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为中用”的成功案例
2018-06-19周洁
周洁
俗话说,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在改革开放之初,外国品牌是高端、优质、品位的代名词;反观国内企业的产品,却总是沦为陪衬,不仅卖价不高,还往往被外资并购最后消失。
不过,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随着国内企业的崛起,在全球化的过程中,一批外国品牌因为企业经营不善折戟,而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潮开始了。这其中,有一些企业通过并购实现了技术升级、市场开拓和利润增长。
品牌:东芝电视归属:海信
2017年11月14日,海信集团旗下上市公司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与东芝株式会社在东京联合宣布:东芝映像解决方案公司(简称TVS)股权的95%正式转让海信,转让完成后,海信电器将享有东芝电视产品、品牌、运营服务等一揽子业务,海信集团将获得今后40年能在全球范围内出售电视机时使用“TOSHIBA”品牌的权利。
在收购了东芝电视之后,中国的海信在很多的国家和地区都排到了市场占有率的第一位,这对于海信的全球化战略具有重要作用。
品牌:麦当劳中国归属:中信股份
2017年1月份,中信股份、中信资本和凯雷投资集团与麦当劳签署了中国区业务的收购协议,新公司“金拱门”成为麦当劳在中国的唯一特许经营商。从股份上来看,麦当劳全球保留了新公司20%的股权,占据金拱门董事会中的一个席位,其余六席中,中信四席,凯雷两席。
改名后的麦当劳更接地气了,不仅如此,财报显示,2017年麦当劳净利润收入为51.92亿美元,较往年出现较大增幅。对此,财报将之归因于中国市场的强劲表现。
品牌:FILA归属:安踏
2015年8月,安踏体育以3.32亿元人民币,收购了同为香港上市公司的百丽国际旗下FILA在中国的商标使用权和专营权,有意通过它占领运动高端市场。当时FILA品牌还不为人熟知,并且尚在亏损,因此并不被人看好。
为此,安踏挖来了法国高端休闲品牌LACOSTE中国的行政总裁姚伟雄担任FILA 大中华区总裁,组建了一支全新团队负责产品、渠道和运营,定位“高端运动时尚”,精准瞄准目标人群。如今,这个来自意大利的运动品牌的确成了安踏的增长引擎——安踏的销售额和净利润已经多个季度保持双位数增长,其中FILA的业绩占比不断提升。
品牌:倍耐力归属:中国化工
2015 年3月22日,中国化工集团通过全资子公司中国化工橡胶有限公司与意大利Camfin公司及其股东签署协议,以73亿欧元(约合550亿元人民币)收购倍耐力全部股份并由中国化工橡胶公司控股。
被中国化工收购后,通过资产重组,工业胎领域,倍耐力品牌被纳入中国化工旗下的风神轮胎运营;乘用胎领域,倍耐力收购了风神轮胎在焦作的工厂,增加产能500万条。整合之后的新公司不仅在品牌上,也在客户和市场分布上互补,提升了全球市场认可度。
品牌:沃尔沃归属:吉利
2010年8月2日,吉利控股集團正式完成对福特汽车公司旗下沃尔沃轿车公司的全部股权收购。随着吉利沃尔沃的资产交割的顺利完成,也意味着当时中国汽车行业最大的一次海外并购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虽然这次海外并购不乏质疑,但吉利不仅得到了沃尔沃轿车品牌的使用权,还得到沃尔沃全部的技术专利,这对于缺乏核心技术的自主品牌来说意义重大,也使得吉利的高端化之路前景更为光明。
品牌:IBM、NEC、富士通PC业务归属:联想
2004年,营业额仅30亿美元的联想以12.5亿美元收购了营业额达130亿美元的IBM PC部门,并以此打开全球市场,成为全球第三大个人电脑厂商。这场“蛇吞象”的大戏,至今仍被全球商学院奉为经典课程案例。
此后,联想的收购之路并未结束。2011年,联想收购德国Medion电脑公司36.66%的股份,2015年联想收购巴西CCE公司,2016年联想收购日本NEC的个人PC业务,2017年联想收购富士通PC业务,再次成为全球第一的PC厂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