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阶段高职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18-06-13黄明涛

中文信息 2018年4期
关键词:教育管理对策

黄明涛

摘 要: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实际需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不断的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它不但是落实我党的十七大重要精神,树立科学发展观的目标要求,同时也是当前教育理念的发展的新高度。文章通过分析当前高职的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对高职院校教育管理措施实施探讨。

关键词:现阶段高职教育 教育管理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8)04-0-02

一、当前高職教育教学管理的状况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尤其是近些年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院校自身发展的实际需要,高职教育教学管理也需要重新定位,不管是从管理理念上亦或是管理体系上都应该充分重视其发展。从我国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实际操作与应用能力来看,我国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等还存在诸多问题。

1.重视力度的欠缺

今年来,从人才培养建设方面来看,高职院校日渐出现了与其办学理念和初衷不符的现象。为了吸引更多的教育经費,增加院校的师资力量以及吸引更多社会生源就读本校,许多国内的高职院校一味只注重不断提高自身的资源,而是许多教育方面的管理流为形式。虽然这样并非有重大的差错,但是对于教书育人的教育机构而言,如何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人才,如何正对学生的差异化不断更新教育教学方法,如何针对社会需求培养有针对性的应用型人才才是现阶段我国高职教育关键之所在。

2.高职院校教育管理现代化水平较低

高职院校由于整体资源及教学侧重点的不足,让其盲目的走一条更加契合实际的发展道路,例如:给予学生实习机会、与社会企业之间相互合作等。这种创新谋求高校与社会人才供需市场结合的方法并为出现根本性问题,然而由于过于强调社会化和市场化,造成了高职院校在教育管理本身上出现了较多漏洞。而这些漏洞却并为引起高校的重视,从而造成了高职院校教育管理现代化水平与社会不同步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高职院校专业化、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战略规划的发展,并极大降低了高职院校教育实践环节的功能性作用[1]。

3.教育管理方式和方法较为落后

当前,部分高职院校盲目跟随其他院校方法走校企合作、提供实习机会等自认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而并非切实考虑到自身教育资源和学生差异性。这种所谓的实践创新方式将高校与社会人才需求结合的方法虽未存在根本性不妥,但是过于侧重社会和市场会从一定程度上对高职院校教育管理产生各式各样的漏洞。这些问题漏洞未得到重视,必将会导致高职院校发展水平与社会需求无法达到统一,不利于达到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反而不利于高职院校教育实践目的的完成。

4.高职院校的教学形式相对较为单一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学习者因为自身基础问题导致很多内容的学习出现不扎实等情况,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也有很多问题,比如学习较为吃力,学习中遇到部分相对较为专业的问题很难真正意义上的理解吃透,在加之部分教育者因为教学方法相对较为陈旧,导致学习者学习效率跟不上学习的进度。

5.我国部分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相对较弱

在实际的教育与教学过程中,尽管我国政府对高职院校的投入都相对较大,但是因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很多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往往也跟不上学校发展的脚步,教育教学体系也制约了其教育者在岗位的发展。所以,在实际上的师资力量问题上,高职院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从主观与客观角度多分析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的发展实际,从多角度提升教育与教学的整体质量。

6.制约我国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发展的主要问题是体系与机制问题

在一个相对较为封闭的大环境下,教育教学改革本质上就是体系的改革,在我国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过程中,很多学习者对学校以及教育者的教学评价体系较为模糊,从大背景看我国很多高职院校都或多或少的存在这一的教学评价体系落后等问题,也正是因为评价体系落后导致很多学习者以及教育者仍然沿用较为传统的学习与教育方法。部分高职院校对学习者学习成绩的评价还集中在传统的理论学习上,忽略了对学习者动手能力的评价,这是我国教育教学改革,尤其是高职院校改革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二、对高职教育管理提出的对策与建议

1.提升对高职院校教育管理的重视程度

高职院校作为全日制高中的重要补充,其更加程度的满足了当代青少年的求学需要,并在人才培养的基础上更加契合每个学生未来的发展实际。为此,鉴于高职院校在整个社会人才输送链条上的重要作用,高职院校也应当逐渐重视教育管理水平在整个高职院校办学声誉提升的重要性,并时刻以学生为整个学校的办学主体,以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为根本目的,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特色充分的发挥出来。

