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青少年书法培训的思考
2018-06-17朱壮才
朱壮才
摘要: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民族的未来。青少年学习书法,了解书法,走进书法,既是弘扬和继承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提升青少年自我修养,树立正确价值取向的良好途径。文章结合书法教学工作经验,浅谈关于青少年毛笔书法培训的思考。
关键词:书法;青少年;传统文化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增长,中国、汉民族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是需要建设经济强国,同时也需要挖掘、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建设文化强国。书法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承载着开放、宏博、多彩的中华文明。书法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博大精深,意蕴深远。重视书法,学习书法,感受和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对青少年身心健康,有序和全面发展意义重大。
一、书法教育面临时代挑战
(一)钢笔文化取代毛笔文化。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我国传统的书法以毛笔文化为主,显然易见,毛笔文化已被以钢笔、铅笔和签字笔为主的钢笔文化所取代[1]。毛笔文化不会消失。但是,从社会发展的趋势来说,毛笔取代钢笔、签字笔等成为书写的主导工具已然不可实现。相对于钢笔等书写工具而言,毛笔书写实用性不强,如速度慢,耗损高。毛笔书写比钢笔书写更需要体力和精力投入,从生产的便捷性、有效性角度出发,毛笔书写的弊端较多。钢笔轻便,易于携带和书写,更符合人们的书写需求。如果我们从狭义的“有用”、“无用”观点出发,会发现毛笔文化的空间变得越来越小。人们简单的认为,毛笔的实用性不强,因而学习毛笔意义不大。清朝末年以后,大量的西方文化涌入中国,人们在惊呼于西方文明之时,生产模式和生活方式也在潜移默化的发生转变,而钢笔文化也在此时逐渐取代毛笔文化。青少年书法培训,并不是要求推广毛笔书写以取代钢笔的地位,而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的重拾与回溯[2]。书法培训的目的之一,在于通过书法培训这一突破口,而让广大青少年对传统文化怀有一份温情与敬意。
(二)书法的实用性面临挑战。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大爆炸时代,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全面而深入的应用于社会生产的各个方面、领域。信息技术的发展极大推动了社会向前发展,提高社会生产效率。当前的青少年群体,是伴随信息技术成长的一代,相对于毛笔来说,青少年更熟悉鼠标、键盘及各种移动终端载体。信息技术使得文字排列井然有序,大小、字体、间距可随心所欲的加以设置。书法的实用性在信息技术面前,遭遇了重大的时代挑战。在现实生活中,不少青少年能够熟练的应用键盘打字,准确度高,速度较快,但文字的书写能力却不孚众望[3]。青少年在书写过程中,其书写过程不仅谈不上书写的轻盈、美观,甚至连基本的识别都较为困难。长期的使用键盘,在客观上使得很多青少年“遗忘”了汉字的书写,甚至是常见汉字也经常书写错误。在使用纸笔书写时,对于某些汉字只能记得大概形状,出现错别字的概率很高。在日常的学习中,教育也逐步倾向于信息化方向发展。比如说,在家庭作业的完成过程中,很多作业和任务在计算机上完成,而不需要动笔书写。书写的频率在青少年群体中正一步步的降低,而人们并未认识到这一转变将造成“书写意识”的消失。
二、书法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的青少年书法教育中,存在哪些问题?其一,学习兴趣不高。在青少年书法教育或书法培训过程中,有部分青少年对书法学习缺乏兴趣[4]。青少年不喜欢书法,对书法学习缺乏兴趣和求知欲,学习处于被动状态。有的青少年之所以参加书法培训,是青少年的父母喜欢书法,或希望孩子在书法学习中受益而健康的成长。每个青少年都是鲜活的个体,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兴趣爱好。青少年未能意识到书法学习的重要意义,不喜欢书法十分正常。在培训工作中,作为教育者应注重引导青少年走进书法的世界。书法学习和其他学科学习一般,需要激发出青少年的书法学习兴趣,并在学习过程中培养的培养学习兴趣。其二,学习习惯不佳。青少年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有些不好的行为习惯没有得到有效更正。比如说,在书法练习过程中,坐姿不正确,视线距离过近,执笔姿势不对等等。此外,有的青少年在学习过程中容易烦躁,不能心平气和的进行学习,有的青少年缺乏学习的柔韧性和意志,书法学习断断续续,不能有效坚持。
三、书法教育的有效方法
