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的配置
2018-06-13冯绍孟
冯绍孟
摘 要:在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深入的进程中,我国的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城市绿化建设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政府对园林城市建设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园林绿化植物种植是园林建设工程中的重要内容,本文对生态园林建设过程中的植物配置原则、技巧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园林植被搭配水平,促进园林植被健康生长。
关键词:园林绿化 植物种植 植物配置 技术管理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8)04-00-02
引言
现代园林建设成为我国城市建设过程中的重点内容,在园林施工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对植被栽培和養护技术的管理,结合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理念,对园林建设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进行解决,提高园林植被的多样性和园林景观层次水平,并且结合生态环保目标开展园林建设,提高生态效益。其中植物的配置和选择是生态园林设计和建设过程中的重点,为了不断提高植被生长水平,需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植被,并且对植被进行有效配置,以提高生态园林景观的建设水平。
一、生态园林植物配置的作用
1.提高园林景观的观赏性
植物是生态园林建设过程中的载体,通过植物的合理搭配可以给人们呈现良好的视觉景观,而且植被会影响人们对生态园林建设水平的第一印象,良好的植物配置规则可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激发人们的参观兴趣,从而带动生态园林更好的发展,使得生态园林景观的观赏性不断提升。
2.促进植物更好地生长
植物的生长与外界环境之间有十分紧密的联系,尤其是气候条件、土壤环境,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最大。良好的环境可以提高植被的生长水平,在生态园林建设过程中要对植物进行科学合理地配置,根据植物的生长规律合理配置各种植物,可以让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产生相互依存的关系,例如可以将一些寄生植物配置在适合其生长的树木旁边,可以促进植物更好地生长,从而实现生态园林景观的发展,促进生态环境保持平衡。
3.节省资源
在生态园林景观配置过程中,按照一定的规则对植物进行搭配,可以有效节约资源,比如土地资源是生态园林建设过程中考虑的重点问题,将一些高矮层次不同的植被搭配在一起,可以充分利用土壤资源和空间资源,另外,不同的植物构成了一个平衡的生态系统,在生态系统内部也可以促进水肥等各种资源的均衡应用,从而减少资源浪费和污染,真正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实现生态园林建设的目的。
二、生态园林植物配置的原则
1.协调原则
在生态园林植物配置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则就是协调,协调不仅仅指的是视觉效果上的协调,更是植被的生长特性之间的协调,是生态系统内部的协调。植物是不能离开环境生长的,植被的整体构造和周边的环境、生物、建筑等,也应该要保持协调。通过合理的植物配置,可以使得人们在生态园林景观中感受到一种和谐的氛围,从而实现心灵和身体的双重放松,给人们带来十分愉悦的精神享受。
2.韵律和节奏感原则
植物的配置与环境有很大关系,可以说,环境直接决定了植物的配置效果。在进行植物搭配时,必须要根据不同的环境进行植物配置,例如在相对宽敞的地方,则可以种植一些体积较大的树木,在面积较小的地方则应该相对减少植物的数量,避免种植大体积树木,改种灌木或者花草。
3.统一原则
统一性是植物配置过程中考虑的重点,在对植物进行配置的时候,应该要观察周围的环境,根据植物的品种、生长特性、颜色等因素进行综合配置。在同一个地方可以种植多种植物,但是植物的风格必须要统一,确保植物景观看起来和谐统一,避免植物配置过程中的杂乱感。
4.均衡原则
植物的整体长势以及枝叶发育情况是不相同的,因此带给人们的感受也不相同,枝繁叶茂、体积比较大的植物往往会给人带来安全感和厚重感,一些体积相对较小的植物或者花草则给人带来轻松的感觉,而且花草的颜色比较鲜艳,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营造一种愉悦、轻盈的感觉。
三、生态园林植物配置方法
1.科学的规划与设计
