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与师范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
2018-06-18季颜骏
【摘要】中华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发展的重要源泉,剖析中华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关联,是积极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前提。师范生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者,应自觉树立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自信、自觉、自强,在内化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全科师范生 中华传统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6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2-0039-02
一、中华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关联
1.中华传统文化是维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导地位的基础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与国内改革开放的持续推进,西方文化软实力的蔓延对我国高校师范生思想的冲击越发强烈。高校是宣扬、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阵地,是加强师范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坚定师范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信,形成培育师范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在精髓,两者相互促进、相互发展,对师范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实现文化融入、确保文化安全、有利于促进核心价值观的内化吸收,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阵地建设的重要举措。
2.有利于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引导作用
随着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以及国外文化的冲击,大学生中不凡存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想。在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化的时代,师范生的思想成长迫切需要正确的价值观作为引领。中华传统文化是凝聚中华民族的重要纽带,是践行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支柱。高校作为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更是应该把好关口,探寻以中华传统文化为重要手段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法,探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富含的文化精神,引导师范在明确自己的历史使命与责任担当,树立正确价值方向。
3.有利于师范生的成长与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
加强师范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对于培育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的师范生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充分结合、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丰富高等教育的文化内涵,搭建传统文化引领师范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不仅有利于高校师范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树立,同时也将实现中国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
二、中华传统文化是培育师范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1.中华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本质共同性
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其现实根据在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传统文化具有本质共同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开展与中共传统文化的传播具有相同使命,都是为了民族的统一发展,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而中华传统文化能够延续发展的的核心就是培育民族精神,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念,这与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高度的共通性。
2.中华传统文化深刻体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理念
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精髓来讲,无论是国家层面追求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目标,还是社会层面追求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导向,或是公民个人层面追求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观念,都反映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充分彰显中国特色和中国元素。中华民族历经数千年的沧海变化与历史变故,仍然是历史上唯一一个没有断层的文明古国,最核心的力量就是以集体主义、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体现的时代价值有着相同的诉求。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承根源于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要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也有赖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在生命力。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从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的伦理道德精神中挖掘符合时代发展的内涵价值,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长远、深入发展。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两个一百年目标”成为中华民族共同奋斗的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华。因此,充分认识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与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间的密切联系,探寻中华传统文化所富含的时代价值,建立中华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内在紧密联系,充分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越性与生命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积蓄核心力量。
三、以传统文化为核心,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载体建设
1.依托中华传统文化,耕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土壤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中国传统文化在长期发展中形成的价值观念,如仁爱、和谐、爱国、敬业、孝悌、诚信等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早已内化为中华民族的固有精神,成为个人行为规范和社会良好运行的行为准则。依托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培育师范生的家国情怀、爱国思想、法治与责任意识等理念,引导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责任担当意识,实现个人价值与国家发展的充分结合,培育崇高的理想信念,通过认识与实践的结合中实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认同,在传统文化的浸润与熏陶中,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
2.重视传统文化教育,改进社会主义核心價值观培育的方法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开展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培养的重要方法,是培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教育途径。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思政课不论是教授内容、讲授方式还是考试方法的形式都不易被现在的95后大学生所接受。但是,如果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来,建立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路径,丰富教学的内容,加强传统道德文化、家国情怀、理想信念教育,赋予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民族文化的历史前提和文化语境,促进师范生在深入认识和自觉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更能明白自己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强化自身责任意识。
3.加强传统文化熏陶,营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氛围
师范生思想道德的健康成长离不开良好的成长氛围。注重以弘扬传统文化为思路,使师范生在正确价值观念的指引下,加强文化环境熏陶,激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自信,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高校肩负着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切实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大学的精神理念、行为习惯、制度建设等方面中,使大学生浸润在化秀传统文化的氛围之中,确保师范生在校园环境中体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精神,提升文化认同感,树立文化自信和自觉,在文化熏陶中,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作者简介:季颜骏(1990.12-)男,汉族,上海,助教,硕士研究生,重庆第二师范学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