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心理效应提升中考复习实效
2018-06-16张前英
张前英
2018年的中考即将到来,它承载着自身价值的实现和父母的殷殷厚望。在中考备战中,如何使用科学的技巧提升中考复习的实效是具有现实意义的。毫无疑问,巧用心理效应便是一个很有价值的思维突破点。“思路决定出路”,心理因素对人的行为的影响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那么,在众多的心理学研究成果中,哪些心理效应是我们初中学生应该懂得并可以利用的呢?
一、“最后通牒效应”和“稀缺效应”
大家是否发现我们有时会出现这样一种行为:虽然知道一件事情很重要,而且完成它能够使用的时间越来越少,却总是迟迟不能落实行动去解决它,而是一再地拖延。心理学上把这种人们总是喜欢把事情拖到最后,当实在没有办法往下拖的时候才下定决心努力完成的心理称为“最后通牒效应”。那么,它为什么会出现在我们的行为当中呢?行为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人人都有种惰性心理,即总是希望自己获得休息,在遇到棘手的事情时总是喜欢躲一时是一时,不到万不得已就不会主动去做,不愿让这件事破坏现有的“幸福感”。对广大同学而言,中考复习时,节假日是我们“弯道超车”的最佳机会,但不少同学却让自己拟订的节假日学习计划成为一张废纸。由此可见,既渴望愿望立即得到满足又不愿不懈地付诸行动完成那些重要的事,是我们产生痛苦、焦灼情绪的根源。基于此种效应对我们的影响,我们要运用“稀缺效应”把自己节假日的每一天假定成最后期限,把“超车”机会在心中认定成即将失去的唯一机会加以珍视,从而使我们产生强烈的想要突破自我现状的欲望,最终实现利用节假日突破现状,超越自我的目的。
二、“标签效应”和“罗森塔尔效应”
有些同学经过七、八年级的学习生活后给自己和他人贴上了各种各样的标签,也被他人贴上了或真实或有偏差的标签:甲是“学神”、乙是“学霸”、丙是“学渣”、自己是“学粉”。于是暗想:“学粉”级的还有什么希望呢,“粉身碎骨”罢了,做不到学好还不能做到玩好吗,当不了“三好”能当“一好”也不错,于是把自己打造成一位与学习“分手”的大师。这就是典型的“标签效应”。所谓“标签效应”是指人们一旦被自己或他人贴上自己认可的标签就会做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所作所为与标签一致。产生这种效果的心理秘密在于:标签产生的心理暗示作用使我们觉得自己应该成为那样的人,并会努力那样做,把标签形象变成现实。因此,我们应该多给自己和他人贴积极的标签。我们可以运用人们喜欢给自己贴标签,并在内心对自己的标签进行认同和归类的心理以及向标签看齐获得归属感的心理多给自己貼积极的标签。“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信任和赞美对一个人的行动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如果老师对学生实施特殊的照顾、关怀、期望和表扬就会使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学习成绩得到大幅的提升。可见,“罗森塔尔效应”就是在运用积极的“标签效应”。鉴于此,我给大家一个建议,那就是学会自己给自己贴积极的标签:如给自己更多的欣赏、肯定、赞美和信任。在中考复习过程中,我们应始终把“我好学,我乐学,我能学好,我正在学好,我学好了,我越学越好”作为自己的标签。
三、“破窗效应”和“马蝇效应”
“破窗效应”告诉我们,如果有人打破了一幢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它没有得到及时的维修,别的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从而打碎更多的窗户玻璃,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会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在这样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如果把我们在中考复习中产生的错误看作被打破的窗户玻璃——它们透露了我们知识、能力或思维方法、解题策略、表达技巧存在的某种或某些问题时,我们对此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及时地解决掉它们才是明智之举。