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每一个孩子都是诗人

2018-06-20刘良初

湖南教育·中 2018年5期
关键词:文体命题语境

刘良初

刘光成,博士,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教育硕士点负责人。先后在长沙市长郡中学,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处、文学院从事教学和管理工作。在《高等教育研究》《中国考试》《中学语文教学》等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独著《百年中学作文命题发展变革研究》、合著《大学科学研究及其教育意蕴》、编著《走进新课程》《语文探究性阅读》等20余部,独立主持部、省级课题10项,兼任全国高考(湖南)语文科阅卷专家组核心成员、作文组大组长。

记者:光成博士,您好,您的博士学位论文是以“作文命题”为研究对象的,我们发现,您所说的“作文命题”,含义是多方面的,比较宽泛。

刘光成:是的,作文命题不同于写作时给文章拟个标题,也不等同于在学生写作之前教师简单地出个题目。作文命题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我的博士学位论文研究的是广义的作文命题,即制定作文训练和作文考核的题目形式。广义的命题指向很宽泛。从呈现形式看,包括给题作文、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从功能指向看,包括文章写作题型、过程写作题型和交际语境写作题型;从命题主体看,包括教师或命题者拟题和学生自主拟题等。它可以指一道写作题目,甚至还包括教师为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而设计的一次活动、一个方案等。

记者:作文命题这一环节非常重要,它对学生的写作和教师的教学影响巨大。

刘光成:在中小学写作教学中,“作文命题”是学生顺利完成作文的重要条件,也是直接关系到作文效果的重要环节。好的作文命题不仅可以激活学生思路,激发学生对作文的激情和兴趣,而且可以引发学生创造的欲望和冲动,发展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核心素养。对教师而言,“命题”最能体现教师的写作教学理念,传达教师的写作教学意图,实现教师的写作教学目标。教师可以通过命题,利用某种限制,有计划地针对学生写作能力中薄弱的方面进行训练,从而全面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记者:我国语文独立设科以来,作文考试与命题有一个渐变的过程,您能简要地介绍一下吗?

刘光成:综合考察影响作文命题发展的诸多因素,我们可以把语文独立设科以来的作文命题划分为承绪与变革期(1904年~1919年)、探索与定型期(1919年~1949年)、初步发展与波折期(1949年~1978年)、回归与创新期(1978年至今)等四个历史时期。每个时期的作文命题内容不尽相同,命题样式也各具形态,但从中仍能发现百余年来我国中小学作文命题的大致演进轨迹。

一是命题内容从功利性走向人文性。百余年我国作文命题紧跟着时代变迁的步伐,历经曲折,命题内容由“仕途功利性”“现代实用性”“革命政治性”的外部观照,转向了人的内心世界的独特感受和人的健康心理的完整构建,逐步由主体的困顿与自在走向了主体的自觉和自由。

二是命题形式从单一化走向多样化。语文独立设科以来,作文命题的类型先后历经了给题作文、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三次大的变化。每一次变化、每一种类型的出现都是因时而动,都是一种探索,虽然每一种类型各有所长,并不能彼此取代,但总的趋势是前进的。作文文体也由单一的政论文向应用文、叙述文等多样化文体演进,今天学生的作文几乎涵盖了所有的文章、文学体裁。

纵观百余年作文命题,交错存在和发展的社会本位、知识本位和以人为本等三种语文教育思潮对作文命题产生了直接而深刻的影响,作文命题完整地演绎了语文教育思潮由“社会本位”向“以人为本”的演进,作文命题的发展轨迹深刻地反映了人们对语文教育性质、功能认识的不断深入和反复。

记者:您认为,当今的作文命题应该坚持怎样的理念、把握怎样的原则?

