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嬉乐——田园“创美语文”的文化取向

2018-06-16秦志平

秦志平

摘 要:美是人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美的历程和人类生活实践的历程不能分离。每个生命都由一个特定的形象形成,这个形象是生命的本质内核,就像高大的橡树的命运写在微小的橡实中一样。农村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为“创美语文”提供了有利条件,教师在孩子的童年中适时播种生命的橡实,关注创美文化取向,建构灵动过程,激荡儿童的心灵之舟,让儿童在农村这一片广阔的天地里追逐梦想,散发生命的芬芳。

关键词:创美语文;田园嬉乐;创意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10-078-1

当一粒粒种子破土而出时,迎接他们的是花草虫鱼;当一棵棵幼苗茁壮成长时,浇灌他们的定然是风霜雨露。田园“创美语文”课程利用农村独特的自然环境,融合绿色创意理念,把生命的橡实播撒在孩子的心田。儿童在愉悦的状态下学习生活,尽情释放天性,收获更多的创意与快乐。我们的教师理应是成人世界派往儿童世界的精神使者,陪伴着儿童在绿色嬉乐的路上不断前行。

一、本真文化的回归

课堂聚集着几十个不同志趣和心向的年轻生命,点燃学生的激情,需要教师的巧妙构思,更需要给学生以机会和舞台。一堂课,嘈嘈切切,起起伏伏,师生才能共同奏出跃动的华彩乐章。

一天,我和学生们正在深情地朗诵课文《一株紫丁香》。如此美文当配上美的乐曲,所以在《丁香花》轻音乐的伴奏下,学生们很快地进入了角色,把自己当成了一株紫丁香,盛开在老师的身旁。这时,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假如你现在就是那株紫丁香,你准备怎样做呢?有的说,帮老师批改作业;有的说,帮老师捶捶背;有的说,我们白天表现好一点,不让老师操心……

就在这时,一位小女孩站起来说:“要是紫丁香要跟老师说话怎么办?老师辛苦了一天,这时正需要休息呀!”听罢,送给她一个灿烂的微笑。随后,就丁香花要跟老师说话的问题进行了民主探讨,结果达成一致意见,我们可以把自己要说的写下来,悄悄地放在老师的床前,让老师伴着我们的祝福入眠,这样,老师一定会做个又香又甜的梦。

农村孩子是一个个可爱的天使,他们的纯朴、善良在不经意间溢于言表。孩子们的身上有着无穷的潜力和充盈的智慧,关键靠老师、家长去挖掘,去引导,让他们在活跃的律动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享受到学习的欢愉,回归生命的本质。

二、直觉文化的开发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吴康宁认为,中国传统教育的取向具有明显的“后喻型”文化倾向,“由于强调稳定、贬抑变化,于是,忽视反思、批判与创新。人们只是‘身存于‘现在而生活于‘过去。”学习生活中,那些有意义,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能使学生产生心灵的共鸣,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教学《放小鸟》一课时,正准备导入新课:“鸟是人类的朋友,我们应该爱护鸟类。”忽然,听见了窗外几声鸟叫,教学立即来了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小朋友们,竖起你们的小耳朵听一听,你听见了什么声音?”小朋友们立刻叽叽喳喳地叫道:“我听到了鸟叫的声音!”“外面有好几只鸟呢!”“小鸟也对我们今天上的课感兴趣呢!”学生一个个乐开了怀。于是,顺水推舟,“你们看,窗外的小鸟多自由呀,可是,有一只鸟却被关在了笼子里,感到非常难过,不吃也不喝,一动也不动……”顺其自然地进入了本课的学习。

鸟儿是自然界的精灵,它的到来让语文课堂充满了浓浓的自然气息。由此进入课堂,如顺水推舟,是那么自然和谐。孩子们在语文课堂中释放天性,个体与自然融为一体。

三、理性文化的思辨

教學情境的不确定性是考验我们教学机智最好的一个“场”。恰当应对这些不确定的教学情境,其实就是恰当把握住课堂教学的生成。课堂要有预设,更要有即时的生成,要有教学灵感和机智的闪现,要有理性文化的思辨意识。布卢姆说:“人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

执教《快乐的节日》一课,一个学生提问:“花儿向我们点头,白杨树哗啦拉地响,它们同小鸟一样,向我们祝贺,向我们歌唱,这里提到了花儿、白杨树、小鸟在向我们祝贺,那么,还有谁会向我们祝贺呢?”学生纷纷举手了,有的说:“蝴蝶会向我们祝贺,因为蝴蝶心地最善良了。”有的说:“蚂蚁会向我们祝贺,别看它个子小小的,但它很勤劳。”有的说:“企鹅会向我们祝贺,虽然它离我们很远,但是可喜欢玩了。”

学生的想象力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常常令我们捉摸不透。把生成当作放松心情的时刻,当作一种调味品,基于文本,又高于文本,嬉乐课堂创意无限。用智慧的头脑去看待事物,让理性的文化润泽每一位学生的心灵。

杜威曾指出:“所谓人的成长,就是在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更新自己。”在“创美语文”学习生活中,依托农村自然资源,构建开放、鲜活、充满人文气息的课程空间,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田野,走向生活,让语文学习沉浸在一片深情的海洋中,闪动着智慧、灵动的火花。田园“创美语文”成为儿童舒展生命的人生驿站,成为充满创意的理想王国,成为一方流淌诗意的栖居胜地。

[参考文献]

[1]于洪卿.论课程的文化内涵[J].教育评论,1997.

[2]吴康宁.教育社会学丛书[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4]鲁洁.超越与创新[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5]钟启泉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C].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