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金融排斥视角的金融扶贫的博弈分析

2018-06-15虞文美

统计与决策 2018年10期
关键词:种养概率贫困户

虞文美,曹 强

(安徽财经大学 金融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0 引言

我国政府提出的精准扶贫措施包括金融扶贫、产业扶贫、财政扶贫、教育扶贫、宗教扶贫等。在这些精准扶贫的种类中,金融扶贫是重要的环节之一,大概占到精准扶贫的70%以上。因此,处理好精准扶贫中的金融扶贫问题,就是为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对精准扶贫问题的研究中,主要是如何找到关于金融扶贫的长效机制,彻底解决贫困户的脱贫问题从而提高精准扶贫的效率。现有文献主要研究三个方面:金融扶贫的困境[1-5]、金融扶贫的模式[6-12]以及基于博弈视角对金融扶贫提出的长效机制[13-18]。

金融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的一个重要环节,产生于金融排斥背景,国内外学者对于金融排斥的研究既有金融机构作为供给方,也有贫困户作为金融需求方,还有把供给方和需求方结合起来的混合派。但是,分析金融扶贫困境的目的是为了提出有效的政策措施,而有效的政策建议需要建立在严密的理论分析基础之上,以往文献中提到的博弈模型大多基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政府两个主体,而没有考虑精准扶贫中的金融扶贫重点解决贫困户的金融需求。本文在实地调查中,发现精准扶贫中的贫困户个体和其他农户有明显的不同,这些贫困户大多存在长期金融排斥的现象,尤其是长期缺乏金融服务导致的自我金融排斥现象更为严重,所以需要对精准扶贫中的贫困户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政府干预。考虑现实中政府、贫困户和生产合作社之间的相互关系,目前尚没有博弈模型全面研究上述三者之间的关系,从而提出金融扶贫的模式以及相关的政策建议。

本文的创新点为三个方面:第一,使用演化博弈模型研究了政府监督与贫困户之间的关系,政府的适度干预或者监督有助于贫困户摆脱这种不正常的长期以来的金融排斥,还有助于贫困户学习基本的种养技能以达到长期的脱贫目的。第二,通过政府和贫困户之间的演化博弈得出模型的临界值以求得演化博弈的多重均衡解,临界值的划分依据是贫困户不接受种养技能的培训后,被政府监督到的概率θ,从而分析出不同的均衡解。第三,对贫困户接受种养技能的培训最终采用了不完美信息条件下的动态模型进行研究,指出了金融扶贫的模式必须通过生产合作社进行。

1 博弈理论模型的思路

本文基于金融排斥视角,针对贫困户的金融需求不足现象,解决在金融精准扶贫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调研结果显示,贫困户即使成功从金融机构贷到生产资金,也会因为在发展养殖业的过程中缺乏技术支持而亏损。随着损失的累积,贫困户通过贷款发展生产的信心会大幅度下降。因此,在金融扶贫过程中必须引入种养技术以及相关培训,提供贫困户运用生产资料能力的培训。贫困户运用科学的方法和专业化的技能,将贷款所获资金投入到农产品的生产。这样不仅可以抵抗自然灾害,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农产品的产出数量和质量。最终使扶贫的效率显著提高,返贫的概率也会大幅降低。

但是,基于时间成本和历史因素等考虑,贫困户一般不愿意接受技能培训。此时,政府的参与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贫困户的策略选择。作为“经济人”,贫困户在进行选择时,以成本最小化和利润最大化为经济目标,而政府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以社会福利最大化作为目标。政府通过衡量社会福利的增加,贫困户接受培训后的扶贫效果来决定是否继续进行监督或终止。贫困户通过判断接受培训后的收益与所付出成本之间的大小,以及对比与其他贫困户收益的差距来决定是否继续接受培训或终止。政府和贫困户在进行决策时是有限理性的,两者的行为都表现为一个动态学习和不断调整的过程。因此,政府监督和贫困户接受培训本质上是一场演化博弈。此外,贫困户不接受培训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隐蔽性。随着金融精准扶贫工作的大力推进,政府的监管力度不断加大,贫困户可能会被强制进行培训。但是,贫困户能否真正接受培训,是否将种养技术运用到生产过程中,却无法得到准确判断。从这种意义上说,政府能够发现贫困户不接受培训的概率会越来越低。为了克服这种情况,分别从概率的高低两个角度进行演化博弈分析。