科学设计是园林绿化植物种植的基础和前提,在栽培之前就要对植物的种类进行明确,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展植被种类选择与规划设计。设计人员应该要根据城市园林绿化要求对园林结构进行设计,体现出植物的实际功能、绿化效果以及植物性质,对植物布局进行优化。例如在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要注重对乡土植被的应用,结合乔木、灌木、地被、草坪等,设计出层次丰富的园林景观,并且根据生态科学要求对植物进行配置,将常绿植物和落叶植物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和谐的景观环境和生物群落,满足不同植物的生长条件,并且提高植被的多样性。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乔木和灌木都是不可或缺的植物,以本地为例,乔木主要用于街道绿化过程中,以行道树为主,其主要的作用是为了在夏季给人们提供遮阴场所,而且可以美化街景,本地的乔木品种主要有云南松、国槐、合欢、垂柳、白蜡等。灌木则主要用于分车带以及人行道的绿化,可以达到减弱噪声、遮挡实现的功效,在对灌木进行配置的时候应该要注意选择枝叶丰满、树形完美的灌木,但需要注意的是要防止花过于繁多对行车以及行人带来的影响,尽量选择无刺或者少刺的植物,叶色有变化更好。本地的灌木植物的主要有大叶黄杨、月季、紫薇、丁香、连翘、榆叶梅等,这些植被的生长性能较好,适应性强,适合本地栽种。
2.以季节为参考因素对植物进行配置
在生态园林的建设过程中,植物的配置必须要保证多样性,同时要保持独特性,以防出现千篇一律的园林景观效果。植物的配置是在对植被种类的多样性进行充分考虑的基础上衡量植物的价值之后产生的,而且要根据植物的特点来营造层次不同的景观。在配置植物的时候可以以季节为一个重要的参考因素,做到每一个季节都有花可观、有景可赏,防止生态园林由于季节变换而导致景观消失的现象。比如桃花、银翘等适宜在春天种植,木槿适合在盛夏时期观赏,油松可以在冬季给人们提供观赏景观。因此在植物配置过程中要根据不同季节的气候条件,选择适宜不同季节的植物,实现生态园林的多样性。
3.观花以及观叶植物并存
在生态园林造景过程中,单纯的花或者树都会让生态园林景观显得单调,不适宜观赏,观花植物和观叶植物相互搭配,才是生态园林植被配置的关键。当前生态园林中有很多花木叶色极其漂亮的树种,比如枫树、银杏等,这些树种在特定的季节就会展现出最美的一面,其叶子会呈现特殊形状,在这些植物的附近可以搭配观花植物,让观花植物和观叶植物之间相互映衬,延长观景时间。
4.注意园林造景中的艺术手法
在搭配不同植物的时候,不仅要考虑植物的生长特性,还要考虑植物的艺术性,从提高生态园林景观艺术性的角度出发对各种植物进行配置。形成一个层次鲜明的生态园林。在造景过程中可以应用多种造景方法:
第一,对比和衬托手法。利用植物的高低、姿态、叶形、叶色、花形花色等,产生强烈的对比关系,从而产生艺术效果,衬托出植物的美。造型手法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公园环境中,因为本地气候适宜,适合多种花卉植被生长,所以在公园造景中植被数量也比较多。如城市公园中一般都有樱花、白玉兰、桃花、腊梅、紫薇等品种,不同的品种在不同的时期开花,春天白玉兰、桃花盛开,冬天腊梅盛开,给人们带来不同的视觉感受,而且腊梅、玉兰等花还有芬芳气味,可以给人们带来良好的体验。
第二,动势和均衡艺术手法。动静结合是实现生态园林景观和谐统一的一个重要途径,在配置植物的时候还可以借助动势和均衡艺术手法,对植物的姿态进行利用,比如有的植物长势中规中矩,如石楠、臭椿等,有的植物长势比较夸张,有一种动势,如松树、榆树、合欢等,在搭配植物的时候就可以考虑植物在不同的生长阶段以及在不同季节中的变化,将动势植物和静态植物组合起来。
第三,起伏和韵律艺术手法。韵律感不仅是音乐的特征,在园林造景过程中也有韵律这个概念,进行植物搭配的时候应该要注意起伏和韵律感,做到高低搭配,有起有伏,避免整个园林景观呆板。
第四,层次和背景艺术手法。为了克服生态园林造景过程中的单调,在园林植物搭配过程中应该要以乔木、灌木、花卉、地被植物等为主,进行多层次配置,花色和花期不同的植物可以相间分层配置,使得植物景观更加丰富多彩.
5.注重地方特色
在园林植物配置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对本土植物的应用,而且要结合城市的风格、发展情况等进行科学配置,从而使得园林植物体现出地方特色,而且只有融合了地方文化特色、体现出地方风格的城市园林景观,才能提高园林绿化的品位。由于当前城市发展十分迅速,城市的空气污染严重,土壤理化性能较差,所以对植物的生长产生一定影响,引进外来植物的时候如果没有做好科学论证和研究,则很有可能出现植物在新城市“水土不服”的现象。所以在生态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尽量选择乡土树种,大量的乡土树种不仅能较快地产生生态效益,而且也能体现出地方特色,将生态学和美学结合起来。
结语
综上所述,生态园林建设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点内容,对于改善城市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生态园林景观建设过程中,植物配置是关键环节,科学合理地配置植物,可以提高植物的生长水平,促使生态园林景观更和谐,形成稳定的生态系统。园林建设需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结合农业、林业、水产养殖业、艺术性学等多个领域,使得生态园林景观植物的选配更合理,而且能够进一步提高生态园林景观的艺术性。
参考文献
[1]李茂才.生態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分析探讨[J].中外建筑,2008(09).
[2]蒋煜培.关于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的原则与方法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0).
[3]刘红,邹凤云.浅谈生态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方案[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2).
[4]刘敬聪.浅谈城市生态园林设计的植物配置方法[J].科技信息,20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