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生活

2018-06-14

中国设备工程 2018年11期
关键词:临帖八大山人用笔

学书法如醉如痴

张安全出生在北京市门头沟妙峰山镇,也许是妙峰山的钟灵毓秀和氤氲仙气眷顾着这方土地上的生灵,幼年的张安全与这里的人和物一样,由于心灵与这里静美的山水日积月累的相洽相融,身上也颇沾染了诸多灵气,小学4年级,班上开设了书法课,少年张安全一拿起笔,竟然好似开悟了许久一样,在稚嫩的笔触中,那蕴含已久的灵气一下子便漫溢开来,描红本上老师画的圈越来越多,成了同学们的范本。从此,张安全的笔墨情思一发不可收拾。

文革中,村里有人来找他,请他帮着写大字报,他拿起毛笔就写,大字报一贴出去,人们都说字写得好,纷纷来找他抄写。当时十四五岁的小安全得到表扬,更来劲儿了,这段时间是来者不拒,大字报、大标语全不在话下,多大的横幅也敢招呼,也就是从这时开始,他坚持每天晚上练字,这个习惯一直保留到了现在,至今还是夜夜笔耕不辍。也许是受着妙峰山冥冥中的庇佑,1971年,他从朋友那里得到了一本赵孟頫的《六体千字文》,这下子让他如获至宝,这也帮助他对书法六体有了全面的了解。从楷书开始,六体都练,他把楷书、行书、小篆、草书都一一抄下来,分门别类地练习。后来他又开始练毛体,在草书上下功夫。1975年以后,书店里有关书法方面的书多了些,他又买到了刘炳森的习字帖,练习隶书,新隶书、老隶书都练,《史晨碑》、《张迁碑》、《石门颂》,一股脑地全拿来练习。

常年练习书法也培养了他能吃苦的性格。1967年后,由于学校不能正常上课,初中没毕业,他就在农村下地干活了,那时的农活特别累,耕地、拔麦子,还是秋收,他样样不落后。后来又上山打眼放炮、炸石头,乡亲们盖房子,他也帮助砌墙,还学会了木工,每一样活儿他都干得十分出色。1974年,他就入了党,很快就当上了大队的党支部书记,1975年9月又调到妙峰山公社当了一名组宣干部。这期间,练习书法依然是他的主攻阵地,一上了阵,就不想撤下来。

1981年,张安全又被调到了北京二轻局系统下属的测绘用品工业公司工作,此后,工作多次变动,先是市委组织部,然后是就任北京城乡建设集团纪检书记。虽然工作上不停的改变着环境,但他学习书法的初衷却始终没有改变。

从农村公社调到北京市里工作后,他的时间更充足了,先是参加了市里办的中国书法学校,学校由著名书法家李华锦等人创办。当时请到了刘炳森、启功、吴玉如等书画大家授课,这让张安全受益匪浅。虽说曾聆听到启功先生的亲自教诲,但让张安全真正膜拜启功先生,还是他在80年代末于书市购得一本《启功书法作品选》之后,那一次的心灵交汇,让他对启功先生的书法喜不释手,启功先生的书法点画活泼,眉目清秀,体态大方,体现了启功体典雅遒丽、豪迈潇洒的书法风格,其书法观念深受明末清初因皇家推崇而流行的赵、董书风的影响。平正、秀媚、修美、匀整,注重结构的黄金分割率,用笔干净利落,雍容华贵,颇具高贵气质;趣味雅洁,有着浓浓的书卷气息,让人过目难忘。“功夫不负有心人”,一番笔耕墨随的历练,渐渐地张安全在结构用笔上已尽得启功先生之精髓。

在一片赞美和喝彩声中,张安全并未满足,他在冷静地寻找着下一个艺术之神的馈赠。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在书柜上翻到了一本《八大山人书画集》,一翻一阅中,突然发现这本买时并未在意的藏书,竟是疗治他心灵艺术饥渴症的良药。书中的作品,如诗如画,每一个字都是那么圆润厚重,高古、清雅,中锋用笔线条清远、洒脱、率真、自然,有一种超世绝伦的感觉,瞬间,他的心也与之产生了共鸣,引发了心灵的震撼,认定这就是他喜爱的风格,这就是他喜欢的要追求的艺术。于是,他立刻让女儿从网上查找购买到《八大山人书法全集》,并下决心,一定要练好八大山人的书法。

