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创新研究
2018-06-15宋燕萍
宋燕萍
摘要:自媒体背景下,给予了社会大众更加自由的话语权,所施展的平台及渠道更加丰富,特别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受到了较大的影响,需要思想政治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传播正确的意识形态。基于自媒体背景,通过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现状的剖析,总结出其存在的传统政治教育话语权逐渐减弱、主流意识形态受到冲击、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控制力弱化等问题,并对影响因素进行了阐述,进而从重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方式、变革思想政治话语理念、回归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价值三个维度,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进行了重构,以期推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增强其在自媒体时代中的实效性。
关键词:自媒体;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重构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8)04009503
引言
所谓话语,它是一种语言性行为,主要指的是人们通过不同对话形式准确表达出自己的观点,话语具有主观意识色彩,试图达到影响倾听者的目的。从这一层面分析,话语实际上就是语言的高效工具,如若更加深入地分析,那么话语所包含的内容则是多方面的。随着社会文化的多样性发展,大众已经不自觉地对话语赋予了更加强烈的互动性特征,而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话语权而言,更多时候强调的通常是话语权的权威性,是在遵守语言规范性的前提下,通过思想政治教师利用具体的话语达到育人的目的,并形成自身的教育系统,让人的言行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因此,高校思政教师应充分利用自身特殊的话语权,采取有效措施,增强教育效果。
一、自媒体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概述
1自媒体概述
自媒体(We Media)在2003年被首次提出,美国新闻学会的学者认为,We Media是一种分享新闻的途径,以现代化的技术作为媒介,由大众自身控制的一种创博信息的方式,是一种传递信息的途径,自媒体具有个性化、低门槛的特征,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产生了不同的形式。
2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概述
学术界并没有对话语的概念形成统一的认识,追溯到话语的起源,话语由拉丁语“discursus”引申而来,思想政治话语是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形成的教育方式,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能够起到不同的作用,在其基本的阐述、表达的意义的基础上,成为社会语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具体的实践性语言符号[1]。
3自媒体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关联
思想政治教育想要实现其教育学生的功能,就必须有相关的平台与媒介的支持,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依靠的媒介也在逐渐发生着变化。同时,随着社会的进步,思想政治教育与教育的目标之间逐渐产生了较大的差异,使得沟通与交流出现了很大的阻碍。在自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要跟随时代的脚步,积极尝试与自媒体相结合,现代化的教育手段是一种发展趋势,借助自媒体,能够使思想政治教育实现创新。
二、自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现状
1传统政治教育话语权逐渐减弱
首先,在自媒体环境下,获取信息的有效渠道更加多样,同时自媒体具有虚拟性和开放性,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会运用自媒体进行互动,享受在网络世界中的人人平等。同时,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严肃而缺少生气,反观在自媒体中,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发表个人言论,并能通过不同的网络渠道进行传播。随着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更加方便,众多平台也越来越相似,让人能够随时获取最新资讯,并对相同信息产生不同的看法。在传统的交往模式上,思想政治教育往往采用灌输的教学方式,使思想政治的教育环境呈现出一种封闭的状态,体现出较浓厚的政治色彩[2]。现代大学生对于知识的领悟能力强,探讨问题的角度更多,在自媒体环境下,面对无孔不入的信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渐渐不再得心应手,自媒体的缺陷与不足导致教师的话语权中的权威性慢慢减弱。其次,学生能够通过社交软件的广泛应用,了解到更多新鲜资讯,并能够根据自媒体的不同标签,按照自己的喜好选择学习的内容,自媒体的灵活性使得教师没有办法掌握固定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也对传统思想政治课堂教学造成了冲击,使其作用无法实现最大化发挥,而教师话语权权威性被减弱,也影响了师生之间亲密关系的建立。而自媒体话语中灵活多变的语言形式,对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是一种全新的挑战。
2主流意识形态受到冲击
长久以来,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强大的话语优势,这样的优势使得思想政治教育中主流信息的传播以及主流意识形态的形成提供了有力的帮助。然而,随着自媒体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越来越深入,更多的人喜欢通过这样的平台畅所欲言,不用考虑任何因素,自由地说出自己的观点,有了这样灵活自由的平台,人们逐渐步入了一个崭新的话语语境中。自媒体的多种媒介的浏览量的不斷上升,却没有促进阅读者的深入思考与分析。同时,自媒体缺乏相关的审核制度,使得负能量的信息正在逐步对人们的思想意识形态产生威胁,因而造成高校思政教师行政权遭到严重打击,执行能力越发不足,对当代大学生的现实生活以及价值观的形成都造成了一定影响。信息的广泛传播,自媒体带来了全世界的资源共享,使得众多不符合我国发展现状的信息铺天盖地而来,西方国家的教育理念逐渐影响我国教育观点及价值取向,盲目追求西方的价值观念,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造成了严重影响。此外,自媒体所面向的群体范围广泛,许多不良信息也不断涌现,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产生了抵触,其反对我国传统的思政政治教育话语,与思政教育中的部分原则相违背[3]。在自媒体的虚拟空间下,对于价值观、认知社会等方面能力不足的大学生来说,造成极大的不利影响,从而产生信仰缺失、思想迷茫,与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渐行渐远,因而让许多教师的行政权出现诸多不便,影响了其教育的实效性。
