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制造”为什么风靡欧洲?

2018-06-19姚芳沁

第一财经 2018年22期
关键词:工厂欧洲设计师

姚芳沁

伦敦东部的Clerkenwell地区向来以聚集众多设计师工作室闻名,今年5月,这里迎来了一名新成员。这个名为Stellar Works的家具品牌来自中国上海,这是它在英国开设的首间showroom。

中国制造在一些人看来有些廉价、粗制滥造,對于定位高端的品牌来说,需要回避。Stellar Works反其道行之,大大方方地宣传自己Made in Shanghai,却获得了很高的认可。你或许不知道,全球主要奢华酒店的餐厅都有Stellar Works的产品,比如瑞吉酒店、爱马仕旗下的上下、全球最佳餐厅Noma;Google、微软和Dropbox这些技术巨头的总部办公室里,也有来自Stellar Works的家 具。

虽然总部位于中国,Stellar Works的管理团队都是外国人,它的网站亦是全英文的,这家公司还获得了来自法国家具品牌Laval的投资。Stellar Works自称“中西合璧”:中式元素以中国手工制造来体现,他们从当地招募工人,提供手工制造的培训;设计交由全球知名设计师完成,既有来自中国的如恩设计,也有丹麦的Space Copenhagen和美国的David Rockwell。

我们谈论设计时通常只在意那些软性的东西,也就是创意和理念,但其实设计也不得不考虑制造工艺—因为设计最终需要通过某种介质来呈现。

我在欧洲接触过不少设计师,他们对中国制造有很高评价。“工厂配备最先进的机器,员工勤奋,乐于创新,服务周到,有求必应”,这是中国制造最常被提及的优点。相反,他们会说欧洲人保守和懒惰,不愿接受新挑战,但凡遇到设计创意突破他们的舒适区,他们便不愿去尝试。再加上一些酒店项目的交付期很短,欧洲的生产速度达不到要求。

时至今日,拿到一款标明为意大利手工制造的手袋,人们可能还是会莫名产生一种高级感。但欧洲手工艺正在走向衰落—那些经验丰富的手工技师大都年事已高,年轻人也不愿从事这样的工作。

维系高质量的手工制造,中国是好的选择。“消费升级了,中国制造的定义也会发生变化。”美国知名建筑师和设计师David Rockwell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这是Stellar Works看上中国制造的原因所在。创始人Yuichiro Hori记得,1960到1970年代的日本,和今天的中国非常相似。当时日本主要生产廉价商品出口到美国,但随着消费升级的到来,那种商业模式无法继续,日本本国市场又小,走投无路之下,这些工厂被迫转型。

与当年日本不一样的地方是,中国本土市场足够大,足以支撑代工厂将销往国外的产能向内转移。诸如网易严选这样的平台整合了那些为西方高端品牌代工的中国工厂,为中国消费者提供具有设计感、质量又很好的产品就是一个例子。

这种平台的出现,的确涉及抄袭创意设计的知识产权问题。不过一些西方设计师和我说,这样的批评对一些中国工厂来说并不完全公平。很多中国工厂其实深入参与了设计的研发,毕竟选择什么材料、这些材料在新的工艺技术下可以发挥哪些新的设计可能,这些不是设计师本人能完成的。在这种情况下,工厂方面其实也应拥有产品的部分知识产权。不过,这些工厂最大的问题,可能还是过于依赖机械化量产,利润空间只能被挤压得越来越小,这不是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有一种新的趋势是,越来越多的西方设计师,用当代的设计理念重新包装中国传统手工艺产品,并把它们带到海外市场。在2017年的米兰设计周上,英国设计师Christopher Jenner推出了一系列由宜兴紫砂做成的厨房用品并很快售罄,至今还不断有欧洲的设计买手店向他询问能否进货。

在欧洲大卖之前,它们在中国国内可没有享受过这样的待遇。英国设计师Sebastian Wrong向我讲述过一段奇特的经历。“我被带到一家据说是中国北方很大的制造工厂,老板自豪地向我展示有肯德基、麦当劳logo的马克杯,这些产品是他们生产的。当时我觉得无聊极了,我可不是来看这个的。他自用的水杯反而引起了我的注意—一种由当地的黏土制成的搪瓷杯。他们应该把更多的精力用在这些特别的东西上。”

猜你喜欢

工厂欧洲设计师
小小设计师
我是小小设计师
欧洲之恐:欧洲可以迅速扑灭恐怖袭击,但仍做不到防患于未然
设计师访谈
推荐一个设计师
《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
复兴中的欧洲有轨电车
离散制造MES在照明工厂的实施与应用
植物工厂
欧洲面临42年来罕见动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