刘光成:写作是人的自然性、社会性和自为性的体现,因而是人的属性的必然体现。“种子自然存在我们身上”(夸美纽斯语),“每个孩子就其天性来说都是诗人”(苏霍姆林斯基语)。我们也可以说,写作的“种子”存在于人的生命之中,人人都有写作的天资,个个都有写作的需求。我们的写作教学应当通过作文命題把学生的创造力解放出来。70多年前陶行知先生倡导儿童的“六大解放”(解放眼、解放头脑、解放双手、解放嘴、解放空间、解放时间),今天我们把它拿来作为指导作文命题的理念,似乎也十分贴切。如果我们的作文命题能做到“六大解放”,学生写起作文来定能“下笔如有神”。

基于对作文命题的功能和规律的认识,根据陶先生的“六大解放”,我们可以提出几条作文命题的基本原则。

一是适宜性原则。中小学写作教学既有别于大学的写作教学,也有别于阅读教学和其它学科的教学,基础性、训练性、人文性是其显著特征。写作教学命题一定要切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心理特征、能力实际,同时也要立足于语文课程标准。比如,在义务教育阶段过分地强调撰写实验报告、科研论文就有悖于这一原则,这不仅与学生心理发育(小学生处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初中生的思维发展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特殊阶段)不相适应,而且与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教学的目标要求也不一致。

二是触发性原则。作文命题要能触动写作者的心中之事,拨动情感之弦,打开记忆之门,使其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激起强烈的表达欲望。学生考试写作往往是在不自由、不自然、不自觉的条件下进行的,作文命题的触发性就是要使这种不自然的事近于自然,化被动为主动。作文命题的触发性,来自于能够调动学生普遍而又个别化的生活体验,来自于材料自身的包容性或弹性,如《习惯》这个题目乍看起来很泛,但是细思又是特别具体而鲜活的,能够激发学生个性化的联想和思索。再比如《手机的使用说明》这个题目对学生的触发性不强,如果创设一个真实的情境,要学生教爷爷奶奶如何使用智能手机,效果就好得多。

三是计划性原则。作文命题要做到目的明确,训练系统,措施得力,力求克服主观性、盲目性和随意性。命题的计划性要从三个方面来考量:一是按照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和教材内容来安排命题;二是根据学生认识水平、生理心理发展和写作能力,坚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三是考虑到学段、年级之间的有效衔接,使各阶段命题前后连贯等。

人本化的作文命题原则也许还能列出几条,比如多样性、新颖性等,而上述三条则是主要的。

记者:自2014年教育部印發《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以来,“核心素养”就成为基础教育领域的关键词。您认为写作教学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有什么关系?

刘光成:2016年9月13日,受教育部委托,林崇德教授牵头组织集结北师大等多家高校研制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正式发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

具体到语文学科,《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版)提出四个层面的核心素养要点: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显然,要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需要在听、说、读、写等各种形态的语文教学活动中转化和落实。

写作其实是一个回溯心灵、追问自我的过程,同时也能更好地显现一个人关照世界的方式。它是将抽象的认知用文字符号表达出来,所以写作活动关涉到的语文素养是多方面的,写作素养是学生终身发展必需的关键素养,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体系中对学生的语言、思维、审美和文化等方面的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理当为发展核心素养需要重视的关键性问题之一。

记者:据我了解,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核心素养”就成为全球范围内教育政策、教育实践和教育研究领域的重要议题。也就是说,在教育教学中转化和落实核心素养的实践探索,国外一些国家起步要早。就写作教学而言,国外探索情况如何?

刘光成:写作教学转化落实“核心素养”的探索过程,各国不尽一致,但有其基本趋势。

一是重视写作教学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写作是以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与他人沟通,发现问题然后解决问题。表达与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必备的重要素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学校培养人才不可忽视的重要目标。

二是把思维和语言训练作为写作教学的重要内容。国外普遍将写作视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探究意识的重要工具和途径,重视学生思维能力和探究意识的培养,是国外写作教学的重要趋势。