2 博弈模型建立

在政府与贫困户之间的演化博弈过程中,贫困户的战略选择空间为S=(接受种养技能培训,不接受种养技能培训),政府的战略选择空间为T=(监督,不监督)。在不完全信息下,无论贫困户是否接受了种养技能培训,市场定价都为P。一旦贫困户接受技能培训,就具备了更好的抵抗自然灾害能力,其农产品的最终产量也会相对较高。Q1为接受技能培训条件下的最终产量,Q2为未接受技能培训条件下的最终产量,Q1>Q2。Q0为最初的生产投入量。但是,接受种养技能培训的贫困户会投入更多的时间和资金成本,C1为接受培训时的单位生产成本,C2为未接受培训时的单位生产成本,C1>C2。此外,当所有的贫困户都接受技能培训时,整个社会将产生规模经济效应,所有的贫困户的单位生产成本都将下降D。

假设当贫困户选择接受技能培训时,政府将对其进行奖励或种养补贴,用B表示;当贫困户选择不接受技能培训时,政府将对其进行惩罚,用F表示。政府对贫困户是否接受技能培训进行监督,通常需要投入一定的成本E,而贫困户不接受培训被发现的概率为θ(0<θ<1)。当然,从经济的角度考虑,政府对不接受技能培训的贫困户进行惩罚为θF,政府对该过程进行监督的成本为E。当政府对不接受技能培训的贫困户进行惩罚大于政府监督的成本为E,即θF>E。如果贫困户选择接受技能培训,将会加速全社会脱贫进程,此时对社会产生的利益为M;如果贫困户选择不接受技能培训,将会对社会利益产生负效应,造成的利益损失为G。因此,可以得到政府与贫困户之间的博弈矩阵,见表1。通过演化博弈的复制动态,求解该博弈的演化稳定策略ESS。

表1 政府和贫困户之间的博弈矩阵

如果贫困户群体接受种养技能培训的比例为α,那么不接受技能培训的比例则为1-α;如果政府选择监督策略的概率为β,那么不接受技能培训的比例则为1-β。其中,0≤α≤1,0≤β≤1。

第一步,贫困户选择接受与不接受策略的期望收益分别为:

在此基础上,得到复制动态方程为:

由于学习和改进的作用,贫困户决定某一策略的比例是随时间变化的函数。根据假设条件,可知[(PQ1-C1Q0)-(PQ2-C2Q0)+DQ0+βθF+βB]>0 恒成立,表明贫困户的决策与政府实行监督的概率无关。此时,令=0,计算得出两个稳定状态,即α1=0和α2=1。当α=α1时,F′(0)=(PQ1-C1Q0)-(PQ2-C2Q0)+DQ0+βθF+βB>0 ,所以0不是演化稳定策略ESS;当α=α2时,F′(1)=-[(PQ1-C1Q0)-(PQ2-C2Q0)+DQ0+βθF+βB]<0,所以1是演化稳定策略ESS。因此,只要政府参与监督,不论参与的概率多大,贫困户通过不断地学习、调整和模仿最终都会选择接受技能培训的策略。

第二步,政府选择参与监督与不监督策略的期望收益分别为:

在此基础上,得到复制动态方程为:

此时,同样令进行均衡状态求解,分别得到 β1=0,β2=1和不难发现,政府监督的概率大小与贫困户接受培训的概率、贫困户不接受培训被发现的概率都有关。因此,针对这一问题进行分类讨论。

