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河水 宝塔山
——延安二题
2018-06-14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刘志丹红军小学关工委
学校举行唱红歌大赛
在革命圣地陕西省延安市志丹县,有一所红军小学,它用一个英雄的名字命名:刘志丹红军小学。志丹县原名保安县,出生于此的刘志丹,是西北红军和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人之一。1936年,刘志丹率红28军参加东征战役时不幸牺牲,年仅33岁,这年6月,中共中央决定将保安县改为志丹县。学校始建于2005年,原名志丹县城南小学。2011年3月5日,学校光荣成为刘志丹红军小学。自从命名红军小学以来,学校关工委在校党委的指导下,创新德育工作方式,在全校师生中广泛开展读红色经典、讲红色故事、唱红色歌曲、做红色传人活动,让师生了解历史、缅怀先烈,继承和发扬老一辈革命家的优良品质,发奋学习、立志成才、报效祖国。
读红色经典
为了让孩子们了解更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事迹,学校德育处搜集整理了一部分相关资料,购置了一批反映战争时期的连环画。学校自编了校本教材《红色记忆》,让孩子们了解“红都保安”为中国革命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市、县关工委捐赠的《刘志丹故事》一书,为学校讲好刘志丹将军的革命故事奠定了基础。学校还搜集到描写刘志丹将军悲壮人生的诗词十多首,作为高年级经典诵读大赛必读内容。
讲红色故事
读红色经典的最终目的是讲好红色革命故事,让孩子们真正做到了解红色革命历史、缅怀先烈,激发孩子们的爱国情怀。
学校要求全体师生熟知刘志丹将军的革命事迹,讲好刘志丹故事,了解他为中国革命所作的贡献,理解他伟大的革命精神,把他的革命精神用到学习和工作中去。学校成立了刘志丹中队,组建了刘志丹革命事迹小红军讲解团,利用校园广播定期宣讲刘志丹革命故事,切实达到全体师生人人知刘志丹的革命事迹,个个懂刘志丹的革命精神。2017年9月,延安市“喜迎党的十九大,我向习爷爷说句心里话”少队日庆祝活动在学校举行,五(5)中队卢星果所讲的刘志丹将军的革命故事感染了所有与会人员,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会后,志丹县关工委邀请卢星果同学陆续到志丹县保安中学等学校宣讲了刘志丹革命故事。此外,学校定期举行长征故事会,让孩子们在一个个鲜活的故事中了解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伟大的长征精神。
唱红色歌曲
《红军小学之歌》作为全国红军小学的校歌,学校的师生必须唱好、唱响、唱亮。学校依据学生年龄特点,收集整理部分红色歌曲,分年龄段进行教学。学校德育处精心组织一年一度的红歌大赛,将红色故事宣讲、红色经典诵读、红色歌曲演唱有机结合在一起,让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受到心灵的洗礼和革命的教育。经过几年的努力,孩子们对英雄人物、红色革命故事的知晓率逐年提高,红色基因正在全校师生的血脉中流淌。
学校还充分挖掘地方红色资源,编排了大型音乐史诗《陕北出了个刘志丹》《红都话剧》,集中反映了刘志丹将军光辉的革命人生。其中大型音乐史诗《陕北出了个刘志丹》,于2012年纪念习总书记为红军小学建设工程作出重要批示5周年,走进北京政协礼堂汇报演出,一举夺得了最佳导演奖、最佳表演奖、最佳原创奖、最佳组织奖和节目金奖5项大奖。徐晓等109名师生利用周末加班加点排练,在长达半年的节目排练中,全体演职人员体验了排练之艰辛、感知了刘志丹将军精神之宝贵。与此同时,学校教导处精心打磨了《金色的鱼钩》《马背上的小红军》《飞夺泸定桥》《长征》《丰碑》等经典红色课堂教学片段,进一步感染教育每一位学生,不断将红色教育引向深入。
做红色传人
在活动中塑造人。几年来,学校坚持开展讲读红色经典,讲红色故事、唱红色歌曲,就是要让同学们在读书中获取营养,在故事中坚定信仰,在歌曲中快乐成长,以伟人的人格塑造学生的人格,用英雄的精神鼓舞师生的精神。
在实践中锻炼人。学校每学期安排一次重走长征路活动,让学生感受路途遥远行走之艰辛,团结互助克服困难精神之可贵。今年3月初,学校德育处安排了一至三年级徒步远足将军广场,四至六年级登高望远踏青太平山,来回5公里的路程,一小部分孩子掉队了,但他们都在老师和同学们的鼓励帮扶下返回了校园。学校组建了小红军讲解团,每周四下午到刘志丹烈士陵园、保安革命旧址、抗日红军大学旧址进行义务讲解,既提升了学生自身素养,又提高了孩子们服务社会的能力。
在体验中完善人。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感知伟大的红军精神,2018年红色运动项目走进了学校第八届夏季田径运动会。运动会新增了挑扁担、抬担架、送鸡毛信等具有趣味性、红色革命元素的项目。其中的送鸡毛信活动,孩子们要匍匐前进一段距离,然后绕过地雷避险,再翻越障碍物将鸡毛信投入信箱。通过这些比赛项目,孩子们既培养了团结互助的团队精神,又亲身体验了革命战争时期伟大的红军战士、革命英雄人物所付出的艰辛。
“红色摇篮”今更红
育才红军小学关工委