八大山人的书法用笔,有两个极突出的特点,一个是“简”,一个是“圆”。尤其是晚年,圆笔方笔兼施,枯笔、湿笔并用,八大山人对转笔的控制十分出色,其中锋得心应手的挥运,线条匀整而富有弹性,这种笔法看起来容易,真正能够掌握的人很少。就为这个中锋用笔及线条,张安全没白天没黑夜地开始了苦练,经过摸索,他采用长毫练中锋,既悬腕,又悬肘,中午也不休息,在单位练,晚上回家写。有时候一写就写到夜里两三点钟,一进入状态,他就融入到了追摹八大山人的境界之中,就早忘记了身在何处,疲乏在何乡。

重临帖意蕴天成

在书法上,张安全追求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中庸、中正、中和的理念。既遍临诸帖,又按自己的理解和审美趋向及口味,有重点地选择了王羲之、八大山人、启功为自己的学习研究对象,他认为这三种风格既一脉相承,又有显著独特的个人风貌,当然他对这三种风格的继承并不是亦步亦趋,而是汲取各自不同的特点来丰富自己。

从《千里来书》这幅行书作品,可以清晰地看出张安全书法是王羲之、八大山人和启功的来路。通篇以中锋用笔为主,间以个别笔画的倒锋,笔法精妙、点画遒美,不乏劲健与浑厚。“来”字的一捺、“尺”字的撇捺、“当”字的字头,都极力放开,夸张而又不过分。第1行“来”字一撇放纵,下边“书”字一竖向右倾斜,底下“日”字靠右,虽然呈欹侧之势,却又不失中正;而第2行的“墙”字左重,与下一字“壤”字的左轻右重又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稳健刚劲;第3行的五个字,一、三、五字均放开,二字的“三”字和四字的“又”字收缩,一行中有收有放,非常得体;第4行的“里”字笔画加重,且用草书,下面的“长”字用笔清秀近楷,两字又形成鲜明对比,活泼可爱;而第5行的“今”、“不”,第6行的“当”及前面的“来”、“何”,又凸显潇洒飘逸之美。综观整幅作品,使人感觉到那种参差纵敛之趣,粗细轻重之韵,中正醇和之气,方圆转折之味,劲健典雅之美。而且整篇作品,突出文字主题,落款只占据最后一行的一半位置,印章位置得体,的确不失为一幅优秀的书法作品。

书法是书写者思想性灵的体现,一旦书者到达‘化境’后,这样的审美感受则会让人难以自拔,而深深沁入其中。但最根本的基础则是踏实临帖。如果没有经历过非常枯燥和艰难的临帖积累的话,是不可能谈及艺术创新和发展的。在临帖上,张安全有着他独到的见解。这从他临写的王羲之的《兰亭序》就可以看出。整幅作品在笔法结字上,特别是笔锋的挥运上,非几十年功底难以如此神似。作品也体现了他在学习经典作品上强调的,“临帖要临得像,越像越好,不能浅尝辄止,只有临得像,再做到形神兼备,才能学到书家用笔结字的精髓”的学习主张。他说“书法临帖有一笔不像,就代表你没有体会学习到书家的用笔方法,我临兰亭,就是一个字一个字去临,去研究笔法结字的特点。有时一个字要写几十遍甚至上百遍,每临一遍都有一次收获,如果临都临不像,所学何来?你看,唐代虞世南、褚遂良、欧阳询所临的《兰亭序》不也是和王羲之的很像吗?也正是因为临得像,他们的作品才流传下来,才被国家列为国宝。在书画界,一直以来就有‘下真迹一等’之说。这也证明不论书法绘画,其经典作品能临到以假乱真或近似于以假乱真,也可以视作艺术品,只不过是‘下真迹一等’而已。”

这些心得,都让他用在了其后在为学生讲授书法的课上。教学中,他要求学员要临得像,并为学员解析重点字的用笔结字的特点,这种教学使学员在短短的时间里,就能写出并掌握所学之帖的风格特点。

书画兼修谱新篇

创作的意义在于感悟和把握美的规律,并在自然中陶冶真性情,抒发个人情感,进而提升个人的艺术境界。在这方面,书法和绘画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谈到绘画,张安全拿出了一小帧山水素描。在这尺幅之间,有瀑布飞珠碎玉、绿树成荫、峰峦高耸,还有水井,再有半山腰的一小庙,蓝天白云、花枝摇曳、飞鸟相还……他告诉我们,这实际上就是他儿时家乡的真实景象。

