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教育信息化研究现状与特征分析

2018-06-17谭积斌曾卉玢杨满福吴淑青

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 2018年4期
关键词:聚类分析职业教育现状

谭积斌 曾卉玢 杨满福 吴淑青

摘 要:职业教育信息化是推动职业教育现代化的主要驱动力,近20年来的发展产生了不少研究成果。对职业教育信息化研究成果进行分析,有助于深化对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及其知识体系的理解,有助于挖掘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独特性和规律性,加快教育信息化的融合创新。本文以近20年的研究成果为对象,采用多种文献计量分析方法,探究职业教育信息化研究的现状与热点。再从认识和组织维度上深度分析该领域的研究特征和知识体系。

关键词:职业教育;信息化;现状;聚类分析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8)07-0022-05

一、研究背景及问题

随着以信息技术为首的新生产力渗透进社会的各个领域,生产方式的变革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期。职业教育作为与经济、民生最具直接关系的教育系统,其人才培养目标必须以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为导向。2014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文中明确以信息技术为主的新兴技术来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育管理效率。加快职业教育信息化事关教育全局的战略选择,是破解教育教学难点的有利措施,也是推动职业教育现代化进程主要驱动力。对职业教育信息化研究成果的分析,有助于我们深化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人才培养模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理解,同时也是驾驭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方向的重要手段。

在前期的研究中,笔者发现有不少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对象、年限对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研究现状与热点、趋势进行分析研究。但大多数研究者所使用的研究方法较为刻板,难以深刻揭示该领域的发展脉络与现状。迄今为止,很少有学者从科学计量的角度挖掘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现状与热点前沿,尚未有学者梳理与归纳该领域的知识体系结构。为补充现有研究的不足,笔者以上世纪末网络技术兴起为研究起点,在科学研究框架下运用科学计量分析方法对我国的职业教育信息化研究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

二、研究设计

本文借鉴英国学者比彻等对学科进行分析时所使用的分析框架[1],从认识和组织两个维度分析学科研究的热点与知识现状。认识维度是在理智层面对研究内容、范式等范畴进行分析;组织维度,即研究者之间的社会关系。在此基础上,借助多种文献计量统计分析法为各维度分析提供科学支撑。

关键词作为文献中的检索标识,是经过作者精挑细选的,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文献论述的主题。因此,在认识维度上,以关键词词频分析法、共词聚类分析法、突发词监测法等文献计量分析方法为支撑,从研究内容、研究对象、研究驱力等视角挖掘职业教育信息化研究的整体规律;文献的引用关系能够反映学者学术思想联系的紧密度。一般认为存在引用关系的两篇文献,引用文献的作者与被引用文献的作者在某一研究内容上的观点是一致的,两者的学术思想存在交集。因此,在组织维度上,主要运用文献共引分析法剖析职业教育领域信息化研究学者间的组织关系。

本文研究的数据来源于CNKI“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项为主题,检索词为“职业教育”并且“信息化”、“中职”并且“信息化”、“中等职业”并且“信息化”、“高职”并且“信息化”、“高等职业”并且“信息化”,文献来源类别仅限于中文核心期刊和CSSCI期刊,检索年份跨度为1997-2017年(截止2017年4月)。共检索到期刊论文653篇,以人工方式筛选并剔除与主题不符或条件不符(包括新闻、访谈、会议报道等)的文献,共得到有效的文献样本605篇。

三、热点研究分析

1.文献时空特征

统计各文献的发表年份,即可得到“年份发文量分布图”。从中我们发现,近20年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研究热度不断攀升,总体保持上升的趋势。20世纪末,21世纪初期的几年时间里,职业教育信息化领域研究文献数量增长幅度不大,年均发文量不超过10篇。2006年之后出现突发性、持续性增长,涨幅逐年增大。2012年发文总量突然下降,但在2013年后回暖,并保持高增长率发展,仅2016年就有102篇研究成果,总发文量为历史最高。2017年第一季度的成果总量达到了33篇,超过往年水平,预计2017年职业教育信息化研究文献量将达到历史新高。

在2011年至2013年中,关于职业教育信息化的论文数量有较大起伏。为究其原因,笔者在对2011年、2012年、2013年的样本文献进行分析。相比于2011年,2013年的研究视点聚焦于对信息化教学的研究。笔者推测在全国信息化教学大赛的影响下,信息化研究工作者投身于对信息化教学的设计与实践应用。经过2012年的蛰伏期后,信息化教学成为新的研究热点,下文关键词的频次分析也证实了这一点。

