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延续性护理干预方案对出院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价值

2018-06-15李晓秋迟新丽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8年1期
关键词:出院精神分裂症

李晓秋 迟新丽

【摘要】目的:研究延续性护理干预方案对出院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以66例精神分裂症康复出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使用随机数字双盲法将其分为2组,分别接受常规出院护理(对照组33例)及延续性护理干预(观察组33例),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出院3个月、6个月后精神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院后遵医行为评分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明显升高,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院后生存质量评分与对照组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干预方案对提升出院后精神分裂症患者生存质量及遵医行为均有良好效果,患者精神状况改善良好,值得推广。

【关键词】延续性护理干预;常规出院护理;精神分裂症;出院

精神分裂症是当前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精神系统疾病类型,患者病发原因复杂多样且直接影响其情感、思维、感觉、行为等多个方面,患者表现出明显的精神活动不协调症状,对患者及其家庭均造成严重影响。护理干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治疗进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是建立良好医患关系、预防外界危险因素、纠正患者不良习惯的重要措施。本次研究将以66例出院后精神分裂症患者为对象,观察延续性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意义,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中66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入院时间均为2015年1月~2017年1月,依据患者入院时间先后将其分为2组。观察组(33例)患者中男性、女性比例为20:13,年龄由低至高20岁~70岁,平均(38.1±5.6)岁,病程由短至长5个月一6年,平均(2.2±0.4)年;对照组(33例)患者中男性、女性比例为21:12,年龄由低至高20岁~72岁,平均(38.4±5.5)岁,病程由短至长6个月~6年,平均(2.4±0.4)年。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上述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均符合以下抽选标准:

(1)患者均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精神与行为障碍诊断标准》中有关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

(2)患者均于医院接受过标准心理护理与治疗确定痊愈出院;

(3)本次研究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事前征得患者及其家属签字同意。

同时排除下列标准患者:

(1)患者合并有其他脑器质性疾病引发的酒精依赖症、精神重症病等;

(2)由于多种原因暂停治疗的出院患者:

(3)临床资料不全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于出院后接受常规出院护理,护理人员在患者出院时对其精神状况、心理状况、生理状况等进行全面的评估与记录,告知患者病情治愈效果后叮嘱患者保持健康生活状态,按时服药并定期复诊。

观察组患者则在上述护理措施基础上接受延续性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1)建立延续性护理患者档案:护理人员在患者出院时应指导患者填写院外护理干预登记表,在全面评估患者多项生理及精神状况的基础上记录患者的姓名、年龄、性别、家庭地址、联系方式、家属人员等,确保康复出院的患者能够在医院留下全面详细的记录内容,以备后续随访记录。同时护理人员在患者出院时还应针对患者出院后服用药物、精神量表评分等多项内容进行详细登记,以备后续详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2)选择出院后延续护理方式:护理人员在患者出院时就应告知其延续性护理干预的内容,向患者讲解延续性护理对出院后患者病情观察、康复指导、及时治疗的重要性。同时护理人员应结合患者日常生活中的实际情况,提前联系患者以选择恰当的干预方式、干预时间以及活动程度。本次研究中我院针对出院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干预方式以家庭随访为主,要求护理人员在患者出院后每隔2周对患者进行一次电话随访,详细询问患者病情变化及身体健康情况,记录患者是否按时服药及精神活动积极程度;护理人員每月应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对其进行上门随访一次,亲自观察患者实际生活情况,对患者身体、精神、心理、行为等进行询问评估,记录于患者所属的延续性护理档案表格中。每次家庭随访一般20~40min,护理人员应事前与患者及其家属保持良好联系,针对患者实际生活状态进行评估,结合患者饮食、锻炼、睡眠、环境等进行优化指导。此外,护理人员还应依据观察组33例精神分裂症康复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其组织集会讨论等活动,邀请患者及其家属共同参与到康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集会中来,而护理人员则可以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更普遍的健康宣教,针对患者出院后应该保持的良好生活习惯、科学饮食、精神状态、症状先兆等多项内容进行科普宣教,确保患者及其家属对自身病情有基础的了解,增添对护理人员具体护理行为的依从程度。而护理人员在每次护理干预结束后均应对患者各项状况进行记录,与患者之前精神状况及生理状况进行对比,确定患者始终处在良好的生活态势中。

