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红色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的有效利用

2018-06-19曹晓莉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3期

曹晓莉

摘要:红色资源作为提升我国高校思政教育实效性的一大助力,在我国多数高校的大学生思政教育中均有着具体应用。由于红色资源存在着较大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因此在我国高校的思政教育中进行红色资源的引入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大学生的政治觉悟,同时对高校思政教育的改革工作具有着推进作用。海南省红色资源较为丰富,因此积极开发研究海南省红色资源,对于红色资源进入校园、进入课堂存在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基于此,浅析海南省地方红色资源引入思政教育教学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海南省红色资源;思政教育革新;教学体制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8)03004403

引言

我国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可谓饱经沧桑,近百年的屈辱史在刺激我国积极发展的同时也遗留下了许多值得后人珍藏的宝贵经验财富。其中,红色资源作为我党重要的历史遗产,在结合教育这一方面具有着优秀的教育价值。现如今,对红色资源进行研究与应用已然成为了我国高校思政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对红色资源的引入提出了越来越高的需求。

一、海南省地方红色资源在本土高校思政教育中的价值分析海南省作为红色历史悠久、红色文化丰富、地方红色资源较为优质的省份,无论是在革命、建设还是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均存在着各个时期人民努力奋斗而遗留下的革命精神与物质载体。无论是五四运动时期海南省学生进行的爱国反日运动,抗日战争时期华人华侨在海南省新文化运动中发挥的先锋作用,还是在国民党“清党”时期海南人民做出的种种反抗,均体现出了海南省人民的抗争精神与优秀的精神文化。这不仅代表着海南省积极向上的抗争精神,更是海南省红色资源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海南省还存在着丰富的红色资源中的物质体现,革命老区、纪念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及烈士陵园等物质载体同样较为丰富。将地方红色资源运用到海南省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工作中去,必然能够对海南省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实质性的提升,在提高高校学生自身思想觉悟的同时,带动海南省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迈上新台阶。

1丰富本土高校思政教育的文化基础

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建设以及基础设施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思政教育的重要意义也逐渐得到了相关学者的共同认知。现如今,我国多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中都包含着对本土红色历史的讲解以及对本土红色文化的宣传及弘扬。就此来看,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有红色资源作为教学内容以及文化支持。无论哪个地区或区域内的红色历史,均存在着其在一个历史时期内的代表性以及特殊性。东北地区的左翼作家,湖南地区的新文化运动作家以及长征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红色作品,均是一个历史阶段内的必然产物。就此看来,地方红色资源作为一个地区中兼具了历史文化与民俗特色的精神文化资源,不仅体现了本土人民对于自身区域特色的理解与认知,同时也为本土文化赋予了强烈的地域色彩。就此看来,红色资源在融入海南省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时能够凭借其自身富有教育特色的内涵,为高校的思政教育带来文化方面的提升。

2明确高校思政教育的方向

思政教育作为我国高校教育体制中较为重要的一门学科,在其实际作用上必须凸显出政治方向的正确性。现阶段,我国在高校思政教育体制建设上十分重视对于高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在实际工作岗位中我国企事业单位也对其自身员工的政治面貌较为重视[1]。在这一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应当明确其自身目的所在,并就思政教育的实际教学特点对学生的中国社会主义核心观进行重点培育。海南省作为红色资源丰富的地区之一,其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涌现出许多革命先烈的个例。无论是在五四运动时期还是在我国革命时期与改革开放时期,诸多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的生动形象无不诠释着我国共产党人勇往直前、不怕牺牲、艰苦奋斗的伟大精神。将红色资源以及革命历史融入进海南省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中,能够使高校学生深刻地意识到革命先烈是如何在这片土地上奋斗的,有助于在感性上唤醒高校学生对于思政工作以及我国革命历史产生感悟,并就思政工作的实际内涵对自身做出反思。就地方红色资源的引入效果来看,这一举措能够有效地为海南省思政教育指明教育方向,进而有效对高校思政工作教学建设进行体制上的监督,以确保高校思政教育向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向发展。

