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高校创新训练项目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与探讨
2018-06-20许景波许晓红崔晓萌李兆高旭李军
许景波 许晓红 崔晓萌 李兆 高旭 李军
[摘 要]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和国家发展动力。本文结合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的实践,论述了关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问题。基于多年指导创新训练项目的经验,分析了当今创新训练项目开展实施现状,提出了项目实践过程中所需要关注的环节和采取的措施,旨在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也为高校创新训练项目的开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高校创新训练项目;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8) 05-0022-02
一 引言
在当今高速发展的时代,创新能力关系到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只有不断地提高创新能力,才能使我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受强国制约。从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来看,教育起到了关键性作用,这也给发展中国家提供了经验和启示。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教育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教育投入不断增加,加强基础教育设施建设,提高办学条件和质量,旨在为国家培养更多的栋梁之才。对于学生的教育与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其中重要内容和目标之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指出[1]:“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必须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建设创新型国家。”,这也为我们指明了目标与方向。
二 创新能力的理解与思考
国内学者对创新能力进行了广泛研究,针对其内涵的理解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张洪烈教授为代表[2],认为“创新能力表现为两个事物相互关联的方面,一方面是大学生对已有知识的获取、改组和运用的能力;另一方面是对新思想、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与发明。”另一类是以赵卿敏教授为代表[3],认为“创新能力是个人、团体运用一切已有的知识信息,主要已有知识和经验等,注入某种独特、新颖、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新元素,创造出新的产品的能力。”两类观点主旨是一致的,各具有不同特色。
从另一角度出发,对于创新的界定可概括为三个方面:“新问题、新方法”“新问题,老方法”“老问题,新方法”。对于新遇到的问题,采用新的方法去研究,这必然属于创新的范畴;对于新出现的问题,采用已有的理论方法加以解决,开辟了新的应用领域,解决了生产实际所需,这应属于创新的范畴;对于已存在的问题,采用新的方法去研究,取得了技术上的突破,提高了性能指标,或者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方法和途径,这也属于创新的范畴。
现在大学生正处在二十岁左右的人生黄金年龄,精力旺盛,思想活跃,易于接受新知识、新事物,这一阶段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最佳时期。“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是国家“十二五”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十一五”中“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延续和深化[4-6],它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平台,也是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方式之一。
三 高校中创新训练项目实施现状
大创项目在各大高校已开展多年,它是基于项目的培养模式,学生在参加项目过程中,培养了创新思维,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了创新实践能力,使学生得到切实的锻炼与提高。然而创新训练项目实施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1 时间安排上需要保障。大学生参加创新训练项目只能作为一种课外的科技活动。而指导教师每周都有一定的教学、科研任务。所以,需要教师与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详尽的时间计划,利用业余时间开展项目,保障创新项目的有效实施。由项目负责人主抓执行,并由教师监督进展情况。
2 资金资源条件还比较有限。立项资金有限,工科類项目需要一定的实验元件、器材和仪器设备,并进行反复实验,项目完成后需要申请专利或发表论文来体现取得成果,这些都需要一定的经费保障。对于工科院校来说,绝大部分项目的选题都是针对一定的实际问题提出的,通过理论研究寻求解决问题方法,通过实验来验证,这就需要一定的实验场地和环境。有些学校为此专门开设了大学生创新项目实验室,解决了一定的问题,但不能满足所有立项团队的需求。有的指导教师开放自己的实验室为创新项目的开展提供了条件。
3 教师缺乏对学生的管理。在创新训练项目立项时大谈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然而在结题过程中,并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勉强过关。这充分说明项目缺乏执行力,也反映了教师对项目实施的监督不够。所以应大力加强对项目的精细化管理,对整个过程及时掌控,使每一个立项都能按时高质量地完成,真正起到培养人才的作用,而不是浪费国家资源。
