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万千乡村 扬帆“一带一路”
2018-06-20史瑞
文:本刊记者 史瑞
2018年的春天,当改革开放以来第20个、新世纪以来第15个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乡村振兴战略从蓝图走向了现实。在这个指导中国“三农”发展的顶层设计中,“一带一路”成为推动中国农业、农村、农民走向富裕和现代化的重要发力点。
放眼新时期,站在风口的中国,乡村振兴和“一带一路”两大发展“国计”并行。作为农业大国,以乡村为突破口的全面振兴,有助于筑牢中国社会经济的“底色”;而身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巨大的市场空间和优势资源的聚集,不断提升着中国的国际竞争力。
当乡村振兴遇上“一带一路”,二者内外相连、相辅相成,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统筹利用,必将推动中国社会经济更高质量、更高效率地发展。
“农业合作”的共同诉求
农业交流和农产品贸易自古以来就是丝绸之路间交融流通的主要内容。借古丝绸之路,中国从西方引入了胡麻、石榴、苜蓿、葡萄等作物品种,并把掘井、丝绸、茶等生产技术和产品带到了中亚,促进了沿线国家间农业技术和产品的传播交流,亚欧非的农业文明沿着古丝绸之路交流互通,不断发扬光大。
新时期,推进农业现代化水平,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不仅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涵,也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中国科学院的一份报告指出,农业在“一带一路”国家的经济体系中占据较高比重,整体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同时,“一带一路”沿线大部分国家对解决饥饿和贫困问题、保障粮食安全有着强烈愿望,因此,开展农业合作成为沿线各国的共同诉求。
当构建农业对外开放新格局,积极支持农业“走出去”的乡村振兴,遇上迫切需要开展农业合作的“一带一路”,振兴计划与现实需求完美契合。事实上,“一带一路”沿线一直是中国开展国际间农业合作的重点区域——
在乌兹别克斯坦,中国科学家将新疆的耐盐小麦品种引入当地种植,最终在当地人眼里不能种粮食的地方种出了粮食,并且比当地肥沃土地的小麦产量还要高。
在陕西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科研人员培育的冬小麦5号品种适应了哈萨克斯坦干旱半干旱气候,亩产较当地品种增产82.28%,受到当地农民和企业的欢迎。
在江西,闻名的赣南脐橙,直接出口到东南亚、中东等地,当地种植户经销商信心倍增。
统计显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农产品进出口总额分别占中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的19%和30%左右。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农业开放合作程度不断加深,并且发展态势良好,取得了显著成效。
“联通世界”的渠道先机
在乡村振兴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了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农产品贸易关系的发展计划。
创新驱动引领乡村“快跑”。(新华社 供图)
“从农产品流通角度看,要贯彻落实这一计划,就应推进优质农产品的‘引进来’和‘走出去’,优化农产品贸易渠道,通过农产品经济外交,促进‘一带一路’发展。”今年“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二商东方食品集团总经理唐俊杰指出,未来农产品贸易将是渠道为王。
陆路有“中欧班列”,海上是21世纪新丝路,还包括“空中丝路”和“网络丝路”,一端连着中国乡村,一端连着海外市场,在努力构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农产品贸易渠道可谓是“康庄大道”,占得先机。
虽有畅通的渠道,但不能拿不出过硬的产品。唐俊杰指出,提高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首要任务是提升农产品品质,要根据世界上不同市场的不同需求,生产出高品质的农产品。
今年2月,围绕乡村振兴实施意见的贯彻落实,农业部随即将2018年确定为“农业质量年”,组织开展专项行动,推进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和质量提升。
“内优外联”的发展动力
“中国今后要持续繁荣,长治久安,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将‘一带一路’和城乡一体化融合发展结合起来,这可谓抓住了中国最为重大而紧迫的发展道路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赵昌会指出,乡村振兴需要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强调城乡一体化融合发展,是城乡有机统一、综合推进、平衡发展的问题,主内部协调有序;“一带一路”针对的是国内外优势互补、拓展国际市场、实现合作共赢,主外部开拓。就二者关系而言,城乡一体化融合发展和“一带一路”互为基础,相辅相成。城乡一体化融合发展是“一带一路”的本源,“一带一路”则可以为城乡一体化融合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
在扩大对外开放、强化合作交流的时代背景下,乡村振兴已不是关起门来的“家事”。商务部已作出部署,坚持统筹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乡村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国内推动建立健全现代市场体系,以商促农、以城带乡,促进城乡商贸融合发展;在开放型经济方面,提高利用国外农业资源的能力,创新对外投资的方式和海外运营的模式。
“内优外联”的新格局有助于推动当前乡村振兴急需的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向乡村集中。行进在“一带一路”上的中国乡村,乡村经济“钱”途无限,乡村建设前景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