因而,每科准备一个错题本是非常有必要的,要用心做富有实效的纠错分析和记录,比如从知识理解、理论迁移、考点贯通、表述逻辑等若干角度查细、找准、核实错题出现的原因,针对性地补弱,并不时取出翻看,将已经完全解决的问题做记号,还没解决的反复思考努力实现突破,这样,就不会使更多的类似错题泛滥,变成错题成堆、“无力回天”的被动局面。客观地讲,出错是很正常的现象,就像走路会跌跤一样,爬起来就是了,大可不必跺地骂天,或躺那儿不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如美国前总统林肯有关故事中的马蝇一样,是激发我们内在潜能的挖掘机,它让我们知道自己拥有很多以往自己没有发现的能力。学习中如果没有挫折和挑战,没有错题作为我们的拦路虎,就会很容易使我们产生惰性和娇气,甘于平庸和维持现状,把自己的潜能和力量都浪费了。所以,作为生活在21世纪的青少年,在国家启动创新发展战略的大环境下,为了更好地适应“万人创业、万众创新”的现实需求,我们首先要学会在学习中主动找出错误,有效改正错误,不断提升自身学习实力和优化综合素养,用“马蝇效应”的理念解决遇到的学习难题和其他困难,为将来能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中拥有更强大的抗挫折能力奠定基础。
四、“登门槛效应”和“德西效应”
同学们在循序渐进的中考复习过程中会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每次成绩的提升和能力的改善都会给我们自己带来更大的自信。于是,有的同学就有了对自己实施揠苗助长的想法。这就是我们需要学习“登门槛效应”的原因。“登门槛效应”形象地告诉我们:一旦一个人的一只脚踏进门槛,那么,整个人就很容易进到房间里来。“踏进门槛”可以有效地改变我们的行为,使我们对以往感觉很困难的事情变得简单。“登门槛效应”用在我们的学习中,表现为一个学习困难的学生经过一定时期的多方改进取得了进步,实现了自身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就会启动自身更多的积极因素,不断优化这种结果,并为保持继续享有自我肯定的愉悦感而持续努力。但如果急于求成,想一步登天,很可能就把更高处的门给关闭了,门槛自然也就没法迈了。遵循“天天前进一小步,最终提升几大步”的规律,循序渐进地提高成绩,我们才能最终成功地实现美好的梦想。那么,如何使“登门槛效应”持续发力呢?笔者给大家的建议就是发挥“德西效应”的威力。“德西效应”认为一个人在进行一项愉快的事情时,若只给他提供外部的物质奖励,反而会降低这项活动对参与者的吸引力。人的动机具有两重性,即人的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鉴于精神奖励更能有效地激发参与者的斗志,给个体带来更多的情感满足的心理规律,因此当我们经过努力取得进步时,应该及时地给自己必要的精神奖励来巩固成果而不是只采用只能满足一时之需的物质奖励的方式。
智者曾说:“人的一切行动都是心理活动的表现。”面对中考这一人生关键转折点,我们需要使用“最后通牒效应”防止拖延症的出现,努力治好自己身上的“懒惰症”,同时用“稀缺效应”强化目标兑现的力度,把唯一能抓住的最好时间——“今天”的效力用到极致,最终实现对现状的改变和自我的超越。当然,我们还要多给自己积极的评价,看到自己的优点,尽可能地多给自己贴正能量的标签,发挥“罗森塔尔效应”的积极暗示作用,切实调动起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创造有利于中考成功的各种条件,实现自我发展的最大化和最优化。另外,我们还要科学看待我们在中考复习和考试中遇到的困难和产生的错误,像马儿接受马蝇一样看到这些错误给我们带来的“积极影响”,挖掘自身潜能,培养创新意识,锻炼创新能力。还有,我们要懂得成绩的提高和能力的改善是渐进的过程,勇敢地跨进优化自我的门槛很重要,而初步的成功往往会令我们斗志昂扬,信心满满。为了实现长效的自我促进,“德西效应”引导我们要多给自己精神奖励以满足内心自我价值实现的高级需求。
同学们应该相信:在中考备考过程中,依靠科学把握自己的心理,运用心理效应指导我们的备考,不仅会助力我们提升学习成绩和综合能力,还会使我们正确地认识自己,真正地“读懂自己”而受益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