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体育视域下高校羽毛球馆运营的现状分析和策略
2018-06-19高小爱
高小爱
(天水师范学院 体育学院,甘肃 天水 741001)
社会体育为有别于学校体育、竞技体育、军队体育的一种群众性体育活动。学术界对社会体育概念的界定并不一致。田雨普教授认为,“社会体育是以城乡居民为主要参加对象,以增进身心健康为目的的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群众体育活动”。[1]卢元镇对社会体育的定义是“社会体育是指农民、职工和街道居民自愿参加的,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以增进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社会体育活动”。[2]李建国教授定义:“社会体育是指在休闲的时间里,居民自愿参加的以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增添情趣、增加交往、增长技能为主要目的的自主性体育活动”。[3]不管哪种界定,三种表述的共同点在于参与健身的对象是全民的,涵盖所有的社会成员,即全民健身的意思。
高等院校的体育场馆不仅要保证正常体育教学、训练和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同时还要开展体育竞赛和全民健身活动。怎样才能更好地贯彻落《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46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6〕27号)精神:“如何缓解体育馆面向社会开放与保障学校体育教学、训练工作的开展和学生课外活动的正常进行之间的矛盾;如何进一步深化学校体育改革,积极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学生和社会开放,促进全民健身事业的繁荣发展”,[4]做到真正意义上的高校体育资源“与民共享”,已成为社会各界所共同关注的问题。
目前,很多高校对羽毛球馆的管理存在一定问题,如管理模式单一、规章制度不完善、运行的整体效率不高等,导致大量场馆的资源浪费。本文通过对现阶段甘肃省7所高校羽毛球场馆运行模式现状的分析,找出其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积极探索改善措施。
1 研究对象
以西北师范大学、甘肃理工大学、甘肃交通大学、西北民族大学、天水师范学院、甘肃民族学院、陇东学院的羽毛球场馆为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实地调查法、访谈法、资料查阅法、分析研究法等方法,[5]数据采用DPS7.05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和作图。
3 结果与分析
3.1 甘肃省普通高校拥有羽毛球馆的基本情况
图1 甘肃省高校羽毛球场地统计情况
根据图1室内场地和室外场地进行线性回归分析,拟合曲线方程分别为Y=-0.3929X+11.714,R2=0.0412(显著正相关),Y=-1.1071X+10.571,R2=0.5292(正相关不显著)。西北民族大学室外场地较少仅有2个,其它6所高校都在4个以上;除西北师范大学外,其他高校的室内场地都比较充足,其中西北民族大学最多为16个,室内场地少的学校室外场地居多,因此高校之间室内室外场地的数量总和不显著。在体育专业和非体育专业的羽毛球课冲突时,体育专业的羽毛球课一般在室内进行,而非体育专业学生的羽毛球课大都在室外进行。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羽毛球场馆在一定时段内的紧缺性,室内场地的不足只能通过室外场地来弥补。
3.2 体育馆满足学生体育教学、训练的情况
表1 体育馆满足学生体育教学、训练情况统计表
表1分析结果显示,西北民族大学容纳人数最多为248人,比最少的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极显著高出67.74%(P<0.01),且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容纳人数除西北民族大学和甘肃理工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和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差异不显著外,其他各高校之间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完全能满足”的统计结果最高为西北民族大学(64.3%),西北师范大学最低(10.8%);“无法满足”的统计结果西北师范大学最高为58.9%,甘肃理工大学最低为6.3%,“完全满足”的回答平均率为34.0%,“基本满足”的平均率为24.5%,而“无法满足”的平均率高达41.5%,充分说明甘肃省高校室内羽毛球馆的建设是一个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希望能引起领导的重视。
3.3 甘肃省高校大学生教学无课期间对体育馆的使用情况