3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控制力弱化
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始终处于主导地位。但由于自媒体的包容性及多样性,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逐渐开始向学生靠拢,高校大学生在学习接受的教育过程中,从原来的被动转变为主动,成为了热情高涨的参与者,有时也作为组织者。自媒体呈现出的海量信息使得学生话语权变得更加自由,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教师作为教育者的话语权,极大程度地满足了学生们对自身话语权的渴望及需求。学生会对社会热点事件及民生问题自由地表达自己的看法,这是积极的一面。学生不再受限于校园内,而是以自由身份积极参与到社会的各种活动中,改变了传统教育中话语霸权的教育模式,从某种程度上讲,对社会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然而与之相伴的是,话语权过于自由,在自媒体自由的环境中,信息内容缺少严格的审核等,导致自媒体环境下到处都能看到不良信息、黄色网站、垃圾广告等话语权混乱的现象,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严重的消极影响。
三、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因素
自媒体的出现不仅促进了信息的有效传播及更深程度的包容性,也充分强化了大众的言论自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当前被限制于课堂教学及专题讲座的固定模式中,未从根本上实现话语的有效传播,也没有真正与自媒体平台进行结合,导致许多思政信息无法得到有效传播。虽然目前许多高校已经深刻意识到自媒体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并相繼开设了具体的专题网站、社交账号等,进行话语的有效传播。但自媒体的话语过于自由地传播,让许多信息无法保证其自身的正向性,容易出现不良信息、恶意话语、暴力语言等现象。另一方面是思政教育课程体系中存在大量抽象性的说教式话语,这些语言无法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极大程度地削弱了思政教育话语的传播整体性[4]。忽视了思想政治教师自媒体意识不足的问题,一部分教师对于自媒体认识不够深刻,许多推送的内容较为空洞,不符合实际情况,推送内容的描述也较为形式化,无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更没有体现出自媒体对于思政教育的正向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的控制力逐渐弱化,制约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成效。
四、自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创新
1重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方式
虚拟的自媒体空间,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建构和发展的一个有效平台,在自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充分做好自身本职工作,应熟练运用网络技术,加强并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理论内容,更要积极将学生带入到其中,丰富学生的思政知识体系,加强学生对国家政治时事的关注度。由于现代大学生处在青春期,社会阅历较少,对于许多信息还缺乏一定的分析与辨别能力,思想意识形态还未完全成熟。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应通过有效方式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纠正他们错误思想,逐步提高大学生对网络信息的分辨能力,从而让他们有效利用网络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促进健康成长。在现实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应该走进学生,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关心学生的成才成长,此外,在思想政治课堂中,教师应基于课本知识,将其他有关学科充分融入到课程中,不仅能够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同时也有效拓展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程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进而提高整个教学效率与质量。以此同时,教师应在课上及课余时间,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努力融入到学生群体中,与学生成为知心朋友,拉近师生距离,让彼此在思想上产生共鸣。从学生的立场出发,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进行建构、表达和重塑。
2变革思想政治话语理念
思想政治教育想要实现教育的实效性,必须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从工具理性到交往理性的转变。自媒体环境下,虚拟空间的渗透、时代话语的变迁,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师是其教育的话语权的运用者及传递者,在传统的思政教学中,由于受到旧观念的影响,教师大多数采用“灌输式”教学方式,始终占据课堂的主导地位,一味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忽视了学生的接受能力,让学生处在被动学习状态,久而久之,导致教师育人的功能渐渐退化。思想政治教师应充分站在学生的立场,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全面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想要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本身独特的意义,只有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变革。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的是,自媒体背景下,师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教师要充分重视这一点,并利用其与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的交流,建立更加亲密的关系,让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成为彼此之间的纽带。而学生由于受到网络世界的影响,在虚幻的空间中有着自身鲜明个性的话语权。教师要针对这种情况,重新塑造思想政治教书育人的角色,体现其重要功能,发挥其积极作用。教师应全面了解大学生的网络用语,运用这些流行话语,引导学生正向性的使用。通过虚拟交往与现实沟通,优化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传播的渠道和方式,使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得以有效彰显。
