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麦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和田间管理技术研究

2018-06-17杜兰肖

科学与技术 2018年26期
关键词:田间管理防治小麦

杜兰肖

摘要:随着国家对农业生产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小麦种植工作受到了广泛关注。自古以来,小麦都被看做是重要粮食作物,能够解决温饱问题,对人们的生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可是,小麦产量的提升长期受到病虫害的影响,如何有效防治小麦病虫害成为了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小麦生长的不同阶段探究了田间管理的技术方法,并对小麦主要的病虫害防治工作进行了系统的论述,有助于小麦产量的提升。

关键词:小麦;病虫害;田间管理;防治

伴随着农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优质小麦得到了快速发展。可是,在小麦生产的进程中,其品质以及产量会受到病虫害的影响。优质小麦病虫害防治工作需要按照小麦品种以及特性的差异性,在做好测报的前提下,依据防治指标给予针对性防治。为了更加有效的防控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提升小麦产量,实现农民增收的目标,本文对小麦主要病虫害防治工作进行了分析,并探究了田间管理的技术,供农民朋友参考。

一、小麦的田间管理

(一)小麦前期田间管理

前期阶段的小麦管理工作非常重要,需要选择更加合理而又科学的培育措施。小麦初期培育进程中,需要为小麦提供更加良好的生长条件,包含了水与光照等。壮苗培育阶段要注重设计小麦间距,选择合理的栽培方法,比如疏密补稀方法。前期管理进程中,需要仔细检查麦田,选择密度相对较大的麦苗,补种到稀疏位置。移植麦苗的时候,需要确保水分充分。按照田间小麦的实际旱情,在初雪前浇水。在肥力欠缺的地方追肥,确保小麦能够得到均衡发展。

(二)小麦中期田间管理

首先,需要为小麦提供更加优良的光照田间。其次,小麦返青期需要充分使用中耕松土的方法加快麦苗的生长速度。假如田间有裂缝,需要采取封密闭措施,避免麦苗冻伤,降低麦苗减产的概率。春季可以适当的追加氮肥,采用20kg/hm3的尿素。小麦生长的进程中,需要确保灌溉时效性,拔节的时候要注重浇水以及通风,同时要确保合适的地温。

(三)小麦后期田间管理

小麦后期田间管理阶段,要充分考虑小麦抽穗以及成熟情况。特别是小麦成长后期,长势非常稳定,田间管理需要充分考虑小麦授粉,开化以及抽穗的相关问题,确保小麦的质量以及产量。小麦灌浆期要注重保持土壤当中的含水量,小麦开花阶段不需要给予过量水分灌溉,受精结实以及籽粒灌浆阶段要掌控好灌溉量。

二、小麦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一)小麦锈病

小麦锈病可以分成条锈、叶锈以及秆锈等形式,是一种远程气传病害,主要特点是传播距离远、发生时间段,可以在短期内快速流行。如果出现小麦锈病,不及时给予治疗将会产生巨大损失。小麦初期感病的时候,会出现褪绿色斑点,然后产生鲜黄色病斑,病斑相对较小,呈现出长椭圆形,叶片中为条状排列,和叶脉保持平行,后期会长出狭长形以及黑色的条状病斑。小麦受害的具体表现是千粒重降低,对于那些发病时间较早,同时病情严重的小麦,通常穗长、株高、千粒重、穗粒数会持续降低,严重的时候会出现抽不出穗的问题。

小麦锈病的发病机理为麦株上的病原菌越冬或越夏,最终完成了周年侵染循环,伴随着气流进行远距离传播。在4、5、6月份气温升高、降水多,湿度较大的情况下,小麦锈病才会流行。

对于小麦锈病的防治工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选择耐病和抗病的品种。其次,合理化的密植,强化小麦的田间管理。最后,小麦拔节之后,病叶率在2%的时候喷洒药剂。药剂可以选择30-50g的25%百理通或者是30-40ml科惠乳油兑水50kg喷雾。

