群上段;2.中石炭统黄龙群下亚群下段;3.英安斑岩;4.中粒黑云母(白云母)花岗岩;5.流纹斑岩;6.中基性脉岩;7.硅化破碎带;8.主矿体及其编号;9.断层及其编号;10.施工钻孔及其编号。

3.2 矿床共伴生规律

矿床为铅锌共生矿床,铅锌分别赋存于方铅矿和闪锌矿中[7],伴生有银、镉、锡、钨。银与矿石中的铅品位有较明显的相关性,相关系数0.546,矿区中一般中浅部及东部银含量较高,局部地段未见铅锌矿含银量较高[8];镉呈类质同象赋存于闪锌矿中,含量比较均匀,与锌含量呈明显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883,总体上矿体中下部含镉较高;矿区15线以东及7~15线200 m标高以下铅锌矿体中连续含锡,往周围逐渐变低,主要呈锡石状态赋存;根据以往施工的钻孔和坑道穿脉,共有23处见到含钨石英(硅质)脉,大部分赋存于铅锌矿体及矿体上下盘接触处,其分布受F2断裂制约,钨矿化与铅锌矿化基本重合,由于品位不高,不具备综合回收利用价值。

3.3 稳定同位素组成特征

3.3.1 铅同位素

在区内V1矿体不同部位采取了7个铅同位素分析样[3,5,9],样品经粉碎、过筛,在双目镜下挑选40~60目,纯度>99%的闪锌矿、方铅矿单矿物样品5~10 mg。挑选后的单矿物在玛瑙钵里研磨至200目以下,由武汉地质调查中心在MAT261热电离质谱仪上完成,采用地质行业测试标准(DZ/T0184.12-1997),相对误差<0.05%,其分析结果(表3)表明:206Pb/204Pb、207Pb/204Pb、208Pb/204Pb分别为18.585~18.67、15.662~15.777、38.832~39.154。在206Pb/204Pb~207Pb/204Pb、206Pb/204Pb~208Pb/204Pb图解上(图6),所有数据点大致呈线性分布,闪锌矿位于线性的最高值端元,而方铅矿位于中间部位,总体分布比较集中,说明大尖山矿区成矿物质与燕山期岩浆活动有关,为岩浆热液矿床。由于控矿、容矿构造F2断层切过了中石炭统地层,因此,大尖山铅锌矿床形成于古生代之后,根据铅同位素比值结果(表3),求得其成矿模式年龄为117百万~98百万年,属燕山晚期形成的矿床。

图6 大尖山矿区闪锌矿、方铅矿铅同位素组成Fig.6 Sphalerite and galena lead isotope composition ofDajianshan mining area

表3 大尖山矿区方铅矿、闪锌矿含铅同位素比值结果Table 3 The lead isotopic ratio of galena and sphalerite of Dajianshan mining area

3.3.2 硫同位素

在V1矿体的不同部位采集了代表性的铅锌矿石和新鲜岩体样品[2-3,5],闪锌矿、黄铁矿和方铅矿单矿物分离纯度高达98%以上,硫化物样品共11件,其中闪锌矿3件、黄铁矿2件、方铅矿6件。硫同位素测定由武汉地质调查中心在MAT253质谱仪上完成,δ34S以V-CDT为标准,分析精度为±0.2‰,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δ34S变化范围-5.35×10-3~+3.01×10-3,均值为-0.834×10-3,分布范围比较集中,以富集δ34S、变异小和明显的塔尖式分布为特征,但不同阶段硫化物δ34S值略有不同,黄铁矿δ34S(2.65×10-3)>闪锌矿δ34S(1.64×10-3)>方铅矿δ34S(-3.23×10-3),与热液矿床中硫同位素分馏顺序一致,与中酸性侵入岩体有关。根据图7自然地质体中硫同位素组成变化范围可知,大尖山铅锌矿床同位素组成特点与含铜黄铁矿矿床相似,与沉积硫化物矿床硫同位素组成有明显的差异,由此可见本矿床的硫主要来自上地幔或地壳深部。

表4 大尖山矿区硫同位素分析值Table 4 Sulfur isotope analysis result of Dajianshan mining area

图7 自然地质体中硫同位素组成变化范围Fig.7 Sulfur isotope composition variation in natural geological bodies1.陨石;2.地壳平均;3.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4.含铜黄铁矿矿床;5.大尖山铅锌矿床;6.斑岩铜矿床;7.矽卡岩矿床;8.海洋硫酸盐;9.五部铅锌矿;10.硫酸盐矿床;11.热泉硫酸盐;12.地下水硫酸盐;13.雨水硫酸盐;14.生物硫共生的硫酸盐;15.沉积硫化物。

3.4 成矿物理化学条件

根据矿物共生组合、矿石结构构造等特征,大尖山铅锌矿床的形成可分为热液和表生两个成矿期,其中热液成矿期根据矿物形成顺序可分为早期石英—硫化物、中期硫化物—碳酸盐及晚期碳酸盐等三个成矿阶段,石英贯穿热液成矿阶段始末,与成矿关系密切。大尖山铅锌矿床的形成,除了有成矿物质来源、导矿构造、容矿构造外,还需要理想的环境和成矿作用,根据成矿作用形成的石英矿物中的假次生包裹体(未见原生包裹体)均一法测定成矿温度为210~220 ℃[3,5],说明大尖山铅锌矿床的成矿温度属于中温热液阶段,在成矿过程中,每期的成矿温度略有不同,总体上,成矿早晚期温度稍低,中期温度稍高,铅锌矿大部分都在成矿中期形成。

