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与思考
2018-06-18孙殊葶
【摘要】从“新时期”走向“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在社会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更加贴近实际、贴近广大青年学生及其学习和生活,因时而变、因地而变、因人而变,充分运用多元文化所带来的有利因素,切实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增强时效性,确保有效性,以高效能、高质量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推动当代大学生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实现中国梦的主力军。
【关键词】多元文化背景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发展 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2-0038-02
一、多元文化背景的现状与发展趋向
随着当今社会的全球性与国际化日益凸显,整个社会文化的大环境逐渐趋向于多元化。所谓文化多元化,即是指在人类社会越来越复杂化、信息流通越来越发达的情况下,新的文化层出不穷,各种各样的文化均面临着不同的机遇和挑战。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依托于文化来推进的,日新月异的文化造就了多元化的社会,由此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也日渐处于多元文化背景之下,在多种文化的碰撞与冲击中寻求核心价值与主流发展方向。
高校大学生作为中国社会思想政治引领的青年团体与主力军,作为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践行者,在当前多元文化背景下如何做到突破与创新是一个值得注意和思考的问题。作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的引领者、组织者和管理者,要在如此多元的社会文化背景下来带领学生认识和把握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这也是一个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及其原因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历来是高校党建的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社会越进步,思想越多元,学生思想的进步和高校党建的发展就越要发挥这种优势和传统。多元化的社会文化丰富和完善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还为其提供了一定的发展路径与重要载体,但同时也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不可预期的挑战。
众所周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生命力在于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紧跟国家政策与时代步伐。随着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党的十九大的召开,发展高等教育事业尤其是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又再次引起重视与关注。习总书记强调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而发展高校教育事业的关键就在于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和文化自觉。当代大学生的身心状态和意识形态正处于一个发展和定型的时期,由于多元文化的冲击和网络时代的发展,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容易受到新生事物和跨文化的影响,由此导致其原有的主流思想状态摇摆不定。再加之目前高校学生几乎都是90后,他们特立独行,自主意识清醒,所拥有的价值体系大多是健康、正面、积极的,热衷于追逐和了解新鲜的事物,运用多媒体网络手段来捕捉社会信息的能力十分强大。多元化的信息时代给予了他们更多选择,但同时也涌现出很多非主流的价值体系,自主性可能会让他们为了自己的人生梦想而误入歧途。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我国经济目前已进入繁荣稳定时期,我党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强大的包容性与前瞻性,为多元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宽松有力的政治保证。近几年,中国迈入世界舞台的步伐加快,越来越多的国家想要认识、了解中国并加快了与中国的接触与交往,随之涌入大量具有多样化、差异性的文化与思想,这对于正处于三观发展期的高校大学生来说具有较大的影响与冲击。同时,教育部对高校的改革举措变化颇大,专业调整与规划、招生制度与人才引进等,使得高校的师生群体处于一个比以往更加复杂多元的文化環境之下,他们之间可能地域相异、教育背景与家庭成长环境不同、民族与生活习俗不同,甚至国籍不同,这直接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展开与深入更加复杂和困难。
三、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与思考
在全球化的影响下,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增强,兼容并包了多样文化、思想,多元化的文化与社会思潮影响着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那么在此背景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如何发展如何创新呢?笔者结合一年半的工作经历与学校实际情况提出了自己的几点思考:
第一,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顺应信息网络时代的发展潮流。互联网的全球化、兼容性、分布广泛、信息海量化等特征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大学生的意识形态。高校应借助互联网并利用信息技术,有效拓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覆盖面与路径,同时有针对性地开展网络新媒体方面的宣传,把网络变成联系、了解学生思想状态的良好渠道,使其成为开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1)紧紧围绕学校发展实际,善用网络服务平台。高校应围绕大学生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所关心和留意的热点、难点及疑点问题,做好其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引导和转化。
(2)把握大学生年轻化和自主性特点,挖掘掌上“微平台”。通过多样化的、富有时代特点的“微”方式来向学生普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利用移动平台开展线上学习活动。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学生集体学习党的方针政策,讨论当下热点话题,做到线上线下齐驱并进。同时制定合理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果的学习方案与评比制度,通过网络平台让学院与学院之间、班级与班级之间、老师与老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竞争,比工作业绩、比教学成效、比学习进度,以此推动整个学校思想政治理论素养的提升,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第二,走进学生贴近实际,将虚功做实。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做到入耳、入脑、入心,就必须要贴近多元化社会环境、学校实际发展环境来设置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形式,要紧密结合高校发展和改革的实际,注重务实管用,在学生群体中建立学习组织。
(1)坚持普遍性教育和针对性教育结合。适时邀请相关专家、学者做客讲授思想政治的理论知识,以学生思政讲堂为载体,打造综合性的“大讲堂”。既包含有关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理论知识,也包含当下经济发展走向、就业创业、社会文化、时事热点等实际性课程,实现高等教育下大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和提升的需求。同时还应要求思政教师、学生党员干部等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以学习沙龙、演讲报告、研讨会等形式来开展党建带团建活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逐渐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引领示范力量。
(2)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高校在做好学生学习、实践的指导和引领工作的同时,也应注重引导教师剖析实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思维模式和引导手段,可以通过评选党员标兵、设置党员导生、建立党员服务先锋队等创新性活动,树立正能量榜样,充分调动高校教师学做合一、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为展开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打下良好的环境基础。
第三,加强对多元文化与思想的研究与摸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达到“日学而不察,日用而不觉”的良好效果,既要加强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理论学习和研究,也要了解多元文化与思政工作发展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多元文化下思政工作开展的前景,高校要把开展思政教育工作与加强学校管理有机结合,把思想教育工作与法律制度、学校文化等结合起来,以情、理、法为关键点,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和要求都渗透到学校管理和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实践中去,形成新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体系。
第四,适当将中国传统文化引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中,豐富学生的精神内涵,提升其人文情怀。信息化网络化的社会发展迅猛,大学生思想意识较为浮躁,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较浅薄。因此,在高校的思政工作中应考虑纳入经典中华文化传统的教育,让学生在感受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同时提升思想文化素养,扩充知识面,形成正确的思想导向。
路漫漫其修远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任重而道远。总之,在多元文化的社会背景下,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状态与精神文化需求呈现出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的特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发展也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因此,高校在遵循学校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应当不断探索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充分利用多元文化所带来的思想碰撞的思维方式,以创新、科学的方法与思路来积极构建大学生的三观,从而有力保证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的落实与开展,保证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学习、生活管理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1]付用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跨文化沟通[J].文献,2007(4)49-56.
[2]罗恒.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文献,2016(12)200.
作者简介:孙殊葶(1990-),女,汉族,四川达州人,辅导员,助教,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成都工业学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