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货运需求与供给均衡
2018-06-17黄泽
黄泽
摘要:城市货运数量的需求和供给量不断减少,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的速度也滞后于国民经济。我国货运结构和货物供求均显现出不均衡。本文通过对货运需求和供给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而建立城市货运需求预测模型和供给回归模型,并结合供求模型建立供求弹性模型。通过分析不同弹性结果从而对货运市场提出有效措施。
关键词:城市货运;货运需求;货运供给;供求弹性模型
引言
城市货运是交通运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完善的城市货运结构和管理措施能够极大的促进经济的发展。但是,我国货运的发展起步较慢,在当前世界各国的发展中处于较低水平,而我国货运的需求和供给量都十分庞大,需要完备的货运结构去支撑和供给,因此建立一个高效的、完善的货运需求和供给市场就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通过分析货运供求的显著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建立相关的模型和参数对城市货运供求的平衡性进行量化标定,从而获取城市货运运输市场应对经济改革应该采取的措施。
1.城市货运需求机理研究
1.1 货运运输的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建立预测模型必须先分析影响因素的数量和显著性,确立模型的参数。最关键的影响因素如下[3]:产业结构、运输成本、经济发展水平和体制政策、自然资源和人口数量。
1.2 貨运运输需求预测模型建立
通过对上述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而建立运输需求预测模型。利用交通规划上的重力模型[4]对货运需求标定:
(1.1)
其中 为两地货物运输需求量; ,A,B,C,D是模型标定系数; , 为两地国内生产总值。 , 为政府投资量;D为区域经济结构系数;W是两地运输所耗费的总成本。
通过对以上因素进行显著性分析,证明了对运输需求都有较大影响,并分析了各因素影响大小。而要解出此模型,需将影响要素逐个数量化。
1)政府投资( , )的量化。利用不同地区的经济水平和发展趋势以及历年来的投资额度,从而利用增长系数法来预测政府规划年投资额度的大小。
2)经济结构(D)的量化。量化公式为:
(1.2)
i为不同的生产产业, 、 为两地相同产业占总产值的额度。
3)运输所耗费的总成本(W)的量化。
利用各运输方式的平均成本和当地货运交通方式承担的比例,加权平均算出总的平均运输成本。
2.货运运输的供求机理分析
2.1 货运运输的供给影响因素分析
运输供给的因素从一个宏观的角度出发,其影响因素为:经济水平、互联网技术、政府政策以及运输价格。
2.2 货运运输供给回归模型建立
基于上述影响因素,建立货运运输供给量的多元回归线性模型:
(1.3)
其中 为运输供给量; 为两地的GDP; 为政府政策; 为当前网络在货运上所占的份额; 为运输成本。 为模型参数;ε为服从正态分布的随机误差。
1)经济水平的量化。GDP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情况的直观表现。
2)政府政策的量化。将政府政策作用在当地的情况进行总体评估和一个抽样调查,等级划分按照实际调查情况来划分。
3)互联网技术的量化。分析货运软件平台盈利的份额在货运运输中整体所占的比例从而量化互联网技术。
4)运输总成本的量化。
3.货运运输的供需均衡分析
3.1 货运供给需求均衡弹性模型建立
货运需求和供给是一个弹性过程,不同的状态有着不同的处理方法和措施,本文结合货运需求预测模型和货运供给回归模型建立弹性模型对货运运输的状态进行评定: (1.4)
其中E为供需弹性量; 为t时期供给量变动百分比; 为t时期需求量变动百分比; 为t时期交运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额; 为(t-1)时期交运行业固定投资额; 为t时期货运需求量; 为t-1时期货运需求量。
3.2 货运供给需求均衡弹性模型分析
通过模型标定后以及经济学的分析,总结出不同弹性结果对应的应对措施,具体货运需求模型结果如下。
通过弹性模型计算值和表1的结果我们可以清晰的得出货运运输在不同状态下实行的措施和方法。
4.总结与展望
当前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处于经济新常态,正面临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巨大变化。货运量和货运周转量都出现明显的下降,货运运输的发
展滞后于经济的发展,我国货运运输市场急需改善和加强。通过对运输需求和供给的方法探究和预测经济新常态下货运运输的发展变化,从而做出更加准确的决定。通过分析我国货运发展历程,未来我国全社会货运量增速将继续放缓,远景年归于稳定,可能更易于波动;货运结构近期快速分化,中远期趋于稳定;货运空间分布表现为向国际拓展、向农村下沉、重心向中西部转移。
参考文献
[1]李红娟. 城市货运需求与供给的经济学分析[D]. 长安大学,2010.
[2]张学宏. 城市货运需求与供给机理研究和经济学分析[J]. 中国科技博览,2015(11):69-70.
[3]纪红青. 公路货运行业供给侧改革之专线运营的重构[J]. 中国物流与采购,2016(16):54-55.
(作者单位:重庆交通大学 交通运输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