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听力障碍学生德育教育水平的方法与建议
2018-06-13邓小凤
邓小凤
摘 要: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当今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一项工作,而听力障碍学生作为学生群体中比较特殊的一类对他们进行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更为突出。和正常学生一样,听力障碍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需要他们通过对道德原则进行理性的理解,并将这种理解转化为行为习惯。作为教师我们应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道德氛围,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同时在不同的学生群体不同的学生层次上教育学生,并开展与之相关的不同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接受德育教育。
关键词:特殊教育 德育教育 听力障碍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8)04-0208-01
引言
特殊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做好特殊教育也是对党教育方针的认真践行。这个特殊的群体也需要像普通学生一样具有道德,思想,才能和纪律。因此,对他们的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的教育的地位应该齐头并进。听觉障碍学生的思想道德形成要求儿童对道德原则有比较合理的认识和理解,并将其转化为行为习惯。
一、对听力障碍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作用
当今社会我们应该如何判断何为道德呢?所谓道德就是指衡量各类人的行为是否合理的标准。具体来讲道德就是规范人与人之间的行为、对话以及社会关系的一系列社会规范。在当今時代,能进行道德规范,行为慎独的人越来越少。甚至连许多知识分子都不会用道德准则来规范自己,尽管他非常优秀,十分有能力,但是犯法对他来说是却是轻而易举的事。因此我们可以从中看出,维护人民及其幸福生活,国家及其民族,以及全世界长期稳定的强有力的保证是道德规范。因此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尤为重要,特别是听障学生。
二、对听力障碍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为什么听力有障碍的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正常学生困难呢?这源于他们自身身体的缺陷致使他们了解知道的事情是有限的。所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人们往往会受事情的表象的影响,但有时候事情的表面现象并不能反应出事情的本质。对于听障学生更是如此,由于他们自身的缺陷使他们更加依赖于直观看到的表面现象,所以对于道德他们是很难去深刻理解的,而自身的缺陷也致使他们的理解是有限的。所以对于听障学生来说,德育教育时常会有许多的问题。因此关于听障学生德育教育的问题,我的总结如下:
一方面,在听障学生的日常教育中,都以日常的教授学科知识为最基础的。对于字面以及语言上的教学主要适用于大多的健康的学生。可是将这些知识用此类方法教授给听障学生的话,他们是异常的难以接受并且消化的。传统的课程知识对于听障的同学来说,是过于复杂,隐晦,难懂和过时。这样的教授便会导致听障儿童不理解道德,从而导致道德知识与他们的生活相分离。另一方面,一部分教师没有投入自己的全部热情到教学中,致使教学过程僵硬无趣,更有甚者从内心便鄙夷,瞧不起听障学生,这使学生与老师之间也有了很深的隔阂。
三、对听力障碍学生进行德育教育问题的对策
事实上,这些可爱、单纯的学生们也是有自己的优势的,他们的模仿能力以及观察能力要比普通学生强的多,因此他们学习事物的表面特征要比一般学生更容易。老师们应该运用正确的恰当的教育方式去挖掘他们的自身优点,使他们理解并且形成良好道德的重要途径。
1.言传身教,营造良好的道德氛围
听力受损的学生相对于普通学生来说,他们更加自卑,做事犹豫,而这是他们自身身体缺陷所造成的。这导致他们害怕别人的目光,从性格上开始变得懦弱、卑劣。同时,正因为如此他们对于其他人的态度和评价也是十分的看重,他们会关注其他人的一举一动,每个人的表情、动作,喜欢去猜测别人的心理,揣测别人的想法。由这点也可以得知,老师对学生的态度对于这类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是十分关键。如果老师的态度温柔表情和蔼,则更容易使学生放松,帮助他们打开心扉。日常教学以及交流中,禁忌讽刺、挖苦学生,体罚和打击学生更是不可取的行为。正常的儿童面对这些都会受打击,接受不了,更别说是用这些方式对待听障儿童了。综上所述,态度是教师教学的一个重点。另外,教师的言行举止也会给听障儿童带来很大的影响。普通学生可以从眼和耳获得知识,而听障儿童只能通过眼来了解。尽管这些孩子们听不见,可他们强大的观察力也使他们有足够的学习能力,老师的不恰当行为可能会造成他们的争相模仿,使学生们的行为也开始变得过激,形成不良的道德习惯,造成难以预料的后果。
2.开展多样教育活动,在学生玩耍中接受道德熏陶
德育教育的方法多种多样,我们可以将其掺和在各种游戏活动中。其中进行角色扮演就是比较可取的方法,让孩子们多多扮演生活中充满正能量的角色,比如警察、教师、医生、榜样模范等等,让他们向优秀的人学习,使他们自己从性格上变得更加积极向上。在日常生活中,注重感恩教育,培养他们使用礼貌用语的习惯,微笑待人,巧的妙运用您好、谢谢等词到生活中,使他们更注重礼仪礼貌、知恩感恩。听障儿童的道德修养不仅需要学校的引导,家庭的支持与培养也是十分关键的。只有双方配合,才会使道德扎根于儿童的记忆中。
3.因材施教,进行德育教育
年幼的听障儿童由于受到身体条件限制与理解能力低下的双重缺陷使他们在辨别是非的能力上十分的不成熟。这需要老师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指导和教育他们。对于年长的儿童,他们可能更容易意识到自己身体某方面的缺陷,并且产生自卑心理,而抑郁的心理很容易产生心理创伤。此时老师应该去安慰并且鼓励他们,让他们开朗起来,学会自强、自信地面对不幸,使他们学会正确评价自己的优缺点,这样的行为方法对儿童的健康成长有很大帮助。对于年龄较大的听障学生,老师应该更加注意学生的家庭环境并且鼓励他们,使他们拥有面对困难的勇气。
4.以正确态度对待听障儿童
教师的态度极大的影响学生的学习甚至是个人成长,教师不应过高或者过低的估计学生的能力,也不能一概而论的评价学生的未来。如果对学生要求过高,一旦他们难以达到要求,就容易形成自卑的心理,特别是听障学生。因此教师只有正确树立一个客观的衡量标准,才能更好地引导教育学生,从而推动听障儿童的德育教育的发展。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听力障碍学生的德育工作离不开教师的正确引导,我们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帮助孩子在实践中形成正确积极的生活态度,将道德观念转化为行为,从而提高他们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