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交试验优化参芪妇康颗粒的提取工艺Δ
2018-06-14孙臻张影汪杰陈明聪黄祖光高华宏三亚市妇幼保健院海南三亚57000三亚市中医院海南三亚57000广东省中药研究所广州510095
孙臻,张影,汪杰,陈明聪,黄祖光,高华宏(1.三亚市妇幼保健院,海南三亚57000;.三亚市中医院,海南三亚 57000;3.广东省中药研究所,广州 510095)
参芪妇康颗粒为纯中药复方制剂,原方为三亚市妇幼保健院周玉海主任中医师临床经验方,有多年临床应用史。该方由黄芪、党参、当归、赤芍、红藤、败酱草、川楝子、香附、益母草、丹参、三棱、甘草等12味中药材组合而成,具有益气化瘀、清热祛湿之功效。临床研究表明,该方能显著降低人体血液黏稠度,改善微循环,提高免疫功能,用于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总有效率达93.33%[1]。
该方原为汤剂给药,易吸收、起效快,但口感差,不方便服用、携带和贮存。为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本课题组以传统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结合现代制药技术,采用干法制粒技术将其改制为颗粒剂[2],在保持汤剂优势的前提下,克服其不足,达到服用剂量小、疗效稳定、使用方便的目的。为确保制剂的提取效果,保证成品质量和疗效,本课题组根据处方药材的主要有效成分性质、药理作用、中药配伍原则和临床用药特点,确定采用全方水提取的方法,以干膏得率和75%乙醇浸出物含量作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对该药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以期为其工业化生产提供一定参考。
1 材料
1.1 仪器
TC20KA型电子称、JJ300型电子分析天平(常熟市双杰测试仪器厂);DHG-9036A型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上海精宏实验设备有限公司);DZF-6050型真空干燥箱(上海浦东荣丰科学仪器有限公司);HHS-2型电子恒温不锈钢水浴锅(上海虞龙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1.2 试剂
试验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蒸馏水。
1.3 饮片
黄芪(批号:20160401)、党参(批号:20160401)、当归(批号:20160501)、赤芍(批号:20160401)、红藤(批号:20160501)、败酱草(批号:20151102)、川楝子(批号:20151101)、香附(批号:20160501)、益母草(批号:20151103)、丹参(批号:20160401)、三棱(批号:20151101)、甘草(批号:20160401)均购自海南健鹏药业有限公司,经三亚市中医院药检室张影副主任中药师鉴定为真品。
2 方法与结果
2.1 指标的测定
2.1.1 干膏得率 精密量取“2.2.2”项下样品溶液20 mL,分别置于干燥至恒定质量的蒸发皿中,水浴蒸干,浓缩、干燥,得干膏。按2015版《国家药典》(四部)通则0831“干燥失重测定法”[3]测定质量,计算干膏得率。干膏得率(%)=浸膏质量×200/(药材质量×20)×100%。
2.1.2 75%乙醇浸出物含量 精密量取“2.1.1”项下干膏,粉碎,过2号筛,得干膏细粉,备用。称取上述干膏细粉2~4 g,精密称定,置于250 mL锥形瓶中,加75%乙醇溶液100 mL,密塞,称定质量,静置1 h;连接回流冷凝管,加热至沸腾,并保持微沸1 h;放冷,取下锥形瓶,密塞,称定质量,用75%乙醇溶液补足减失的质量,摇匀;用干燥滤器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25 mL,置于干燥至恒定质量的蒸发皿中,水浴蒸干,于105℃干燥3 h;移至干燥器中,冷却30 min,迅速精密称定质量。以干燥品计算供试品中75%乙醇浸出物含量(%)[3]。浸出物含量(%)=(m/M)×(100/25)×100%,其中,m为蒸发皿中干膏质量,M为干燥样品质量。
2.2 单因素试验
2.2.1 药材吸水率考察 按处方的2倍量称取药材,共3批,分别加10倍水量(L/kg,下同)浸泡药材至透心,6 h后弃去多余水分,称定药材质量,计算药材吸水率[4]。结果,药材吸水率为170%(RSD=1.59%,n=3)。因此,在第1次提取时应加1.7倍水量。
2.2.2 浸泡时间考察 称取1/2处方量药材,第1次以1.7倍水量浸泡,第2次以10倍水量浸泡,均浸泡0.5、1、1.5、2 h,提取2次,每次1 h;滤过,取续滤液,合并,浓缩,放冷,以水定容至200 mL,得样品溶液。精密量取上述样品溶液20 mL,分别置于干燥至恒定质量的蒸发皿中,水浴蒸干。按2015版《国家药典》(四部)通则0831“干燥失重测定法”[3]测定质量,并计算干膏得率[5]。结果表明,浸泡时间对干膏得率影响不大,考虑节约时间和成本的原则,选择浸泡0.5 h。
2.3 正交试验
采用水提取法制备本品。以单因素试验结果为基础,确定第1次提取时加1.7倍水量,浸泡0.5 h。以干膏得率和75%乙醇浸出物含量为指标,以提取时间(A)、加水倍量(B)和提取次数(C)[6-8]为因素,采用L9(34)正交表进行试验设计优化提取工艺。采用加权综合评分法对正交试验所得的干膏得率和75%乙醇浸出物含量(%)进行综合评分[9],权重系数各为0.5。加权综合评分=(干膏得率×50/最高干膏得率)+(75%乙醇浸出物含量×50/最高75%乙醇浸出物含量)。因素与水平见表1,正交试验设计与结果见表2,方差分析结果见表3。
表1 因素与水平Tab 1 Factors and levels
