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监测资料整编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探析
2018-06-20
(辽宁省彰武县水土保持局,辽宁 阜新 123200)
水土保持监测是一项在防治水土流失过程中重要的工作,其工作内容主要是监测水土流失程度,并对导致水土流失现象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对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进行评估,为防治工作提出一些数据依据,具有较高的理论意义与经验价值,而水土保持监测资料的整编工作内容主要是对观测、分析得到的结果进行统计、审核、编撰,并最终进行存档。我国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开始于上世纪90年代,经过近30年的发展,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无论在制度体系还是监测方式方面,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然而从近些年的发展情况发现,我国水土保持监测工作虽发展迅速,但与国外发达国家发展速度相比,却相对缓慢,且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的修正,成为了限制我国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重要因素[1]。分析原因发现,在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中形成的大量数据无法得到充分的利用,在一项监测工作完成后,大量数据处于原始状态,无法深入发掘其中的内涵,更无法与其他监测机构进行共享,甚至大量资料出现了流失或丢失,图1为湖北某地监测站资料汇总情况,以湖北某地监测站统计数据可以看出,2004年至2017年,水土保持监测资料的数据量呈现大幅上升趋势,出现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是我国监测手段发展与环保力度的增强,但是从入册数据量的变化情况发现,入册数据量未出现明显的增长[2]。未归档入册的数据往往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出现丢失情况,针对我国水土保持资料编整工作落后的现状,有必要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并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提出一些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3]。
图1 监测资料汇总入册情况图
1 水土保持监测资料整编工作存在的问题
我国水土保持监测的资料编整工作长期以来未受到足够的重视[4],工作水平较低,对我国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进一步发展造成了较大的不利影响,目前我国相关部门已经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并采取措施加以弥补,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长期不良的工作习惯给水土保持监测的资料编整工作造成了较大的阻碍,具体存在的问题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1 资料遗漏情况普遍
如表1所示,我国目前的水土保持监测资料主要分为手工测绘资料、监测站采集资料、其他途径资料,其中其他途径资料主要包括群众反馈资料、灾害统计资料等。三种资料中,监测站采集资料约占资料总量的60%,手工测绘资料约占资料总量的35%,然而从11年的统计数据不难看出,随着年数的增加,数据丢失比例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
表1 资料保存比例与时间的关系
通过以上数据分析,出现数据丢失的原因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数据统计工作量过大。在水土保持监测的实际工作中可以发现,由于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复杂性,在实际监测时会产生大量的数据,以现有的人力无法对其进行全部归纳整理,造成了大量数据丢失,其中不乏一些珍贵的、具有极高参考意义的数据。(2)失实数据无法区分。这种情况主要出现在手工测绘数据中,由于字迹、记录习惯、错误记录等现象的存在,且数据收集人员与数据整理人员往往不是一个人,因此导致很多失实的数据无法区分,对于存疑的数据组,一般情况只能不做处理也不做分析,导致最终数据丢失。(3)保存介质问题。我国直到进入21世纪才逐渐开始无纸化记录,对于以往大量的纸质资料而言,因其保存能力较差、易丢失等情况,导致丢失率较高,大量数据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丢失。
1.2 资料编整工作缺乏统一标准
随着我国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很多资料能够实现了跨区域的共享,促进了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效果,但是在水土保持监测的资料编整的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很多共享资料并未起到预期的参考价值,有的资料甚至出现了难以阅读或难以理解的情况,不同地区的资料存在内容表述不统一的情况,出现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我国水土保持监测的资料编整工作缺乏统一的标准,具体标准的残缺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资料格式不统一。监测资料需要按照一定的格式进行编写,力求描述的完整性,参照监测报告格式,一般资料格式可以归纳为原始数据、数据制图、数据分析、结论与意见几个方面,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最常见的标准不统一情况是缺乏原始数据。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监测工作者力求分析的高效性,因此在撰写监测资料时,往往过多阐述分析观点,而舍去原始数据。(2)分析侧重点不同。由于资料编撰工作缺乏统一的标准,不同组织或个人编写的资料,在对结果进行分析时侧重点往往不同,根据实际工作经验,水土保持监测资料受制于工作量与篇幅,在结果分析时关系的目标也不尽相同,其中主要分歧在于对现象的描述和对后果的描述,片面的表述或可以提升编写者所在监测机构的工作效率,但不利于整体效率的提升。
