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唐朝皇帝点赞过的唐诗

2018-06-20陈尚君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8年3期

陈尚君

今人喜谈文学家族,唐代排名第一的文学家族是哪家?答案简单:皇上他家。有唐二十一帝,没有诗歌留存的仅宪宗、穆宗、敬宗、武宗、僖宗、哀帝六位。从高祖算起,十四代人大多会写诗,这是何等的辉煌。排名第二的,能举出五代就算不错了。如果就诗才来说,最好的当然是玄宗,其次为太宗、中宗、德宗、文宗、宣宗、昭宗,武后较难评价,真正确定是她自作的作品太少。皇上们对前代与当代作品都有广泛的阅读,这是宫廷教育的结果。这里仅讨论皇上们对当代诗歌的阅读和评价。

高祖、太宗、高宗祖孙三代都能诗,然建国未久,评议尚不多,故从武后说起。《文苑英华》卷九七一张说《兵部尚书代国公赠少保郭公行状》:

十八擢进士第,其年判入高等。时辈皆以校书正字为荣,公独请外官,授梓州通泉尉。至县,落拓不拘小节。尝铸钱,掠良人财,以济四方,海内同声合气,有至千万者。则天闻其名,驿征引见,语至夜,甚奇之。问蜀州之迹,对而不隐。令录旧文,乃上《古剑歌》。其词曰:“君不见昆吾铁冶飞炎烟,红光紫气俱赫然。良工锻炼凡几日,铸得宝剑名龙泉。龙泉颜色如霜雪,良工咨嗟叹奇绝。琉璃玉匣吐莲花,错镂金环生明月。正逢天下无风尘,幸得用防君子身。精光黯黯青蛇色,文章片片绿龟鳞。非直结交游侠子,亦尝亲近英雄人。何言中路遭弃捐,零落飘沦古狱边。虽则沉埋无所用,犹能夜夜气冲天。”则天览而佳之,令写数十本,遍赐学士李峤、阎朝隐等。遂授右武卫胄曹、右控鹤内供奉。

郭公即郭元振(656—713),名震,以字行。行状是在他身后叙述一生功业以备史官采录的文体,录入如此长篇诗歌,确属罕见。郭任通泉尉的时间,据陈子昂为郭妾薛瑶所撰墓志,应该在武后称帝后的长寿二年(693)左右。郭年近四十,功名未立,仍沉沦下僚,真有许多感慨。郭作为地方官,实在是“落拓不拘小节”,不仅自铸钱,且干劫富济贫之侠行,《唐摭言》卷四以为“掠卖千余人,以供过客”,确很过分。不过唐人不拘细行,武后更甚,于是破例召见,夜谈称奇。《行状》说诗是他的旧作,应属可信,《唐摭言》说是口占,则属传闻。这首《古剑歌》以龙泉宝剑自喻,说经过名匠千锤百炼,宝剑色如霜雪,材质精良,可是身逢治世,无所用其才,最多只能作为君子的防身之物,甚或被遗弃路边,但其英雄之气,始终无法掩埋,即便遭弃,剑气仍然夜夜气冲斗牛。每句都写剑,每句都写自己之英雄抱负,期待能为世用。武后因诗而知其胸襟才干,竭力提拔,先让他奉使吐蕃,渐次拔擢为凉州都督,到中宗时任安西大都护,守边十余年,四镇宁静,为一代名将。需要说明的是,玄宗初年另有小言官郭震,《全唐文》将两人文章误编在一起,而宋初成都有字希声的隐士郭震,《全唐诗》沿袭《万首唐人绝句》的错误,也将其诗收在郭元振名下,都是盛名之累。

中宗在位时间不长,但对写诗之投入程度空前绝后。他早年震慑于亲妈的淫威,凡事避让,即位后他的太太和女儿威风八面,他干脆带一大批文士游玩写诗,尽情风流。他本人评诗的见解不多,但下面这段著名的故事中,上官婉儿是代表他的,仍可以在此列出。《唐诗纪事》卷三:

中宗正月晦日幸昆明池赋诗,群臣应制百余篇。帐殿前结彩楼,命昭容选一首,为新翻御制曲,从臣悉集其下。须臾,纸落如飞,各认其名而怀之。既进,唯沈、宋二诗不下。又移时,一纸飞坠,竞取而观,乃沈诗也。及闻其评曰:“二诗工力悉敌。沈诗落句云:‘微臣雕朽质,羞睹豫章材。盖词气已竭。宋诗云:‘不愁明月尽,自有夜珠来。犹陟健举。”沈乃伏,不敢复争。