表2 甘肃省高校大学生在教学无课时间对体育馆的利用情况
表2调查研究结果显示,7所高校对羽毛球馆的利用率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甘肃理工大学>西北民族大学>陇东学院>天水师范学院>甘肃交通大学>甘肃民族师范学院>西北师范大学,其中最高的甘肃理工大学经常利用率为51.2%,比最低的西北师范大学高出34.3个百分点(P<0.01),差异显著;很少利用体育馆的师生人数西北师范大学最高达32.9%,西北民族大学最低仅为9.7%.这或许和不同院校大学生学习紧张、专业方向和就业压力大等有关,但同时也不排除大学生在无课期间或节假日,不同高校对羽毛球馆的开放与否有关。
3.4 甘肃省普通高等院校羽毛球馆管理模式
表3 甘肃省普通高等院校分管理模式高校及占比情况(N=7)
表3反映出,甘肃省高校羽毛球馆管理模式比较单一。7所高校都实现自主管理模式,3所高校实行并存的管理模式。所谓并存管理,其实只是在节假日把羽毛球馆承包或租赁给他人管理,学校收取一定的场地费。而在正常上课期间,依然实行自主管理模式。
现阶段的甘肃省高校羽毛球馆经营模式中,大部分管理经营是通过学校的行政管理来完成的,依然停留在计划经济时期的行政管理模式。对羽毛球馆进行经营管理过程中始终不能摆脱行政管理思想以及方法的束缚,经营方式不够灵活、管理理念落后、营销手段陈旧的问题。[6]在营销方式上严重缺乏创新和主动性,出现场馆不对外开放或开放时间不合理、部分时间锻炼人员较少等问题,场馆的总体利用率较低。目前为止,甘肃省还没有哪一所高校借助网络、媒体对自己的场馆进行宣传报道,吸引社会上更多的羽毛球爱好者消费、投资。即便是场馆对外开放,参与活动的也只能是就近的羽毛球爱好者和本校的学生,这从一定程度上屏蔽了更多的羽毛球爱好者,从而造成了参与人数的缺失。
3.5 甘肃省普通高等院校体育馆对外开放情况
表4 甘肃省普通高等院校体育馆对外开放情况统计表(N=7)
7所高校中,有3所高校实行节假日有偿开放,4所高校没有对外开放。也就是说,在节假日,只有3所高校能够很好地利用场馆,其它4所高校都很少利用。值得一提的是,高校对本校的学生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照顾的,有偿开放的3所学校对学生均采取优惠开放或免费开放政策。由此反映出,甘肃省高校羽毛球馆的主要用途是实现体育教学、训练,约60%的高校没有实行对外开放,可见场馆功能的单一性。
虽然早在2009年6月国务院公布《全民健身条例》,条例指出学校体育场馆应在课余或节假日向学生和广大市民开放,但甘肃省高校因种种因素未能很好地落实,尤其在节假日,个别高校的羽毛球馆也“休息了”,这是一个多大的资源浪费呀。随着国家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校体育场馆开放式经营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重要经营模式,[7]也必将成为未来甘肃省高校羽毛球馆经营管理中的核心理念。
3.6 甘肃省参与场馆直接管理人员情况
表5反映出,甘肃省高校羽毛球馆管理人员文化素养偏低,年龄偏大,且不具有羽毛球专业知识。很多高校对羽毛球馆的经营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在走访调查的7所高校中,管理工作中都是由行政管理部门来实现完成的。管理人员都是临时聘用的,他们缺乏专业领域素质,缺少设备维护常识,对管理模式、管理技巧的了解和运用水平有限,责任性不强,服务意识不浓。他们只是例行“有课开馆,没课关馆”的惯例,至于馆里谁在抽烟,谁的球鞋有损于地板,或者馆里的光线是否需要开关灯,等等问题似乎与他们无关。这种经营管理现状造成了场馆内的设施损坏严重、场馆利用率低等问题,既浪费了一定的人力财力,又没有很好地将羽毛球馆的作用发挥出来。
4 讨 论
4.1 充分认识到高校羽毛球场馆管理的重要性
合理化经营对高校羽毛球馆的管理具有着重要的意义,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高校羽毛球馆对羽毛球馆进行合理的经营管理能够有效地保护场馆内的各项设施,延长其使用寿命,降低维修成本;同时能够有效的规范在场馆内运动人员的行为,减少人为损害公共设施的现象,保证场馆正常的使用。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校羽毛球馆的经营管理更加趋向市场化和社会化,实现羽毛球馆市场化经营是未来高校羽毛球馆的必经之路。[8]通过有偿的形式向校外来参加锻炼的人员、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组织等进行开放,有效的提升了高校羽毛球馆科学化经营管理水平,不仅有效解决了社会体育场馆缺失的现状,同时也促进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4.2 从本校实际情况出发,制定适合本校实际的经营管理模式
现阶段高校羽毛球馆经营模式的改革和提升,必须通过多种渠道,将高校的实际情况作为制定经营管理模式的重要依据。首先,要勇于打破传统经营模式的束缚,打破计划经济的禁锢。通过外包或者隶属于学校专门职能部门的管理模式来进行场馆的专业化管理,进而形成规范的物业管理体系,充分发挥专业化的优势,实现羽毛球馆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其次,要结合自身羽毛球馆资源拥有情况和课程安排情况,根据学生和区域中群众健身运动需求,在充分满足教学的基础上,做到为民所用,促进其商业化,让羽毛球馆创造更多经济效益。因此,开馆时间的安排、安全措施保障以及收费标准等问题的协调,必须落到实处。