2.关键词频次与突显值

词频分析法是利用关键词出现的次数高低来衡量某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发展动向的文献计量方法,是一种定性分析方法。[2]运用Bicomb分析软件提取所有文献的关键词,并对其进行标準化处理,即将同义不同表达的关键词进行合并,如将“MOOC”、“慕课”等关键词统一转化为“MOOC”。在此基础上,对关键词累计出现频次进行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如表1所示,职业教育信息化研究领域的前十个高频关键词包括:“信息化建设”、“策略”、“人才培养”、“信息化教学”、“教学改革”、“教学资源”、“教学模式”、“管理”、“图书馆”、“MOOC”。但仅凭单一关键词不足以反映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变化,有必要从时间维度挖掘关键词的相对增长率,增长率越高表明该词在研究领域引起局部变化,保有持续发展的势头。利用Citespace的Citation Burst检测到两个突显值:信息化教学(3.497)和MOOC(3.481),表明这两个主题将会是职业教育信息化研究的热点与重点。可见,职业教育信息化研究热点是探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先进理念优化课程教学一般问题的方法与实践。研究范畴包括设计、开发、应用、管理、评价;研究主题涵盖教学课程、教学模式、教学资源、教学评价等等;范畴和主题的组合构成了信息化教学的研究框架。教学与课程模式的研究趋于应用信息技术重构结构,再造流程,如新兴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随着设备与媒体技术的平民化和碎片化理念的渗透,教学资源研究趋于对短小精悍的微课和移动课件的设计与开发、应用。职业教育教学内容的技术性和职业性增强其对虚拟资源的需求,在虚拟现实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对虚拟化教学资源的开发、设计及应用或将成为新的研究热点。

3.关键词共词聚类

共词聚类分析是计量两两关键词在同一片文章中出现的次数,由此反映词对间的关系紧密度。将紧密度高的词对聚合归类,凸显某领域研究的具体主题。在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前,为了避免低频关键词的干扰,需通过计算g指数对高低频关键词进行划分(本文计算得到g=38)。然后选取高频关键词构建38×38的共词矩阵,再通过Ochiia系数将共词矩阵转化为相关矩阵和相异矩阵。最后利用SPSS对相异矩阵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得到树状聚类图,如图2所示。依据此图,可将职业教育领域对信息化研究的主题分为以下五大类:

(1)数字化教学资源研究。包括的关键词有教学资源、信息化、职业教育。教育资源的数字化运动,就“形”而言,是技术的变革;就“实”而言,是教学内容的数字化。因此,资源的研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从早期的多媒体课件(以Authorware、Articulate Studio、Flash、PPT为主)到精品课程(以课堂实录视频为主)再到微课资源(以系列片段教学视频为主),均是软件技术走向平民化的结果。在此规律下,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成熟,将会来越来越多的学者投身于对虚拟教学资源的研究。亦或是在HTML5技术和各类社交软件的支持下,探索应用多种手段设计、开发与应用教育资源。通过文献分析,发现此类研究大多聚焦在探索数字化资源的建设与应用模式。资源建设与应用一直是信息化研究与建设的重点,经过多年开发积累,各职校都拥有了大量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但资源孤岛、重复建设、利用率不高等问题日趋严重,迫使人们重新审视资源建设与应用。在大数据与云计算技术的推动下,从静态的“库”的建设转向动态的平台建设,伴随资源建设而新增的关键词有:共享、低结构、可视化、整合、学习分析等等。资源的应用研究对象从教师转变为学习者,主要讨论在新型教学模式下,如何利用资源促进学习者学习。

(2)职业教育信息化宏观发展研究。包括现状、策略、问题、教学、高职教育、校企合作、互联网+、信息化建设、图书馆、信息素养等关键词。这类研究一方面在宏观层面探讨信息化校园的建设和评价,这类主题的研究在整个研究过程中保持着稳定的产出率。主要以地区(贫困地区、地域片区、国家)和对象(图书馆、实训室、校园)作为研究试点,经验总结、调查研究、对比研究等是使用最多的研究方法。另一方面在探讨信息化环境下的人才培养模式。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经济紧密关联,当政府调控市场做出对应调整时,其培养目标都会产生匹配变化,引发研究学者的关注。如近年来,《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引发大量对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转向的研究。于志晶等人重点探讨我国制造业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以及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提出我国加快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总体思路、主要任务和政策建议;[3]再如“互联网+”战略的提出将牵动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引发社会产业的变革。对人才的创新力要求更加迫切,由此推动对于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热潮。

