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新型城镇化建设为导向的园林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以延边大学为例

2018-06-21高玉福荣立苹吴荣哲赵成日刘继生周燕樊磊

吉林农业 2018年13期
关键词:园林院校专业

高玉福,荣立苹,吴荣哲,赵成日,刘继生,周燕,樊磊

(延边大学农学院,吉林延吉133002)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建设对园林从业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亟须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较强专业技能的高水平园林专业技术人才。目前,全国开办园林专业教育的大中专院校200余所,并呈现逐年递增的态势,其中绝大多数为地方院校,且普遍办学时间不长。园林专业是一门讲究科学与技术相结合的综合型专业,具有较强的应用性。而现阶段大多数院校园林专业的教学中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现象,这与社会对园林专业人才的要求严重脱节[1-3]。如何确保自身培养的园林专业人才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是各高校面临的共同问题。延边大学园林专业成立于2005年,是在原有林学专业的基础上开办而成的,同年9月开始招生。作为延边地区唯一一所培养园林专业人才的高等学府,延边大学肩负着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合格的园林专业人才的神圣使命。

1 地方城市建设对园林专业人才的技能需求

近年来,延边地区城市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尤其在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延龙图省级开发区设立等政策方针的指引下,延边地区的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恐龙化石遗址公园、朝鲜族民俗园以及地方城镇绿地建设都需要对当地民俗文化有深入了解、实践技能丰富的园林专业人才。为了更好的掌握延边地区园林行业不同岗位的专业技能需求,课题组对本地园林相关企事业进行走访调研发现,用人单位对园林专业毕业生的理论知识储备、实践动手能力都有很高的期待,并且与单纯的理论知识相比,实践能力强更容易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根据岗位的不同,目前园林专业毕业生普遍在实践技能方面表现不足,详见表1。

表1 园林行业就业岗位与毕业生实践技能需求

2 现行教学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延边大学园林专业最初教学计划中的专业课程体系,是参考国内园林专业办学较为成熟的北京林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北华大学等院校制定而成,经历了2007年、2011年、2013年三次修订,形成了现行的园林专业教学计划。但目前仍存在一些较为显著的问题:

2.1 教学计划时间安排不合理

园林专业的核心课程如园林建筑、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植物造景等都集中在大三下学期开设,这些课程理论学时和实验学时均较多,且实验任务重,仅利用课上时间根本无法完成课程任务,需要学生们投入大量的课余时间。而大一、大二时课程任务较少,到大三时学习任务猛增,学生很难适应,教学效果不理想。

2.2 部分专业基础课针对性不强

园林部分专业基础课如美术基础、画法几何等课程由其他专业教师讲授,教学内容往往比较宽泛,相应的实践操作环节缺乏针对性,没有根据专业的特点加以训练,重点不够突出。

2.3 部分课程之间知识点重复

由于很多专业教材的知识结构相对较为完整,仅是在某一方面有所侧重。部分课程过于依赖教材,不同课程之间的知识点重复,界限不够清晰,使得原本有限的教学学时没有充分利用,而本应重点讲授的部分又由于学时不足的缘故不能讲解的更为透彻。

2.4 部分专业核心课程缺乏实践教学环节

园林生态、园林艺术、绿地系统规划等骨干课程的教学内容仅有理论教学,没有实践训练,使学生不能切身感受到相关理论知识与客观实际的联系,更无法参与其中。

3 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

园林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概括起来主要涉及目标体系、条件体系、课程体系、评价体系、管理体系等五大模块。

3.1 制定具有地方特色的实践教学目标

地方民族院校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为地方城市建设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专门人才[4,5]。在此总体目标的指引下,依据园林行业主要就业岗位,即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园林植物养护与管理等三大主要方向分别制定相应的实践教学目标,并进一步明确各方向相应的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的具体目标,化整为零逐个掌握,循序渐进地实现教学总体目标,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6]。此外,地方民族院校园林专业应将当地的地域特色、民俗风情等元素融入实践教学,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又可为地方提供特色鲜明的园林专业人才(见图 1)。

3.2 完善实践教学条件

良好的实践教学条件是实现实践教学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通过开放实验室、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配备专业导师等形式为学生实践学习创造必要条件。

3.2.1 开放专业实验室园林专业美术室、绘图室、机房、温室、苗圃等都是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采取全天候开放式管理,有利于学生在课余时间锻炼自身各项专业基本技能,完成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内容,此外,方便实验室中不同年级的同学相互交流、学习,有利于提高低年级学生的专业认知,激发学习热情,形成良好的“传帮带”氛围。

图1 园林专业实践教学目标分解

3.2.2 建设实践教学基地校园是园林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载体。校园绿化景观建设每年需要大量的人力,通过与校园绿化办公室合作,让园林专业学生参与校园绿化景观的设计、施工以及后期养护管理的各个环节,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又能增进学生与校园之间的感情,爱护花草树木。此外,加强与各大公园、风景名胜区、民俗风情园、城市广场、滨河绿地、环境优美的居住区以及园林相关的企事业单位联系,使其作为园林专业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3.2.3 配备专业指导教师学生在完成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后,根据自身的专业发展意愿选择相应的指导教师,由指导教师为学生制定相应的实践训练内容,也可以参与指导教师的科研项目、工程实践或由教师指导开展各类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等。大四期间,派遣学生到校外园林相关企事业单位实习,由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担任校外指导教师,与校内指导教师一起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设计(论文)。