玄宗在位日久,天分也高,轶事流传至广。早年他赞赏过蔡孚的《龙池篇》,命群臣奉和。他在朝所作而群臣应制者,今知有百篇之多,前期多因《张说之文集》附录而存,中后期则可从张九龄、孙逖、王维诸人和诗中推想。这里特别要说他晚年赞赏的两首诗。一首是李峤的《汾阴行》。李德裕《次柳氏旧闻》载:

及羯胡犯阙,乘传遽以告,上欲迁幸,复登楼置酒,四顾凄怆(略)。时美人善歌从者三人,使其中一人歌《水调》。毕奏,上将去,复留眷眷,因使视楼下,问:“有工歌而善《水调》者乎?”一少年心悟上意,自言颇工歌,亦善《水调》。使之登楼且歌,歌曰:“山川满目泪沾衣,富贵荣华能几时?不见只今汾水上,唯有年年秋雁飞。”上闻之,潸然出涕,顾侍者曰:“谁为此词?”或对曰:“宰相李峤。”上曰:“李峤真才子也!”不待曲终而去。

这段记载的可贵处在于,李德裕自述,高力士晚年告柳芳,复经芳子柳冕告其父李吉甫,因而确凿可靠。李峤有名于武后、中宗时,睿宗即位遭贬,虽死在玄宗初,恐未能相见。《汾阴行》是他怀古的长篇歌行,前半极力渲染汉武帝祭祀汾阴的全盛状况,最后语意急转,写道:“千龄人事一朝空,四海为家此路穷。雄豪意气今何在?坛场宫观尽蒿蓬。路逢故老长叹息,世事回环不可测。昔时青楼对歌舞,今日黄埃聚荆棘。”这一感慨,在卢照邻《长安古意》、骆宾王《帝京篇》中,也都听到过,更早,汉武帝当时不就有《秋风辞》感叹:“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李峤长歌之末,就是玄宗听到的几句,极写眼前之凄凉。玄宗与汉武帝一样,做了四十多年皇帝,不同的是,他居然亲见了王朝的崩坏,在李峤诗里感受到触目惊心的盛衰之感,确乎痛彻心扉,不待终曲而泪崩如雨,仓惶离去。

平叛几经反复,终于两京恢复,肃宗也恭迎已经是太上皇的玄宗回宫。尽管表面上礼数周到,但涉及权位,则父子绝无让步。肃宗既驱逐了高力士,又将父亲迁往西内,玄宗晚年内心一片凄凉。《说郛》卷三二引《明皇杂錄》云:“上既自西蜀还京,居南内。其后李辅国矫制,移上西宫,玉真公主移居于外,高力士而下悉放逐岭表。上因蔬食,或饵药辟谷。肃宗泣涕切谏,自是日不过一食。上常怀戚戚,但吟:‘刻木牵丝作老翁,鸡皮鹤发与真同。须臾弄罢寂无事,还似人生一梦中。”敦煌遗书S3872可能是更早的记载:“玄宗皇帝从蜀地回,肃宗代位,册玄宗为上皇,在于西内。是政已归于太子,凡事皆不自专,四十八年为君,一旦何曾自在?齿衰发白,面皱身羸,乃裁诗自喻。”下引诗不重复。二处都说是玄宗自作。《诗话总龟》卷二五引《明皇杂录》则说是明皇吟太白诗,显误。这首诗的作者是梁锽,一位存诗不多的小诗人。李颀《别梁锽》诗说他性倜傥不羁,年四十尚无禄位。尝从军为掌书记,因言事不合,拂衣而归。《国秀集》目录载他天宝初的职位是执戟,就是宫门卫士,或者举行朝会时的仪仗队员。《封氏闻见记》卷五载代宗大历间,他曾为诗咏郭子仪所居。玄宗吟的这首诗,《文苑英华》卷二一二载诗题是《窟磊子人》,《唐诗纪事》卷二二题作《咏木老人》,更多的记载则作《傀儡》或《傀儡吟》。这时玄宗已经年逾七十,经过避乱奔波,心力憔悴,感慨人事兴衰,更悟人生如梦。他从梁锽写木偶的诗中,看到了自己的身影。估计他最后时光经常吟诵,身边人就以为是他自作诗了。

德宗是唐朝在位时间第三长的皇帝,仅次于玄宗、高宗。他不似中宗那样喜欢游山玩水,但喜欢在岁时节日写诗咏怀,然后要求满朝文武应和,有时还分分优劣的等级。从他对韩翃《寒食》诗的激赏态度来看,他的观赏水平还不错。但另一位诗人就没有这么幸运了,这一位是唐代女诗人排名第一的李季兰。唐赵元一《奉天录》卷一载:

