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中药治疗皮肤湿疹的效果分析

2018-06-19韩立新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15期
关键词:白鲜皮中医中药组方

韩立新

(台安县中医院皮肤科,辽宁 鞍山 114100)

皮肤湿疹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因表皮及真皮发生过敏性炎症所引起的皮肤病,其典型的临床表现为皮肤瘙痒,通常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3个时期,具有病情迁延不愈、反复发作等特点[1],西医治疗皮肤湿疹通常给予激素、抗生素等西药,以缓解瘙痒、疼痛等症状,只能暂时控制,极易发生反复。传统中医理论认为,皮肤湿疹之瘙痒等症状只是表象,是机体内里由燥热潮湿引起的血瘀生风、血热所致,治则以清热祛湿、泻火解毒、健脾养血为要[2]。本次研究旨在观察分析中医中药治疗皮肤湿疹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在本院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间接诊的皮肤湿疹患者中随机选取12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60例采用单纯西医药方式治疗的为A组,60例采用单纯中医中药方式治疗的为B组。A组中男性31例,女性29例;年龄14~59岁,平均年龄(41.2±4.9)岁。B组中男性32例,女性28例;年龄13~58岁,平均年龄(41.3±4.5)岁。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结果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可以比较。

1.2 方法

1.2.1 A组采用单纯西医药方式治疗,治疗方法为:口服息斯敏1次/天,1片/次;口服地塞米松1次/天,1片/次;外用去炎松软膏,每天清洗患处后涂抹2~3次。

1.2.2 B组采用单纯中医中药方式治疗,治疗方法如下:①辩证分型:a.风湿热证型(15例):起病急促、瘙痒剧烈、皮损多形、肤色潮红,有丘疹、水疱形成,抓破后感染有脓液渗出;脉弦滑、舌红苔黄或白;小便赤短、大便燥结。b.脾虚湿蕴型(25例):患部瘙痒潮红、密集成片、肥厚脱屑、多丘疹水疱;患者多懈怠乏力、胃脘滞胀、口干却不思饮;小便清长、大便溏稀;脉沉滑且缓,舌胖质淡、苔白厚。c.血虚风燥型(20例):皮损肥厚、部分呈苔藓样改变、皲裂、脱屑、表面粗糙;病程长、无自觉征兆、部分足心发热、四肢疲倦;大便干燥;脉濡细、亦沉亦滑;舌淡或红、苔较少、呈薄白状。②治则治法:a.风湿热证型:治疗旨在清热凉血、祛燥除湿、利水止痒。b.组方:龙胆草、黄芩、生地、白鲜皮各15 g,土茯苓、车前子、甘草各10 g,生石膏30 g,地肤子12 g。随症加减:瘙痒或大便燥结严重者可酌量增加徐长卿、蒺藜、僵蚕、全瓜蒌、大黄等。b.脾虚湿蕴型:治疗旨在健脾养血、除湿消滞、止痒润肤。组方:白术、苍术、车前子、白鲜皮、厚朴苦参各15 g,当归、泽泻、猪苓各12 g,丹参、甘草各10 g。随症加减:皮肤肥厚、干燥、渗出较多者可酌量增加生地、元神、马齿苋、砂仁壳等。c.血虚风燥型:治疗旨在养血滋阴、除湿润燥、润肤止痒。组方:白芍、赤芍、生地、茯苓、丹参各15 g,女贞子、泽泻、墨旱莲各12 g,蒺藜10 g,白鲜皮30 g。随症加减:皮损严重、气虚者可酌量增加何首乌、车前子、党参、黄芪等。以上各型中药每天1剂,均用水煎服2次后,合在一起分早晚口服,同时放凉后涂抹于患处,以连续治疗30 d为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3]

1.3.1 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显效:治疗后皮损部位完全恢复正常,所有瘙痒、疼痛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有效:治疗后皮损部位大面积恢复正常,所有瘙痒、疼痛等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无效:治疗后临床症状无任何改善,甚至有所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3.2 观察各证型的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数据处理:将本次研究中所得数据均录入到SPSS19.0统计软件中进行统计分析处理,其中计数资料用(%)表示,对比实施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对比实施t检验;若比较结果提示P<0.05,则可以认定此项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经过治疗,A组的治疗有效例数为50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3.33%;B组的治疗有效例数为59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8.33%。B组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A组,χ2=8.107,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n(%)]