2.提高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力度

作为全日制高中的重要补充教育方式,其教育管理应更加满足学生的实际学习诉求,提供学生未来进入社会实际发展需求。在社会人才培养市场上,高职院校作为这一人才发展环节上重要的一部分,高职院校在办学声誉上应更加重视高职教育管理的方式和方法。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首要环节,将学生视为办学的主体,充分发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特色目标。

3.将高职院校教育管理方法与科技手段有机融合在一起

当今社会,计算机技术与互联网技术不仅在商业领域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对于教育行业而言也存在不容忽视的作用。对于高职院校教育管理而言,学校不仅可以通过建立电子学档提高学校的教育管理水平和效率,还可以提升学校整体信息化水平;同时,借鉴信息化、科技化的飞速发展,建立虚拟实践基地,培养高校内的实习实训基地,让每个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之下,充分真实地体验到社会实践,进一步加强高职教育的管理水平和实践水平。

4.建立高职院校高效的人才管理团队

对于高职院校师资队伍而言,如何提高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管理水平,如何将每位老师所带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与教师绩效有机合理地挂钩起来也是提高高职教师人才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积极健全教育管理机制,培养高素质教育管理人才,从而有助于增强现代化的教育管理水平。

5.多角度全方位把握教育教学改革

首先作为高职院校自身,应该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建立健全完善的教育评价与管理体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原则,要从人的角度出发,从教育者以及学习者的角度多思考问题,教育的主体实际上就是学习者,只有学习者在学校能够真正学到东西,才是教育的成功所在。不断建立健全学校的评价以及管理体系,从多个角度把握好学校发展的方向,让高职院校的学生能够真正学到东西,学有所用。

6.加大对高职院校的扶持力度

教育教学的扶持不是简单的资金的扶持,而应该从制度与体系上保障高职院校的实际发展,这其中包括软件与硬件的扶持,要提升高职院校的整体硬件水平,同时要从多个角度出发,多引进一批教育水平较高的正是老师,同時从管理角度看,要多深入了解学校相关的管理措施,从管理的角度把握好学校整体管理水平。高职院校的整体管理水平不但是对学习者的管理,同时还应该包括对教育者的管理,需要从多个角度把握好高职院校的整体发展,同时尽可能的注入更多的资金方面的扶持力度。

7.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在教育教学不断普及的今天,高职院校的必然是一个专职化人员培养的重要场所,所以从现阶段来说,教育管理应该从多个角度把握好自身管理水平,作为高职院校还需要从以人为本的教育与教学管理理念,不断增强学校的发展的凝聚力,积极有效的发挥好学校管理在在教育管理中的推动作用。尊重学生的发言权,同时也要最大限度的发挥出学生在学校主人翁的地位[2]。

8.注重学生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应用

高职院校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实施,要将学生作为中心,充分重视学生的地位。将学生作为服务的主体,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部门,要将学生为本的理念在工作中充分的融入和体现,为学生的更好发展创造有利发展空间。在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以及对学生的管理工作实施方面,就要充分重视学生为主的思想,管理人员在管理工作中能树立服务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这样对学生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实施就提供了有利条件[3]。

9.加强学生网络管理以及教育管理的结合

为促进学生教育管理水平的提高,就要从多方面加以重视。新技术的应用对学生的思想影响比较多,多元化的思想对学生正确价值观以及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树立就有着影响。在此就要加强对学生的网络管理,同网络服务专栏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引导,将服务和解决作为重要方法,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也能通过网络对学生实施有效的管理,为管理效率提高提供了技术支持。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上文的研究能够发现,高职院校教育管理水平的提升与其办学整体质量的提高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高职院校作为向社会输送应用型、专业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其更应当不断契合时代要求、把握市场动态,积极为社会输送具有综合素质与优秀才能的现代型人才。在本文中作者在对国内高职院校教育现状及其中存在问题开展研究基础上,对提升高职院校教育管理水平提出了较为可行性的对策与建议。利用本文研究作者谨此希望能够为国内高职教育管理水平的提升带来帮助,并为社会输送更多优质的人才做出自身贡献。

参考文献

[1]管勇生.河南省部分实施体育教学俱乐部模式的普通高职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5,12:127-130

[2]刘莉莉.以人为本思想下的高职教育管理模式探究[J].管理观察,2016(31):153-156.

[3]丁淑芳.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7.

猜你喜欢

教育管理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关于职工队伍稳定的认识和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ERP系统在成人教育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现代高校教育管理若干问题的思考
GIS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