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后的世界你懂吗?
2018-06-20晓红
文/晓红
2017 年8月20日,张同道执导的纪录片《零零后》开始在央视九套播出。摄制组在一所幼儿园跟踪记录了十多位2000年后出生的孩子,拍摄从2006年开始一直持续了十年。镜头下,孩子们从幼儿园升到小学、中学。这是中国唯一一部长时间记录孩子成长的纪录片,放映后引起社会关注。
寻找与孩子的相处之道
张同道是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知名纪录片制作人。2002年,儿子毛毛出生。和天下所有父母一样,张同道对儿子充满期盼。
毛毛5岁的一天,张同道打水给他洗手,毛毛嘟着嘴说:“爸爸,这水好烫。”张同道用手试了试:“不烫呀。”毛毛很委屈地说:“你觉得不烫,可是我觉得烫。”张同道只好又兑了点凉水。
这件小事对张同道启发很大。他发现,孩子一般3岁前动物性的需求会比较多,3岁以后就开始有思想,对事物的感知与大人差距很大。究竟差距在哪儿?为什么会有这些差距?这让张同道非常好奇。
他想,儿子这一代零零后,有着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接触的东西多了,视野宽了,想法自然也多。可是作为父母该如何站在孩子的角度看世界?为了寻找跟孩子相处的最好方式,拍过多部纪录片的张同道,有了拍一部关于零零后纪录片的想法。
一次,张同道和同事去饭店吃饭,邻座是一对母女。母亲指责女儿道:“整天就知道看小说,看小说能提高学习成绩吗?能帮你考上重点中学吗?”女儿辩解道:“小说能帮我提高写作水平,最近我的写作水平提高很多,再说我就是在休息时间看,不影响学习。”女儿想多辩解几句,母亲催促道:“算了,快吃快吃,吃完回去写作业。”一旁的张同道很有感触,他想,如果这位妈妈去学校看一看,了解女儿在作文课上的表现,看法是否会不一样。
张同道有了主意,把拍纪录片的地点定在幼儿园。经过多方沟通和协商,张同道把拍摄地点定为位于北京市昌平区的芭学园幼儿园。
谈到拍此片的初衷,张同道说:“这个片子不是百科全书,就从这十年的变化中去看这些孩子的成长,看我们的教育能不能从中受到启发。”
零零后的世界也许你不懂
来到幼儿园,经老师介绍,张同道了解到锡坤比较调皮、刘嘉阳是个小学霸、一一比较独立……每个孩子都各有特点。这是张同道乐意看到的,因为不同的教育方式孕育出不同的孩子,拍摄孩子的同时也在映射父母。
拍摄过程中,张同道发现,锡坤虽然是班里年龄最小的孩子,却是最活跃的。相比其他小朋友,他总有各种稀奇古怪的想法,这些想法有时甚至超出大人的想象。这让张同道很好奇,究竟是什么样的环境,造就出想象力如此丰富的孩子?张同道决定去锡坤家看看。锡坤妈妈告诉张同道,孩子刚出生她就告诉自己,孩子有他自己的世界,作为母亲,即使再爱他,也绝不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他。
锡坤的调皮捣蛋,在妈妈看来都是对外界的一种探索,他不懂才想去弄明白,而不是所谓的惹祸。锡坤的房间里到处都是他平时做实验用的玩具,乱七八糟地放在一边。锡坤妈妈笑着说:“这是孩子的私人空间,平时他都是自己收拾,有时候我们帮着理一理,他都会说‘妈妈,你不要动,你动了下次我就不知道放在哪了’。”说这话的时候,锡坤妈妈一脸笑意,似乎面对的不是一个熊孩子,而是一个小发明家。
一次,锡坤说他想做一个关于火的实验,他一直不明白火是怎么来的,又为什么能烧东西。如此危险的实验,张同道以为锡坤妈妈不会允许,没想到锡坤妈妈对锡坤说:“妈妈同意你做,但是你得保证在安全范围内操作。”随后,锡坤妈妈把他带到一片空地上,跟他说火为什么有热量,哪些东西摩擦可以产生火,甚至说了远古时代钻木取火的故事。锡坤一边听一边摸索,不时地向妈妈展示自己的小发现。
锡坤妈妈告诉张同道:“大人总以为自己比孩子懂得多,其实不然,比如一朵花,大人看到的也许只是一朵花,而孩子会想象出这朵花像什么,从哪来,和蜜蜂是不是朋友等。你说是大人聪明,还是孩子聪明?”
班里还有一个特别的姑娘,叫一一。她人如其名,2岁上幼儿园的时候,就喜欢一个人玩。老师鼓励她:“可以找朋友一起玩,有些东西分享了才会快乐。”可一一还是独来独往。张同道问她:“你不喜欢和大家一起玩吗?”一一摇摇头:“我喜欢和大家一起玩,我也喜欢一个人玩。如果一个人玩得没劲了,我就去找朋友,和朋友玩累了,我就一个人玩。不爱说话不代表我就是一个孤独的小孩。”一一的回答让张同道非常惊讶,孩子远远不像看上去那么简单,你永远不知道他们脑袋里想的是什么。
托起明天的太阳
两年过去了,幼儿园的拍摄告一段落,导演组又紧接着筹备小学阶段的拍摄。从孩子上幼儿园到小学毕业,这部纪录片,张同道拍摄了十年,也跟这些孩子相处了十年。
2017年8月20日,系列纪录片《零零后》在央视九套播出。该系列共五集,分别是《爱的方程式》《时光若倒流》《成长单行道》《一一的世界》《朋友这件事》。播出后立刻引起热烈的社会反响。有人评价道:“从这里,很多父母都能看到自己的影子,也学会去理解孩子。”也有人反思:“这些真实的细节在时间显微镜下所释放的能量,足以让每一位教育者、家长或教师,镜子一样映照自己的教育行为:我们究竟是帮助孩子,还是解脱自己?”
对于教育方式,也许很多父母依然存在很深误解,正如张同道所说:“我们本来以为孩子是泥巴,我们怎么捏,孩子就成什么样,我们过于强调教育的作用,把教育的措施也使用得非常强硬。孩子在父母的强压下被迫改变,而时间证明,父母强加给孩子的东西未必好。”
与这些零零后接触的十年,让张同道对未来充满信心:“我并未想到拍摄会持续十年之久,是生命成长过程的秘密诱使我不断前行。也许有人依然对下一代忧心忡忡,但十年拍摄给我一份信心:再过十年、二十年,零零后孩子们将走上历史舞台,他们健康、自信,这些真正国际化的新一代将托起明天的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