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生个性化阅读

2018-06-13延瑞菊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8年6期
关键词:邱少云个性化课文

延瑞菊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实践是阅读的载体,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真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那么教师如何来改变现行课文教学那种“碎死万段”现状,培养学生个性化的阅读行为,使其具有独特的感受、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呢?

一、要让学生真实体验

目前的课堂已经难以听到朗朗的读书声了,这违背了语文教育的特点。新课标所倡导了新的教育理念,阅读实践的根本就是要在教师指导示范下解放学生的“嘴巴”,给学生充分地读书机会,让学生充分地、自主地、独立地读。课堂上需要各种形式的读,集体读、小组读、个人读,大声读、轻声读、默读,特别是朗读、诵读、感情读,更能激发学生的阅读情趣,调节课堂教学气氛,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是理解和学好课文的基础,试想课堂上没有读书声哪来个性体验。

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时,我着重抓住了“为了整个班,为了整个潜伏部队,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这句话,通过个性化阅读的行为,让学生读出不同的内心感受,有的学生读得比较缓慢、低沉,表达自己为邱少云被烈火烧身时的悲痛心情,有的读得渐有递进、铿锵有力,体会出邱少云那种为了战斗的胜利宁愿牺牲自己的决心,这样的读,读出了个性,读出了情韵。

二、要让学生思维活跃

有实验发现:阅读过程中,用于眼睛移动的时间仅占5%,其余95%的时间全部用于思维。因此解放学生的“嘴巴”,不能一味地追求学生自读,教师还要放手让学生自悟,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咬文嚼字”,引导学生边读边想,在阅读实践中学会独立思考,自主地寻找问题的答案,独特地对课文的内容(包括字、词、句、段、篇等方面)进行细细品味,体现其个性特点。

但由于学生的生活阅历、知识水平、阅读实践有着个人特点,其阅读思维的角度、感受、体会是不会一样的。教师就是要在学生个性阅读的前提下,提出问题,培育学生这种各自的思维,激发学生的理性思考。

比如在教学《观潮》一课时,学生对“一线潮”的壮观景象产生了强烈的兴趣,纷纷提出这种景象是如何形成的疑问,而且表现出有必要加以弄懂的事态。我就让学生反复地阅读第一自然段的课文,抓住“江面很平静,越往东江面越宽……”进行思考,有抽象思维的学生能在头脑中形成一种潮水滚滚而来,由于江面越来越宽,才形成的“一线潮”奇观。有的同学干脆在纸上画出平面图,表现出“一线潮”的汹涌态势。这样的个性化阅读行为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三、要鼓励学生积极交流

课堂上难以听到学生朗读的声音,难以听到学生交流、表达的声音,更不要说那种争先恐后的发言场面。这是新课改面临的一个实际的、并且也最难改的事实,它涉及到教育理念、和教师教学习性。要改变这种现象,教师只有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给足学生交流的时间,大胆培养学生的课堂交流积极性,让学生充分地发表带有个人认识和个人情感的理解、体会和独到见解,积极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习语言,发展语言;培养思维,发展个性。

在《阅读的技巧》一书的前言中有这样一段话:“阅读是读者积极的活动过程,读者带入这个过程的东西,往往比他从课文中获得的东西更重要。”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组织的集体学习形式,也是学生主动说话、获得知识的阵地,能给学生提供一个施展自己才能的广阔的发言舞台,让学生说个充分,说出自己的体验和个性,说出一个绚丽多彩的明天。如学习《古井》的结尾:“多好的古井啊,它不仅为乡亲们提供着生命的泉水,还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学生通过朗读、思考和讨论,每个人有着不同的体验和感受,让他们充分地表达出来。通过交流,他们理解了“陶冶”,懂得了古井是怎样陶冶乡亲们的品格的,明白了要从古井身上吸取什么以及应该怎样做人。在这其中教师要学会欣赏和鉴别,给富有个性的解答予以赞赏,鼓励学生独到的见解,张扬学生的阅读个性。

四、要让学生尊重文本内容

每篇课文都有它的成文现实和时代背景,都表达出作者的一种或多种思想、情感,这是个很客观的现实。

阅读尽管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但是同时又是学生对文本的阐释和反应,由于小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生活环境相差不异,学生的这种对文本的阐释和反应,应该获得更大范围的认同,而不是一种纯主观、纯主体的反映,学生不可能想怎么样阅读就怎么样阅读,想怎么样理解就怎么样理解。

五、要让阅读效率提升

课堂教学及其效率是教育工作者一直孜孜探讨的一个课题,而且将永远探讨下去,语文因其特殊的属性,课堂的灵活性、多样性、多变性,使语文课堂更是显现出扑朔迷离、气象万千,一千個语文教师就会有一千种教法,一千种课堂,阅读教学尤其如此。但是现状却不容乐观,无效教学经常出现在我们的课堂中。比如,忽视文本,课堂上我们常常见到许多老师让学生快速阅读一下文本,然后老师就喋喋不休地进行讲解,或匆匆地让学生讨论,有时讨论简直不着边际;有些老师只把文本作为一个引子,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写法和语言,却让学生讨论什么人生观、价值观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甚至更有甚者,教学说明文,往往是讲解文本中的知识,而对文本怎样去介绍这些知识和说明文这种文体的语言不引导学生去体会,教学议论文,常常就是让学生明白文中的道理,而对怎样阐明这些道理以及议论文这种文体的语言也不引导学生去体会……不种好语文学科自己的那“一亩三分地”,却去耕耘诸如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甚至生物等学科的“地”。再比如,有些老师让学生合作学习,既没有主持人,也没有记录人,许多学生不是在那里发言、讨论,而是在那里搞小动作、讲小话,教师没有调控、管理的办法。再比如,几乎非常明白、学生可以马上回答的东西,教师却还要学生去思考、去讨论,把宝贵的时间白白浪费;或者提出一些大而不当不切合学生实际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发言,学生虽绞尽脑子也无法回答……这些都是阅读无效教学的表现。

学生在大量的个性化阅读行为的支持下,阅读教学将肯定会从立足文本向超越文本发展,所谓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教师有意识地在鉴赏上、在空白处、在批判教材中、在延伸课文内容里让学生超越文本,体现个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否则将丧失“阅读对话”的品格。

猜你喜欢

邱少云个性化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邱少云和他守望的城
烈火中永生
——献给邱少云
背课文的小偷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