四 创新项目实施中采取的培养方法
笔者指导过多项国家级、省级、校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总结出以下几点创新能力培养方法,供大家分享。
1 选题要具有新颖性。由于参加大创项目的大多是低年级学生,他们虽然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但对具体的学术研究或工程问题还不甚了解,这就需要指导教师讲解当前研究现状,要求学生查阅文献、研究资料,启发他们提炼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申请立项。例如,笔者指导的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具有SPC功能传感器组态模式的在线检测仪器研制”,就是在学生查阅大量关于几何量形位误差测量在线检测仪器的文献之后,仔细分析了当前的研究现状而拟定的题目。通过位移传感器在各测点的综合布置、传感器参数配置,组态,标定以及测量方程的柔性建立,克服了现有设备的不足,成为一款通用型可编程在线检测仪器。这一研究路线得到了专家的认可,获得了国家级创新训练项目的资助。
2 关注创新思维的培养。(1)创新需要以专业基础知识为依托,扎实的基础是创新的动力和源泉,所以学生应牢固掌握专业知识,打好基础;(2)在项目进展中,要养成“专注”精神,即要求学生在平时要有意识地有针对地思考问题,一种思路、一个想法的产生,往往需要深入进去、不断思考后才能得到;(3)培养学生不固守于传统原理和方法的意识,例如笔者所指导的一项省级创新训练项目“主从协同定时模式的水轮发电机组转速测量”,就是突破传统的转速测量方法,提出了两定时器协同工作的测量方法,实现了结构简单、低成本、高精度的转速测量,成果已取得一项专利,并发表二篇高水平学术论文;(4)要让学生学会记录“思维火花”,抓住思维灵感,围绕这一思路深入拓展,实验验证;(5)侧重培养学生逆向思维逻辑,在一个问题遇到停滞的情况下,学会换角度思考,广开思路,寻找解决问题途径。通过这些方法的训练有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
3 交叉学科碰撞出“火花”。要善于指导学生将不同学科领域的知识进行结合,这样易于激发灵感,启发思路。笔者指导的一个创新训练项目“基于VB与Matlab混合编程的误差数据处理软件实验平台研制”,就是将测控仪器和计算机软件两个学科的知识相结合,为“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这门课程开发了一套辅助教学的工具软件。VB语言擅长于软件常用功能的开发,而Matlab适于数据处理运算,通过两者混合编程,发挥各自的长处,使软件功能更为强大,提高开发效率。学生提出了基于COM组件的混合编程方式,使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发表了一篇高水平论文。并且这一成果也可以应用于一些工程问题上,为其提供新的解决途径和方法。
4 项目实施过程中要严格管理。对大创项目的开展,教师要起到指导作用,制定时间计划,掌握进度,关注项目进程中的每一环节,对研究方案的可行性、实验路线的合理性进行充分判断,纠正不合理的计划安排,使学生少走弯路。学校也要制定中期检查计划,组织专家进行考核,检查项目进展情况,对执行不当的项目提出警告与批评。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大家形成合力把事情做好,使每个参加项目的同学都能得到锻炼。
5 做好项目总结工作。结题报告是对课题研究工作的一种总结,从中可以发現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同时也为后续工作开展打下基础。在项目完成后,要培养学生撰写结题报告,作好工作总结的习惯。对于取得的研究成果,需要申请专利或发表论文,锻炼科技写作能力,教师要在这一环节上提供写作经验,使学生能够尽快地成长起来。
五 创新训练项目实施效果及结束语
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的设立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了创新意识,这对于以后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在笔者所指导的学生中,大部分在大四期间选择了考研,在考研面试阶段,由于参加过创新训练项目的经历,往往受到导师的青睐。对于选择就业的同学,这段经历更能展现自己的能力。
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设立和实施还处于起步阶段,仍有很多需要改进和完善之处,这就需要广大指导教师和管理人员之间不断进行交流沟通,总结经验,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使大创项目更充分地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顾明远.学习和解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J].高等教育研究,2010,31(7):1-6
[2]张洪烈.生涯管理与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6).
[3]赵卿敏.创新能力的形成与培养[M].湖北: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1).
[4]姚文轩,滕召胜.运用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培养创新能力的实践与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0,33(2):94-96.
[5]张瑞,王冬梅.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的全过程管理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32(7):9-12.
[6]吴丽丽,安丽佩.关于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的认识与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4(35):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