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土地规划基础理论分析
2018-06-17纪少林
纪少林
摘要:土地问题作为重大的社会经济问题,为了能够深入分析与研究土地和人类生存发展有关问题,各国已经开始注重土地应用规划。而土地应用规划是土地资源科学、优化配置,实现社会经济快速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技术手段。可是长时间以来,土地资源的应用规划长期作为社会实践活动与政府机构政治手段实现的。对此加强土地资源应用规划的深入研究,特别是基础理论的分析有着深远意义。
关键词:土地资源;应用规划;基础理论
1 土地资源的定义
土地规划学的基础理论有:地租和地价理论、土地区位理论、持续利用理论、生态经济理论、人地协调理论和系统工程理论。
在地租和地价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合理地组织土地利用,改善土地质量状况和交通运输条件,导致土地级差地租形成条件的改善和变化。规划是影响地价的重要因素,应根据地价的空间分布规律合理规划各业用地。
以区位论为指导,应用区位因素分析方法,合理地确定土地利用方向和结构,并依据各业用地的要求,选择适合的土地区位,以探讨土地利用的最佳空间结构。
土地数量有限性与土地需求增长性之间不协调性是土地规划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土地持续利用的永恒主题。土地可更新性和利用永续性使土地持续利用成为可能。
生态经济理论视土地利用为生态经济问题,要从生态和经济综合角度,确定和解决土地利用的合理组织问题。人类利用土地时必须坚持整体观念和全局观念,要考虑土地生态经济系统的内部和外部的各种相互关系,不能仅考虑土地利用,而忽视土地利用对系统内外的负面影响。
人地关系即人类与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之间的关系。在合理组织土地利用过程中,应当遵循人地协调理论,处理好人和地的平等关系。要认识到人地关系是一种和谐关系,引导土地利用有利于地球维生能力的保持和提高,符合自然界的客观规律。
系统工程理论指导土地规划编制时,要实现方法上的整体化、应用上的综合化和管理上的科学化。视一定地域内各类用地为一个整体,同时,把土地利用过程也视作为一个整体。规划的优选方案应当是系统整体最优方案。
2 土地资源规划的内涵
为了实现某个特定目标,土地资源规划不但应该对方法与途径进行有效安排,还应该在保持和预先建立目标相同条件基础上,详细应用相关方法与途径。土地资源应用规划并非单单是一个决策的过程,也不只是一项独特的实施行动。土地资源应用规划作为贯穿决策过程和实施过程间的相关特殊媒介。其大量特点是从决策过程与实施过程中所获取的,其具备未来向导性,并且经过详细问题有效处理未来目标。土地资源应用规划在决策至实施的过程中未一项连续调整,有效满足环境需求的一种组织行为。另外,土地资源应用规划还是政治行为和技术行为有效融合的一种连续过程,有限理性过程,其也必须具备理性知识,具备责任和权威及控制等相关要素,而一系列优势全部存在土地资源应用的规划过程中
3 土地资源规划理论的多样化与多元化
土地资源规划基础理论主要是关于土地资源应用与土地规划时的普遍性与系统性认知,为人类理解土地自身本质和转换用地模式以及有效提升土地资源运用效率的相关知识形态。而土地资源规划的基础理论是土地资源规划制定的载体,和实施相辅相成。同时在實践的过程中应该不断进行归纳与改进,加强总结。因为土地主要是由土壤和岩石及气候等多种物质构成,还是人类相关活动综合体,其关系到许多相关要素与各种演变过程。对此,土地资源规划的基础理论一定要具备多样化与多元化。土地资源规划的基础理论具备和自然科学理论相类同的实证性,并且还拥有融合主观愿望规范性。对此,土地资源规划的基础理论具备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以及人文科学等方面的研究理论与方法,其是一项融会交叉的基础理论体系。在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下,有效推动了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发展脚步,其中土地资源应用规划可以确保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有效维护自然生态环境。创建与时俱进的科学化土地资源应用规划理论体系,可以为现阶段土地资源应用规划的编制提供支撑与保障,还能够充分满足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有关需求。
4 土地资源应用规划基础理论分析
4.1 多层规划理论
所有的系统都具备一个层级结构,各个要素会处在相应的层次结构中,如同生物学中的相应食物链一样,所有层级决策行为在直接或是间接上严重影响着系统。而多层规划理论具备许多特点。系统采用分层管理,所有的层决策人员要依次进行决策,下层一定要服从于上层,但是下层要具备一定的自主权;上层决策人员应该要优先进行决策,这时下层的决策人员要在优化自己目标和选取相应策略时,不可违背上层的决策;由于上层决策有可能会对下层决策造成一定要影响,所以就会对下层目标的实现造成一定影响,对此上层决策不可以对下层决策进行完全控制,需要在上层决策所允许的范围之内使下层具备一定的自主决策权。所有层级决策人员的容许策略集一般是不可分离的,其常常构成相关联的总体。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和经济的全球化影响下,所有行业与领域应用规划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其中土地资源应用规划更为明显。由于土地系统自身层次性十分明显,且结构十分复杂,其已经成为土地管理的领头者。通常情况下,土地资源规划目标具备多重性,土地资源应用规划目标就是强化土地资源应用的宏观调控,有效保护耕地与农田,确保重点建设工程项目的用地,推动土地资源的节约应用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效改进生态环境等。
4.2 持续应用理论
土地资源应用规划是一项立足与发展和科学规划未来的相关决策行为。而可持续发展理论在土地资源规划的制定与实施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持续应用理论可以科学引导与制定土地资源规划。首先,土地资源应用一定要充分满足现阶段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有关需求,土地资源存在有限性与位置固定性,因此土地并非是无限应用和肆意浪费的资源。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于土地资源的需求与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合理、科学规划与应用土地资源,可以保证各个领域的可持续发展。其次,持续应用理论可以满足未来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对于土地的需求。不仅要满足目前经济发展需求,还应该充分考虑后代人的相关发展需求,深入意识到土地资源是不再生的有限资源。发展虽然要立足于当前,可是也不可忽视了未来需求。土地资源规划应该在满足工业发展与城镇化发展相关需求的基础上,应该有效维护土地持续供给的能力。同时在土地资源应用方面应该确保社会代内和代际以及区域等方面的公平,创建土地资源可持续与和谐应用发展理念。最后,发展一定要保护环境与生态。确保环境与生态平衡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应该对目前发展与未来发展目标进行整合,有效满足当代与后代对于土地资源应用的要求。对此,发展一定要深入研究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间的平衡,并且在降低土地生态环境影响的基础上,保持生态的完整性,确保生物的生生不息,从而实现土地资源的良性循环应用。
5 结束语
近些年来,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发展发展,对于土地资源的需求在不断增加,而且土地资源规划相应法律地位与宏观调控的作用更为重要。科学制定土地资源规划可以确保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土地资源规划正向综合性与多元性方向发展,同时在内容与范畴方面得到扩展与延伸,应该利用发展和保护理念,充分审视土地资源规划的基础理论,而更深层次的土地资源规划解析与改进依然需要相关人员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王先甲,关洪林.灌溉系统最优规划的二层动态规划模型[J].水电能源科学,2013,(1):3-4.
[3]陈长春等.中国步入经济全球化的空间态势与顺应决策取偿问题探讨[J].地理科学,2012,(1).
(作者单位:池州市贵池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马衙中心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