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学习共享空间之雏形建设
2018-06-13谭子贵
谭子贵
摘 要:针对部分院校图书馆发展不平衡的现状,笔者通过对学习共享空间概念的阐述,提出共享空间雏形搭建的环境需求,以及制定的管理和服务切入点等,促进其思考,是否可以利用有限的资源进行试探性的雏形建设。
关键词:学习共享空间 雏形建设 服务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8)04-00-02
一、引言
自第一个信息共享空间开放以来,国内不少图书馆都在依据自身的馆藏和设施,结合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等,来设想和构建适合本单位的信息共享空间,向读者提供资源的自由开放获取服务。如今依托更加现代化的馆藏资源、硬件设施以及技术,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的内涵已经慢慢的演变,在秉承自由开放获取的基本思想不变下,信息共享空间在高校图书馆中已逐渐向学习共享空间拓展,以便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服务,为读者创建一個能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和达成学习目标的共享场所。基于各个区域图书馆发展极不平衡的现状,本文尝试以探讨学习共享空间雏形建设的方式,简单阐述笔者一些建设及服务流程的观点,促进其思考是否可以利用有限的资源进行试探性建设。
二、学习共享空间的概括
“空间”是一个相对概念,反应物质在不同的环境和条件下,客观存在的形式,院校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即包括物理环境,也属于读者和管理人员思想和理念的集合,它可以作为资源的载体和应用场所。读者在完成各个阶段课程目标的学习活动中,模仿而“学”是基本技能,思变而“学”是一种技巧,个人的学习能力受先天因素影响,难以短时间内改变,但学习技巧通过不同的方法或手段,可以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学习共享空间”中“共享”需要协同合作,我们可以把它比拟为连通“学习”与“空间”的一座桥梁,而处于不同的“空间”环境和条件下,“共享”通过协同合作的模式可以改变“学”的方式。于是对于“学习共享空间”笔者将其理解为,以现有的软件资源和硬件设备为依托,思考各种有效手段的整合,给读者提供专业技能知识学习的一站式服务场所。
三、如何进行学习共享空间的雏形建设
1998年时任教育部副部长周远清同志,阐述人才培养模式,实际上就是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以及实现这些培养目标的方法或手段。笔者认为学习共享空间也属于实现培养目标的一种方法,作为标准课程体系之外提供另一种更加注重自学与实践的学习平台。
学习共享空间首先会把兴趣当成读者最好的老师,让读者自由选择学习的目标和方式,同时为读者在服务范围内提供系统性培训课程资源,制定规范化的学习进度参考。
读者技能运用体系的形成和完善,是以标准课程体系中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理论为基础,利用课余时间不断的去实践和积累。而学习共享空间通过资源的有效整合,让读者自由索取个性化的服务,来催化学习效率,从而缩短读者达成学习目标的时间,辅助塑造读者在校学习期间专业技能运用体系的初步成型。作为读者的第二课堂学习共享空间的运作模式,可以培养和提高读者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后期转入社会适应不同的工作需求注入活力。
1.建设环境和条件
1.1实体环境的组成
图书馆作为学校文献信息流的整理和传递部门,对于读者的学习具有较强的辅助性,因此笔者认为图书馆是学习共享空间最理想的构建场所。然而建设初期总会遇到各种困难,选址、装潢、设备等,每一样都需要仔细的斟酌和实施,建成后还需要持续的投入管理和服务。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实体环境的建设,受限于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因素,出现某些项目经费短缺这是常态,所以装潢设计指标所占的经费比重不能太高,能做到读者身处其中,声音、光线、温度、空气、气味、色彩等让其感觉舒适便可,太过奢华的装潢有时候也容易分散某些读者的注意力。雏形建设阶段应用类型的硬件例如书架、沙发等可以精简,但由于学习共享空间是现代化的产物,试验设备、专业技术书籍、通讯设备、计算机以及其卡位等,这种与学习直接相关的基本硬件是构成的首要因素,所以共享空间里面的布置,尽量丰富与学习直接相关的基本硬件,做到科学的区域分工,满足自主学习的实际需求。