3回归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价值
走进生活,回归生活,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旨归。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贴近于现实生活,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高校思想政治教师的教学公信力是不可见的资产,代表着教师们的威望、信用及影响,加强教师个人魅力的塑造,深入挖掘其内在潜能,对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至关重要,能够逐渐形成一种带有抽象表述和学理风格的文本话语。思想政治教师可以运用网络自媒体重新塑造自身的个人魅力,通过网络中的海量资源,及时为自己充电,夯实自身的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及方法,必须立足于高校大学生的生活维度,通过情感融入,消除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感情隔膜。不断完善自我、提升自我,丰富自身的知识体系,进而提高综合实力。其次,高校也要积极完善并健全相关教师评价机制、奖励机制、职位晋升机制等具体的制度条例,制定详细的教学政策,组织教师们参加各种学术讨论及专题讲座等形式的职业培训,全力打造专业性强、素养高的“双师型”思政教学团队,使教师充满工作的热情,直面大学生的现实生活,真正走进学生,了解学生,感悟学生,最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价值的理性回归。
结束语
在自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出现了传统政治教育话语权逐渐减弱、主流意识形态受到冲击、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控制力弱化等问题,高校应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深入探究,并在此基础上,采取有效策略,重构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从而充分发挥思政教育对学生的积极引导作用,让学生正确地使用话语权,从理性客观的角度看待自媒体,并自觉摒弃不良信息,从而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姜滢,王璐.人文关怀视阈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自媒体应用浅析[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4(3):99—102.
[2]吴小伦,罗渊俊,赵玉英.自媒体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洛阳高校为例[J].河南教育:高教,2017(2):38—41.
[3]戚玉兰,魏荣,张丽蓉.自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与应对策略[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9(2):114—118.
[4]陈亚敏.自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挑战及路径探究[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會科学版,2015,27(6):77—82.
Research on the Innovation of Discourse Syste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ONG Yanping
(Yancheng Teachers University, Yancheng 224000, China)
Abstract:The selfmedia age brings greater speech freedom to the masses and expands their platforms and channels, exerting a tremendous influence 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hich requir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eachers conduct effective guidance and spread correct ideolog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elfmedia, this article makes an analysis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discourse power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ums up the problems such as the traditional political education discourse gradually weakens, the mainstream ideology is impacted, and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discourse control weakens, and discusses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Discours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reconstructed from three dimensions, namely, reconstruct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discourse mode, transform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discourse concept, and returning to the valu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discourse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enhance its effectiveness in the selfmedia age.
Key words:selfmedia;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discourse power; reconstruction strategies
(责任编辑:陈树)2018年4月第37卷第4期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 of Heilongjiang College of EducationApr.2018Vol.37 No.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