(3)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改革研究,该主题包括以下两个研究子题:①教学模式变革研究,包括信息化教学、教学改革、微课、翻转课堂、MOOC、模式、课程、实践教学、教学模式、课程体系等关键词。该主题主要探讨信息化环境下新型教学模式及其实践。 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导向下,教育教学改革方向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如近年来在基础教育兴起的翻转课堂,就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技术带来的便利,在微课资源与MOOC的支持下,重构教学流程。将讲授环节前置,课中集中对重难点进行答疑解惑,真正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这类先进教学理念传入职业教育领域后,迅速成为研究热点。有不少研究者展开关于这类新型教学模式“是什么”、“应是什么”以及“如何做”的研究。如董奇等人从信息论、一线教师看法和系统论等多重视角审视“翻转课堂”,认为不能照搬基础教育的做法,应从实际出发,据职教的特点,用整体、系统的思路寻求最佳应用方式。[4]李小龙等人深度分析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存在问题,借鉴我国高职院校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成功的经验,提出以MOOC支持混合式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5]张春梅就高职院校信息化探究式教学模式应用问题,提出了应用信息化探究式教学模式应遵循的主要原则。[6]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研究。包括的关键词有信息化教学能力、信息化人才、中职教师、高职会计。任何技术的社会作用都取决于它的使用者,技术的革新引发方法的变革,而教学方法的选择是由教师的教育观念所支配的,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是决定其课堂教学活动能否有效实施的关键。因此作为信息技术与理念的应用主体,教师的信息素养是有效开展信息化教学的根本因素。2010教育部开始举办“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大赛”,2012年改名“为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以期以信息化教学大赛为抓手,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由此牵动了全国职业教育范围的信息化教学运动,标志着对教师信息素养要求逐渐加强。

(4)管理信息化研究。包含管理、专业设置、创新、信息化管理等关键词。管理信息化研究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对管理信息化应用研究,覆盖到财务、档案、教务、学生事务等管理范畴的理论和应用研究;另一方面是信息化管理,包括信息化应用的推广与保障机制的研究。

四、研究分析

从研究内容上看,职业教育信息化包含教育、信息技术、职业技术等丰富的主体内容,依据前面的文献计量统计结果,可将其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是宏观层面的研究内容,包括信息时代下人才培养转型、教学改革、研究与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第二是中观层面,主要以教育要素为主,包括教学、管理、資源、专业设置等;第三是微观层面,包括信息化教学设计与应用、教学与课程模式创新。

从研究驱动力上看,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研究以实践为导向。教育信息化的技术性特征促使研究偏向解决教育中的实践和现实问题,对各层次内容的研究,大多都处在设计、开发、管理、应用、评价五大研究范畴中。信息化研究的实践导向,从其历史发展中也可看出。20世纪末,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教育信息化的研究。1998年,教育部发布的《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是我国在当前教育资源短缺的条件下办好大教育的战略措施”,[7]在此推动下,这一阶段的研究,多数从宏观层面去探索互联网技术支持下的教育均衡发展对策。2006年,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研究成果突增,归功于国家战略文件《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的颁布。《决定》中明确指出:“加强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8]使职业教育信息化从宏观建设性研究向教学层面研究转变,学者的研究视野转向对教学过程、资源、管理等教育要素的信息化研究。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弊端日益凸显,伴随着大数据、3D打印、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分布式认知理念、去中心化思想的不断渗透,“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技术与理念成为主流教学理念,消除传统教学弊端的诉求越来越强。在此背景下,职业教育信息化研究主要讨论利用新型信息技术、平民化媒体设备支持下课堂教学的流程再造、结构重组、文化重构,以“以学生为中心”为指导理念,全面提升教育教学品质。由此可见,我国职业教育研究是以政策、现实问题为导向的,而政策是为解决现实问题所规划的宏伟蓝图。

从研究学者的组织关系上看,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研究学者间的合作关系和思想联系比较松散。首先体现在引用量上。引用量最高的文章是范唯和马树超所写的《切实解决提升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问题》,引用量达到183次;其次是祝智庭发表的文章《中国教育信息化十年》,有175次引用量;然后是杨银付的文章《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若干思考》,引用量为55次。尽管这三篇文章的引用量都很高,但其作者的职业教育信息化研究成果并不高。范唯、祝智庭、杨银付的发文量仅为1篇,马树超有2篇,依据“普莱斯定律”,他们不能称为是该领域的核心作者。通过计算h指数,h指数最高的作者是徐国庆,有7篇文章,共有46次引用量,h指数为4。进一步观察发现,徐国庆在该研究领域的关注点有课程、资源、教学评价和信息化的比較研究。共引量最高的文章是范如涌和项晓乐发表的文章《职业教育信息化的概念、内涵及其发展模式分析》(4次),由于统计分析系统的限制,从样本中随机抽取200篇文章作为共引分析的计量样本。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在职业教育信息化研究领域不是一家之谈,而是百家争鸣。不存在绝对的学术权威,没有一种公认的学术思想和理念。反映了该领域的研究成果不是在其他同行研究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化,而是围绕某一层次的内容进行不同方向的阐释。