三是写作实践活动设计(也就是作文命题)力求为学生的写作提供具体情境。包括提供让学生参与言语实践活动的生动的场景,提供让学生承担实际意义的交际言语任务,提供让学生在具体的言语环境中开展言语实践的机会。在写作文本类型方面,强调实用性文体与文学性文体并重(前者是基于对写作的社会实用性功能的认识,后者是基于对写作的审美性功能的认识)。

四是教师关注学生写作所涉的全过程,重视对前写作阶段(构思、选材)、中写作阶段(起草)、后写作阶段(评价、再构思、修订和发表等)等各阶段的介入性指导,发现学生写作时的各种问题,并提供相应解决策略。

记者:当前,我国中小学写作教学应该如何转化和落实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您能从作文命题的视角谈谈大致思路吗?

刘光成:我们前面已经提到了这个问题,这里,我稍稍展开谈谈。

从作文命题视角而言,写作教学中转化和落实核心素养,至少要做到两个转变。

首先,在命题的功能指向上,要由单一的文章写作转向交际语境写作。

当前,我国中小学的写作理念依然处于“文章写作”阶段,虽然在语文课程标准已经涉及过程写作与交际语境写作,但是文章写作的理念底色依然没有改变。如我们通常采用的给题作文、话题作文和大部分材料作文,从命题的功能指向上看,其实都是文章写作命题。近年来全国高考新课标卷中出现的任务驱动型作文(材料作文的一种),开始注重交际语境写作。文章写作和交际语境写作是两种差别较大的写作。两者的区别主要有,一是文学性审美与实用性审美的区别。文章写作是一种相对静态的写作,关注文章技法,往往以“立意的高远、结构的精巧、语言的优美”为追求目标,关注写作结果,侧重文学性的审美,注重语言的生动性与优美性;交际语境写作是一种动态的写作,注重写作的社会交往功能,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关注写作的实际功用,侧重实用性审美,注重语言的流畅性与有效性。二是与生活的密切程度不同。文章写作是一种相对孤立的“虚拟”写作,与现实生活关切不大,没有特定的读者,写作主体相对自由,只要写的文章能够自圆其说就可以,容易堕入虚假的应试写作的泥淖;交际语境写作,写作与生活相融合,设计逼真的生活情景,由生活发出写作指令,暗示写作的“笔路”,写作不是一种泛泛的表达,而是有特定读者。在某种特定表达环境支持下的实践活动,易于培养学生真实的写作技能,也往往能够消除学生写作的心理障碍,让他们乐意去写,产生强大的写作内驱力。

比如“珍爱生命”这个话题,我们可以简单地命制一个开放性很强的话题作文,其结果可能很多同学就会大而化之,泛泛而谈为什么要珍爱生命。当然,我们也可以从角色、对象、目的、文体等语境要素出发,创设任务情境。

情境一:社区开展了一次文明出行志愿服务活动,对横穿马路、不走斑马线的市民进行积极的引导。假如你是一位志愿者,请写一份倡议书,对市民的不文明行为进行劝阻。

情境二:假如你是一名新闻记者,受邀参加公安机关某次全城严查酒驾的活动,要求写一篇新闻报道。

情境三:假如你是禁毒委员会官员,为提高市民识毒、防毒和拒毒的能力,要在电视上做一次演讲。

这种带有任务情境的写作具有真实写作的特点,不仅能触发学生的写作动机,而且能避免假大空。总之,交际语境写作命题有明确的写作任务,清楚的写作目的,特定的读者对象,学生感到不是在写作文,而是在解决生活中实际的问题,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围绕解决实际问题转的,他们知道自己要解决什么问题,清楚要对什么人说,明白要收到什么效果,能够对自己的写作状态进行判断和控制。对于写作中需要什么样的写作素材,应当怎样去获得,行文时该如何组织语言,他们都能够比较自主地进行决策。