3为高校思政工作提供天然资源

当前,我国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往往存在着教育内容以及教学模式上的单一性。首先,高校思政工作由于其与专业性知识关联性不高,且不存在实践教学的模式,这就使得学生普遍对思政教学重视程度不高。同时,高校思政教育作为必修课程之一,相应的师资力量较为缺乏。为确保高校学生都能接受这一课程的教学,高校在开展思政教育相关课程时普遍采用大班制,即几个班级乃至于几个系的学生同时在课堂中接受教育,既无法满足课堂效果又不能实现较为多元化的教学方式[2]。就此而言,地方红色资源由于其自身存在着十分丰富的内涵,因此在面对高校思政教学工作的单一性时,能够通过自身资源的丰富性来对高校思政教学的缺失进行填补。海南省地方红色资源折射着海南省共产党人的优良品质以及崇高境界,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 改革各个时期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坚持“以人为本”,而这些优秀精神在海南省地方红色资源中均有着相应的体现。而就地方红色资源的实质内涵来看,红色资源所包含的革命精神、理念品质与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存在着较高的契合度。

在实际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教育工作者可以凭借海南省地方红色资源中的优秀案例来对高校思政教育的课堂内容进行丰富。例如,在讲解中国革命历史时教师可以参考海南省初期人民革命历史的相关资料来对学生进行革命精神的弘扬及宣传,诸如五四运动前后海南省的社会状况、在反帝反封建斗争中海南人民表现出的抗争精神以及在反抗国民党黑暗统治的过程中海南人民做出的牺牲。此类案例在高校思政教育中进行添加能够确保思政教育的教学内容趋于丰富,教学手段更加多元化,且就课堂效果而言结合了实际案例的教学工作能够比传统的思政教学更加具有吸引力,在使学生对思政教育的兴趣度得到提升的同时能够有效避免学生对思政教育的课堂产生厌倦情绪,进而保证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思想品质与进步精神得到良好的培养。

4有利于拓宽高校思政教育的途径

高校思政教育的教学体制一向是我国高校教学体制改革工作中的重点与难点,由于思政教育在内容上的单一性以及在教学体制上的简单性,我国高校在思政教育的建设工作中一向存在着脱节的问题。高校学生作为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优质人才,在工作岗位中往往能够发挥较为良好的作用,因此高校学生的综合性素质一向是我国教学体制建设中的目的所在。据统计,截至2016年年底我国高校在校生人数已然接近4 000万人,海南省的高校在校生人数也已突破百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水平决定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决定着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更关系着中国梦能否实现。但当前我国高校思政教育往往存在着教学内容与教学体制脱节的现象。针对高校学生思政教育效果欠佳的现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也已经明确指出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为保证高校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思政教育环节能够与专业性知识相互结合,避免脱轨的状况发生,高校在思政教育上可以有效利用地方红色资源。

就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教学途径来看,思政教师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可以结合地方红色资源的相关优势,诸如带领学生参观革命烈士纪念馆,以多媒体的形式制作与本土革命历史有关的课件、PPT来丰富高校思政教学课堂内容。此类教学内容的添加,能够有效解决海南省高校思政教学课堂内容单一、课堂效果不佳,以及高校学生对思政教学重视程度不足等问题。

二、运用海南省地方红色资源加强海南省高校思政教育的具体实践策略1将本土红色资源引入课堂,丰富高校思政教育实质内容

海南省本土红色资源作为海南省革命奋斗历史与海南省发展革新历史中思想精神与改革发展途径的结合,在作为本土优质历史文化遗产的同时也是优质的课堂教育资源。由于红色资源中存在着大量的人物故事及历史背景,因此在实际课堂教学中红色资源的引用能够有效对高校的思政教育课堂进行充实。众所周知,高校思政教育课堂作为对我国高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学的主阵地,对大学生提升思想品质、认知我国社会体制具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高校学生对思政教学课堂出现厌烦心理不仅不利于我国教学体制的改革发展,同样对我国素质教育过程中全面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存在着制约性。就此看来,将本土红色资源引入课堂在丰富了思政教育的实质内容的同时,能够弥补海南省高校思政课堂理论知识所占比例过高的缺陷。

