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日战争时期我军的人才队伍建设

2018-06-21薛林群解放军

党史纵览 2018年7期
关键词:知识分子部队干部

○薛林群(解放军)

抗日战争爆发后,随着我军的战略展开,各敌后抗日根据地和部队的扩大,干部缺乏的问题日益严重。各部队虽然自力更生地选拔了大量干部,有的部队甚至把抗战前的老战士几乎都提升为干部,但仍是滴水止渴,满足不了飞速发展的形势和广大敌后战场的需要。为此,各部队按照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要求和部署,加大了吸收、选拔、培养干部的力度,促进了我军人才队伍的建设。

大量吸收知识分子

抗日战争期间,大批青年学生和革命知识分子积极要求参军的热情不断高涨,为我军大量培养选拔干部开辟了一条广阔的新渠道。

1939年6月25日,时任中央军委总政治部主任的王稼祥、副主任谭政签发了《总政治部关于大量吸收知识分子和培养新干部的训令》。《训令》指出:吸收新的革命知识分子参加军队工作,已成为目前干部工作上的一项重要任务;所有的老干部要重视和了解新的知识分子,把大胆吸收和耐心带领他们看作是自己的责任,反对歧视与偏见。同年12月1日,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了著名的《大量吸收知识分子》的决定,指出:“没有知识分子的参加,革命的胜利是不可能的”,“对于知识分子的正确的政策,是革命胜利的重要条件之一”。并规定:今后一切战区的党和一切党的军队,应该大量吸收知识分子加入我们的军队,加入我们的学校,加入政府工作,并按照具体情况将具备了入党条件的一部分知识分子吸收入党;对于一切多少有用的比较忠实的知识分子,应该分配适当的工作,并好好教育,使其革命化,同老党员老干部融洽起来;要切实说服一切反对知识分子参加工作的干部,同时切实鼓励他们加紧学习,提高文化水平,使工农干部知识化和知识分子工农化,同时实现起来。

1941年4月23日,中央军委发出《关于军队中吸收和对待专门家的政策指示》,明确规定对各种专门人才,应以他们的专门学问为标准,给以充分的负责工作,并给予充分的信任,物质上给以特殊优待;对非党的专门人才,只要求他们服从军队纪律与各种章程条例,不强迫他们参加政治学习,不强迫上政治课、参加政治集会及测验等,对于他们的一些生活习惯应不干涉。同年10月17日,总政治部又发出《关于技术部门技术兵种技术专家的政治工作训令》,强调必须纠正把政治工作与技术对立起来,不顾及技术部门技术兵种的特殊需要而在待遇和要求上搞平均主义现象。遵照军委、总政治部的指示,各部队注意区别领导新老干部、知识分子和工农干部的方式方法。在领导知识分子时,注意发挥他们在工作上的特长,尊重其意见,使其有更多发展自己才能的机会;对于他们的问题的处理,实行更多的耐心与说服教育的原则,采取更多的诚恳与热烈的态度;对于他们的生活,给以更大的关心与周到的照顾;对于他们的缺点,采取更多的说服与善意的批评;对于他们的工作,经常去了解,鼓励其进步的方面,帮助其改正错误的方面等。

当时,在加入革命工作不久的那些知识分子中,出现了认为当教员地位太低,不愿在连队当教员;或在工作中表现不务实际,不愿到下层去,不愿和战士接近,甚至害怕上火线、生活散漫、不服从工作分配、骄傲自满等现象。对此,1939年5月,毛泽东发表了《五四运动》和《青年运动的方向》两篇文章,指明知识分子必须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才能真正为革命做出贡献。1940年12月6日,中央军委和总政治部发出了《关于军队吸收知识分子及教育工农干部的指示》,要求全军各部队和各级政治机关,对已参军的知识分子,好好地给予教育,使其无产阶级化,并加以适当的提拔,不应使其长久地当文化教员和干事。1942年9月17日,总政治部又发出了《关于部队中知识分子干部问题的指示》,总结了部队对知识分子工作的经验,把它归纳为“容”“化”“用”3个方面。“容”,就是争取知识分子加入军队,容纳他们,并使之成为优秀的干部;“化”,就是转变其小资产阶级意识,使之革命化、无产阶级化;“用”,就是正确地使用他们,使他们有适当的发展前途。在贯彻执行军委、总政指示的过程中,各部队还摸索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做法,有力地促进了知识分子政治觉悟的提高。

