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世苦痛中的生命倔强

2018-06-20李姣姣

参花(上) 2018年6期
关键词:觉醒余秀华爱情

摘要:被标记了各种身份标签的诗人余秀华,凭借她充沛的才情和敏锐的感知,书写了自由的爱情宣言,展露了琐碎的尘世苦痛,体现了困囿中的生生不息,这是她自我认知的不断觉醒。她清新秀丽的诗性语言,一次又一次地为读者呈现了极具戏剧性的情节内容,撼动着一颗又一颗尘世之心。

关键词:余秀华 诗歌 爱情 觉醒

一、自由的爱情宣言和自我的认知觉醒

在诗集《摇摇晃晃的人间》里,余秀华的一腔诗情很大程度上倾注到对爱情的憧憬上。她描绘着与“他”的点点滴滴联系,他或者背对着她坐在房间,或与她面对面对质,又或者毫无留恋地离开。这些片段都是余秀华在失败的婚姻中想象出的一个她迷恋的对象,他具有吸引她的特质,但往往是毫不在意或者无动于衷,甚至要置她于难堪。

在她除却诗书的日子中,大部分的光阴黯然消逝,婚姻带来的不幸,身體的残疾,村人的不解,都会加重这些暗淡的色彩。一个诗意的灵魂也需要更为宽厚的寄托之所,但她却只能在诗歌里游走,在现实中流浪。自身遭遇的种种磨难,并没有消退她的爱情憧憬,尽管面对一次又一次的漠视与拒绝,她仍决然掏出满腔热血,不管你是否注视她胸膛呈现的颜色,婀娜的身影、水里的期盼、月上柳梢头的等候、灯火阑珊处的回眸都不是“我”,只有“流泪的那个是我/把爱和生命一起给出的是我”(《心碎》)。

在余秀华看似卑微不平等的爱情关系里,透露出一种主体自觉的认知意识。尽管她纵情恣意于爱情想象中,但从不避讳自身的残疾缺陷,明白并不能因为自己一方的付出,就可以要求对方同等的感情投入。她愿意倾其所有投入感情中,也能接受意料之中的残缺结尾,又如“你无法不承认我身体里的一轮落日/和眉梢秋意/它们在风里依然有/动人之色”(《五月,遇见》)。

二、琐碎的尘世苦痛和困囿中的生生不息

30多年的横店村是她思想驰骋、爱恨交织的永恒意象。故乡的河流、田野、黄昏、黎明、月光、星辰、稻麦、花果等都是她倾诉的对象,春耕秋收,生老病死,上演在这个广袤江汉平原的一落村庄里。她的哀愁伤感不与村民的麻木淡漠相符,却与乡村的万事万物贴近。这些浓重乡土色彩的诗歌意象,总是与她共饮人生百味,交谈内心隐秘。她以诗歌抒发孤独和痛苦,也力图挣扎和反抗。

余秀华在《我始终不能像她们一样去爱》中写道:“我要活着,沾满烟火和污垢/我不能像她们一样,穿上高跟鞋,在明媚的阳光里读书/我只能在泥土里爬行/只有我的影子一直站立”。 她的诗句少有自惭形秽和自怨自艾,而愈来愈多地保持独立人格和深刻思想,坦然接受身体的残缺和疾病,以及命运施加的苦难不公,在世态炎凉中透视如大自然一样永远生生不息的活力和希望。

诗歌中的花香、蝴蝶和渴望到来的痛快大雪,都是她突击灰暗生活的不屈利刃。“许多绝望就不会在体内长久停留/甚至一棵野草在我身体上摇曳/我都觉得/这是美好的事情”(《如何让你爱我》)。她向往生活的美好,但获得过程总是比别人艰辛,正因如此,诗人更加珍惜所能感知的喜悦和满足。

三、戏剧化的抒情方式

余秀华的出现与成名伴随着质疑和讥讽,但她的诗歌还是备受瞩目的,寓意隽永,语言清新,表达着她对外部世界的敏感和面对痛苦的审美姿态。诗歌中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借代等,在诗歌中营造了一个丰盈的内心世界,除此之外,她的创作也十分鲜明独特。

(一)语言清新秀丽

余秀华在创作中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诗歌语言系统。她的诗歌用语新鲜活泼,遣词造句干净利落,一气呵成,没有哗众取宠的矫揉造作,接续了海子的语言风格。在她的诗中,总是荡漾着对爱情婚姻及庸常生活的深切感悟,其语言充满了女性情绪的丰满和绵柔,尤其是对爱情的解读,既有深情怅惘,又有无限悲悯;描摹的日常生活既充斥着黯然神伤,也闪烁着熠熠光芒。余秀华的诗歌突破了因循守旧的用词惯例,倾向于个体的私性书写,看似突兀乖张,实则灵巧动人。

(二)富有戏剧情节

余秀华在诗歌创作时,经常会构造情景化或戏剧性场面,将她和读者置身于一个故事中,或是在一段无疾而终的感情中饱尝相思,或是于芸芸众生里出尘绝世,不论是别人因情为匪一劫,还是千山万水只为醉己,她都以较强的节奏感、唯美的语言描绘了想象中的场景,轰轰烈烈,孤身傲绝。

余秀华故事情节较强的诗歌形式,融入了古诗词中的意境典故和逸闻传奇,不仅使“诗”的性质更加突出,也在语感、节奏感较好的语言助力下,读起来韵味横生,心旷神怡。

参考文献:

[1]余秀华.摇摇晃晃的人间[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15.

[2]刘年.诗歌,是人间的药[J].诗刊,2014(09).

(作者简介:李姣姣,女,硕士研究生,河北大学文学院,研究方向:现当代文学专业)(责任编辑 刘冬杨)

猜你喜欢

觉醒余秀华爱情
《甜蜜蜜》:触碰爱情的生存之歌
不谈爱情很幸福
The Poet on Earth
《西厢记》中女性主体意识的建构
浅谈年画中人物的变化与人的自我意识觉醒
“觉醒”背后的美国华人群体
解读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