(1)政府监督成本(E)小于政府对不接受技能培训的贫困户进行惩罚(θF),θF-E>0。

此时,当时,有恒成立。这表明,在扶贫工作发展早期,贫困户不接受培训被发现的概率θ很大,当贫困户接受种养技能培训的概率为时,不管政府是否进行监督,也不管政府监督的概率是多少,博弈双方选择策略都将是稳定的。当时,F′(0)=θF-E-αθF-αB<0,即政府不进行监督将是演化稳定策略;F′(1)=-(θF-E-αθF-αB)>0 ,即政府进行监督不是稳定策略。这表明,当贫困户接受种养技能培训的概率大于时,政府最终会选择不监督策略。当时,F′(0)=θF-E-αθF-αB>0,即政府不进行监督不是演化稳定策略;F′(1)=-(θF-E-αθF-αB)<0 ,即政府进行监督是演化稳定策略。这表明,当贫困户选择接受种养技能培训的概率小于时,政府会选择监督策略。

综合考虑贫困户和政府的策略选择,可以得到两者的动态博弈演化路径,如图1所示。贫困户与政府之间的演化博弈最终有两个稳定策略,即(接受种养技能培训,监督)和(接受种养技能培训,不监督),不存在一个演化稳定策略ESS。

图1 贫困户与政府之间动态博弈演化路径图

(2)政府监督成本(E)大于政府对不接受技能培训的贫困户进行惩罚(θF),θF-E<0。

此时,会有这表明随着扶贫工作的持续推进,贫困户不接受培训被发现的概率θ很小。显然,这种情况是不成立的,与α>0相违背,故舍去此均衡解。在此基础上,重新求解复制动态方程,可以得到5个均衡点:(0'0)、(0'1)、(1'0)、(1'1)和利用微分方程求得雅克比矩阵,从而分析局部稳定状态,见表2。由于点的稳定性无需讨论。

因此,最终只存在一个演化稳定策略(接受种养技能培训,不监督),存在一个不稳定的策略(不接受种养技能培训,监督)。同时,得到贫困户与政府之间动态演化路径如图2所示。

图2 贫困户与政府之间动态博弈演化路径图

3 博弈稳定策略及意义

在政府和贫困户之间的博弈中,根据贫困户选择接受与不接受策略的期望收益分析可知,在政府参与监督的情况下,不管政府参与的概率有多大,只要贫困户通过不断地学习、调整和模仿最终都会选择接受技能培训的策略。而根据政府参与监督与不监督策略的期望收益分析发现,在扶贫工作初期,政府选择监督的概率会受到贫困户接受培训的概率影响,演化博弈最终不存在一个稳定策略。但是随着扶贫工作的持续发展,双方的演化博弈最终只存在一个稳定策略,即是贫困户接受种养技能的培训且政府不监督。贫困户选择接受技能培训,通过科学合理的手段发展农产品生产,创造脱贫资金增加全社会的福利。而且贫困户不接受技能培训被发现的概率是极小的,政府如果此时进行监督,将会耗费大量的成本。因此,政府不实行监督反而会节约时间和资金,同时也能获得由贫困户自觉接受培训所带来的社会利益。

一般而言,贫困户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一旦选择接受种养技能培训,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前期,农户可能要搜集大量的信息,有针对性地进行技术学习;中期,农户可能需要相关的技术人员专门进行辅导;后期,农户还必须结合理论在生产中不断尝试、不断实践。基于这些因素的考虑,如果贫困区可以成立农民生产合作社进行系统规范的技能培训和技术支持,可以节约大量的成本,加速脱贫的进程。

4 贫困户与合作社之间的博弈分析

表2 均衡点稳定性分析

当合作社参与扶贫过程时,贫困户会根据合作社提供的相应扶贫措施作出反应,而合作社同样会针对贫困户的具体状况,决定是否提供技能培训来达到利益最大化。这一过程说明博弈存在先后次序。而对于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包括贫困户的文化程度、专业知识、思想认识等是不确定性信息。因此,本博弈属于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

