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泥发声其乐融融
——记江苏省镇江市崇实女子中学“泥叫叫”社团

2018-06-21

初中生世界 2018年21期
关键词:镇江市华山太平

一团泥,一双手,造就一个奇迹。一团团普通的陶泥在我们手中变化无穷,古老的民间文化通过我们的双手也得以延续。泥叫叫社团,通过构想与制作,提高我们的动手动脑能力,让我们感受到成功的满足与愉悦,并体会到手工制作者的不易。在这里,我们抛却书本;在这里,我们调节压力;在这里,我们天马行空;在这里,我们就是创造者,是传承者。

这是我们家乡特有的民间技艺,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能够懂得并传承它!

——八(1)班 吴珺瑶 指导老师:王 佳

『泥叫叫』社

初一刚开学选社团时,听着“泥叫叫”这个名字格外别致,可是泥巴怎么叫呢?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决定去亲身体验一番。

走进一间不大不小的教室,我一下子就被房间里的装饰品吸引了,欣赏着这些“艺术品”,实在忍不住用手轻轻摸了一下,冰冰凉凉的。这些真的是用泥巴做出来的吗?我不禁对这位有着高超技艺的素未谋面的老师满怀期待。

这时,一位五十来岁,却精神矍铄的中年老师走进教室:一张饱经风霜的脸,眼睛炯炯有神,身上穿着一件红色的围裙,看起来很有大师的范儿。

——八(4)班 杨舒雅 指导教师:孙绮思

我们的老师周宝康是非遗太平泥叫叫的传承人。他告诉我们,实际制作中首先需要熟悉泥性:泥在手中拿捏,与普通橡皮泥和软陶等材料不同,它的可塑性很强,泥的湿度决定了塑造过程中的细节和力度。太平泥叫叫成型后,总共需要钻四个孔洞:一对孔是进气腔孔,另一对孔是气流运动腔孔。钻孔过程颇为关键,否则泥叫叫不能吹响。刚开始穿孔不容易把握,需要一定的角度和技巧。

——八(2)班 李 乐 指导教师:韩 伟

老师先讲了关于泥叫叫的古老传说,然后拿着一块泥巴,教我们基本的手法和技巧,让我们自己动手做感兴趣的形状。我专心地按照自己构想的鱼有模有样地捏着,不一会儿鱼的轮廓就渐渐出现了。

工具箱里有一些木制的小刀、小木棍、一个小水壶,甚至还有几个黑笔。老师教我们怎么使用这些工具,然后让我们自己刻鱼身上的花纹。我用木头小刻刀一个一个刻出了鱼身上的鳞片,这鱼便立刻栩栩如生了。

最后,老师帮我在鱼的嘴上刺了两个小孔,用嘴一吹,“嘘——”这鱼真的被吹响了!

——八(2)班 李以洁 指导教师:韩 伟

泥叫叫的传说

“江南第一村”——华山村位于镇江市以东28公里处,是江苏省最古老的村庄之一。镇江华山太平泥叫叫就诞生在这里,相传源于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距今已有千余年历史了。传说辅佐大禹治水的大将张渤率众将士至华山扎营,恰逢华山久旱无雨,饮用水稀缺,张渤令掘井取水以解民众缺水之急。井掘成后,张渤拦住将士亲自尝水,看是否有毒,不料中毒而亡,面为黑色。当地百姓感其恩德,建庙、塑像、供奉、祭祀,尊为张王。百姓们为了纪念他,取当地黏土,以土塑其形,随形就意捏塑出各类飞禽走兽、花鸟鱼虫,用女子发簪钻上哨孔,晾干焙烧为黑色(与张王黑脸一样),然后点上颜色,涂上松香。泥叫叫通身乌黑铮亮,如张王黑脸,吹之声音响亮清越,以招张王之魂,祈求太平,太平泥叫叫名称由此而来。

猜你喜欢

镇江市华山太平
镇江市强化安全生产宣传教育
太平风俗美
咏华山
守正创新让“太平泥叫叫”叫得更响
劝君莫做“太平官”
艺林雅苑
华山旅店盗窃案
《太平轮·彼岸》:重新“起航”
寻临界 破相交
“放歌桃乡颂华山”全国征联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