在海南省的本土红色资源中,每一位革命先烈、每一处革命遗址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历史背景,充满了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这些红色资源个例不仅代表着我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的大无畏精神,同时也诠释着新时期进步青年所应具备的优秀品质。将红色资源与现阶段海南省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进行有机结合,最大的优点在于能够将传统教学过程中所架空的历史背景与高校学生之间的距离大幅缩短,对传统的说教式思政教育进行了革新式的突破。大学生通过对红色资源的了解与学习,能够直观地面对在自己生活过的土地上发生过的真实历史,进而对思政教育中革命精神、爱国情怀的相关内容产生共鸣。这一举措不仅有效提升了高校思政课堂的實际教学效果,同时就思政教育的内容性来看这一举措同样较大地增强了思政教育的感染力[3]。

2将本土红色资源纳入思政教育实践教学中

实践教学作为我国高校教学体制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提升高校学生的实际能力,增强教学体制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不同于其他教育阶段中的受众,其自身实践能力以及面对教育时的积极主动态度不仅能够对高校学生的自身综合能力进行提升,同时能够将思政教学的实践课堂扩大至整个社会环境中。首先,海南省相关教育部门应当加强对于思政教学建设的认知,将思政教育的重要性提升至战略层面。同时,高校教育工作者在面对思政教育体制建设工作时应当为思政教育的实践教学环节提供充足的经费支持。在高校思政教育实践过程中,教师应主动引导学生参加实践教学,走出校园参加相关的活动,诸如带领学生参观红色资源所在地、引导学生开展革命精神学习基地的相关调研等。其次,高校思政教育的相关实践教学应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问题,注意高校思政教育革新的实际需求,并对红色资源的选择加以甄别。只有适合教育体制发展的红色资源才能够为海南省高校思政教育的革新工作带来推动力,而不合适的红色资源应用只会导致高校思政教学工作目的性出现偏差,进而导致实践教学环节过多,理论教学缺乏的现状。

现阶段我国高校思政教育的相关课程主要包括中国近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师在选择实践教学的内容时,需要结合起此类课程教学的实际需求来对红色资源进行具体应用。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目的来进行相应的载体变革。

3将地方红色资源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

校园文化作为一个学校的文学、政治等多元化教学总体的结合与体现,能够在学生群体中引起较为强烈的共鸣。就此看来,将地方红色资源与海南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相结合同样能够间接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学带来推动力。众所周知,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往往与教学内容存在着较大的关联性,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将课堂内容与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能够有效加强学生对思政教育以及红色历史的认知。相关的教育工作者可以邀请爱国主义基地、博物馆等地方红色资源较为丰富的单位来参与校园文化的实际建设工作,诸如开展“海南省红色历史文化周”或“高校本土革命历史文化节”,邀请博物馆开展红色历史相关展览等活动,来增强红色资源的实际应用性。

结束语

本土红色资源作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存在较大关联性的优质教育资源,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进行应用能够有效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实际质量。相关教学工作者应当针对实际教育体制的相关需求加强对于红色资源应用的相关认知,并在今后的思政教育工作中对教学体制建设进行实际的加强。

參考文献:

[1]王兴波.地方红色文化教育资源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研究——以四川地区为例[J].知识经济,2015(2):19—22.

[2]于维华,李培苍.临沂大学红色文化育人工程研究——兼论红色文化资源整合与作用发挥[J].临沂大学学报,2012(7):45—47.

[3]贾伟玮.红色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5.

The Effective Use of Local Red Resources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Take Red Resources in Hainan Province for Example

CAO Xiaoli

(Hainan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College, Haikou 570203, China)

Abstract:The red resources are of great help in enhanc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hich are applied specifically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universities. They have great valu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o the introduction of red resources in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universities in China can not only effectively improve students political consciousness, but plays a role in promot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eform. Hainan province is rich in red resources. Therefore, developing and studying red resources in Hainan province is of great value for red resources to enter the campus and the classroom.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effective ways of introducing red resources in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teaching in Hainan province.

Key words:red resources in Hainan provinc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eform; teaching system refo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