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C控制系统可靠性的分析与研究
2018-06-17齐亚洲
齐亚洲
摘要:可编程控制器(PLC)作为新一代的工业控制装置,因其本身具有高可靠性、较强的工业环境适应性以及编程简单、操作方便等特性,而在工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随着PLC应用场合越来越广、应用环境越来越复杂,所受到的干扰也越来越多,这些都可能造成PLC控制系统可靠性降低,不能正常工作.因此,分析影响PLC控制系统可靠性的因素,研究其解决措施,对于提高PLC控制系统可靠性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PLC的进一步推广应用也具有普遍意义.
关键词:PLC;可靠性;控制系统
一、可编程控制器的发展概况
可编程控制器最早出现在美国,1968年,美国的通用汽车公司(GM)提出了研制一种新型控制器的要求,并从用户角度提出新一代控制器应具备的十大条件,条件提出后,立即引起了开发热潮。
随着半导体技术,尤其是微处理器和微型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特别是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PLC已广泛地使用16位甚至32位微處理器作为中央处理器。这时的PLC已不仅仅具有逻辑判断功能,还同时具有数据处理、PID调节和数据通信功能,称之为可编程序控制器更为合适。
综合可编程控制器的特点,自问世以后很快受到工业控制界的欢迎,并得到迅速的发展。目前,可编程控制器已成为工业自动化的强有力工具,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此,PLC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将直接影响到工业生产的效率与安全,探讨提高PLC控制系统可靠性的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影响PLC控制系统可靠性的主要因素
PLC的可靠性问题实际上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问题。它涉及系统的设计、测试检验、分析试验、安装运行等诸多方面的问题。虽然PLC本身具有很高的可靠性,并且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但是在过于恶劣的环境条件下,或安装使用不当及保护程序有问题,都可能引起PLC内部信息的破坏,从而降低PLC控制系统的可靠性。
影响现场输入给PLC信号出错的主要原因有:
(1)由于机械拉扯,线路自身老化等原因造成传输信号线短路或断路,现场信号无法传送给PLC,造成控制出错;
(2)机械触点抖动,现场触点虽然只闭合一次,PLC却认为闭合了多次,虽然硬件加了滤波电路,软件增加微分指令,但由于PLC扫描周期太短,仍可能在计数、累加、移位等指令中出错,出现错误控制结果;
(3)现场变送器,机械开关自身出故障,如触点接触不良,变送器反映现场非电量偏差较大或不能正常工作等,这些故障同样会使控制系统不能正常工作。
影响执行机构出错的主要原因有:
(1)控制负载的接触不能可靠动作,虽然PLC发出了动作指令,但执行机构并没按要求动作;
(2)各种电动阀、电磁阀该开的没能打开,该关的没能关到位,由于执行机构没能按PLC的控制要求动作,使系统无法正常工作,降低了系统可靠性。
要提高整个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必须提高输入信号的可靠性和执行机构动作的准确性,否则PLC应能及时发现问题,用声光等报警办法提示给操作人员,尽快排除故障,让系统安全、可靠、正确地工作。
三、输入信号可靠性研究
要提高现场输入给PLC信号的可靠性,首先要选择可靠性较高的变送器和各种开关,防止各种原因引起传送信号线短路、断路或接触不良。其次在程序设计时增加数字滤波程序,增加输入信号的可信性。由于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各种开关、按钮、传感器等输入器件直接接到PLC输入接口电路上,为防止由于触点拌动或干扰脉冲引起错误的输入信号,输入接口电路必须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输入接口电路提高抗干扰能力的方法主要有:(1)利用光耦合器提高抗干扰能力。光耦合器的工作原理是:发光二极管有驱动电流流过时,导通发光,光敏三极管接到光线,由截止变为导通,将输入信号送入PLC内部。光耦合器中的发光二极管是电流驱动元件,要有足够的能量才能驱动。而干扰信号虽然有的电压值很高,但能量较小,不能使发光二极管导通发光,所以不能进入PLC内,这样则实现了电隔离。(2)利用滤波电路提高抗干扰能力。最常用的滤波电路是电阻电容滤波。(3)提高读入PLC现场信号的可靠性还可利用控制系统自身特点,利用信号之间关系来判断信号的可信程度。如进行液位控制,由于储罐的尺寸是已知的,进液或出液的阀门开度和压力是已知的,在一定时间里罐内液体变化高度大约在什么范围是知道的,如果这时液位计送给PLC的数据和估算液位高度相差较大,判断可能是液位计故障,通过故障报警系统通知操作人员检查该液位计。又如各储罐有上下液位极限保护,当开关动作时发出信号给PLC,这个信号是否真实可靠,在程序设计时我们将这信号和该罐液位计信号对比,如果液位计读数也在极限位置,说明该信号是真实的;如果液位计读数不在极限位置,判断可能是液位极限开关故障或传送信号线路故障,同样通过报警系统通知操作人员处理该故障。由于在程序设计时采用了上述方法,大大提高了输入信号的可靠。(4)在现场输入触点后加一定时器,定时时间根据触点抖动情况和系统要的响应速度确定,一般在几十ms,这样可保证触点确实稳定闭合后,才有其它响应。对现场模拟信号连续采样3次,采样间隔由A/D转换速度和该模拟信号变化速率决定。3次采样数据分别存放在三个数据寄存器中,当最后1次采样结束后利用数据比较、数据交换指令、数据段比较指令去掉最大和最小值,保留中间值作
四、输出接口电路
根据驱动负载元件的不同可将输出接口电路分为3种:(1)小型继电器输出形式。这种输出形式既可驱动交流负载,又可驱动直流负载。(2)大功率晶体管或场效管输出形式。这种输出形式只可驱动直流负载。它的优点是可靠性强,执行速度快,寿命长。缺点是过载能力差。适合在直流供电,输出量变化快的场合使用。(3)双向晶闸管输出形式。这种输出形式适合驱动交流负载。由于双向晶闸管和大功率晶体管同属于半导体材料元件,所以优缺点与大功率晶体管或场效管应管输出形式的相似,适合在交流供电、输出量变化快的场合选用。
五、执行机构可靠性研究
当现场的信号准确地输入给PLC后,PLC执行程序,将结果通过执行机构对现场装置进行调节、控制。怎样保证执行机构按控制要求工作,当执行机构没有按要求工作,怎样发现故障?主要采取以下措施:当负载由接触器控制时,启动或停止这类负载转为对接触器线圈控制,启动时接触器是否可靠吸合,停止时接触器是否可靠释放,这是我们关心的。当开启或关闭电动阀门时,根据阀门开启、关闭时间不同,设置延时时间,经过延时检测开到位或关到位信号,如果这些信号不能按时准确返回给PLC,说明阀可能有故障,做阀故障报警处理。还要设计完善的故障报警系统在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中我们设计了3级故障显示报警系统。
六、结语
在PLC控制系统中,只有综合考虑影响PLC可靠性的各方面因素,在设计中采取有效的措施,才能使控制系统可靠、高效、稳定地运行。另外,对于不同的PLC控制系统,还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才能获得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田淑珍.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
[2]刘美俊.提高PLC控制系统可靠性的措施[J].电工技术杂志,2017,(1).
[3]陆秀令.提高PLC控制系统可靠性的措施[J].机电工程技术,2018,(6).
(作者单位:北京航天益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