时有风情女子李季兰,上泚诗,言多悖逆,故阙而不录。皇帝再克京师,召季兰而责之,曰:“汝何不学严巨川有诗云:‘手持礼器空垂泪,心忆明君不敢言。”遂令扑杀之。

一句话,评点了两位的诗作。正面英雄是严巨川,同书同卷载:建中四年十月八日,叛将朱泚于宣政殿僭即大位,自称大秦皇帝,改元应天,称帝册文由太常少卿樊系之撰。樊写完文章,自感羞惭,遂服药自杀。严巨川感其事而作诗:“烟尘忽起犯中原,自古临危贵道存。手持礼器空垂泪,心忆明君不敢言。落日胡笳吟上苑,通宵虏将醉西园。传烽万里无师至,累代何人受汉恩。”是有感于樊之死,更表达自己虽然无力反抗叛军,但感慨唐恩浩荡,只能心怀唐帝,不敢宣言。严的生平至今不太清晰,仅从《文苑英华》卷一八九收有他的一首省试诗,知道他应是进士出身。建中兵变时期他的官职和后来的命运,皆不详。

给李季兰带来杀身之祸的“言多悖逆”的上朱泚诗,近年很意外地在俄藏敦煌文书Дх.3865发现,全录如下:“故朝何事谢承朝,木德□天火□消。九有徒□归夏禹,八方神气助唐尧。紫云捧入团霄汉,赤雀衔书渡雁桥。闻道乾坤再含育,生灵何处不逍遥。”内容很简单,就是改朝换代后的恭维歌颂,可能因为李季兰名气太大,叛军要她写诗为自己宣传,流传很广,不仅传到德宗耳中,多年后且能在敦煌有写本存留。至于德宗必欲杀李,且李在附逆期间内心的真实想法,在另一份敦煌文本中也得到可靠证据。《唐研究》七辑刊荣新江、徐俊《唐蔡省风〈瑶池新咏〉重研》,根据俄藏文书Дх.6654与3861存《瑶池集》残卷,一是重新校订了李季兰《有敕追入内留别广陵故夫》一诗,知道李有受敕召入皇宫的经历,很可能即在德宗初期,则德宗与她在乱前就认识,德宗也可以认为自己对她有恩德,她不应该叛朕。二是《陷贼后寄故夫》一诗之发现:“日日青山上,何曾见故夫。古诗浑漫语,教妾采蘼芜。鼙鼓喧城下,旌旗拂座隅。苍黄未得死,不是惜微躯。”存世文献仅存“鼙鼓喧城下,旌旗拂座隅”两句,现在看到全篇,我们可以知道这首诗其实就是她所写与严巨川一样的作品。李季兰说自己身陷叛军阵营,身边到处都是鼙鼓旌旗,何能自己决定进退。事变仓猝,欲死而未能,但自己一直心怀故夫,一直希望能回到自己身边。诗意较含蓄,但寄意是明白的,可惜德宗没有见到。

文宗有一段轶事,见于正史。《旧唐书》卷一七下《文宗纪》:

[大和九年]冬十月癸酉朔。乙亥(略),内出曲江新造紫云楼彩霞亭额,左军中尉仇士良以百戏于银台门迎之。时郑注言秦中有灾,宜兴土功厌之,乃浚昆明、曲江二池。上好为诗,每诵杜甫《曲江行》云:“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乃知天宝已前曲江四岸皆有行宫台殿,百司廨署,思复升平故事,故为楼殿以壮之。

这件事发生在甘露事变前一个月。提到的两位人物,郑注是策划谋诛宦官的关键人物,而仇士良则是宦官首领。在大决战发生以前,各方都借琐事表达立场,积蓄力量。事情的原委是郑注上言秦中会有灾难,可以加兴土功,也就是建楼浚池一类工程来镇厌。曲江新造紫云楼,其中彩霞亭匾额,由文宗亲自书写,仇士良排百戏迎接。估计因为兴建,文宗曾数度到曲江,看到现在的景致,想到杜甫诗中的描述,时隔八十年,已经有很大变化,因而吟诵到杜诗中的两句。所谓“思复升平故事”,史文是写宫苑景物,但更多寓意则是文宗试图强大皇权,回到开天盛世的理想。所引杜诗,即著名的《哀江头》:

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忆昔霓旌下南苑,苑中万物生颜色。昭阳殿里第一人,同辇随君侍君侧。辇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啮黄金勒。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箭正坠双飞翼。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清渭东流剑阁深,去住彼此无消息。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黄昏胡骑尘满城,欲往城南忘南北。