1.3 编整工作易受主观认识影响
水土保持监测资料的编写工作主要由人工完成,编写时需要对数据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对现状进行总结,并发现数据背后可能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将从侧面反馈当地水土保持情况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可能出现的问题,分析的过程需要经验与学识共同作用,但考虑到水土保持工作的复杂性,分析结果很难精确预估未来的发展情况,且由于编整工作主要由人为完成,工作受主观认识影响很大,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1)消极化思维。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目的在于防灾减灾,资料的分析与编写人员需要时刻对可能存在的异常保持警惕,在对数据资料进行处理时,有时会过于谨慎的对待将会出现消极化思维,对实事出现错误的判断。(2)惯性思维。惯性思维多出现于长期稳定的环境中,在长时间的无问题情况下,会逐渐出现麻痹,对问题的出现不敏感,甚至对于不良趋势的数据误认为统计错误,最终得出错误的结论。由于工作的人为性,主观认识问题是水土保持监测资料的编整工作中难以得到有效的杜绝,只能尽可能的控制。
2 提升资料编整水平的对策分析
我国为发展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为了能够切实提升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发展速度,有必要对资料编整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一些具有现实可行性的促进措施,以提升资料编整水平。
2.1 完善资料的收集与保存流程
资料保存与收集过程关乎资料编整工作的严谨性与有效性,为了针对目前常见的资料遗漏方面的问题,有必要完善资料的收集与保存流程。资料的收集与保存流程应当遵循以下几点原则:(1)资料入库原则。考虑到纸质介质保存数据易造成数据遗失、污损的特点,且我国已经开始注重水土保持监测资料的编整工作,建立了资料汇总数据库,在完善资料收集与保存工作时,需要将所有数据汇入数据库,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2)分类归档原则。在资料保存过程中,应当杜绝随意放置的现象,对于性质相近的项目,其监测资料应当进行分类,以防止出现资料混乱的现象发生。(3)定期维护原则。数据资料一般具有时效性的特点,对于被观测物发生变迁的监测资料,应当及时进行维护,对失去实际价值的资料应当及时进行清理。
2.2 制定资料编整工作的相关标准
针对目前我国在水土保持监测资料编整工作中缺乏统一编整标准的现状,在实际资料编整工作中,应当及时建立行业内标准,以确保编整资料的互通性与一致性。制定的标准应当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资料编整格式一致性。在水土保持监测资料的编整工作中,为保证资料的互通性与一致性,首先需要保证资料编整格式的一致性,强调突出原始数据与数据分析过程在资料中的地位,为资料查阅者了解资料编整人员的思路提供基础。(2)名词称谓一致性。为了保证不同地区的工作者能够共享资料,针对不同地区具有不同语言习惯的现状,在标准的制定过程中,应当要求资料编整工作中禁止使用俚语或俗语,应当一律采用标准化术语,以确保编撰工作的专业性。
2.3 全程把控资料编整质量
以往水土保持监测资料的编整工作一般由数据资料的采集者完成,编整后的资料类似监测报告,其内容包含客观事实内容和编写者的个人理解,由于编写者的水平、认识和心态参差不齐,编整后的资料质量难以保证,因此在资料编整工作中,需要对资料的质量进行全程把控,具体需要进行以下几点工作:(1)专人进行资料编整。资料编整专人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小过多独立人员共同编制造成的一致性水平降低的问题,且对专人的培训难度要远低于集体培训,专人进行资料编整有利于提升资料质量。(2)资料会审后发布。资料编整完成后,不可以直接进行发布,应当由多个有专业资质的个人或组织进行会审后,进行严格的检查与修改,多方认可无误后方可发布。
3 结语
为了提升我国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效果,有必要针对工作得出的宝贵资料进行有效的编整,以供后续参考。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水土保持监测资料编整工作中常出现资料遗漏、资料编整工作缺乏统一标准、编整工作易受主观认识影响等问题,直接影响了资料编整工作的水平,因此结合实践经验,提出了完善资料的收集与保存流程、制定资料编整工作的相关标准、全程把控资料编整质量的方法,提升资料编整工作的效果。在未来的工作中,应当进一步提升资料编整工作人员的素质,进一步提升工作的水平。
[1]赵辉,陈康,尹义莉.构建我国水土保持监测空间尺度体系的思考[J].中国水土保持.2013(06):1-5.
[2]赵辉.试论我国水土保持监测的类型与方法[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3(01):46-50.
[3]郭索彦,李智广,赵辉.我国水土保持监测制度体系建设现状与任务[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1(06):2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