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治多脱贫再攻坚

2018-06-14宋昊炬

财经界·上旬刊 2018年6期
关键词:贫困户生态

宋昊炬

2018年是改革开放的40周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脱贫攻坚目前已取得决定性进展,贫困人口减少6800多万,易地扶贫搬迁人口约为830万,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至3.1%。昔日的穷乡僻壤,如今已成为山清水秀的旅行圣地;昔日的黄土路崎岖难行,如今已是周道如砥,畅通无阻;昔日的“面朝黄土、靠天吃饭”,如今在“互联网+”、数字化云计算的加持下开辟出新的商贸道路。在过去的40年中,基础设施拔地而起,贫困户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贫困人口的笑容也绽放地越来越甜。

由于自然环境、地理环境等问题,我国依然存在334个深度贫困县。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全县拥有近三分之一的贫困人口,是我国西部贫困地区的一个缩影。据统计,2017年,稳定脱贫3167人、退出贫困村3个,但今年仍然拥有约一万户贫困人口,其面临着贫困程度深、基础条件薄弱、公共设施缺失等问题十分突出,打好脱贫攻坚战仍需付出艰辛的努力。

为确保2020年实现现行标准下全部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各级扶贫部门坚守主要阵地,加強组织领导,切实做到有队伍、有谋划、有成效的精准帮扶重点贫困户。治多县地处长江源头,是全国生存环境最恶劣的地区之一,“五月解冻、八月草黄”更使脱贫工作雪上加霜。基于这样的环境条件,治多县需要紧紧抓住西部地区脱贫攻坚的重大机遇,肩负率先实验、实现特困重点县脱贫光荣而艰巨的使命,努力发展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脱贫摘帽典型县,为2020年全面脱贫摘帽、建成小康社会做出关键一环的努力。

生态为先

四十年来,诸多生态自然保护措施、脱贫发展措施在治多县落地实施。据统计,在全县总人口42811人中,依然有10861户人口处于贫困线以下,是最难啃的“硬骨头”,因此,脱贫更需要精准调查了解当地的实际情况,才可对症下药。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习近平总书记曾表示。治多县地域总面积8.06万平方公里,辖五乡一镇20个行政村、68个牧民小组,是全国主体民族比例最高、地区海拔最高、人均占有面积最大、生态位置最为重要的县域之一,素有长江之源、动物王国、中华水塔、嘉洛宝地之美誉。境内的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目前世界上原始生态环境保存最为完整的地区之一,也是全国面积最大、海拔最高、野生动植物资源最为丰富的自然保护区之一,在青藏高原乃至中国、亚洲和全球生态环境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治多县境内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温差小,降水量少,干湿分明,光照充足,太阳辐射强。冰冻、雪灾频繁,是全国生存环境最恶劣的地区之一,被称为“生命的禁区”和“地球第三极”。但同时,复杂的生态环境赋予这里丰富的自然资源。境内蕴藏大量的金、银、铜、锌、煤等资源,水能、风能和太阳能资源丰富。盛产冬虫夏草、红景天、知母、贝母等中药材,雪豹、藏羚羊、藏野驴、雪鸡、麝等珍稀野生动物遍及全境。

面对如此富饶的物质资源,治多人民坚定不移地推进生态保护与建设,有序实施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坚决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不越雷池一步,顺利推进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和可可西里申遗工作。并且,全面实施地质灾害区和砂金矿区恢复治理和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依法关停尕龙格玛多金属矿,有序实施扎苏煤矿、尼阿西措铁矿历史遗留问题生态修复治理。国土矿产资源纳入依法管理轨道,县域主体功能、空间布局不断优化,县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长江源头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面貌初步显现。

全方位支持畜牧业发展

人因自然而生,人与自然是一种共生关系,对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治多人民在牢牢遵守这条信念下,坚定不移地推进畜牧产业发展。为促进畜牧基础产业理性回温,全县注册组建生态畜牧业经济合作社21个,发展巩固家庭牧场和养畜大户37个。截至2017年末,全县牲畜存栏41.86万头(只、匹),牲畜总增率、出栏率和商品率分别达33.2%、35.57%和25.96%。

