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底还牵新日月 眉头常绽笑容颜
——记自称“野路子”的楹联家乔中兴

2018-06-20傅海青

对联 2018年5期
关键词:老乔中兴楹联

●本刊记者 傅海青 实习记者 王 磊

在当代中国联坛灿如星辰的联家中,乔中兴算是最土的。他五尺身材,敦厚貌,不修边幅、穿着随意、坐卧随意。他性情随和,喜欢无厘头无主题的漫聊,不知何时起得了个“乔老爷子”绰号。每当有人喊他“乔老爷子”,他都会呵呵一笑,脸上沟壑纵横,朴实得像邻家的大叔。

和乔中兴接触多了后,发现他学养丰厚,幽默风趣,很有内容,于是决定采访他。

“确实不想接受采访,我的对联之路是野路子”。乔中兴向记者摆出婉拒的架势。记者有些为难,但却增加了采访的兴趣。究竟路子如何的“野”呢?于是将话匣子打开了。

一副工整的“乔联”,三十年来在异国他乡腾云越谷,风采盎然。

说到与对联的渊源,乔中兴的一则往事太有戏剧性。

“记得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时,时任山西省机械进出口公司经理的一位老同学郑金豹电话上找到我,说他搞定了个大同机车厂蒸汽机车出口美国的业务(用于美国搞怀旧旅游),想在机车上写几个字,好展示中国的元素。因火车是动态的,字小了看不清,于是不约而同地认定了对联这形式。”两人在电话上来回探讨了十分钟左右,然后就定稿了。记者找到当年新闻报道的全文:“这台崭新的蒸汽机车装扮着传统的中国对联,正面挂着的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煤水车则一边写‘腾云越谷一声啸’,一边写‘碧海游龙两国情’。在每个夏季周末,它就会汽笛长啸地行驶在这块异乡的土地上。”一则是著名的唐人诗句,一则是工整的乔联,十四个大字,三十年来在异国他乡腾云越谷,风采盎然。这也太牛了。老乔却三十余年从未提起,如今平淡地说“应景之作,没啥新意。能用到今天,已经不错了。”

乔中兴一再说自己是野路子,别人无法复制,不宜宣讲。他所谓的“野路子”,指的是学习对联不系统。他很晚才接触对联。2004年,在工作岗位退下来后,偶然机会,在电脑上窥见了网络对联网站,如中华国粹网、中国楹联论坛、联都网等,一下子如老牛进了菜园子,混迹其中,一发而不可收。开始什么都不懂,只是胡打乱撞,高兴而已。后来渐渐懂得一些了,但至今仍没有系统全面学习过,仍奉行“干起来学习,在干中学习”的信条。“年龄大了,不学也罢。大规矩不犯就行”,他解嘲。

对联生涯中的三个贵人

乔中兴多次提及,“我的对联生涯中,曾遇到过三个贵人。”一是陕西的解维汉老师,解老师在西安半坡村遗址的征联评审中力排众议,将老乔的应征联:

我自今朝奔古纪;

他从蒙昧步文明。

擢拔为一等奖。老乔认为,解维汉老师的眼光独到,能够从创作者的视角审视、发现作品的闪光点,乃是真知灼见,使人叹服。这也鞭策自己在今后的征联评审工作中时时警醒,尽量从多角度看问题,恪尽职守,不使遗珠。

二是湖南的余德泉教授。在2010年湖南常德楚城影视杯征联中,其联作

喋血在安危生死关头,有八

千子弟挺身,甘为砥柱;

丰碑经风雨尘烟之后,教亿

万同胞携手,不复劫波。

乔中兴自忖得意。因为当时的常德会战中国军74军曾是抗日的主力,为民族浴血奋战,其后改编的74师在解放战争被歼灭。创作中发出诸多感慨,寄意民族英雄肝胆、海峡团圆、永久和平,实在是费尽了心机。据说是余德泉教授在终评时力排众议,从入围直接跃为一等。2015年中国楹联学会七次代表大会期间,老乔有幸见到余德泉教授,谈及此事,余竟然说:“不记得了!”可见余教授人品端正,心底无私。经历两次奇葩的遭遇,老乔对联人们的人品极为敬重,深深感到:公开公平公正是评审的底线,也是每一个联友的良知,用不正当手段获取荣誉,始终见不得人。

原任山西省太原市楹联家协会主席的魏华荣,则是第三个贵人。魏主席以身作则,呕心沥血培养后学,大力提携新人的风范,给老乔树立了学习的榜样,令其永远难以忘怀。

广结联友 畅叙人生

老乔平生素喜交游交友,不看相貌年龄、不论尊卑场合,见面即是缘。前几年,一次五台山征联颁奖活动中,他一下结识了近百名国内联友,高兴得不亦乐乎。在山东某次颁奖活动中,结识了王世侠,会后即被王“裹挟”到淄博去,与老朋友苏振学、新朋友李强、赵本联、傅本信等把酒言欢,尽兴而歌,融入到“振世强联”的氛围中,回忆起来至今仍难释怀,“还欠他们一份大大的人情”。前几年山西省电视台组织的国内楹联高手大赛期间幸会了楹坛诸联友,即兴赋联:

晤面即高朋,横不管新交

旧交,从来两句成知己;