其次体现在作者的合作关系上。作者的合作关系图谱直观反映了职业教育信息化研究学者的合作关系十分松散,研究聚力虚弱。具有合作关系的研究学者大多来自同一学校,跨学校的研究共同体屈指可数。从研究学者的身份上看,有学校行政领导、研究员、专业教师也有在读研究生。他们之间的学科背景也有很大差异。由此反映了该研究领域学者的思想并不是相互增益,而是以不同的维度和视角开展研究工作。

综上所述,学者思想与观念的分化必然导致研究范式的多元化。由此决定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研究的知识增长方式不同于仅依据统一的研究范式垂直纵向发展的传统科学研究(物理学、航天学)。而是在不同内容层次上,以不同研究范畴、研究视点向外扩散,呈现多层次、多分支的类团式结构。在这样的结构下,研究学者的思想多元性和开放性决定了在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上不存在唯一的方法体系。作为研究人员,应加强交流合作意识,通过不同的研究范式,拓展和丰富整体的知识。作为管理人员,应摒弃绝对化思维,以开放的姿态看待发展,在众多发展路径中,选取最适合本土发展的方法模式。在研究过程中,应以信息化与教育系统各方面的融合创新为导向,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共建研究共同体,促进思想交融,创新研究发展。

职业教育信息化作为一项实践导向型研究,是政策导向、教育导向、技术导向、职业导向的融合,包含了教育不公、教育质量失衡、创新性不足、体系缺失等核心问题。职业教育信息化就是应用信息技术突破这些核心问题,使职业教育教学形成新的常态,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创新技术型人才。近年来,随着新兴技术与理念的不断涌现,教育信息化发展进程也逐渐加快。从近年来掀起的微课热、慕课热、翻转课堂热等现象不难看出,职业教育信息化深受普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影响。这股信息化浪潮源于普通高等教育,实践于基础教育,在市场企业的推动下,促使这股浪潮的影响力迅速扩大。可是,职业教育有别于普通教育,培养目标、课程教材、教学方法与规律、学生特征、社会环境都大大不同。关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我们经常强调的是理论对实践的“依赖”,在强化实践意识的同时却弱化了理论意识,忽视理论对实践的“超越”。因此,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实践活动需要与之匹配的理论加以解释和引导。包括对信息化内涵的界定、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阶段及其特征的分析以及对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理论的探索。然而,现阶段关于职业教育信息化理论研究成果和哲学思考的文献寥寥无几,研究的问题意识过于强烈,在实践中形成急功近利的浮躁心理和立竿见影的实用主义。因此,今后需加深对职业教育信息化的理论探究和哲学思考,扎根职业教育本土理实一体、工学结合的教学特点,融合先进教学理念,寻找最优的职教信息化发展之路。

总 结

本文以职业教育信息化研究成果为对象,首先采用文献计量统计法分析近二十年该领域发文量总体走势与特征;再采用Bicomb和Citespace以及SPSS等计量分析软件挖掘文献关键词的频次、突显值以及聚类图谱,从而得到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趋势。最后再依据文献计量分析结果和内容分析结果,从认识和组织维度剖析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的知识体系结构及其特征。本研究的意义在于揭示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的总体特征和发展规律,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可靠参考。

参考文献:

[1]托尼·比彻,保罗·特罗勒尔.学术部落及其领地——知识探索与学科文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194.

[2]钟伟金,李佳.共词分析法研究(一)——共词分析的过程与方式[J].情报杂志,2008(5):70-72.

[3]于志晶,刘海,岳金凤,李玉静,程宇,张祺午.中国制造2025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J].职业技术教育,2015(21):10-24.

[4]董奇,魏秀瑛,国卉男.“翻转课堂”对于职业教育适用性的多视角审视[J].教育探索,2016(3):79-84.

[5]李小龙,张宸瑞,耿斌,郭勇.高职院校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MOOCs时代”的探索与启示[J].电化教育研究,2015(12):52-58.

[6]张春梅.信息化探究式教学模式应用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09(7):84-85.

[7]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EB/OL].[2017-5-24].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6986/200407/2487.html.

[8]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EB/OL].[2017-5-24].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1778/200710/27730.html.

(编辑:王晓明)

猜你喜欢

聚类分析职业教育现状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