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推动生态环境建设研究
2018-06-17史金才
史金才
摘要:现阶段的生态建设,成为了国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能够产生的影响力较高,必须在新技术、新方法上良好的运用。大数据推动生态环境建设,已经成为了不可阻挡的趋势、潮流,该方面的建设措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针对固有的挑战,进行良好的弥补,但是在难度上并不低,尤其是在阶段性的工作衔接上,应做出持续性的转变,这样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上,不断的得到更好的成绩。文章针对大数据推动生态环境建设展开讨论,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大数据;生态;环境;建设
从客观的角度来分析,大数据推动生态环境建设的工作开展,应坚持对地方工作的特点以及具体的需求,做出良好的调整,在不同工作的安排上,选用合理化的方式来转变,减少各方面的疏漏。另一方面,大数据推动生态环境建设,要对各项内容做出灵活的调整,尤其是在某些薄弱的区域,一定要做出良好的革新,在技术的创新和生态的优化方面,做出良好的改进,推动国家的持续发展。
一、大数据推动生态环境建设的意义
现阶段的国家建设过程中,生态环境的优化和转变,已经成为了不可阻挡的潮流和趋势,必须坚持在具体工作的安排上,选用正确的理念来操作,这样才能获得更大的拓展空间。结合以往的工作经验和当下的工作标准,认为大数据推动生态环境建设的意义,主要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该方面的建设工作,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对生态环境,提供较多的参考和指导。传统的建设模式,完全是盲目的尝试和执行,甚至是出现了极端的建设行为,不仅没有对地方的生态环境良好的改善,更加是造成了较多的缺失、疏漏现象。在大数据的支持下,能够针对区域性的生态环境建设,拥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在参考和指导的内容上更加丰富,而且整体上的工作安排,不会造成严峻的挑战。第二,大数据推动生态环境建设,符合国家的发展趋势,大数据本身是一项综合性的技术内容,而且能够在生态环境的融合、转变上,做出有效的调整,并不会造成固步自封的现象,因此自身具备的可靠性、可行性较高,完全能够进行长期应用。
二、大数据推动生态环境建设的对策
(一)加强地方勘察研究
从目前所掌握的情况来看,大数据推动生态环境建设,虽然是非常不错的举措,但是想要在具体的工作成绩上良好的提升,还是需要在基础数据、信息上良好的搜集,而后才能在筛选、分析力度上有效的提升。地方勘察、研究力度较低的情况下,大数据推动生态环境建设,往往是在理论上开展,与实践工作表现出脱节现象,最终造成的恶劣影响,根本无法在短期内快速的弥补。所以,大数据推动生态环境建设,一定要对该方面的内容,做出有效的优化。例如,目前河南省水土保持监测机构共有监测人员292人,其中,省总站49人,监测分站72人,监测点171人。监测人员中教授级高级工程师5人,高级工程师24人,工程师77人,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建设二期工程(河南省)已于2011年完成验收。二期工程在河南省建设29个水蚀监测点。其中,1个观测场(新建1个),15个控制站(新建4个,利用水文站点11个),13个径流场(新建13个)。涵盖了河南省重点治理区、重点监督区和重点预防保护区。基本形成了泥沙、径流、降雨、土壤、植被、土地利用等信息采集体系,监测站已经具备了一定范围内的水土保持信息的分析能力。
(二)完善建设规划
与既往工作有所不同,大数据推动生态环境建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必须对长远的工作开展,拥有正确的认知,这样才能在具体工作的成绩上,做出良好的巩固,从而对系列问题妥善的解决。本文认为,大数据推动生态环境建设的规划工作,必须从多个角度来联合操作。第一,初期建设规划,需要在生态环境的相关保护机构、保护工程,以及破坏的来源、产业等方面,拥有深入的了解。例如,有些地方的产业规划不够平衡,完全是通过第二产业来实现发展,这对于生态造成的破坏持续加重,有些污染甚至是出现了不可逆的现象。所以,建设规划工作,一定要在地方的产业调整力度上做出良好的提升。第二,大数据推动生态环境建设,需要在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上不断努力。现如今的传统能源,面临枯竭紧张的问题,新能源大部分表现为无污染、储量丰厚的特点,因此及时的做出能源之间的更新换代,可以对大数据推动生态环境建设,产生良好的推动效果,在各项问题的综合解决上,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加强建设管理
就大数据推动生态环境建设本身而言,想要在未来的工作成就上取得更好的巩固效果,还需要对建设管理的力度适当提升,该方面的工作执行,能够产生的影响力是非常高的。第一,大数据推动生态环境建设过程中,必须在外部条件、内部因素上良好的应对。例如,部分区域的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頻发,此时必须加强公共工程的建设,加强植树造林,坚持在园林规划和生态扶持力度上大幅度的提升,降低自然灾害的发生概率,从而促使生态循环得到重新塑造,为生产、生活提供更多的保障。第二,在大数据的应用过程中,必须对平台建设、软件管理、数据统计、存储、分析等方面,进行良好的改善。例如,加强国内不同区域的大数据分析,与国际上的标准,以及某些发达国家开展对比,从而在大数据推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能够通过先进的经验和模式来指导,这对于未来工作的实施,能够做出更加卓越的贡献。
(四)强化建设意识
通过对上述几项工作良好的实施,大数据推动生态环境建设的很多内容,都能够按照正确的路线和标准来执行,整体上拥有的发展空间是比较大的。未来,应继续在建设意识上不断的强化。例如,大数据推动生态环境建设工作,无论是项目施工,还是地方发展,都要推行责任制,促使每一个岗位能够按照正确的规范和标准来完成,减少消极懈怠的现象。与此同时,建设人员的培训、指导,以及技术上的规范,都必须按照较高的目标来实施,不能总是在基础目标上努力,这样并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而且造成的疏漏是比较多的。
三、大数据推动生态环境建设的发展趋势
新时代来临以后,大数据推动生态环境建设的很多任务,都能够取得较好的衔接效果,各方面的工作安排,并没有表现出严重的不足,整体上的发展空间较大。日后,应继续在大数据推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做出综合性的转变,促使全局工作的进行,可以按部就班的实施。另外,大数据推动生态环境建设的操作,要坚持在自身的创新性、拓展性方面良好的改善。例如,大数据的APP开发,以及远程操作,包括大型数据库的高等级共享等等,都是需要重点努力的对象。大数据推动生态环境建设是一项持续性的工作内容,必须对多方面的工作开展综合性的调整,从而确保将来的发展,能够不断的创造出更高的价值。
总结:
我国在大数据推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能够得到正确的结果,而且很多工作的实施,都可以选用科学的理念和方法来完成。未来,应继续对大数据推动生态环境建设,保持高度的关注,在自身的革新力度上良好的提升,为全局发展,不断的做出更加卓越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福岭,李怀强,衣强,等.大数据推动生态环境建设研究[J].创新科技,2017,(11):78-80.
[2]孙湫词,谭勇华,李家彪.新时代我国海岛的生态保护和开发利用[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8,35(8):22-27.
[3]贾立斌,吴伟宏,袁国华.基于Mann-Kendall的中国近岸海域海洋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与预警[J].生态经济,35(2):208-213,224.
[4]魏文俊,王兵,牛香,等.北方沙化土地退耕还林工程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17,48(5):537-546.
(作者单位:广东益康生环保服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