在合作社提供技能培训条件下,如果贫困户选择接受,则种养能力会有所提高,贫困户生产农产品所获收益为Y1,选择不接受所获收益为Y2。在合作社不提供技能培训条件下,贫困户失去了重要的获取专业技能资源的渠道,导致所获收益有所降低。此时,如果贫困户通过其他渠道接受培训,所获收益为,未接受培训所获收益为贫困户在加入合作社的初期,会投入一定量的初始资金R。只有当接受培训后农产品所获收益与不接受培训后所获收益的差值,能够弥补初始资金成本时,贫困户才会接受培训,所以存在Y1-Y2>R。此外,贫困户接受培训后会给合作社带来一定的利润收入为W,合作社提供各种技术支持的投入总成本为C(W>C)。因此,可以得到贫困户与合作社博弈的博弈树,如图3所示。

图3 贫困户与合作社博弈树

利用逆推归纳法,求解博弈的均衡解。从动态博弈的最后一个阶段贫困户的行为开始分析,显然又由于Y1-R>Y2,贫困户选择接受培训的收益会大于不接受培训。因此,在最后一个阶段贫困户都会选择接受培训。然后,逐步倒推回前一个阶段合作社的行为选择阶段,因为存在R+W-C>0,所以合作社会选择提供技能培训。

通过经济学的意义分析,当合作社提供种养技能培训,贫困户接受培训时,达到博弈双方的最优的策略。此时,根据博弈树计算出合作社的均衡收益为:U*合作社=p×q×(R+W-C),贫困户的均衡收益为:U*贫困户=p×q×(Y1-R)。对于合作社而言,只要其提高概率 p,即提高提供技术支持的概率,则均衡时收益会增加;对于贫困户而言,只要其提高概率q,即提高接受技能培训的概率,则均衡收益会增加。

5 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基于两个博弈模型:政府与贫困户之间的演化博弈模型、贫困户与合作社之间不完美信息条件下的动态博弈模型,分析了精准扶贫中的金融扶贫的困境,得出三点结论:(1)在θ较大时,政府与贫困户的演化博弈有两个均衡解。(2)在θ较小时,政府与贫困户的演化博弈有唯一的均衡解,即贫困户能够接受种养技能的培训,政府不对该进程进行任何监督。(3)贫困户与合作社的不完美信息条件下的动态博弈表明加入生产合作社能够解决贫困户的种养技能培训。具体的政策建议如下:

第一,随着扶贫工作的推进,政府需要适度减少干预。需要建立严格的第三方评估对政府扶贫的效果进行评测,尤其是对扶贫资金进行监测是否存在违规利用、挪用,政府官员是否在项目建设上寻租等,特别是与扶贫密切相关的部门需要重点监测,例如,扶贫办、发改委、农委等部门,这样做能够减少行政偏好与市场需求相违背的现象,避免造成大量资源浪费或者出现增产不增收的现象。因此,需要转变政府在扶贫过程中的职能,减少使用行政手段,实现扶贫工作高度透明化,提高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

第二,因地制宜建立多种类型的生产合作社,帮助贫困户学习种养技能。对于农民成立的专业生产合作社,要打破现有的一村只能设置一个合作社的行政化思路。鼓励贫困户以扶贫资金、土地流转、劳动力入股等形式加入农民合作社,发展“合作社+贫困户”模式以实现农业经营主体、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与贫困户帮扶带动、互惠共赢局面,促进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在对贫困户的培训过程中,合作社应当为贫困户提供生产信息以及相关种养技能培训的渠道和资源。贫困户也可以及时了解现代农业发展趋势和脱贫攻坚政策,在把握合作社相关政策法规、运作规则、财务管理等基础上,进行科学生产和理性投资,不仅可以加快脱贫进程,还能促进农业产业结构合理调整。

