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
2018-06-13
书香虫:端午节到了,插艾叶,吃粽子,赛龙舟,可真热闹!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此外端午节还称“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等。
百晓生:书香虫,你知道吗?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还有一个凄美的故事哦,我说给你听听。
端午节的由来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赴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liàn)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后来发展成棕子。
以后,每年的五月初五就为端午节,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百晓生:宋诗的“开山祖师”梅尧臣写了一首这样的诗——
五月五日
宋·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衰不容。
何嘗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百晓生:唉,可怜的屈原,英雄一去不复返呀!但他的爱国精神已永垂青史。
这首诗说屈原已沉江自杀,楚人为他的不被容纳而悲哀,哪里能制止谗言,只不过试图驱赶蛟龙罢了。没有消除屈原生前的憾恨,反而追寻他死后的遗踪,只留下碧绿的沅湘水,倒映着山峰的影子。
百晓生:端午节的习俗可真不少,许多习俗还是我们熟知的哦。
我国民间过端午节,庆祝活动多种多样。
赛龙舟:相传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屈原投江死去,便划船追赶拯救。
端午食粽:粽子,又叫“角黍”、“筒粽”。
佩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
悬艾叶菖蒲: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