3.3 制定地域特色鲜明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是培养高水平园林专业技术人才的先决条件。由于很多地方院校园林专业的开设较晚,大多数是依托学校原有与园林相关或相近专业的办学模式基础上,进行调整形成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缺乏针对性。园林实践教学内容主要为基本技能训练和专业综合技能训练两部分。基本技能包括绘画能力、制图能力、植物认知、识图能力等,专业综合技能包括方案设计能力(各类园林绿地规划设计、园林建筑设计、广场设计等)、园林工程施工与现场组织管理能力、园林绿地养护管理能力(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修剪等)、园林绿化苗木繁育能力等[7]。同时,地方民族院校园林专业应开设讲授地方历史与文化、民族风情与习俗等相关课程,组织学生参加地方传统节日、参观民俗旅游景点等,使其切身感受地方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此外,各课程实践教学应从自身教学目标出发,教学内容清晰,重点明确,避免重复,并注重先修、后续课程之间的相互衔接,理顺相互关系。对于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缩减理论教学学时,加大实验、实训环节所占比重,强化实践能力训练。

3.4 改革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以往的园林专业实践教学评价主要包括实践作品或实验报告(占70%)和平时出勤与表现(占30%)两部分组成,过于看重实践结果,而对于实践过程中规范程度、参与多少、团队协作等环节不够重视,这与旨在通过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目标相背离。因此,实践教学评价应采取形成性考核(占50%)与终结性考核(占50%)相结合的方式。对于要求独立完成的实践教学内容,形成性考核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思考、规范操作、态度端正,能够按要求完成各项内容。终结性考核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在完成前期的实践学习内容的础上,按照实践任务要求独立完成指定的实践训练项目,如园林规划设计方案、园林建筑设计方案等。对于需要小组合作完成的实践教学内容(通常工作量较大,一个人很难或无法完成的训练内容,如测量实训、园林工程课程设计等),形成性考核要求全体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全面掌握实践操作的基本要领,并由组长随机安排组员的具体任务,要求组员不仅能完成自身任务,同时能胜任其他各项任务。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出勤率、参与度、学习态度、操作能力、项目完成情况将作为主要评价标准。终结性考核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实践训练小组通过团队协作按项目要求共同完成实践训练,评分依据为成员团队协助表现、项目完成度及完成质量等。

3.5 制定符合专业特点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

园林专业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应在校、院、系相关规定的基础上,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制定出有利于学生专业技能培养并切实可行的管理体系。如分别制定园林绘图室、园林机房、苗圃等实践教学场地的设备使用记录、仪器操作规范、水电管理要求、安全防火须知等一系列文件,并在日常管理中,由专业教师以定期和非定期相结合的检查形式,督促学生养成正确的操作习惯、形成良好的安全意识,为实践教学场地的正常运转和其他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提供保障。

由教研室成员共同商定各相关专业课程的实验(实训)大纲、教学内容、进度计划、教案等教学文件,权责清晰。充分调动专业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从一人承担多门课程逐渐向多人共同承担一门课程转变,发挥每个人的专业特长,从而提高实践教学的总体质量。

4 结语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训练是园林专业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重要途径。只有加强专业实践技能训练,才能让学生更好的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并运用其指导专业实践。地方民族院校的园林专业构建地域特色凸出、民族特色鲜明、适宜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实践教学体系是一项复杂而又艰巨的任务。因此,制定园林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时,应从事物的认知规律、专业技能的难易程度、各部分实践教学内容的相互关系等方面出发,结合地方民族院校自身特点综合考虑,不仅有利于学生对专业知识、实践技能的掌握,而且对实现地方民族院校服务地方、为地方建设提供合格专业技术人才的使命有着重要意义。

[1]种培芳.基于低碳理念下园林专业实践教学改革[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5,17(04):126-130.

[2]冯潇,李雄,刘燕,等.北京林业大学国家级园林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思路[J].中国园林,2013(06):19-22.

[3]陈涵子,汪小飞.应用型本科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广东园林,2014(06):7-9.

[4]李素华,蒋亚华,张颖,等.高校园林专业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探索——以宿迁学院为例[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13(09):87-89.

[5]赵丽芳.风景园林专业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方案与实施途径[J].教育教学论坛,2017(07):30-31.

[6]偶春,姚侠妹,刘乐,等.基于卓越计划的地方院校园林专业实践教学思路探索[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2(02):134-138.

[7]谷颐,韩冰,邢世通.风景园林专业“3+1”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绿色科技,2016(11):138-140.

猜你喜欢

园林院校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清代园林初探
古代园林里的“美人”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和千年园林的今世之约
雪中园林的七个片段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