县政府为了发展支柱产业,一是加大畜牧业的支持力度,整合行业配套资金2484.566万元用于购买生产母羊,切实推动全县生态畜牧业的发展,夯实畜牧业增产的根基。二是在县内外推广优良牦牛种畜600余头,得到各方的认可和好评。积极参加州级种公牛评比,获得总比分第三名的成绩。三是继续在全县范围内包片免疫,定点定责,认真落实职责加强免疫,年内共调运五种疫苗1765件约882.5万毫升,各类疫苗免疫率达到95%以上。积极开展包虫病防治工作,扎实推进联防、联控包虫病综合防治犬只捕杀专项行动,推动包虫病防治工作。四是积极开展有机绿色申报工作,取得有机转换认证证书,完成水质、牦牛肉、藏羊肉的检验工作,通过省州考核。五是推动生态畜牧业试验区建设。结合三江源二期工程,为试验区同卡村合作社配套建设4户联建暖棚及贮草棚26套,完成投资105万元的治多县治渠乡同卡村2015年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绩效考评试验区建设项目,投资75万元的治渠乡同卡村2016年地方债券支持现代农牧业项目建设。六是率先开展野生动物肇事补偿工作。按照《青海省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造成人身财产损失补偿办法》,治多县首次举行野生动物造成人身财产损失补偿资金发放仪式,共发放补偿资金341万元,惠及牧民群众862人。使群众在保护生态和野生动物的同时,享受到了政策红利,激发了积极性。七是牲畜保险理赔工作成效显著。采用保险方式保证畜牧业正常的生产和经营,全县牧民群众的6.09万只羊和22.26万头牛参加牲畜保险。年内累计实收牧民自筹415.3万元,赔付5485头牛、7761只羊,完成理赔金额2768万元,有力保护了群众养畜积极性。

脚踏实地开展扶贫工作

治多县属于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全县确定贫困村8个,非贫困村12个。“两线合一”后,核减低保人口2462人,锁定贫困人口3634户、9791人。其中,易地搬迁、退牧还草、生态移民、东迁户等因素移居县城的贫困户占全县贫困户总数的60%,且大都属于无畜户,经济收入单一,生活极度贫困。可以说,贫困人口多、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等特点,立体直观地反映了治多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面临的压力和挑战,但顽强的基层干部部队和治多人民同心协力,从基础落实政策,从各方面坚决打好脱贫攻坚战:

一是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助力脱贫攻坚。索加乡莫曲村党支部书记香巴求培推动脱贫攻坚,提倡抓班子,在提高核心作用、綜合素质上下功夫,让村社更具凝聚力。强学习,重实践,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出亮点;创新意,努力提高科学化管理水平系民生;解民忧,积极为群众办好事实事抓活动;勤工作,村委会事业不断取得新进展。他坚持主动到群众身边、走进百姓家里,带动村民增收、帮助百姓致富,成了老百姓身边的“贴心人”、“暖心人”。不断提高了村干部的管理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协调办事能力。发挥村级特色文化开办了莫曲二队联户经营合作社,推动全村的发展,使村组织真正成为牧民学习的场所、活动的乐园,维权的阵地,排忧解难的家园。

二是定点帮扶,助力脱贫攻坚。1、中央企事业单位定点帮扶。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为治多县20名贫困学生每人赠送一台学习机及每人1000元慰问金,并协调落实麻醉机、脉冲仪、心电监护仪等专业医疗设备5台(折价100多万元);北京市丰台区与治多县缔结区县、乡镇对口支援框架协议,首期安排帮扶资金300万元用于精准扶贫工作。2、州直企事业单位定点帮扶。中石油玉树分公司为治渠乡治加村加油站帮扶价值30万元的油料,为拉日村帮扶20万元资金用于便利店,帮扶4.5万元资金建设二维码,慰问贫困户资金1.2万元,结对认亲20户(4万元);玉树州红十字会为立新乡扎西村帮扶20万元的发展资金;加吉镇日青村“第一书记”韩永胜(玉树州人民政府副州长)协调落实1378万元资金,实施日青村乡村公路项目,公路里程53公里,每公里造价为26万元;州交通局公路总段为扎河乡玛赛村帮扶铁锨、搞头各100把,发放面粉10袋、清油10桶、大米10袋,价值1万多元;州农牧局为达旺村帮扶颗粒饲料10吨,资金为20万元。

三是结对帮扶,助力脱贫攻坚。治多县人民法院与改查村结对帮扶以来,始终如一地重视这项工作,全部党员干部也抱着极大的热情参与这项工作。领导重视,广泛宣传动员,深入调查,制定帮扶规划,认真落实帮扶工作措施。帮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解决该村牧民的实际困难,维护和促进全县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同时也促进了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密切了党群关系。

四是社会帮扶,助力脱贫攻坚。1、一户贫困户只要有一人实现稳定就业,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就能实现一家脱贫。结合全州实际,从“真扶贫、扶真贫,切实惠及贫困群众”的理念出发,履行企业责任,为全州扶贫事业添砖加瓦,吸收就业解决当地特困户就业问题。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玉树分公司将从扶贫系统的建档立卡中吸收高中以上人员作为公司的个人代理人(每村一人),招收的个人代理人将形成以“村委会+个人代理人”模式吸纳就业。2、社会爱心人士陈心梅女士为治多县累计资助的学生达到656名,每名学生一年补助1200元,共计78.72万元。并承诺今年增加110名资助学生,补助资金达16万元。陈心梅女士为治多县部分特殊贫困家庭资助生活困难补助和贫困学生每年助学金,她的善举不仅为特殊贫困家庭和贫困学生家庭解决了生活困难问题,而且为治多县精准扶贫社会帮扶工作增添了一份力量。