这里所引为《古逸丛书续编》影印宋本《杜工部集》的文本。文宗所见题作《曲江行》,可能是据杜诗入乐府的改写文本。此诗写于玄宗为避安史之乱入蜀的次年春天,也就是肃宗至德二年(757)春天,杜甫受困于安史叛军占据的长安城内,因缘重新来到曲江一带。读《丽人行》,可以知道杜甫在天宝后期经常以“路人甲”的身份,观察杨氏兄妹的奢华跋扈。玄宗日常住在兴庆宫,但常喜欢经由夹道南下曲江游览。太平时,杜甫喜欢看热闹,但无法接近观察。乱后经年,曲江已近荒芜,杜甫可以走近观察,回想往事。这首诗是写马嵬之变的第一首诗,写成时间距离事变仅半年多。杜甫写到玄宗携贵妃出游时盛况,用语带双关的“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箭正坠双飞翼”两句,急遽完成由盛至乱的转换,不着一语地将君妃游衍激起变乱的责任揭出,后半更哀叹贵妃之死,以及自己感怀往事之迷离恍惚。诗不长,也没有激烈的议论,但包含无限深沉的感慨。這首诗在唐宋两代流传很广,以致苏辙写《诗病五事》,以此诗与白居易《长恨歌》对比,认为杜甫更得君臣之体,远优于白诗。

宣宗传说很多,特别是他即位前曾云游四方、结识名僧的故事,今人大多存疑。在玄宗建十王院后,禁止诸王与外臣结交,连行动自由都没有,何能到处闲逛?不过近代出土过他在位时为后宫仇氏所写墓志,仇氏为他生了一女一男,二十四岁去世,名分很低,宣宗自述“吾怀伤叹,加以涕零,感想恸之,哀尔长往”(《唐代墓志汇编》大中055),不称朕而称吾,是人间男女之痛,这位皇帝确很特别。在白居易去世后,他有诗哀悼:“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唐摭言》卷一五)特别称赞白居易的两篇长篇歌行《长恨歌》和《琵琶行》,尽管前者专讲皇家前辈的风情故事。《诗话总龟》卷四五引此诗,作“白乐天去世,人以诗吊之”,今人黄楼《唐宣宗诗歌辑考——兼论宣宗遁迹为僧说的产生及其衍变过程》(刊《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二六辑)据此怀疑诗未必为宣宗作,并无强证。两诗太有名,就不展开了。

五代十国中虽然也有后唐、南唐,从血统来说与大唐一点关系也没有。其中开创皇帝大多出身草莽,一旦跻身通显,都愿意按照文学贵族的模式来培养子孙,成就最好的是南唐三主与吴越三代五王。就五代十四帝来说,最具文学气质的是唐庄宗李存勖,有强烈的表演欲,称为“中国尼禄”也不过分。他的作品最好的是《忆仙姿》:“曾宴桃源深洞,一曲清歌舞凤。长记欲别时,和泪出门相送。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词写词牌本意,真是风情万种,难以释怀。苏轼叹赏,并建议将此词牌改为《如梦令》。庄宗没有留下评点作品的记录。明宗出身军旅,偶然机会得以身居大宝,很有自知之明,据说经常夜深祈祷,希望有真命天子降临人间,那几年真有赵匡胤诞生了,不知真有其事还是宋人编造。明宗点评过聂夷中的诗。《旧五代史》卷一二六《冯道传》载:“天成、长兴中,天下屡稔,朝廷无事。明宗每御延英,留道访以外事。道曰:‘……陛下勿以清晏丰熟,便纵逸乐,兢兢业业,臣之望也。明宗深然之。他日,又问道曰:‘天下虽熟,百姓得济否?道曰:‘谷贵饿农,谷贱伤农,此常理也。臣忆得近代有举子聂夷中《伤田家》诗云:“二月卖新丝,五月粜秋谷。医得眼下疮,剜却心头肉。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不照绮罗筵,偏照逃亡屋。”明宗曰:‘此诗甚好。遽命侍臣录下,每自讽之。”白居易写新乐府,自述“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天子是否读过,则不得而知。明宗真心希望了解民间疾苦,加上冯道的适时提出,将聂夷中的这首诗推出来。聂夷中写诗时,大约在唐末懿、僖之间,距离明宗在位大约六十年,但民生艰难,何代不如此?聂夷中所写,说二月新蚕尚未吐丝,五月秋谷远未登场,但农民为了生存,匆忙贱卖。“医得眼下疮,剜却心头肉”两句,真是沉痛至极。明宗被深深触动,不仅称赞“此诗甚好”,且写成文本,悬在宫中,经常讽诵。明宗在位七年半,是五代乱世最稳定的一段时期。长兴四年明宗诞节,俗讲僧云辩在明宗面前唱道:“每念田家四季忙,支持图得满仓箱。发于鬓上刚然白,麦向田中方肯黄。晚日照身归远舍,晓莺啼树去开荒。农人辛苦官家见,输纳交伊自手量。”是对他关心农事的礼赞。