其次,在命题的文体类型上,由教学文体写作转向真实文体写作。

在写作学领域,写作分为实用写作和文学写作。实用写作主要承担社会交际与服务功能,最鲜明的特征是要有“讀者意识”和“真实语境”,如公文写作、科研论文写作等。文学写作主要承担社会认知和自我发现功能,以审美为目的,如小说、诗歌、散文等。这两类写作文体都是具有高度约定俗成的题材规范并得到广泛应用的真实文体。相对于真实文体,在我国还有教学文体(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这一概念。教学文体是西学东渐带来的产物,但是西方在文体方面并没有这样的区分,他们只有“记叙(narration)”“说明(exposition)“”描写(description)”等概念,这些概念,我们将之称为“表达方式”。将这几种表达方式抽取出来,就成了我国中小学作文训练的基本文体。进行这样一种选择,本意是觉得三大文体是写作的基础,只要基础打扎实了,学写其他文章就不成问题。但事实上,很多人读完中学后,几乎不再有机会接受专业的文学写作或实用写作,而这种与实践脱节的、“模糊”的、适用于一切的能力的培养,并不能够自然转化为具体的、合规范的写作能力,造成学生在学校所培养的写作能力并不能满足其日后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需要。如此,写作的“学以致用”就成了一句空话。因而,我们应该增加真实文体写作。

记者:刚才您提到了高考任务驱动型作文,这也是近3年来高中师生非常关注的写作题型,您是如何看待任务驱动型作文的?

刘光成:据教育部考试中心张开同志的说法,所谓任务驱动型作文,是在材料引发考生思考、激发写作欲望的基础上,通过增加任务型指令,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的功能,增强写作的针对性,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如2015年全国新课标I卷要求考生给“女儿举报父亲”事件相关方写信来入情入理地谈问题、讲道理;2016全国新课标I卷作文“奖惩之后”,在考查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转化能力的基础上,要求“结合漫画材料的内容和寓意”作文,这就使写作任务更加清晰,考生必须在理解漫画寓意的基础上生发立意行文;2017全国新课标I卷作文“中国关键词”,要求考生“选择两三个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关联”“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任务指令更明确。

就题目的呈现形式而言,任务驱动型作文仍然是材料作文。之所以称之为任务驱动型作文,我认为有两层意思:一是表层意思,即题目的任务驱动(指令)比较明确、具体,包括体式驱动(对文体、格式的规定)、内容驱动、对象驱动、思维驱动(“思辨性”与“探究性”)等。但是,仅凭这个特征就把它叫任务驱动型作文,有人觉得还不够具有说服力,因为无论是给题作文、话题作文还是材料作文,哪种命题方式没有给学生提出明确的写作要求呢?既然都有写作要求,这些要求当然也具有“驱动”作用。二是深层意思,即命题者秉承的是一种交际语境写作观而非文章写作观,这种题目要求考生完成交际语境作文(“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而不是泛泛而谈地写一篇阐释型文章。深层含义是称之为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关键,对此,很多人似乎还不太明白。

正因为任务驱动型作文有上述内涵,它的价值也不言而喻。

第一,任务驱动型作文重视交际、重视情境的写作观,可以丰富、深化我们对写作本质与功能的认识,其实,这种写作观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已有明确的表述(“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

第二,任务驱动型作文要求考生有针对性地写作,能有效地防止套作和宿构,既维护了考试的公平性,又能正面引导教学,倒逼写作教学下真功夫,不再把精力放在押题、套作等投机取巧上,而是放到真切地提高真实的写作能力上面。

第三,任务驱动型作文创设了真实写作情境,给出了明确的写作任务,既能触发考生的写作欲望,又能纠正考场作文的“假大空”取向,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思维能力,有利于引导写作教学落实“有的放矢”“言之有物”的倡导,鼓励学生去写真正有价值、有意义的有用之文,从而切实地提高全社会的真实写作能力。