延安育才红军小学是党中央、毛主席于1937年在延安时期创办的一所中央保育小学,是成长在革命摇篮中的红色历史名校。曾哺育了大批中央首长的子女和革命烈士的遗孤,培养了一批批优秀人才,曾被称作“马背上的红色摇篮”,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近年来,学校以红色教育为抓手,充分利用延安得天独厚的红色教育资源,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深入开展红色主题教育系列活动,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让延安精神永放光芒。
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学校以创建“红色育才、魅力校园”为目标,精心打造红色校园文化。学校在校园内安装了“成长”主题雕塑,着力将校园环境、校园文化有机结合,让孩子的心灵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洗礼。学校把毛主席 “为教育中华民族新后代而努力”的题词、习总书记为红军小学 “托起明天的太阳”的题词以及“延安精神永放光芒”“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等红色标语制作成标牌,悬挂在教学楼的醒目位置。学校还充分利用教室、楼梯、走廊的每面墙壁,将红军精神、长征故事、名人格言物化到墙上,寓思想性、趣味性、教育性为一体,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学校把班级牌设计为红军旗造型,并将所有班级都以“红”为开头命名,还把走道护栏、树木提示牌设计为红五星,将校园内的4棵老槐树分别命名为理想树、文明树、奋进树、成才树,旨在激励孩子立志成才、茁壮成长。
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
学校把课堂教学作为红色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并专门安排课时,开展校史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学校还专门开设了党史教育课程,切实做到党史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
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学校还利用延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充分挖掘其蕴含的红色教育资源,积极开发红色文化校本教材,先后编写了《延安岁月》《我是育才人》《育才校史教育手册》《好习惯伴我成长》《让我们学会感恩》《热爱生活 学会做人》等校本教材,构建了具有育才特色的红色教育课程体系。学校十分重视红色教育的理论研究和探索,成立了专门研究红色教育的课题组。
丰富红色主题教育载体
讲红色故事,寻红色足迹。学校组织开展了“红色文化进校园——宋振镛老先生讲红岩故事”活动。宋振镛老先生是宋绮云烈士之子,也是电影《小萝卜头》中宋振中(小萝卜头)的二哥。宋老用生动的语言、鲜活的事例讲述了宋绮云烈士的英勇事迹以及宋振中烈士在狱中与敌人斗智斗勇的真实故事。同学们认真聆听宋爷爷讲故事,仿佛被带到了那战火纷飞的年代,深切感受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新中国的成立和建设,抛头颅洒热血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学校先后组织学生走进延安革命纪念馆、西北局旧址、抗大纪念馆、枣园1938广场等地,追寻红色足迹,重温红色故事,感悟红色精神,激发爱国情怀!
看红色影片,唱红色歌曲。学校充分发挥远程教育资源和网络资源的优势,让学生在课外活动或班会时间观看以革命战争为题材的红色影片;组织学生观看大型4D电影《阿良的长征》。感人的故事情节,逼真的感官体验,把大家带进那艰苦卓绝的长征岁月。学校还利用升旗仪式、主题班会,组织师生齐唱红歌。
读红色书籍,祭扫烈士墓。学校利用课堂及图书室资源,为学生提供反映革命战争时期的故事书、小说、诗歌、回忆录等书籍让学生阅读,从而让学生感受革命先辈的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精神。每年清明节,学校都组织学生到四八烈士陵园进行祭扫活动。少先队员献上最诚挚的敬礼,并擦拭墓碑,清除墓碑周围的杂草,缅怀先烈的丰功伟绩。
当年的延安保育院小朋友
今天的育才红军小学学生
拍红色微电影,演红色剧本。学校师生自拍的《无名小英雄》《半夜鸡叫》《红色小战士》《小红军北上》《鸡毛信》5部微电影在延安电视台实况播出,受到各级领导和观众的一致好评。学校师生创编的大型历史情景剧《延安岁月》,曾多次在延安电视台、中心街凤凰广场等地演出,由中央电视台全程录制并在央视少儿频道实况播出,受到广大观众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宣讲育才校史和延安故事。学校高度重视小小讲解员的队伍建设,成立了由400人组成的小小讲解员社团。广泛利用纪念馆、革命旧址等场馆,作为小小讲解员的培训和实践基地,充分利用校史室的教育功能,为小小讲解员的培养搭建平台,通过“讲好延安故事”“宣讲育才校史”等活动,培养了一批批出类拔萃的优秀讲解员。学校还组织小小讲解员走出校园、走向社会,深入枣园革命旧址、王家坪纪念馆、杨家岭中央大礼堂、西北局革命旧址等地,为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讲述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延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