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历史研究性学习内容的选择

2018-06-13王刚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8年6期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初中历史内容

王刚

摘 要: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历史教学必须改变以往以接受为主的学习方式,倡导并形成研究性学习。本文着重思考初中历史教学中研究性学习内容的选择所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关键词:初中历史;研究性学习;内容

当代初中学生知识面广,思维能力强,思维积极性高。他们不再满足于接受知识,而是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不再满足于老师讲“是什么”、“为什么”,而是要求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亲自去探索历史现象的奥秘,认识历史之间的联系,揭示历史发展规律;他们不再满足于课堂学习,而是更希望去调查,去寻访去搜集,搞自己的研究。从这个角度讲,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是符合初中学生基本认知规律的。

开展研究性学习,首先得确定“研究什么”。我们认为,初中历史教学中研究性学习内容的选择,应该坚持以下原则:

一、以现实为指向

教材知识的主体,是指中学历史教学的基础知识和重点知识。对于教材知识主体的把握,有利于认识学科的内部联系和基本规律。现实性是历史学科的特征之一。现实性决定了历史学科具有特有的社会教育功能。因此,研究性学习主题的选取,既要体现教材知识的主体,又要兼具时代气息;既要有历史价值,又要关注当代国家发展、社会进步、世界变化的趋势;既要与教材进度基本同步,也可以把目前史学界的热点、焦点问题介绍给学生。好的题目的设计,能使学生在探讨对现实社会借鉴意义较大历史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对历史学科的学以致用价值的亲身体验。题目既可以由教师提供,也可以由学生自拟。例如“我看武则天”、“西欧和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结果为何不同?”、“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开辟的比较”、“剖析中国科举制度利与弊”、“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影响”、“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究竟是什么”等。

历史教育应该有时代性,反映现实生活,吸取富有时代意义的智慧,真正体现论古明今、鉴往知来、古为今用、以史为鉴的意义。所以,学生不能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背诵历史,老师也不能自顾自的讲解历史,而应该是引领学生去感悟历史、理解历史,体现历史教育的时代意义。例如,学习《抗日战争》一节,老师除了要求学生掌握抗日战争哪一年爆发?抗战期间打了哪些战役等基本的历史史实外,还得启发他们思考日本侵华的原因?日本侵华事件给了我们什么启示?甚至开展学生讨论,我们该如何正确看待今天的中日关系,或者今后中日关系将会如何发展等问题,让学生真正体会历史教育的现实意义和有用性。这样,在思考和讨论的过程中,学生既掌握了相关史实,又参与了历史学习的一般过程,培养了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进一步了解了中国国情,激发了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达到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这才真正实现了中学历史教育目标。

二、以兴趣为前提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是认知的过程,也是满足学习者心理需求的过程。兴趣是人们从事某种活动的原动力,是智能发展的基础,是激发情感的誘发剂。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研究性学习内容的选择上,必须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前提。只有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选择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参与探究的热情,也才能保证研究性学习的成功。

如在学习秦灭六国后统一度量衡的意义时,由于战国时期,各国货币各有特色。秦统一六国初期,各国货币仍在继续流通,这就给秦国人带来了不同货币间兑换的现实问题。但如何让学生加深理解呢?可以让学生想象穿越时空隧道来到秦国,然后设计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探究:“假如我是秦国的一个商人,货币的不统一可能会带来哪些不便?”

再如在《文献与考古中的夏文化》这节课中,三组学生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来研究和考证夏文化的存在。其中,乙组学生提出的“传说中的夏文化”即从传说中探索夏文化的历史渊源成为了这节课的一个重要亮点。它突破了从文献和考古的角度去研究夏文化的传统做法,大胆地从上古“大禹治水”等传说中寻找夏文化的线索,从而为研究夏朝的存在提供更多的依据。生通过传说来研究和寻找夏文化存在的依据,这显然不是本课的重点,而且相关的传说资料也不是很多,但是学生们并没有放弃,坚持利用两个耳熟能详的古老传说,从一个新颖的视角深入挖掘相关历史信息,寻找相关历史线索,进而得出相关历史结论,这一过程充分体现了研究性学习的“学生主动研究和独立解决问题”的特点。当然,学生的研究报告肯定有一些不足,教师可适当地点评并指出,由于这些不足的存在,才能激发学生进一步地探索和研究。

研究性学习的优势在于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在探究问题时,让学生自主研究,尝试将新知识转化为已有知识以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研究能力得到了提高。

三、结语

历史教育作为教育,作为依托历史唤醒人对世界的意义和人本身生存的意义的领悟的一项活动,理应创建一种具有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的教学新模式。在历史学科开展研究性学习,是历史教学改革的尝试,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它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培养和个性的全面发展,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是当前教育改革的最强音,这也是素质教育的中心任务。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总是试图以教师的思维去代替学生的思维,教师总是想当然地认为:我是怎么想的,学生就该这样想。但事实上,是不可能的。虽然教师费尽心思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但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总是机械地“储存”老师教给他的知识,而不能灵活应用。研究性学习一改传统的以教师教为主的模式,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利于改变传统僵化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建立师生间平等关系、营造融洽民主气氛、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教与学的重心不再仅仅放在获取知识上,而是转到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上,使被动的接受式学习转向主动的探索式学习。

参考文献:

[1]代明.初中历史课堂探究性学习研究[J].新课程(中学),2017(11):19.

[2]徐少康.研究性学习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探索[J].好家长,2017(41):112.

猜你喜欢

研究性学习初中历史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灵活开展研究性学习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