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厦门站综合交通枢纽总体设计

2018-06-19严圣皓

中华建设 2018年5期
关键词:大巴枢纽厦门

严圣皓

在火车站交通枢纽设计中,充分利用站场下方的空间资源,提高枢纽换乘的效率,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是综合交通枢纽设计的关键。本文介了绍厦门站市政配套工程设计交通枢纽总体布局情况,以及整个区域内各种交通设施的交通组织设计。

一、工程背景

厦门站位于本岛中心区位置,建成于1983年。随着厦门经济特区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厦门站周边成为了本岛一个重要的核心商圈,其建设规模和客流预测已经不能满足铁路快速发展建设的需要了,福厦高速铁路动车组已于2010年开通运营,首月运送的客流量平均为1.5万人/天。厦门站也随之提升改造为5台9线的站房。

为了配合整个车站规模提升建设,厦门站周边将逐步整合为集城市轨道、市郊列车和城际交通为一体的城市公共交通枢纽。

二、市政工程总体布局

1.交通量需求预测

厦门站的主要服务的规划人口约130万人。预计至2020年,厦门站年发送旅客总量为680.6万人次,高峰小时旅客发送量为4000人,到达的人数为6000人。根据片区枢纽的性质分析,火车站周边需完善的交通设施包括公交站、BRT站、城市轨道、出租车、旅游大巴以及其他社会车辆。主要构成方式见表1。

表1 2020年厦门站交通方式规划构成预测

2. 功能组成

厦门站是集轨道交通、高速铁路、公交、BRT、长途客运、出租车、社会车辆以及步行等多样化的交通综合枢纽。整个项目实施建筑面积32091m2,地面布设有公交、旅游大巴、社会车辆停车区、及旅客疏散区域,地下设有出租车、旅客疏散广场以及和周边地块商场地下室接驳的通道等设施。公共交通优先的原则有效地贯彻在本项目中,交通设施总体布局充分体现了交通枢纽的便捷高效的目标。功能分区布局见图1。

图1 厦门站交通枢纽总体布局图

(1)社会车辆停车位于广场西侧,共设有164个泊位。

(2)公交和旅游大巴布置于广场东侧,公交设有发车位10岛21个车位,旅游大巴设有30个泊位。

(3)出租车蓄车区设于地下层广场,可以布设52部车辆等候。

3.市政工程配套设计

厦门站改造前,北侧路网较为完善,且厦禾路设置有BRT,交通便利,而站房南侧尚无路网系统,结合厦门站改造,通过对路网的合理布置,使得车站周围各个方向都能顺利通达。

地面交通系统由东西向为站平1路承担,地下层道路由南北向道路金榜路、站垂1路、站垂2路、站垂3路、站垂4路构成,地下层道路与地面层道路,通过设置的4条匝道进行联系转换。地下层道路系统采用单向逆时针循环的交通组织形式,地面层道路采用双向交通组织形式。路网系统见图2。

图2 市政工程配套路网图

三、 枢纽交通组织设计

1. 车行交通组织设计

(1)公交及旅游大巴

公交及旅游大巴场地布置于广场东侧,进出场地为专用道路,西往东公交线路有4条,通过东坪山路口设置专用公交左转信号灯进出,东往西公交线路有14条,通过路口右转进入场地。驶出的公交,需要根据线路进行适当的分配,部分车辆通过信号灯左转,部分车辆需要通过广场南侧专用大车掉头区进行转换,以缓解路口的交通压力。旅游大巴的驶入驶出方式与公交相同。驶入驶出流线见图3。

图3 公交及大巴进出交通流线

(2)出租车

出租车进入车站地下层广场蓄车区(共52个泊位),地下采用单向逆时针的组织方式进行交通转换。进出流线图见图4。

图4 出租车进出交通流线

(3)轨道交通及BRT

远期预留轨道交通3号线站点在车站南北广场均有出入口。BRT快速公交系统位于车站北侧,于车站进站层无缝接驳。

(4)社会车辆

其他社会车辆可以通过站平1路双向通行条件,通过设置的上下匝道联系通道,可以到地下层路网实现交通方向的转换驶出站区,流线图详见图5。

图5 社会车辆交通流线

2.人行交通组织设计

人行系统结合车站“高进低出”的理念,在车站进站层与出站层都有设置疏散广场分流。衔接出站层的疏散广场为地下层广场,地下层广场主要位于厦门站南侧,通过在站房东西两侧设置的4条人行通道将南北两侧疏散广场形成了无缝连接,通道平均间距200m。

与进站层衔接的地面层广场主要在站房南北侧均有布设,北侧进站层为进站高架平台,与BRT系统形成无缝连接,南侧进站层主要布设车辆落客平台区域(采用即停即走,限时离开制度)。

四、指引系统设计

枢纽设计中,除了道路交通标线标志外,最容易忽视的一个细节就是对标识指引系统的设计,在后期的运营中,指引系统设计合理,布设有序,将会为使用者提供更为便捷的信息咨询,才是真正贯彻“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指引系统需要保证如下几点原则:

1.内容清晰简要,标识逐级递进。

2.建筑物内标识:以挂式标识为主,引导方向,在过道上辅以提示性标识系统;

3.建筑物外标识:以立式标识为主,在角落边上辅以综合信息标识系统。

4.周边商业标志性建筑、地理信息等纳入系统,并分别在南北广场设置集合点。

5.标识系统引导旅客最近到达目的点,路线避免交叉,快速流通。

五、结语

火车站配套交通枢纽的特性较复杂,各类型的交通之间的无缝接驳换乘,是车站枢纽设计中的重要环节,如何充分利用站场下方的空间资源,如何提高枢纽中换乘的效率,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是枢纽设计的关键。厦门站现已开通运营,本文通过对设计方案的分析。希望为今后类似项目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大巴枢纽厦门
厦门正新
枢纽的力量
淮安的高铁枢纽梦
“大巴”火烧奇案
“偶”遇厦门
追大巴的爷爷
枢纽经济的“三维构建”
女巫外卖之大巴司机
厦门猫街
系列幽默漫画大巴来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