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调安汤联合针灸治疗心血管神经症的疗效观察
2018-06-15曹蕊任凤梧蒋晓野姜小刚
曹蕊 任凤梧 蒋晓野 姜小刚
【摘要】目的 对中医调安汤与针灸联合应用在心血管神经症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加以观察。方法 对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收集的84例心血管神经症病人临床资料加以回顾分析,采用随机抽取法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42例,其中,参照组接受常规的西医治疗,研究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调安汤与针灸联合治疗,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后参照组的疗效总有效率是78.57%,研究组则是92.86%,研究组治疗后心率、舒张压及收缩压的改善水平均优于参照组,两组疗效观察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在心血管神经症的临床治疗中应用中医调安汤与针灸联合的方法可大大提高疗效,改善临床症状,可大力推广。
【关键词】中医调安汤;针灸;心血管神经症
【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8..02
心血管神经症是心内科一种发病率比较高的疾病,且患病人群多为女性,临床表现为头晕、心悸、乏力、胸闷、睡眠质量不好等[1]。临床常用神经调节药物、镇静药物及β-受体阻滞剂等西药加以治疗,但所取得疗效并无法达到理想状态[2]。对此,积极寻找更为理想的治疗方法是心内科需重视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心血管神经症病人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方法治疗,给予调安汤服用和配合针灸,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先将报告论述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收集的84例心血管神经症病人临床资料加以回顾分析,采用随机抽取法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42例,参照组男13例,女29例,年龄19~55岁,中位(34.25±2.64)岁;病程1~8个月,中位(2.57±1.12)个月;研究组男15例,女27例,年龄18~54岁,中位(34.54±2.13)岁;病程1~7个月,中位(2.63±1.22)个月。两组临床资料相比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符合《内科学心血管神经症》[3]的诊断标准者;所有病人经过彩照和心电图检查后确诊为血管神经症者;对本研究知情和同意者;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排除标准:存在心绞痛或心肌炎等器质性病变者;中途退出研究者;中途因其他事件死亡者;不同意参与本研究者。
1.2 方法
对参照组病人进行适当心理疏导后,给予维生素B1和维生素B6口服,每次20 mg,同时给予谷维素(生产商:天津亚宝药业科技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2020591),每次50 mg,所有药物每天服用3次,对有严重失眠者加用地西泮(生产商:东北制药集团沈阳第一制药厂;国药准字:H20122887),每次睡前5 mg,连续4周。
以参照组治疗为前提,研究组给予中医调安汤治疗,方剂为:栀子、香附、枣仁、麦冬、党参、五味子及夜交藤各15 g,煅龙骨20 g,通过煎药机煎煮分装为3袋,每次1袋,一天3次。配合针灸治疗,选择神门和三阴交等穴位进行针灸,每天1次,配合药物治疗,连续4周。
1.3 疗效观察
按《内科学心血管神经症》的诊断标准对本组疗效进行评价,其中,显效为病人失眠多梦、焦虑心悸及呼吸困难等症状得以完全消失;改善为病人失眠多梦、焦虑心悸及呼吸困难等症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无效为病人失眠多梦、焦虑心悸及呼吸困难等症状没有好转或加重。疗效总有效率以显效率和改善率之和所得。
1.4 统计学分析
利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以百分数(%)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对比两组治疗后的疗效情况
治疗后参照组的疗效总有效率是78.57%,研究组则是92.86%,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表1 对比两组治疗后的疗效情况 [n(%)]
组别 n 显效 改善 无效 总有效率
参照组 42 18(42.86) 15(35.71) 9(21.43) 33(78.57)
研究组 42 23(54.76) 16(38.10) 3(7.14) 39(92.86)
2.2 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各项临床指标水平
研究组治疗后心率、舒张压及收缩压的改善水平均优于参照组,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如表2。
3 讨 论
心血管神经症作为心内科临床常见疾病,有着易于复发和病情迁延难愈的特点,患病者容易出现复杂的心理症状,比如易于焦虑、抑郁及产生睡眠障碍等。该病并无客观证据判定,多从病人主观感受诉求中判断,且各症状间无明显内在联系,经检查难以发现相应的病理特征,但该病发生多容易伴随内分泌失调与神经紊乱,使交感神经亢进,肾上腺素明显比正常人多,对运动、心理及疼痛上的刺激有异常应激表现等。研究认为,该病的起因可能和病人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带来的心理压力或者在长期无规律的生活习惯相关。随着经济发展,人们工作生活压力也不断加大,精神容易受到刺激,从而加大了该病的发病率。近年来其发病率呈现明显的上升态势,且患病人群逐渐趋于年轻化,大多数病人对该病的认知不清,当疑似有心脏疾病时容易出现焦虑情绪,长期如此便可引起心血管神经症的发生。
本组研究两组疗效对比结果显示,治疗后参照组的疗效总有效率是78.57%,研究组则是92.86%,证明对心血管神经症病人采用中医调安汤与针灸配合治疗疗效明显,可显著改善病人心悸及焦虑等症状。考虑到针灸在神门及三阴交等穴位时可发挥起补益心脾、宁心安神之效,让病人全身实现阴阳平衡,保持气血的旺盛,从而改善其临床症状。而调安汤组方当中的香附可疏肝理气,麦冬有除烦之效,党参有生津养血、补中益气之效,五味子能安神定心,夜交藤有催眠镇静之功,煅龙骨能镇心安神等,将诸药与栀子、枣仁等联用,共起安神镇静之效,可使病人睡眠质量显著提高。
表2 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各项临床指标水平(x±s)
组别 n 心率(次/min) 舒张压(mmHg) 收缩压(mmHg)
参照组 42 治疗前 85.67±9.23 107.78±12.39 168.74±18.06
治疗后 71.44±7.28 97.52±15.23 152.78±15.67
研究组 42 治疗前 85.10±9.25 107.56±13.02 168.55±17.25
治疗后 82.42±8.66 85.69±11.24 132.73±15.27
參考文献
[1] 顾永文.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神经症[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6,(12):84-85.
[2] 卢海燕,陈志彪.调安汤配合针灸治疗心血管神经症的临床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7,24(10):140-142.
[3] 程 刚,张克忠,董春花,朱秀莲,吴 朔.中医辨证结合西药治疗心血管神经症78例临床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7,36(15):50-51.
本文编辑:吴宏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