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接头缺陷分析及安全预防的探讨
2018-06-19王福元吉林省海富消防工程有限公司
■ 王福元 吉林省海富消防工程有限公司
焊接接头技术在很多的行业都有应用,其中在安装工程中,该技术做为一项重要的技术。能够保证安装工程的质量。我国的安装工艺虽然在逐渐的发展中已经趋于完善,但是在焊接接头上还存在着各类问题,因为在该项技术上达不到相应的标准,严重的制约了安装工程的良好发展。提升焊接接头的工艺水平,弥补在该方面上的技术漏洞,能够起到促进安装工程整体质量的作用。
一、焊接接头的缺陷分析
(一)焊接接头的外部缺陷。
在生产焊接接头的厂商,因为设备老旧,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出现错误的原因,会使得焊接接头的外部表面出现一些瑕疵。造成接头在使用过程中难以进行处理的现象。这些缺陷,因为在接头的外边,所以能够肉眼观察出来,只需要工作人员在进行焊接前仔细观察接头,通过经验判断接头外部是否出现一些诸如焊瘤、凹坑、灼烧痕接的瑕疵,并对这些瑕疵用一些常用的针对性方式就能够处理好这些情况,但这也就对焊接人员工专业素养有较高的要求。
(二)焊接接头的内部缺陷。
焊接接头的内部缺陷是造成焊接工艺出现问题的重要原因,因为内部缺陷通常难以直接观察出来,必须使用专业的仪器才能对其进行准确的监测,但是很多的工人为了节约时间,通常是不会对接头的内部缺陷进行相关的监测,这就使得使用质量不达标的一批接头在安装工程中的使用会造成严重的质量问题。接头内部缺陷虽然只是一些气孔、夹渣等一些小的瑕疵,但是因为难以直接发现,这就使得这方面的危害远远高于接头外部缺陷。
(三)焊接接头的焊接缺陷。
焊接接头除了因为接头自身的问题出现质量不达标的现象之外,还会因为在焊接过程中因为相关的工艺技术达不到质量要求,就会出现焊接缺陷,通常表现为,焊接接头出现裂缝、开裂的现象。经过一系列的研究,在业内通常将焊接接头的焊接缺陷分为热裂纹和冷裂纹。
1.热裂纹
该缺陷出现的主要原因就是在焊接过程处理不正确,造成了焊缝处和焊接的地方出现一些杂质,使得焊接过程中热影响地区的受热程度和正常情况下不同,出现了裂缝。通常来说,这类原因引起的裂缝以结晶裂缝居多。
2.冷裂缝
冷裂缝是延迟裂缝的一种,在通过对大量实际工作的反馈报告进行研究,大部分的延迟裂缝都是冷裂缝。所以对冷裂缝进行研究,将能够解决焊接中普遍存在着的延迟裂缝。母材淬硬的现象、扩散氢的含量以及焊接残余应力,这三个因素是当前焊接过程中最容易引起冷裂缝的因素。母体淬硬是因为材料在生产过程中,对于碳含量的控制没有到位。造成了母材内部碳含量过高,增加硬度,但也使得母材的韧性降低,导致迟延裂纹的敏感度不断的增大。扩散氢含量是焊接接头中必须要降低的一项标准,它的多少直接决定了裂缝是增加还是减少。
焊接接头缺陷主要原因热裂缝 结晶裂缝典型问题焊缝处和焊接的地方出现一些杂质冷裂缝 延迟裂缝母材淬硬的现象、扩散氢的含量以及焊接残余应力
二、焊接缺陷的控制措施
(一)夹渣问题。
该问题是焊接中存在的常见问题,通常只需要工作人员在工作前对材料进行仔细检查就能够发现,在工作过程中,将能够去除的夹渣去除,如果不能去除,只需要在操作过程中,合理的调节焊接过程中的电流大,在保证能够正常焊接的情况下,减少电流。另一方面,可用优质的材料能够明显的减少工作过程中出现夹渣的现象。
(二)气孔问题。
通常来说气孔会造成焊接接头出现质量问题,是焊接工人在操作过程中必须避免的问题,但是因为焊接接头保护气体流量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损坏或者性能达不到要求,就会出现焊接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气体在焊缝内部形成气泡,严重的影响了质量。一般来说,选择良好的保护气体流量的装置或者选择良好的焊接材料,能够有效地避免这一问题。
(三)咬边问题。
咬边会造成焊接完成后,因为焊接金属不能够填充所有的母材焊趾,所以会使得焊接达不到相应的要求。为了避免这一情况,就需要操作人员拥有足够专业技能,在工作过程中能够很好地按照实际的工作情况选择电流,理立向上焊接的时候能够保证焊条在坡口的两侧边缘拥有一个稳定的弧度,保证母材内部被填满之后,在使用半圆运条的方式进行进一步的操作。
(四)消防安全缺陷
在进行焊接的过程中,因为始终存在着高温,有些接头因为设计的不规范,造成焊枪的喷射的火焰在工作过程中存在着不确定性,对施工人员和周围环境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
三、结语
焊接是当前安装工程中重要的技术手段,在各个行业中都有广泛的运用,为了促进我国机械修理和安装工程的发展,就需要使用增加焊接工人的专业水平,在焊接工艺上不断地创新进步。
李恒卫.焊接接头缺陷分析及预防的探讨[J].科技与企业,2013,(09):347-348.
刘晓燕.焊接接头缺陷分析及预防的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20):284-285.
初立峰.焊接接头缺陷分析及预防的探讨[J].民营科技,2015,(07):34.
毛作明.对焊接接头缺陷的分析及预防控制措施[J].广东科技,2007,(15):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