(一)夯实基础。墙高基下,所得必失。青少年书法学习,要从细节做起,从小处着手,从而才能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不断的夯实基础[5]。青少年书法学习,要学会正确的书写姿势,并将正确和规范的书写姿势贯穿到整个书法学习之中。头正、身直、臂开、足平是书法书写的正确姿势,所有不规范的书写姿势,如头歪、身斜等均需要及时的加以纠正。好习惯使人受益终身,在书法学习中正確的书写姿势就是一种好习惯,不可缺少。作为教育者,应向学生解释正确书写姿势的重要性,以及不正确姿势书写的危害。立书和坐书是两种常见的书写姿势,对青少年而言,立书的训练效果要强于坐书。立书,也即是站着书写,可帮助学生“总览”全篇。所谓站得高,看得远。相对于坐着而言,站立状态可帮助青少年在书写时更加总领全篇,对书法的谋篇布局把握的更加合理。立书,需要在书写时悬腕,这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手腕力量,避免其在书法练习时手部剧烈抖动。此外,执笔也需要把握技巧。王羲之的五指执笔法流传面广,且具有科学依据。五指执笔,手指要发挥出力量,而手掌则处于不着力状态。执笔力量要控制好,不紧不松。下笔时,毛笔应与纸张垂直,而手腕则与纸张平行。中锋运笔,规范书写姿势,才能稳固执笔而灵活的进行书写。
(二)教学方法。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忽略了学习者的学习体验,教育效果不佳。在当前的青少年书法培训中,教育者应更新教育理念,优化教学方法[6]。部分青少年不喜欢书法学习,在书法教育中,教育者应多与青少年沟通交流,明白其不喜欢书法的原因所在。学会换位思考,学会站在青少年的角度,以便拉好“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师传生授的教育模式,有着较大的局限性,在当前的书法教育中,应创设教学情境,以点燃青少年的书法学习热情。教学情境,因情入境,以境生情,能够借助于情境中的人物、情节、场景,吸引学习者的学习注意力。书法学习需要全神贯注,需要认真思索,而进入到特定情境中,“身临其境”,可帮助青少年获得更多的感知感受。青少年年龄小,认知水平不高,且缺乏社会阅历。在书法学习中,不少青少年并不懂得书法的意象所在,而这可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加以弥补。书法来源于生活,同时也应用于生活。脱离生活的书法,将失去其最为本质的一面。在书法教育中,教育者应积极的融入生活元素,让书法学习和生活有机的整合在一起。古人说,字无百日功。练字不是一蹴而就的,书法学习欲速则不达,必然是以量的不断积累,才能实现质的飞跃。为此,教育者应多鼓励青少年,培养书法学习的兴趣,增强书法学习的信心。
(三)文化修养。书法并不是单一的存在,书法与传统文化、古诗词、历史、人文、道德品质等学科或知识相互交融。青少年书法学习,不能“就事论事”,应放开怀抱,增广见闻,从而才能在书法学习中获得更多的切入点及突破口。十几岁的青少年,要完全领悟到书法的精深意蕴和妙到毫巅的书法技巧是非常困难的。有的青少年在书法学习中,虽然掌握了一定的书法技巧,但难以真正进入到书法的深层次领域,究其根源是因为青少年的文化修养未能达到与之相对应的高度。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只能学习书法的皮毛。书法与文化修养,两者息息相关,紧密关联。在书法学习中,不妨引导青少年学习古典文学,陶冶情操,增强文化功底。在书法学习之余,应鼓励青少年加强阅读,拓展阅读[7]。多阅读经典,多阅读好书。腹有诗书气自华,文化修养越高,书法学习越能做到驾轻就熟,事半功倍。颜筋柳骨,书法在进入艺术領域后,更多的不在形,而在意。书法的意,书不尽言,言不尽意,需要书法学习者认真的琢磨、研究,方能有所得,有所悟。
四、结语
书法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很大程度上是汉民族的标志,也是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青少年书法培训,不能人人都成为书法名家。书法学习应脚踏实地,认真对待,但过于追求功利,过于急功近利,则必然让书法学习失去了本质的色彩。书法教育应引导青少年走进书法,走出书法。学习书法中的昂扬精神和美好的品质,健全高尚人格,切实促进青少年健康的成长。
参考文献
[1]李志昂. 关于美术书法教学的思考与感悟[J]. 新课程学习(中), 2014,27(3):172-172.
[2]阎海波. 关于群众书法教育的思考[J]. 大众文艺, 2018,32(16):31.
[3]向阳. 关于农村青少年教育问题的思考[J]. 读写算:教育导刊, 2014,10(22):197-197.
[4]佚名. 书法教育:少一点功利,多一份情怀[J]. 书法教育, 2018,27(21):33-39.
[5]徐利明. 关于书法研究生教学目标及方法论的思考[J]. 中国书法, 2017,2(16):44-45.
[6]王辉, 董文梅. 关于我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师资培训课程模式的思考[J]. 体育文化导刊, 2016,3(25):875-875.
[7]佚名. 现状与理想——关于当前书法创作及当代书法的思考[J]. 中国书法, 2018, 31(21):11-16.
(作者单位:海南省儋州市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