(二)白粉病

待小麦感染白粉病,可以导致叶片出现早枯的问题,分蘖数以及成穗率不断降低,千粒重持续下降,通常减产会维持在10%,严重的时候会达到50%以上。从幼苗一直到抽穗的时候都能够发生白粉病,其主要是迫害小麦的叶片,同时也会迫害穗与茎。叶片上面开始会出现黄色的小点,然后逐渐扩大,最终发展为椭圆形或者是圆形的病斑,在其表面会产生白色的粉状霉层。通常情况,下面的叶片会比上面的叶片要多,叶片的背面也要多于正面。早期霉斑是单独而又分散的,后期逐渐形成大的霉斑,其覆盖了整个叶片,对光合作用产生严重的影响,干扰正常代谢,产生早衰的症状,导致产量受损。

白粉病通常会在病残体上越冬、越夏,通过气流进行传播。该病一般在5℃-25℃的情况下出现,20℃的时候发病速度最快,湿度高的情况下有利于发病。通常在植株过密、背阴潮湿以及光照不足的麦田中发病率较高。品种之间的抗病力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

白粉病的防治工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在农业方面可以采用种植抗病品种、合理施肥与合理密植的方式改善。药剂方面则主要是在播种之前采用50g/亩,25%的粉锈宁拌种25g。当出现病叶以后则采用40g/亩的25%粉锈宁兑水50kg喷雾。

(三)纹枯病

小麦生长的进程中,纹枯病是非常常见的疾病。纹枯病能够出现在小麦成长的各个阶段。可是在一般情况下,纹枯病一般会出现在小麦的幼芽期,并且影响小麦胚芽鞘的生长,导致其颜色变为褐色。纹枯病严重的时候,会使得小麦幼苗烂芽,造成小麦干枯死亡。纹枯病发病的阶段,和土壤距离小的叶鞘上会产生黄色斑点,并且慢慢的转变为茶褐色葉斑病,如果不及时给予治疗将会加深其病症。小麦生长的后期,叶鞘上的病斑能够相互融合最终产生云纹状,中间的颜色通常为褐色以及淡黄色,附近则为棕色病斑。当纹枯病比较严重的时候,会转移到小麦顶部,导致茎秆变成黄褐色。湿度较大的时候,纹枯病还能够沿着小麦茎秆的深处不断的蔓延。目前,纹枯病逐渐成为了影响小麦产量以及质量的重要因素。

纹枯病防治工作重点是避免小麦过早播种,同时有效的减少冬季之前小麦感染病菌的机会,提升小麦纹枯病防治力度。此外,还要有效的控制小麦的种植密度,对土壤肥力进行检测,并明确种植密度。实力相对较强的区域要推广精品小麦,有效提升小麦抵抗纹枯病的能力。同时,还要控制施肥量,避免过量使用氮肥,同时还能够按照病变的情况合理采用钾肥,保证小麦自身具备良好的纹枯病抵抗能力。

务农人员还要控制田间土壤湿度,提升清沟沥水质量。当纹枯病的发病率在10%的时候,需要使用化学防治手段。可以在天气晴朗的时候喷洒6-9g/667m2的苯甲丙环唑,并且按照实际的情况有效的提升用水量,保证药物能够更好的渗透到小麦的基部。对于病症相对严重的区域,可以在第一次用药以后的7天内再喷洒一次药物。

参考文献

[1]胡易冰,刘明芳.小麦病虫害防治误区及技术措施[J].吉林农业,(08):68.

[2]孙海霞,涂纪山.唐河县2017-2018年度小麦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技术示范报告[J].农业科技通讯,(02):61-64.

[3]张广照,杨瑞清,檀银忠,郭贵东,许民.枣阳市小麦病虫害绿色防控实践与效果[J].湖北植保,2018(06):26-27.

[4]倪运东,施保国,杨用钊,陈思宏.淮安市小麦“一喷三防”关键技术改进研究[J].乡村科技,2018(33):82-83.

(作者单位:槐树镇农业枝术推广站)

猜你喜欢

田间管理防治小麦
南阳盆地绿色小麦种植田间管理及技术推广分析
解读山东小麦栽培技术要点及发展前景
小麦,你好
抢种暮春
防止小麦倒伏和增加穗数及穗重的措施
胡萝卜高产种植技术
公路桥梁常见病害原因分析及防治
我的英国朋友小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