当然,高考任务驱动型作文命题并不完美,仍处于不断探索之中。比如,2015年全国新课标I卷“女儿举报父亲”作文题,从交际语境写作题型的命制要求考查,语境要素不全,没有规定写作者的角色;从高考作文命题限制性和开放性高度统一的要求考查,文体选择单一,限制性有余而开放性不足。2016全国新课标I卷作文“奖惩之后”,限制性和开放性结合得比较好,但语境要素包括作者(以谁的名义写)、读者(给谁看)仍然缺失,而且目的(解决什么问题)、话题(谈论什么)比较含蓄。比较而言,2017全国新课标I卷作文“中国关键词”,两方面都有明显的进步,不过仍然有交际话题过于宏大的弊端。

记者:近几年来您一直兼任全国高考(湖南)语文科阅卷作文专家组大组长,在阅卷过程中,您发现考场作文存在哪些问题?主要原因是什么?

刘光成:有两点问题比较突出。

一是审题能力不强,写作偏离题意。比如2017年的高考作文,有的考生从关键词中概括出一个主题词(创新、共享、科技、责任等),然后采用话题作文的方式写作,重点论述该主题词的价值意义,没有完成向外国青年介绍中国的交际任务,相当一部分考生写作没有明确的读者意识,自说自话。

二是文体选择单一,写作思维肤浅。绝大部分考生都选择写论述性文章,少有叙事类的。大部分的论述类文章观点不明确,堆砌事例,缺少分析论证,结构平面化。叙事类的文章多停留在简单陈述的层面,缺乏细节,情节简单幼稚,平铺直叙,读来索然无味。

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部分教师和学生的写作观和写作实践都还停留在文章写作的层面上,对任务驱动型作文认识不深入,对交际语境写作的基本要求不理解。

二是教师和学生的认识偏差所致,误以为任务驱动型作文只适合写论述文,或者认为论述文写作比较容易把握,或者认为论述文观点外显,不会被评卷老师误判。

三是忽视了阅读积淀和感悟体验,平时没有扎扎实实的写作训练,或者是写作训练以应试为目的,技术训练占据主流。

记者:长期以来,我国的写作教学都存在着顽固性的症结,一线教师对此都会深有所感,惶惑而寻求改变的不在少数,这当然是实践中积极的现象,但是在考试的指挥棒下,写作教学总会不自觉的滑向功利的陷阱。理想很丰满,但是现实却很骨感。您对当前的写作教学改革有什么建议?

刘光成:的确,写作教学面临的问题比较多。我认为当前的写作教学改革,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阅读积淀。古人说,劳于读书,逸于作文。阅读可以积累词汇、素材和写作图式,可以打好写作的精神底子。教师要舍得给时间让学生读书,引导学生读经典、读时文、读整本书。

二、鼓励真实写作。教师要给学生更多自由练笔的机会,鼓励学生坚持片段性的练笔,特别是日记、周记、随笔等,形成良好的写作生态。

三、强化思维训练。平时的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都应有意识地强化学生的审题立意思维、文章结构思维等思维的训练,注意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深刻性、敏捷性、连贯性、批评性和独创性。

四、创新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手段或平台在写作教学中意义非凡。如长沙的“十二公里作文网”,学生在网站上以“无用”的纯粹心态去写下自己的心声,并且最快地收到老师和网友的评语或回应,这样“以文会友”的方式使得写作彰显出它存在的“有用”价值,激发了学生写作的热情。

此外,写作训练的随意、无序也是造成写作教学低效的重要原因。因此,加强序列训练非常重要。

记者:您对作文命题及写作教学改革的这些论述,相信会给广大语文教师以启迪!谢谢您!

刘光成:不用客气!我期待,通过我们的作文教学与改革,能催发每一个学生身上的“种子”,让他们都能成为乐于写作、善于写作的名副其实的“诗人”!

猜你喜欢

文体命题语境
语境与语境教学
另类文体巧谋篇
主题语境八:语言学习(1)
主题语境九:个人信息(1)
圆锥曲线的两个孪生命题
浅谈“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
否命题与命题的否定辨析
跟踪导练(三)2
考场作文的文体规范
话题作文全功略(三) 符合文体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