由表2、表3可知,各因素影响程度排序为C>A>B,直观分析得最优提取工艺为A3B2C3;A因素和B因素的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因素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故从省时、降低生产成本等角度综合考虑,最后确定提取方案为A1B1C3,即加8倍水量,提取3次,每次1 h。
2.4 验证试验
称取1倍处方量药材,加8倍水量,提取3次,每次1 h,按“2.1”项下方法测定干膏得率和75%乙醇浸出物含量,按“2.3”项下方法计算加权综合评分。平行测定3批,结果见表4。结果表明,本工艺稳定可行。
表2 正交试验设计与结果Tab 2 Design and results of orthogonal tests
表3 方差分析结果Tab 3 Analysis result of variance
表4 验证试验结果(n=3)Tab 4 Results of validation tests(n=3)
3 讨论
干浸膏是口服中药复方制剂发挥临床疗效的最基础的物质,干膏得率高低直接影响制剂工艺和临床疗效,是水提工艺最有效、最直接的控制标准[10]。
本处方在临床以汤剂的形式使用多年,疗效显著。本课题组结合医院制剂室的生产条件,为尽量保持原方的疗效优势,故选择与汤剂相同形式的水提取法。
浸出物含量是复方中药制剂质量控制的另一个重要指标,通过测定浸出物含量可对中药复方制剂有效成分进行控制,充分体现中药复方多成分、多靶点治疗疾病的整体观,是保证中药制剂药效的重要手段[11]。方中黄芪、党参为君药,二者配伍使用,出自《脾胃论》中的补中益气汤,黄芪主要有效成分为黄芪甲苷等黄酮苷类[12],党参主要有效成分为党参炔苷、苍术内酯、党参苷类[13];臣药红藤、败酱草、益母草、香附、川楝子有效成分为生物碱[14-16],上述有效成分均易溶于75%乙醇溶液。因此,本课题组以75%乙醇溶液为溶剂,对正交提取工艺水提液所得干膏进行浸出物含量测定。
中药复方制剂由于成分复杂、剂型多样化,用单一的考察指标筛选最佳提取工艺并不全面,亦不能代表中药制剂的整体质量和优劣。故采用加权综合评分方法,将干膏得率和75%乙醇浸出物含量作为提取工艺的考察指标,权重系数各设为0.5,按各指标对有效成分产生的影响进行权重分配,避免了考察指标的片面性,使优化的提取工艺更具科学性。
综上所述,优化的提取工艺操作稳定、质量可控,可为参芪妇康颗粒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一定参考。
[1] 周玉海,章慧.益气化瘀法治疗慢性盆腔炎30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3,10(5):303-304.
[2] 林渊,周良良,吴水生.对中药汤剂剂型改革研究的思考[J].中国方剂学杂志,2011,17(5):265-266.
[3]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四部[S].2015年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103、203.
[4] 张霞,王荣,杨健宏,等.复方芸归颗粒制备工艺研究[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11,28(3):223-235.
[5] 金玉琴,曾国武,王龙虎,等.不同浸泡时间对浙贝母有效成分提取的影响[J].中国药业,2012,21(20):24-25.
[6] 涂瑶生,高华宏,张建军,等.丹芪调经颗粒的制备工艺研究[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11,22(2):212-213.
[7] 牛阳,张霞,王荣,等.八珍益智颗粒制备工艺优选[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7):35-36.
[8] 尤文质,陈雪梅,苏娟娟,等.通脉颗粒水提及制粒工艺优化[J].中国药房,2016,27(34):4836-4837.
[9] 刘弘,王俊杰,张玲昂,等.加权综合评分法优化心得宁口服液提取工艺的研究[J].中医学报,2014,29(1):77-79.
[10] 李煌,谢伟容,夏裕发,等.正交优选参斛颗粒水提组提取工艺研究[J].福建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2(6):34-35.
[11] 谢秀琼,韩丽,罗海燕.中药新制剂开发与应用[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32-233.
[12] 陈建真,吕圭源,叶磊,等.黄芪黄酮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医药导报,2009,28(10):1314-1315.
[13] 孙政华,邵晶,郭玫.党参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5,33(43):174-176.
[14] 李敏,金则新,陈彤,等.红藤饮片提取物抑菌活性与次生代谢产物含量的相关性[J].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35(3):274-279.
[15] 刘生肸,刘喜平,董钰,等.延胡索与川楝子配伍中总生物碱含量变化的研究[J].中医儿科,2006,2(5):42-44.
[16] 周宝玉,虞文妹.败酱草与其混淆品苏败酱及北败酱的鉴别[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4,30(8):778-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