坚定不移攻克“硬骨头”

由于治多县属于地震多发地带,自然灾害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往往不可避免。治多县政府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全国各族人民的无私帮助下、在全县各族干部群众的团结奋斗和共同努力下,积极克服各种内外压力,圆满完成重建任务,并且在脱贫、防返贫的道路上坚定不移的实行以下工作:

一是推进灾后重建及后续工作。组织投资11.51亿元,实施重建项目16大类共计80项。围绕“苦干三年、跨越二十年”重建目标和发展方略,充分凝聚各方智慧和力量,全面履行主体责任,重建任务按期圆满完成,一座崭新的高原新城巍然耸立于美丽的嘎嘉洛草原。

二是推进扶贫开发。组织实施整村推进、易地搬迁、产业恢复、医疗救助等工程项目,扶贫开发取得积极成效。按照“医保支撑、民政救助、政府兜底”的三合一模式,组织实施贫困家庭重症病患和残疾青少年医疗救助工程,累计救助病患1248名,为化解因病因残致贫返贫问题探索了路径。2017年,稳定脱贫3167人、退出贫困村3个。

三是推进民生工程。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启动实施十五年免费教育。全面推行“先住院后结算”服务模式,就医难、报销难等问题逐步得到解决。加快城镇廉租房、公租房和定居房建设步伐,城乡居民住房条件明显改善。大力实施配套设施建设,逐步提高敬老养老服务质量和水平,555名五保老人实现集中供养全覆盖。

四是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依托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支持藏区发展的重大机遇,组织实施了一大批交通、市政、水利、能源等领域的民生工程和重点项目,城乡基础设施显著改善。县乡村三级路网和次生干道日趋健全,交通运力明显提升,通达半径逐年扩大,群众行路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110千伏大电网落地治多并完成联网运行,彻底改变了治多“守着长江没有电”的历史。俯瞰治多城区全景,聂恰河横贯东西,香林桥、幸福桥、珠姆桥、达杰桥、玉秀桥纵穿南北,9横11纵的城区路网纵横交织,城北商贸集散、城南行政服务的镇区框架基本成型。

文旅发展新思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经过治多县政府充分酝酿和集体研究,初步思路是,在高度契合十九大战略布局的基础上,立足治多县得天独厚的自然人文社会资源,积极打造集“环保、人文、旅游、扶贫”为一体的发展平台,走出一条精准脱贫和生态建设的创新之路。

治多县政府与中邑国信(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签订“数字三江源精准扶贫战略合作”,在当地布局服务器,使用授人以渔的方式,把互联网思维嵌入治多县的发展战略中。首先,县政府通过设立服务器并使用中邑国信的.tel大数据收集技术,把10861户贫困人口、物质资源进行详细的数字化分析,把各个贫困户的特点、优势、劣势进行表格化、系统化。然后再根据每个贫困户的特点建立个性分明的贫困户.tel账户,并通过.tel技术背后的区块链逻辑,为每一个贫困户建立直接帮扶基金,社会爱心群体可以通过此平台,完全透明、直接、无法篡改、可追踪的帮扶任意一个贫困户。同时,中邑国信在治多县建立网商贸易服务点,为当地不会上网的贫困户建立网店,执行美化店铺、统计更新货物、收发快递等服务,把当地有价值的药材、绿色安全的牛羊肉和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产品推广至全国乃至全球。这种一条龙服务,不仅为当地贫困户提供了新的商贸方式,更激发了贫困户的积极性,做到可持续性的创收、增收。

治多县政府和中邑国信在数据收集完成后,联合青海尚士华格实业有限公司进行数字化全域旅行的项目推广。2017年,尚士华格已与玉树州治多县就绿色发展贸易投资签订合同,根据当地的自然风景,再结合各部落民族的民俗文化特点,打造别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开发,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致力解决治多县不通水、不通电、不通信号的民生难题。并通过中哲开拓教育培训有限公司,根据特色旅行路线,培训部分贫困户成为治多县导游,共同推进民俗观赏、休闲度假、运动探险、文化体验、文化教育、生态养生等符合治多县生态保护目标的可持续脱贫的文旅增收项目。另外,区别于其他项目或产业,生态环境保护领域是国家今后高度关注和大力扶持的朝阳产业,治多县以此为集群建设服务器、互联网教育发展平台、网商贸易平台,可以有效避免一拥而上、“撒胡椒面”等无序投资行为,也可以在对口支援工作中打造绿色发展渠道、开启绿色产业模式,实现“一枝独秀”,促使治多人民的后代更好地、更科学地、更有文化地建设美丽的治多县。

猜你喜欢

贫困户生态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生态之旅
生态之旅
不能让老区一个贫困户掉队
『贫困户』过年
贫困户 脱贫靠产业
真心帮扶贫困户的“甜蜜事业”
加价收购贫困户小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