4 矿床找矿方向及远景预测

大尖山矿区的找矿应从有利的构造部位、地表氧化铁帽出现、围岩蚀变标志及岩浆岩活动标志等几方面入手,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大尖山地区的找矿方向应以大尖山铅锌矿区为重点进行解剖,充分挖掘矿区已有矿脉的中深部找矿潜力,并及时指导面上找矿工作,努力实现大尖山地区找矿的重大突破。下面通过对大尖山地区部分铅锌矿脉(点)进行初步远景预测,展示其良好的找矿前景。

4.1 V1矿体边深部

根据矿体总体向西南侧伏的特点,V1矿体的深部及沿F2走向西延地段找矿远景较好,西延地段位于东西向主断裂与北东向、北西向断裂交汇部位,Pb-Zn异常组合好,Pb异常高点突出,在今后的找矿工作中应加强综合研究,重视对成矿有利的张扭性—扭性断裂的研究,同时注重铁帽、围岩蚀变、岩浆活动等找矿标志,采用钻探等工作手段向西南方向及深部追索矿体,扩大矿体规模。

4.2 葫芦洞矿点

位于F2西部、震旦系变质砂页岩中,地表北东向张性裂隙中充填有含矿碳酸盐脉,围岩蚀变有碳酸盐化、硅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据以往水系沉积物显示钨锡含量较高,或有单独钨锡矿(化)体存在。因此,该矿点可寻找F2交汇的碳酸盐地层与砂页岩地层界面成矿的可能性,其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4.3 横坑矿点

位于F2上盘,岩性主要为蚀变英安斑岩,多条含铅锌碳酸盐脉发育在近东西向挤压破碎带中,有一定的找矿前景。

5 结语

通过分析大尖山矿区矿床地质特征,总结该类矿床的矿化富集规律,主矿体V1向西南侧伏规律明显,成矿地质背景好,构造控矿作用明显。矿床成因类型为中温热液充填破碎带型脉状铅锌矿床,顶板英安斑岩及燕山期花岗岩的侵入为成矿提供了物源和热源,赋矿围岩铅锌背景值高、蚀变强烈、矿化好,有形成超大型铅锌矿床的潜力。V1矿体(脉)的西延段及深部、葫芦洞矿点、横坑矿点找矿远景较好,在今后工作中应提高对东西向构造控矿作用的认识,以钻探作为主要找矿手段,加大勘查投入,为矿山寻找新的资源。

致谢:文章参考了广东省地质局703大队、756大队及湖南省地勘局418队等单位的有关资料,项目勘查费用由北京中恒永通贸易中心出资,在此谨致谢意!

参考文献:

[1] 张少萍.广东省连平县大尖山铅锌矿床成因及围岩含矿性[J].科技资讯,2007(24):27-28.

[2] 易金春,谭世杰,孟建峰,等.广东省连平县大尖山铅锌多金属矿普查施工设计书[R].娄底:湖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四一八队,2014.

[3] 游宏昌,戴茂瑞,简松春,等.广东省连平县大尖山矿区(4~15线)铅锌矿详细勘探地质报告[R].惠州:广东省地质矿产局756地质大队,1985.

[4] 王瑞峰,蔡会生,李观新.广东连平县大尖山铅锌矿区成矿构造初步研究[J].广东地质,2004,19(3):14-18.

[5] 陈冬梅,高凤颖,黎飞.粤北大尖山铅锌矿床成因及围岩含矿性[J].广东地质,2004,19(3):1-7.

[6] 易金春,童继初,孟建峰,广东省大尖山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J].低碳世界,2016(26):126-128.

[7] 徐接标,张术根,左亚飞,等.湘南粤北铅锌矿床闪锌矿的标型特征及指示意义[J].岩石矿物学杂志,2016,35(2):283-296.

[8] 李艺,梁有彬.广东大尖山铅锌矿伴生银的赋存状态及其利用前景评价[J].广东有色金属地质,1992(1):36-41.

[9] 罗福如.广东省连平大尖山铅锌矿地质特征及成因初探[J].地球,2013(8):92-93.

猜你喜欢

斑岩铅锌矿矿床
玉龙-芒康一带斑岩型铜多金属矿找矿前景分析
江西千子岭铅锌矿床勘查过程与找矿启示
构造叠加晕找矿方法在青海哈西哇金矿床深部找矿预测中的应用
构造叠加晕法在深部找矿中的应用——以河南小秦岭杨砦峪金矿床S60号矿脉为例
玲珑金矿田煌斑岩与矿脉关系的探索及应用
东天山赤湖地区原生晕异常结构特征对寻找斑岩型铜钼矿床的指示意义
辽宁调兵山西调斑岩型钼矿床特征及找矿标志
尼泊尔加尼甚(Ganesh Himal)铅锌矿床构造控矿特征
中非铜钴成矿带矿床遥感特征研究
黑龙江省林口县三合村探明超大型石墨矿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