2.2 各证型的治疗效果:风湿热证型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脾虚湿蕴型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血虚风燥型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3种证型之间无明显差异,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各证型间治疗效果比较[n(%)]

3 讨 论

临床上根据皮肤湿疹症状表现将其分为3个不同的病程时期,急性期的临床表现多为红斑、水疱、渗出、血疹等症状,亚急性期和慢性期则表现为肥厚、鳞屑、浸润、瘙痒、苔藓样变等症状,皮肤损伤一般有对称性、多形性反复发作等特点[4]。传统西医治疗以采用激素类及抗过敏药物,以迅速缓解瘙痒症状,控制皮肤损伤为治疗原则,但只是改善皮肤表面损伤症状,没有对发病原因进行治疗,所以往往停药即出现反复。皮肤湿疹在传统中医理论里没有与之相同的称呼,按照临床表现可归属为中医理论的“浸淫疮”、“血风疮”、“湿毒疮”、“四弯风”范畴。中医理论认为,皮肤湿疹的发病原因与身体内外的多种因素有密切关系,虽然病症表现在外表皮肤,但是病因在机体内部,器官受到湿热毒邪入侵,且久之不懈、不能排除、毒素蕴结、损伤气血,导致皮肤失去濡养而引发病症。中医治疗皮肤湿疹以表里兼顾、标本兼治,以清热解毒、止痒泻火、排湿祛风为治疗原则[5]。本次研究中,根据患者临床表现,辩证分型为:风湿热证型、脾虚湿蕴型和血虚风燥型,分别对症确定不同的治疗原则及用药组方。风湿热证型用药组方中龙胆草、黄芩、生地、白鲜皮、土茯苓、车前子、甘草各、生石、地肤子等共同作用,旨在清热凉血、祛燥除湿、利水止痒;脾虚湿蕴型用药组方中白术、苍术、车前子、白鲜皮、厚朴苦参、当归、泽泻、猪苓、丹参、甘草等共同作用,旨在健脾养血、除湿消滞、止痒润肤;血虚风燥型用药组方中白芍、赤芍、生地、茯苓、丹参、女贞子、泽泻、墨旱莲、蒺藜、白鲜皮等共同作用,旨在养血滋阴、除湿润燥、润肤止痒。各方用药不是一概而论,而是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及临床症候具体表现,随症加减药品,使治疗更具有针对性,治疗效果更佳[5]。本次研究结果充分证明,纯中医中药是根据患者临床症候,使用不同的药物组方,通过治疗调理机体清热解毒、止痒泻火、排湿祛风等治法,有针对性的由里及表、标本兼治,在综合治疗效果及降低复发率方面具有非常显著的优势。

[1] 何毅.中医中药治疗皮肤湿疹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当代临床医刊,2015,28(1):1253-1254.

[2] 艾卫华.中医治疗皮肤湿疹60例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疗美容,2015,5(2):110-111.

[3] 姜蕾,宫少波,徐迎涛.中医中药治疗皮肤湿疹80例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20):218-219.

[4] 张良,吴成敏.中医综合治疗皮肤湿疹临床效果探讨[J].中医临床研究,2014,6(16):111-112.

[5] 孙志楷.中医辨证治疗湿疹的临床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6,10(1):25-26.

猜你喜欢

白鲜皮中医中药组方
蒙医药清瘟杀黏类方剂组方的知识发现研究
“二白膏”防皲裂
基于数据挖掘对中医治疗慢性肾衰竭组方规律的分析
补精益视片组方分析及研究进展
两种风湿骨病中药候选组方的急性毒性研究
白鲜皮导致药物性肝损伤的病理学及血清酶学改变
基于整合证据链的白鲜皮粉末致肝损伤病例实验研究
张喜奎教授临证运用白鲜皮经验举隅
踝套牵引加夹板固定治疗不稳定型胫腓骨骨折效果观察
舒缓疗护中医药疗法的研究进展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