表5 甘肃省参与场馆直接管理人员情况统计(N=24)
4.3 实现场馆面向社会有序开放,明确责任划分
为了更好的适应时代发展需求,解决社会体育场馆不足的现状,推动高效羽毛球馆有序开放是实现羽毛球馆管理能力提升的重要工作。在对高校羽毛球馆进行开放经营过程中要认真落实责任划分环节,通过预约、登记、有组织的进入、进入场馆后应遵守的纪律和注意事项等,实现有序管理。[9]同时,学校要和社会团体进行协商,并签署一些相应的协议来明确学校和社会团体之间的责任划分,实现羽毛球馆的有序开放。
4.4 进一步加强高校室内体育场馆建设,改善上课环境
走访调查发现,甘肃省有的高校的羽毛球馆为综合馆,一馆多用,大球、小球项目混杂上课,课中人多地少,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另外,在课程集中的时间段里,一般都是非体育专业的羽毛球课在室外进行,如遇有风、有雨的天气,公共羽毛球课不得不叫停。因此,高校应根据本校学生数量多少和学校面积拥有情况,通过市体育局的专项扶持、校方投资、引资等多渠道筹集资金,重建或扩建室内场馆,重构高校体育场馆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路,达到以馆养馆的目的。
4.5 加强高校羽毛球馆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高校要对负责羽毛球馆经营管理的人员进行相关培训,使其在经营理念、营销策略上有所提升,实现经营模式的改革和创新,进而提升高校羽毛球馆经营管理水平。要将科学规范管理的思想理念贯彻于高校的羽毛球馆经营模式中,实现场馆内部良好的管理氛围。通过培训来提升管理人员自身的道德修养和业务能力水平,实现管理人员自身管理素养的不断提升,做好羽毛球馆日常管理工作以及日常设备器械的维护,保障场馆工作的正常进行。
4.6 引入物联网技术,促进场馆信息建设,为群众健身提供便利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英文名称是:Internet of things(IoT)。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10]物联网目前的用途也十分广泛,其中智能场馆建筑和智能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模式已悄悄走进我们的生活。运用物联网技术,能够更好地解决羽毛球教学和对外开放的时间冲突,通过“互联网+场馆开放”来实现羽毛球馆开放信息化综合平台,为群众健身提供便利,促进场馆的高效率使用。[11]
5 小 结
高校体育场馆最基本的功能是无偿服务教学、训练,它的另外一个特殊功能就是有偿或无偿服务社会,给广大市民提供健身娱乐的场所,推动全民健身计划的顺利实施。通过有偿服务来改善场馆条件,使场馆更好地服务于教学,何乐而不为?甘肃省高校体育场馆运营模式单一、落后,怎样才能更快、更好地改变这个局面,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1]田雨普.中国群众体育探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35.
[2]卢元镇.体育社会学[M].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7.
[3] 李建国,吕树庭,董新光,主编.社会体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7.
[4]王永伟.高校大型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模式探析[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4,(9):98-99.
[5]曾石山.长沙市城区有偿性羽毛球场馆经营现状与对策的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5:1.
[6]陈萍.福州市羽毛球馆经营现状及对策研究[J].宜春学院学报,2010,32(s1):57-58.
[7]赵薇.甘肃省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现状与对策研究[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6,(s1):35-36.
[8]孟志强.兰州市普通高校羽毛球运动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科技视界,2016,(21):140-140.
[9]岳川.学校体育场馆如何向社会安全有序开放[DB/OL].中国新闻网www.rmzxb.com.cn/c/2017-03-14.
[10]王归然,乔克满,等.基于物联网的智能体育场馆系统及其发展趋势[J].长沙大学学报,2012,5(26):145.
[11]梁红涛.物联网技术下的智能体育场馆系统开发设计[J].电子设计工程,2017,15(2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