十国君主中有三位后主,文学最好的是南唐后主李煜,政事最好的是后蜀后主孟昶,两者皆不佳的是前蜀后主王衍。说来王衍真有好出身,父亲王建虽出身军旅,但对文学、音乐都有特别喜好,成都永陵博物馆地宫中有他的石雕,作萧散文人打扮,母亲则是有名的花蕊夫人。王衍少年即位,行事荒诞,他亲娘看在眼里,留下记录:“自教宫娥学打球,玉鞍初跨柳腰柔。上棚知是官家认,遍遍长赢第一筹。”“苑东天子爱巡游,御岸花堤枕碧流。新教内人供射鸭,长将弓箭绕池头。”喜赌球,爱巡游,是他的性格。巡游时有文娱活动,《蜀梼杌》卷上载:“[乾德五年]重阳,宴群臣于宣华苑,夜分未罢。衍自唱韩琮《柳枝词》曰:‘梁苑隋堤事已空,万条犹舞旧春风。那堪更想千年事,谁见杨花入汉宫。内侍宋光溥咏胡曾诗曰:‘吴王恃霸弃雄才,贪向姑苏醉绿醅。不觉钱塘江上月,一宵西送越兵来。衍闻之不乐,于是罢宴。”王衍亲自唱曲,所唱是唐宣宗、懿宗时诗人韩琮的《柳枝词》,内容是咏汴州隋堤垂柳的往事。韩诗说,汉代梁孝王的梁苑,隋炀帝的隋堤,繁华的一切都已经过去,只有隋堤万株柳树,依旧在春风中舞动腰肢,往事千年,何可回想,谁还能想见当年的繁华?内容已经很低沉伤感。未曾想到的是那位略通文墨的大珰宋光溥,接着唱一首更威猛的胡曾《咏史诗》中《姑蘇台》一首,直写吴王夫差自恃强盛,终日贪饮享乐,未料越王勾践引兵来袭,终至身败国亡。不知是宋光溥故意唱此,提醒王衍关心国事,还是无意戳到王衍痛处,让王衍极度不爽,遂罢宴还宫。史官留下这段记录,当然是存有寄意的,但也足见在位者即便奢华度日,内心始终有一根触碰不得的弦,就是这一切能够保持长久吗?两首诗,恰好说到了王衍的痛处。

辽太宗耶律德光,也有一段读杜诗的记录。《清异录》卷上《禽名》:“耶律德光入京师,春日闻杜鹃声,问李崧:‘此是何物?崧曰:‘杜鹃。唐杜甫诗云:西川有杜鹃,东川无杜鹃。涪万无杜鹃,云安有杜鹃。京洛亦有之。德光曰:‘许大世界,一个飞禽任他拣选,要生处便生,不生处种也无,佛经中所谓观自在也。”这一年在后晋是开运三年(946),在辽是会同十年。晋高祖石敬瑭以割让燕云十六州获得契丹支持,灭后唐,建后晋,但他儿子石重贵继位后,与契丹翻脸,互相对打数年,契丹取胜,兵入汴京。次年春,耶律德光听到杜鹃声,不知吉凶,于是询问晋大臣李崧,李崧举杜甫诗以答,德光似乎对杜诗并不熟,但引佛典“观自在”来解读,倒也很精彩。需要说明的是,后晋时杜诗有开运二年官版,是个人文集的最早版刻记录,当时读的人必多。杜甫这首诗的后续文字有:“杜鹃暮春至,哀哀叫其间。我见常再拜,重是古帝魂。”包含亡国之感,黄庭坚《书磨崖碑后》云“臣结舂陵二三策,臣甫杜鹃再拜诗”,就是指这首诗,所幸当时谁都没读懂。

以上介绍了唐及五代十国皇帝对十多首唐诗阅读和评价的故事。皇帝是唐诗作者和读者中很特殊的人群,他们位居九五,高高在上,言成典谟,动惊朝野,同时,他们也是所有读者中普通的一员,有自己的人生悲欢,也有各自的感同身受。介绍他们的阅读感受,相信对今人阅读和理解唐诗,当不无启发吧!

(选自《古典文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