1.2学习系统环境的搭建
共享空间学习系统环境的完整构成,由硬件作为具体支撑,同时体现在工作人员的管理和服务水平上。学习系统环境的搭建可以依托于当下计算机操作系统,集成已购买的数字资源、免费的网络资源、软件工具、技术论坛等链接应用,不需要专门开发学习系统应用软件。不同的院校拥有的经费以及所面对的读者都不在同一个层次上,因此学习系统环境的雏形建设阶段,可以借鉴已经成熟运行的案例,但要防止先入为主的思维固化自身的建设模式。我们搭建出来的平台资源目的不是为了占领市场,而是向本校读者提供有需求性的服务,学习系统环境的集成资源要能真正切入读者的需求,尽量避免陷入功能及样式的同质化局面,注重管理使资源和设备简单、便利、实用。雏形学习系统环境构建如下图1所示。
2.初步运行方法
2.1服务流程制定
高等教育的三大支柱,教师队伍、图书馆、实验室,共同支撑着高校的办学水平与质量,图书馆作为学习共享空间最理想的构建场所,可以将其延伸到各个院系,与各个院系之间进行协同合作,建立单独指导、专题讨论、读者互助、协作研究等各类管理人员,资源与师资互助在同一个平台上充分凝聚教学与资源优势。向读者提供特色的数据库服务、文献传递、学科服务、实验室等服务,丰富读者的第二学习课堂,及时满足读者的个性化服务需求,促进各个院系读者自主学习效率的提升。例如与院系共同协调提供整套教学课件、专业技术书籍,提供完善的自学视频、数据库资源服务等。读者进入学习共享空间,目标是掌握某一门技术体系门槛,共享空间的资源和服务在能满足读者学习需求的情况下,可以给读者制定的服务流程如下图2所示。
2.2服务管理的切入点
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服务管理水平的高低,体现在读者对服务质量的预期同其实际体验到的服务质量进行对比评价,让读者所体验到的服务质量水平高于或等于读者预期的服务质量水平。
迪斯尼道路建设中提前播种草坪的经典案例,提示我们人性化是艺术最高的体验。规划铺设出来的是研究性思维产出的成果,被大众踩踏出来的总会有实用捷径之道,两种方式投入的人力物力成本都不同。对于图书馆来说也许我们没有充足的人力物力,然而学习共享空间从不缺乏自由的情怀,呵护这份情怀随时欢迎读者到此集思“铺路”,路有了希望就变得更加充实。同时有了“路”就有了先行者的足迹作为参照,后来的读者才能更加节省时间踏出第一步。作为管图书馆管理员,我们的知识面永远也无法覆盖完所有的学科,另外管理人员不足,这是大多数图书馆都存在的现状,所以我们的服务和管理,重点是否可以放在维护那些已经铺好的“路”,给一些具有特色的“路”做好路标,同时做好人文理念传承的宣扬。
四、结语
学习共享空间为读者提供了信息交流功能,完成实体环境和信息资源的适度集合,运行理念是一届一届的传承,人文气息通过积累而雄厚,它与目前流行的网络授课系统不同,网络授课系统是依托互联网的发展而兴起的一种新型教育方式,随时随地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的影响,但它总是缺乏一点人性化的沟通。学习共享空间雏形建设阶段,做不到完全自由的开放进入,因为技术学习需要时间的持续投入,如果面向讀者完全开放,将受限于资源和条件的不足,很难产生想要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任树怀,盛兴军. 学习共享空间的构建[J]. 大学图书馆学报,2008,(04):20-26.
[2]林锦钊. 应用型高校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建设探讨[J]. 高校图书馆工作,2015,35(05):56-58.
[3]査志强. 大学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建设对策[J]. 图书馆学刊,2014,36(03):72-74.
[4]任树怀,盛兴军. 学习共享空间的构建[J]. 大学图书馆学报,2008,(04):20-26.
[5]封洁,邓莹婷,李秋实,刘巧园,司莉. 高校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建设分析——基于“985”高校图书馆实证研究[J].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4,26(01):123-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