不断完善干部政策

伴随抗日战争的全面展开和全党全军干部队伍的不断扩大,在党的干部政策上遇到了一系列新问题。为此,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始终把不断完善干部政策作为人才队伍建设的关键环节。

1938年9月29日至11月6日,毛泽东在延安举行的六届六中全会的政治报告中,专门讲了党的干部政策问题。他要求全党,不但要关心党的干部,还要关心非党干部,并就如何识别、使用、爱护干部等问题,提出了一整套原则。还具体规定了爱护干部的办法:“第一,指导他们;第二,提高他们;第三,检查他们的工作,帮助他们总结经验,发扬成绩,纠正错误;第四,对于犯错误的干部,一般地应采取说服的方法,帮助他们改正错误。只有对犯了严重错误而又不接受指导的人们,才应当采取斗争的方法;第五,照顾他们的困难。”

1938年9月,时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的陈云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所作的《论干部政策》演讲中,也要求全党在干部政策上注意爱护人。他认为:“爱护人很重要。凡是提拔干部,得全面估计他的德和才;既提拔起来,就得多方面帮助他,不使他垮台。对干部一切不安心的问题,都要耐心很彻底地去解决。当牵涉到一个干部政治生命问题的时候,需很郑重很谨慎地处理。对于干部,不要‘抬轿子’,要实事求是。做到这些,才能够真正的爱护人。”

1940年10月28日,总政治部连续发出《关于干部工作一般问题指示》和《关于干部政策与教育工作的指示》,从军队干部队伍的实际出发,明确规定:一、八路军、新四军是共产党领导的工人、农民、贫农、革命知识分子的军队,因此凡是抗日、同情共产党、不代表剥削阶级利益的人,均可加入我们的军队,并可充当干部。二、共产党员是八路军、新四军的骨干,党员应占我们干部中很大的百分比,但这不是拒绝非党干部的理由,相反我们应尽量 (特别是在形势大变动中)吸收非党干部,尤其是文化技术干部。对非党干部的不信任与对非党干部过高的与党员一样的要求之错误,应严格纠正。三、对农民出身的干部,应侧重提高其文化,增加其一般知识,克服其狭隘性、保守性;对知识分子出身的干部,应强调其理论与实际的联系,重视实际工作,使知识分子工农化;对技术专门人才,应鼓励增长其革命热忱与专门知识;对于旧军人出身的干部,必须有正确的政策,凡无特别企图的旧军人,自愿加入我军的,应一律欢迎,分配适当工作。对他们应进行长期教育,以改变其思想意识,不应操之过急,对他们的使用应当以分散为原则,对于率队加入我军的旧军人,不应取消其带兵权等。

中央军委和总政治部还对干部的奖惩、提升和保健等问题,作出了各项具体规定。在干部奖惩上,要求对待干部应当诚恳坦白;对待干部既不应放任,也不应打击;应勤于检查工作,有功则奖励之,有错误则批评之,奖励、批评均须有一定分寸;批评干部,应当完全是善意的,决不应当从恶意出发,必须冷静估计,就事论事;处理干部的错误应当细心慎重,等等。在干部的提升问题上,1940年11月7日,总政治部发出《关于干部之提升与审查工作的指示》,1941年8月8日,总政治部和八路军野战政治部又发出《关于提拔优秀战士培养知识干部的指示》,要求提拔干部必须熟悉了解干部的历史与社会关系,及其现实表现,必须以德(对革命忠实)、才(工作能力)、资(资望与斗争历史)兼顾,不以斗争历史为唯一的或第一的标准。在干部保健上,要求各级政治机关除对为革命捐躯、壮烈牺牲和勤奋工作、积劳成疾的干部给予充分的精神鼓励外,还应在现有物质基础与可能的条件下,对因积劳成疾的干部进行必要的保健,并先后下发了《关于组织保健委员会的通知》《加强干部保健工作的指示》《保健委员会章程》等。