这么好的景色,令儿时的他喜不自胜。先是用树枝在地上画,最后就是在纸上,写写画画。就是这样,他的艺术之路不知不觉地在脚下就展开了。此后,他向老艺术家、山水画家张群立先生学习山水画,并系统地学习了石涛、黄宾虹的山水画技法,画艺突飞猛进。随着不断总结和观察,他慢慢明白了书画紧密的关系。由书入画的惯性用笔和着墨成为他画作的突出的个性。就章法而言,他强调了峰峦岩嶂的关键性。山峰连绵,山头折迭而进,山之脉络仿若一条游龙蜿蜒而走,树木依附岩嶂而生,道路、泉脉亦因岩嶂而曲折隐现。观之画面,虽然繁密,但却不失明晰,正如其所在画中所题黄宾虹老人语:画之分明难,而融合更难,在融合中,仍是分明则难之又难。观此画用勾兼皴带染法为之,在融合之中求分明,在整齐之中求变,更加增添了画面的浑然一体感和气势感。

在山水画创作中,张安全十分注重追求参悟和神韵。从工笔技法到意象构思,从题诗写意到印章落款,他以细致的笔墨拥抱着内心的情感,创意迭出,将人文修养发挥到了极致。他保持着对传统的敬重,用心感受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从高深精妙的作品中推陈出新,借画之意倾覆心中所想,舍形似,舍表象,追本源,呈现出国画本身的气韵生动。他对山水在认识和理解上的转化,是自己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是勤奋“悟”索的结果。在对前人的艺术创造感悟后,他以率意的点染表现出动感和韵致,大胆落墨、小心收拾,渍墨积点、苍润幽深,浓淡相破、韵律极致;宿墨淡色的渗融表现,形成了凝重而苍润、厚拙而透亮的肌理语言,陈滓巧用,雅得新境。

张安全的小写意山水之所以很“跳眼”,一下子就能把观者的目光吸引过去。首先是源于画面扑面而来的感觉和灵气,这种感觉不是平常人所能具备的,他没有按传统的勾勒之法去死啃固定的符号,而是突出意境并融入自己对山水、树木和笔墨的理解。黑能黑得进去,亮能亮得出来,用黑与白的交织深入,营造出多维的空间,透视有法,层次有章,空间有量;放能放得开,收能收得住,粗犷与细致相得益彰。

在书法和山水画创作中,张安全还间或涉足花鸟艺术创作。由于对艺术有着独到的见解,他的花鸟作品也融进了更多的创新元素。他的《墨竹》,突出了书法的笔法墨法,既有风骨、又有韵味,疏密浓淡、处理得当,展示着竹子顽强的生命力;他的《七彩菊》选材独特新颖,画面简洁清丽,色彩绚丽,变化多端,呈现出“赤橙黄绿青蓝紫”等多种色彩,甚至一朵花上都有多个颜色,众彩纷呈,绚丽夺目,使人叹为观止、大开眼界。画家在画的左侧,用他那灵动的书法自题诗一首:赤橙黄绿青蓝紫,七彩菊花色斑斓,辛勤园丁精心育,百花园里新成员。赞美讴歌了园林工人的劳动,这一时刻,画家与园林工人共同为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贡献着他们的聪明才智;他的作品《荔枝图》,画面底色加染,具有很强的透视感,色彩艳丽,果实饱满,荔枝多而不乱,再加上“不是岭南妃子笑,足可诱人涎欲滴”的题款,字与画相得益彰,给人带来了极佳的视觉享受。

岁月匆匆,逝水无痕。张安全作品的艺术创造,使人们再度回眸传统,从中发现了艺术潜在的价值。而此时的他却依然孜孜不倦地慕前贤、勇探索、勤笔耕,以量和质的交相迭替,实现着一个又一个“飞跃”。在他的真情、真切的书画世界中,不仅将每个生命点画,也使得每个点画充盈着生命。他用真情演绎着倾心自然、崇尚艺术、热爱生活的激情和浪漫,艺痴者必技良。“修成大道非容易,练就神功岂俗同。”我们相信,张安全在书法和中国画的领域中,一定会耕耘出更广阔的天地,也祝愿他在艺术之路上能够走得更久、更远。

猜你喜欢

临帖八大山人用笔
不要用笔去玩电风扇
八大山人的大尺幅行草立轴书法探析
临帖赵孟頫《洛神赋》
临帖孙过庭《书谱》
临帖赵孟頫《洛神赋》
临帖孙过庭《书谱》
八大山人作品欣赏
用心用笔 一起战“疫”
回望传承——八大山人纪念馆建馆60周年故宫典藏特展
不可“烘染太过”——用笔过猛,反倒弄巧成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