嘘寒诚俗套,任允宜嬉笑

窃笑,暂忘此行有主题。

在喜得赵继杰、韦代森等青年联友惠赠的《丹桂五枝年并少》联集时,有联曰:

诗情阵阵浓,凭九转知音酬唱,北调南腔,攒得铿锵金句在;

遐想幽幽起,并五枝丹桂昂然,暗香炫色,频教老朽豁眸看。

贺老朋友董汝河古稀寿时作:笔墨与神交常有,晤面足

清欢,古稀原是长征序;精神非鹤发必须,先生如不弃,何日再为彻夜谈。

祝贺的同时道出了浓浓的情谊。本省的联友因为见面交流多,显得情谊倍加深厚。孙林泽是阳泉市楹联家协会副会长、盂县楹联协会会长,多有交情,其八十寿时,贺寿联曰:

心在诗书苑,家居忠义乡,道德文章濡染成,堪羡此生如彩卷;

还期矍铄身,长作梅兰友,春秋冬夏恬然度,直从伞寿续茶龄。

运城楹联旗手功臣岳民立前辈八十寿诞贺之:

相见暖春风,交情久知己,龄固耄龄,举凡心热,率性联坛谁不晓;

河东营壁垒,海内领先旌,老而非老,帅字声高,殷期白寿再添筹。

山西省应县2015年杨氏族谱修成(杨怀胜主笔),因贺曰:

五百年族谱重修,乃大德工程,孤本能传延世脉;廿三代沧桑往顾,喜今朝应县,贤才辈出有杨门。

山西省原平市王存白亦是挚友,王出版诗联《惜余斋二集》时,执意请其作序,惶恐不安在前,但友情实在拗不过,作了“平生第一序”。太原市楹联家协会副主席周先宝举办家乡(乐清籍)书画个展,题贺:

知命年检索平生,由画而书,书而印,更诗联涉趣何多,应是龙传昂大器;乐清子秉持抱墨,将蒙以悟,悟以痴,参山水得心微妙,从来化境点灵犀。

唱酬之作,可称造化。亦庄亦谐,堪为极品。

乔中兴在任职山西省楹联艺术家协会副主席期间,一直承担着所有以山西省楹联家协会名义发出的对联撰写工作,尽心尽责,不敢懈怠。

今年春节,老乔的家门联是:

室雅芝兰情放逸;

神交湖海胆舒张。

可见他与文与友的情结。老乔看来,所谓文友,就应该以文会友,以文感情传情抒情。什么歌咏题赠贺挽庆典的,到什么场合,皆有唱酬,才算是真的入门了。他认为:楹联的本质是俗而非雅。别管多么冠冕堂皇,仍旧是具体物象的附属品。它的功能在于言为心声,最好的作用是可以画龙点睛。不赶潮流,去掉浮躁,放下身段接地气,植根百姓盎生机,将大部分精力服务大众,才具有顽强生命力。楹联既可“高大上”,也应“短浅俗”。通俗才是极致。山西古代文人如王维、白居易、王之涣、关汉卿等都是雅俗相得益彰的典范,他们的作品经久不衰,脍炙人口,深入人心。不慕当时荣耀,只钦久远流传。雅所以雅,能抵得宏旨深意,共鸣心间块垒,或许一俗字抵千金;俗所以俗,于闲暇游戏间插科打诨,窥见真情雅意。民间有高手,民间有宝藏,民间有快意,民间有生路,民间的赞赏才是最好的奖赏,常参与而无偏废,行走于大俗大雅间,才是对联的活路。

谈到结缘对联十几年的历程,老乔不无感慨地说:“还是喜欢应征联,它是命题作文,有利于开拓思路,能锻炼人。应征联方面,曾经有过一年五十几副获奖联的辉煌,也有过一年十几副获奖联的不满意;网玩方面,有一夜出超百副出句、对句的快感,也有过现实中超强所为,一天内撰百十副成联的成就感。虽则尽量低调,不事张扬,但还是小有名气。因各种角色都干过,编稿、评审、编辑,露脸的,幕后的都作过,也因文字交结识了海内这么多朋友,此生也算值了。”

乔中兴对楹联的心态是:未成前倾其全力,已成后顺其自然。他也剖析自己因长期从事公文写作,拘谨惯了,到浪漫时总放不开,缺乏新意,加之年龄大了,记忆力差,比不上年轻人了。但与楹联有真情真意,难割难舍,能与楹联事业结缘,此生无憾。我肯怜卿,卿须怜我,但愿能与楹联恪守真善美,借此扶持,相随相伴一路走下去。

今年年初,老乔过了六十八岁生日,恰阳历生日与阴历生日重合,自作一联以消遣:

戏言横木则桥,立木则乔,幸秉直刚,虽然淡泊一时,毕竟留人间影迹;莫问前生何憾,后生何盼,径须放下,恰遇阴阳合度,不妨作世外神仙。

猜你喜欢

老乔中兴楹联
光武中兴
摆 渡
照相馆
孔府的年节楹联
西古光通中兴而立:下一个30年使命万类互联
做减法让中兴手机获得新生
中兴高达加入PDT联盟推出“2+4”宽窄带融合解决方案
哭笑不得
我与楹联缘不浅
楹联简史三字经(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