全面提高干部素质

抗战时期,我党我军曾在革命圣地延安和各敌后抗日根据地建立了一大批各类军政干部学校,通过培养和教育,有效地提高了干部的全面素质。

1937年1月,“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随党中央、中央军委领导机关从保安迁至延安后,即根据中央决定,改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从成立后的第一期教学开始,“抗大”就确定与实行了“理论与实际并重,军事与政治并重,理论与实际联系”“边学习、边战斗、边生产”等原则。1938年12月,为便于吸收敌后广大爱国知识青年就地入学,大量培养前方所需干部,同时也为了更好地吸取前线丰富的斗争经验,使理论与实际更紧密地结合起来,以及减轻陕甘宁边区的财政负担,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决定将“抗大”迁入晋察冀边区,同时在各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办分校。据统计,在各抗日根据地先后共创办了12所“抗大”分校。从1936年6月至1945年抗战胜利,“抗大”总校共办了8期,连同分校共培养了10多万名军政干部,对我军的发展壮大和军政素质的提高,对坚持持久作战、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毛泽东在《抗大三周年纪念》中曾指出:“昔日之黄埔,今日之抗大,是先后辉映,彼此竞美的。”

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

1939年4月19日,毛泽东为抗大题词。

在创办抗大的同时,中央军委还于1939年12月决定在延安开办八路军军政学院,培养具有一定理论基础,能充任师、旅等级宣传教育指导方面的人才。1940年2月,又决定在延安军政学院设高级干部班,以培养团级以上干部;在总部设上级干部班,以培养营以上干部。在此期间,中共中央还先后在延安创办了中共中央党校、马列学院、陕北公学、中央民族学院、行政学院、自然科学院、延安大学、中国女子大学、中国医科大学、鲁迅艺术学院、部队艺术学校、泽东青年干部学校等20多所各类干部学校,为部队培养了一大批各方面的业务干部。随着部队的迅猛发展,加上战斗频繁,减员甚大,各部队对于干部的需求量急剧增加,仅仅依靠上述学校的培养,已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因此,各部队除在实际工作和战斗锻炼中注意培养和提拔新干部外,还普遍采取举办随营学校、教导团、教导队及各种业务学校等形式,培养了大批基层干部。许多领导机关还根据需要,经常开办各种临时训练班,对在职干部给以短期培训。

1941年5月,抗大党务委员会书记张际春在抗大五周年纪念日所作的《抗大政治工作几个基本问题》报告中指出:“抗大”政治工作与部队工作,基本原则是一样的,所不同的是,部队政治工作的一切努力在于提高与巩固战斗力;而“抗大”政治工作的一切努力,则在于如何提高教学能力,如何培养和训练干部。毛泽东还为“抗大”规定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的教育方针,并指出:这三者,是造成一个抗日的革命的军人所不可缺一的,“抗大”的职员、教员、学生,都应根据这三者去进行教育与从事学习。毛泽东、张闻天、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李富春等中央领导都经常亲临“抗大”讲课、做报告。课程开设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革命问题、世界现实、群众工作、战争和战略问题、抗日游击战争和军事常识等。此外,还从政治工作、党的工作活动中,加强对学员的党性与思想意识的直接培养和锻炼。对学员,尤其是年轻而没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学员,直接进行政治工作与党的建设的教育。这些举措,从军事政治文化等各方面改造和提高了干部的全面素质。

猜你喜欢

知识分子部队干部
俄部队军演
儿在部队又立功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驻港澳部队例行轮换
你知道什么是知识分子吗
青年之问:你愿不愿意被称为知识分子?
近代出版人:传统知识分子与有机知识分子
知识分子
干部任免
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