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吕宇理:那些年,我们一起追逐的闪电

2018-06-20苏菲

文艺生活·上旬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秘笈布达拉宫龙卷风

苏菲

西藏之于摄影人,是一块丰厚的沃土,他们用镜头定格雪域的四季,定格人生的喜怒哀乐,定格他们对藏地的观察和理解。

由于雪域高原独特的地理环境、特殊的宗教文化,使得百年前能到达这块土地并用影像记录这里的域外之人少之又少,西藏也因此成为众人向往的神秘之地。但在今天,用影像记录西藏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摄影师镜头里的西藏如此之丰富多彩,以至于人们又迷失在一种被过度表达的西藏中。

如同传说中的香巴拉一般,每个摄影师心中都有一座属于自己的圣城。摄影师千方百计去捕捉属于自己的西藏之美,晨曦里、黄昏下、星空中、闪电时。为了拍摄到这一刻,无数摄影人在他们的相机前度过了独处的时光,但是他们却内心澎湃,影像是他们最美的情人。

但艺术家总是痛苦的、孤独的,他们在创作的过程中苦苦思考,寻找属于他们自己独特的语言符号,我们所看到的瞬间,已经凝结了创作者无数的光阴。越是瞬间即逝的美好,越需要摄影师用其专业和智慧去凝结。

西藏摄影师吕宇理,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布达拉宫前用相机捕捉到闪电和布达拉宫辉映的瞬间。起初他认为自己只是幸运的拍摄到了一张好照片,结果照片在冲洗出来的时候,在照相馆被三名僧人看到,他们和摄影师一样激动,这样特殊的时刻能被记录,真是充满神奇。于是吕宇理将照片赠送给三位僧人,同时他也在思考这样独特的题材,在藏地是否能被审美和接受。因为传统的观念会认为天打雷劈、闪电击中布达拉宫这样神圣的建筑是一种不祥的预兆。向藏地的友人和学者请教过这个问题之后,吕宇理的摄影题材里多了一项新领域:拍摄闪电。

同年,这张照片被送去参加多个摄影展,获得了朗静山摄影金像奖、索尼摄影艺术一等奖、珠穆朗玛摄影展三等奖等。事情往往就是这样,当你还在创作的道路上上下求索的时候,缪斯女神已经为你打开了一扇窗子。吕宇理开始潜心专研如何在高原拍好闪电,作为一名利用业余时间创作的摄影师,触影超过20多年的吕宇理有着专业的水准和独特的人文视角。早在他18岁第一次拿着父亲送的相机进入藏区的时候,他就没有停止通过镜头去观察和记录这片土地。人文和风光是他主要拍摄的两大类型,但是他坚持做到“人文中有风情,风情中有人文”,二者应该是相辅相成、无法割裂的,这才是真实的西藏。

拍摄闪电也一样,每年夏天进入雨季时是西藏最好的拍摄时节,但是首先必须了解天气情况,预测到闪电会在哪里出现,才能“守株待兔”,而不是扛着大相机到处抓瞎。于是吕宇理就像是美国国家地理杂志里边追风的摄影师一样,从研究气象入手,开始了他追逐闪电的摄影生涯。天气预报有雷阵雨,风向如何,云层如何,然后驾车出发。

很多人被他的闪电摄影作品所惊叹,因为他不仅能捕捉拍摄到闪电,还可以将闪电和著名的地标建筑拍摄在一起,独家秘笈是什么?面对这样的问题,他总是会心一笑,然后像功夫熊猫阿宝的老爹一样,埋下头在你耳边低语:“秘笈就是没有秘笈!”是啊,判断闪电会在那一秒钟出现,判断闪电会在哪里出现,这些都是多年的经验,是在一次一次追逐闪电中积累下来的,倘若真的写成像《葵花宝典》那样的秘笈,对那些没有亲身到过藏地的摄影师而言,又有多少借鉴意义呢?

还有人会问,拍摄闪电多危险啊!电影《龙卷风》里,科学家为了拍摄龙卷风,不仅千里追风,而且还冒着被龙卷风圈进去的危险。这种冒险精神,还让吕宇理多了一丝闪电奇侠的传奇色彩。但一名成功的摄影师首先是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的摄影师,为了拍摄好闪电,他不仅潜心专研拍摄技巧,还总结了一套安全拍摄的原则:将越野车停放在判断闪电可能出现的地点;车尾对准拍摄点,然后打开车尾门,架起三脚架,人在车内拍摄,这样越野车就是一个雷电防护体。

吕宇理是幸运的,他不仅在拍摄西藏闪电题材的摄影作品中找到乐趣,还有一位一直陪伴他一起追逐闪电的夫人。每张摄影作品,都有他們一起度过共同时光的回忆: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闪电!谈起夫人,吕宇理又打开了话匣子,不断夸耀夫人才是真正拍摄闪电的达人,因为夫人依靠手机,就能拍摄到闪电。拍摄闪电的人都知道,看到闪电才按快门,已经晚了,所以要预算到闪电出现的时间,提前按下快门,才有可能拍摄到闪电。共同的事业和爱好,让这对闪电侠侣,开心地度过了在藏地的每一天。

吕宇理不仅和夫人都玩摄影,并把自己的助理朗加也培养成了一名优秀的摄影师;同时他们借助摄影,也为西藏做了不少公益活动。用摄影去记录西藏,记录生活,是他们共同的愿望。对他们而言,所能想到最浪漫的事情,也许就是翻阅曾经的摄影作品,一起慢慢变老吧……

(本文原载《西藏人文地理)

猜你喜欢

秘笈布达拉宫龙卷风
布达拉宫
科学家发现秦岭金丝猴过冬秘笈
布达拉宫
卷卷龙卷风日
坏脾气的龙卷风
布达拉宫
龙卷风
令2015更圆满的超级秘笈是?
灌水秘笈
超级威力龙卷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