观察组患者延续护理方案持续实施共6个月时间。

1.3 观察指标

(1)使用简明精神量表(BPRS)[1]对患者出院时、出院后3个月、出院后6个月的精神状况进行评估,观察患者精神情况出院后的变化情况;

(2)使用我院自制的遵医行为量表评估两组患者出院6个月后遵医行为,针对患者的饮食管理、情绪管理、运动管理、服药管理及复查管理等内容进行分项评估,各项内容评分范围0-25分,评分越高则代表患者行为越好[2];

(3)使用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生存质量测定量表评估两组患者出院6个月后生存质量评分差异,针对患者生理因子、心理因子、环境因子、社会因子等内容进行评估,评分范围26~130分,评分越高则代表患者生存质量越好[3]。

1.4 统计学分析

将本次研究数据输入统计学软件SPSS18.0表格中,分别以(x±s)、(%)表示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并予以t检验、x2检验,如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精神状况

觀察组患者出院时BPRs评分(36.3±2.8)分、出院3个月时(28.4±3.4)分、出院6个月后(20.8±2.4)分;对照组患者出院时BPRS评分(36.1±2.8)分、出院3个月时(31.5±3.2)分、出院6个月后(28.2±4.1)分。由此对比可见观察组患者出院3个月、6个月后精神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2 遵医行为

观察组患者出院6个月后其饮食管理评分(21.5±0.8)分、情绪管理(20.0±1.5)分、运动管理(21.2±1.4)分、服药管理(21.2±1.8)分、复诊管理(19.1±2.1)分;对照组患者患者出院6个月后其饮食管理评分(18.2±1.1)分、情绪管理(18.0±0.6)分、运动管理(16.8±1.1)分、服药管理(19.3±1.1)分、复诊管理(16.2±1.6)分。对比可见观察组患者出院后遵医行为评分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明显升高,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3 生存质量

观察组患者出院后生存质量评分(78.9±10.8)分、对照组患者出院后生存质量评分(70.1±10.2)分,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具有慢性、迁延性特点的重性精神疾病类型,患者致残率及复发率较高,因此患者即使治愈出院后也应保持良好的精神状况,健康生活作息,避免精神分裂症的复发。而延续性护理则是近年来一种较为新颖的护理理念,其在院内护理的基础上更加强调患者的院外护理,将以往护理内容由医院持续性的应用到患者家庭及社区范围内,期望能够带给患者持续性更长的护理服务。因此本次研究中将延续性护理应用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出院护理中,能够充分满足精神分裂症患者本身在院外亦需要良好精神状况的要求。护理人员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延续性护理的实施过程中,应制定详细严谨的患者出院后延续护理计划,通过多种护理手段来达到对出院患者实施健康宣教、运动指导、药物指导、病情观察的目的。延续性护理的实施能够快速适应院外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护理需求,能够为出院后患者提供坚实的护理保障,尽量引导患者始终处在良好的精神状态中。同时延续性护理的实施能有效避免患者由于出院后多种因素造成的不能按时服药、运动兴趣下降、精神情绪晦涩等现象,对纠正患者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有积极作用。最终本次研究结果中观察组患者出院后精神评分、遵医行为及生存质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延续性护理干预方案对提升出院后精神分裂症患者生存质量及遵医行为均有良好效果,患者精神状况改善良好,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侯先芹,张素娟,侯文龙等.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J].中国现代医生,2015,53(30):142-144.

[2]林建葵,周永梅,严夏舒等.延续护理对分裂症患者出院后精神症状和服药态度的效果[J].广东医学,2017,38(13):2100-2103.

[3]朱政仁,袁水莲,李江婵.延续性护理在精神分裂症康复患者出院后健康宣教运用的探讨[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6,36(03):470-471.

猜你喜欢

出院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病例积极心理护理应用研究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的认知功能的影响
随访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依从性影响
延续护理在肝移植患者术后出院自我管理中的临床分析
奥氮平在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成效分析
精神分裂症的常见类型
拨开精神分裂症的迷雾
第五回 痊愈出院
床边结算轻松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