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央企改革的“战略无人区”
2018-06-17杨继刚
杨继刚
什么才是中国深化改革的“牛鼻子”?答案是:国企改革。在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深化基础性关键性领域改革,排在首位的便是“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国资委也在向“管资本”的职能转变,推动国企高质量发展战略落地。在这一背景下,全国政协第十三届一次会议新闻发言人王国庆专门提到的国机集团和中国二重的央企重组案例,就更具现实意义。
央企改革,兼并容易,重组难。整合容易,盈利难。在我看来,央企改革开始进入真正的“战略无人区”,原因有三:
第一,央企的战略定位正在发生转变。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国务院国资委以管资本为主推进职能转变方案》提出,国资委要“牵头改组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实施资本运作”。这就意味着,“实体产业集团、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将成为央企的主要业务模式。
第二,央企的改革难点正在发生转变。新一轮央企改革,不再是簡单的兼并重组,不再是简单的合并同类型,而是围绕战略定位,从产业链、价值链、业务链出发,系统提升核心竞争力,组织架构调整、业务流程再造、绩效考核优化、运营体系转型等,哪一项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要触动现有的利益格局,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真难。
第三,央企的竞争平台正在发生转变。以往,产业界经常讨论的问题是,国企与“民”(企)争利的问题,特别是在一些非垄断性的充分竞争行业。但真正的强大,永远不是窝里横,而是站在世界舞台上与高手过招。以特朗普发起的“贸易摩擦”为例,这种背景下,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更需要央企的领军作用来稳定军心,需要真正的“国家队”所代表的强大竞争力。在国际舞台上,与同行竞争,与高手竞争,这对央企竞争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正是基于这个角度,国机集团与中国二重的重组案例,才更具有现实意义。
国机集团全力推进中国二重“内科手术(止血与造血)”与“外科手术(债务重组、协同增效、资产盘活)”改革,远近结合、标本兼治,终于在2015年实现扭亏为盈。更重要的是:以二重重装为平台、科工贸一体化的高端重型装备板块——国机重装平台的搭建基本完成,这样一个“国家级高端重型装备旗舰平台”,不就恰恰是国资委赋予的央企三大战略定位之一吗?
走出央企改革的“战略无人区”,既需要勇气,又需要智慧。回归央企的三个战略定位,破解产权与机制难题,真正激活经营主体,减少资源内耗与重复建设,形成具有国际化、前瞻性、系统性的竞争优势,这才是未来央企改革的重心所在,也是国机集团与中国二重重组案例带给我们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