第三,拓宽互助资金的来源,完善互助社的经营机制。考虑到现有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依据,不能非法集资,限制在乡村以下,不能跨地域。在短期内,可以在村内成立互助会,以从事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加工的农户作为主体,基于自愿自主、互助互利的原则,帮助贫困户集中村建立互助资金,以此解决发展生产资金困难、小额贷款难的问题,同时提供资金互助服务帮助扶持贫困户产业发展,提高农村生产经营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以及积极开展互助会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合作,有效解决资本金不足的问题。在长期内,需要解决资金互助合作社的规模经济问题,可以考虑建立一个社会化的综合服务体系,在县一级成立民办非企业的经济组织,对分散的合作社进行资源整合,帮助贫困户进行外部资源、市场的整合和融资。

第四,健全农业担保保险体系,形成有效的风险分担与补偿机制。一方面要针对贫困户出台专门的税收优惠政策,针对贫困户还需要建立减免税收的措施,调整这些专门为贫困户和金融扶贫的担保公司的最低资本金要求,通过与银行、涉农担保公司的互信合作来调整担保放大倍数,降低贷款利率水平。另一方面,省政府成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专门为本省的农产品进行保险,制定合理的农村品保险定价体系,适当引入农业保险中的再保险机制,建立政府与保险公司相结合的优惠型农业再保险机构,通过多方合作积累巨灾风险基金。最后,增加农业保险险种,扩大业务的覆盖范围。

[1]Sarma M,Pais J.Financial Inclusion and Development[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2011,23(5).

[2]胡振,臧日宏.中国农村金融排斥地域差异及因素研究[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

[3]Fan Z,Zhang R.Financial Inclusion,Entry Barriers,and Entrepreneurship:Evidence From China[J].Sustainability,2017,9(203).

[4]王鸾凤,朱小梅,吴秋实.农村金融扶贫的困境与对策——以湖北省为例[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2,(6).

[5]林乐芬,法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的深层原因及化解路径[J].南京社会科学,2015,(7).

[6]洪晓成.普惠金融理论与我国农村金融扶贫问题调适[J].山东社会科学,2016,(12).

[7]黄英君,胡国生.金融扶贫、行为心理与区域性贫困陷阱——精准识别视角下的扶贫机制设置[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7,(2).

[8]李文瑞.金融扶贫的模式与成效——以甘肃为例[J].中国金融,2012,(16).

[9]白澄宇.金融扶贫问题[J].贵州社会科学,2014,(10).

[10]马荣华.市场失灵型金融排斥的治理——美国社区发展金融的经验与启示[J].社会科学,2015,(6).

[11]Ghosh S,Vinod D.What Constrains Financial Inclusion for Women?Evidence From Indian Micro Data[J].World Development,2017,(92).

[12]Allen F,Demirguc-Kunt A,Klapper L,et al.The Foundations of Financial Inclusion:Understanding Ownership and Use of Formal Accounts[J].Journal of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2016,(27).

[13]高杨.扶贫贴息贷款:博弈分析与路径选择[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

[14]柴阳,李贵红.立法机制在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扶贫开发博弈关系中的构建[J].社会科学辑刊,2013,(5).

[15]郑克强,徐丽媛.生态补偿式扶贫的合作博弈分析[J].江西社会科学,2014,(8).

[16]闫东东,付华.龙头企业参与产业扶贫的进化博弈分析[J].农村经济,2015,(2).

[17]李善民.农村金融排斥生成及治理的演化博弈分析[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6,(10).

[18]陆铭宁,陈璐,刘富.基于信贷交易合约模型的民族地区农村金融扶贫研究——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为例[J].农村经济,2016,(9).

猜你喜欢

种养概率贫困户
第6讲 “统计与概率”复习精讲
山西灵石:种养专业合作社助农增收
花椒树下做文章 生态种养增收入
第6讲 “统计与概率”复习精讲
概率与统计(一)
概率与统计(二)
循环种养 带富乡邻
不能让老区一个贫困户掉队
致富闯路人带领贫困户“熬”出幸福
『贫困户』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