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数字化及其在图书馆的运用研究
2018-06-13王珑
王珑
摘 要:全国古籍普查工作已基本結束,古籍受损情况在此次普查中有全面了解,面对古籍的现状以及藏与用的矛盾,数字化的方式将在古籍整理、开发中成为重要手段。北碚图书馆作为一个基层图书藏有古籍10余万册,从建馆至今一直积极探寻古籍保护方法,从中积累工作经验。在现今数字化过程中如何更好的保护与利用古籍,本文将对此提出一些思考。
关键词:古籍 数字化 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8)04-00-01
一、北碚图书馆数字化工作实践
北碚图书馆历来注重对古籍管理与保护。从早期的防虫、防蛀、防火、防潮,对破损古籍的修复一直被列为工作重点。随着新馆的改造,书库的改善,古籍在新馆内得以恒温恒湿、樟木书柜等有效措施保护。我馆在做好古籍收藏、保护工作的同时,为更好解决古籍藏与用的矛盾,开展古籍数字化工作实践。
1.制作古籍书目数据库
2007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古籍普查登记工作,为建立中华古籍综合信息数据库,形成中华古籍联合目录开展前期工作。当时我馆便开展古籍普查工作,历时多年完成《全国古籍普查登记目录》,并于2017年出版《全国古籍普查登记目录/北碚卷》。在此之前,我馆古籍分类存在多个体系,如四部分类法、王云五分类法、刘国钧分类法等,所用目录均为图书馆前辈们早年对古籍整理,将其题名、出版年代、著者、版本、存卷等信息记录于纸质卡片上,分别按照各个分类法按序排列。现今,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完善普及,我馆也建成了北碚图书馆古籍书目数据库,利于自身管理的同时方便读者通过古籍关键词进行查找。
2.制作地方志全文数据库
2011年,文化部、财政部发出了关于实施“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的通知,旨在“十二五”全面提升图书馆服务水平。古籍数字化作为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重要内容,成为该工程建设与推广的对象之一。【1】在数字化进程中,北碚图书馆也紧跟时代步伐,结合实际积极探寻适合自身条件的古籍数字化方式。2016年在财政的支持下我馆得以专项经费针对馆藏古籍中的地方志进行全文数字化。
二、北碚图书馆古籍数字化工作方向思考
古籍是中华民族创造的重要文明成果,是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一脉相承的历史见证,也是人类文明的瑰宝,古籍含有的历史价值、文献价值、艺术价值都彰显其无与伦比的珍贵性。由此推之,在未来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中,古籍数字化将扮演着越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数字资源数量增长的关键因素。【2】发展数字化是不可阻挡的趋势,但基于现存的困难,我馆在开展古籍数字化进程中采取“摸着石头过河”的方式,广泛摄取其他馆的先进工作经验,学习先进技术,逐步开展数字化工作。
1.根据现状分析,选定数字化对象
要充分发挥古籍所蕴含的价值,便是让更多的人关注它,从中获提炼出新知识,从研究的角度发掘一手的资料,使这些古老的书籍焕发新的生机。通过对古籍的数字化过程,我们可以在古籍使用与保护间找到一个较好的平衡点,这也是解决现阶段古籍藏与用之间矛盾的有效途径。【3】因此有选择性、针对性的对古籍进行数字化显得尤为必要。北碚图书馆现藏古籍10余万册,要对所有古籍进行全文数字化将会成为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而有针对性的对一部分需求量大的古籍进行数字化将会缓解古籍现阶段的矛盾,同时利于我馆对古籍数字化工作的探究与实践。因此根据现状分析,研究数字化对象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以读者为对象,古籍借阅读者从事各个领域,所研究对象各不相同。以我馆为例,临近西南大学、重庆自然博物馆等诸多学术机构,同时北碚作为抗战时期重要文化迁建区,历来对文化的重视,使得地方志、专门史等古籍借阅频繁。因此针对各行各业的读者提供古籍借阅,以读者为重点进行调查研究,对借阅使用频率高的古籍优先进行数字化。(2)、以古籍为对象,由于现藏古籍版本年代不同,使用的纸张、印刷装订技术不同,入藏时代、收藏保管方式不同,以至于古籍珍稀程度、受损程度皆有不同。其中,《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是文化部组织评审、国务院公布的国家珍贵古籍目录。有学者提出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中的古籍进行数字化,有利于学界对珍贵古籍的研究利用,有利于社会大众阅读丰富的文化典籍,对珍贵古籍原件的保存起到关键作用。
2.重视版本,确保古籍数字化质量
中国有6000年的文明史,图书作为重要的标志文明的牌记,与中国古老的文明社会并驾齐驱发展,从壁石、钟鼎、竹简、尺牍、缣帛到纸张,无一不向社会传播文明,传递知识。古籍在出版、流通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本子,即为“同书异本”。但久经改朝换代、天灾人祸,能保留下的古书并不多,足见古籍的珍贵性。张之洞曾说过“读书不知要领,劳而无功,知某书宜读而不得精校精注本,事陪功半。”由此可见古籍版本的重要性。查阅古籍版本对于整理古代文化遗产,读书治学都具有重要意义。历来学术界对古籍的珍本、善本存在一定的争议。然而不论珍本与善本乃至于普本,其保存至今皆有价值。其特有的文物价值、文献价值与艺术价值都值得我们不断研究发掘。宋效先老师曾指出“珍本是比较稀见或比较珍贵之本,善本是凡内容有用,流传稀少,校刻精良,具有文物、学术或艺术价值之本。” 因此面对年代久远、罕见的珍本;内容别具一格的善本在古籍数字化进程中,应该有轻重缓急之分,理应将珍本、善本应作为当前数字化工作的重点。以我馆为例,入藏古籍较为珍贵的有:宋元明递修版《致堂读史管见》、明《大藏经》、清抄本《金粟诗草》、芸叶庵六色套印本《杜工部集》等等。相较于这些较为稀少珍贵的版本,尚有8余万册的普本,要同时开展数字化这将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工程。于是我馆在2010年起开展有针对性的保护计划,与中华书局合作出版《北碚图书馆精品图录·古籍卷》、《北碚图书馆精品图录·艺术卷》、《北碚图书馆精品图录·文献卷》;宋拓本《圣教序》;《北碚图书馆馆藏地方志珍本丛刊》。并将馆藏珍本、善本分为近期、长期保护计划,在重视古籍版本的同时,确保数字化质量。
结语
古籍数字化是古籍保存、整理和利用的趋势,也是数字图书馆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面对古籍藏于用的矛盾中,数字化将是解决有效途径。作为基层古籍保护者,我们有责任保护创新对待古籍,使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源远流长、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梁爱民 陈荔京 古籍数字化与共建共享[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2:108-112
[2]梁爱民 陈荔京 古籍数字化与共建共享[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2:108-112
[3]王德朋 基层图书馆古籍数字化工作实践与思考[J]. 江苏科技信息,2016: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