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月二 龙抬头

2018-06-13

小天使·五年级语数英综合 2018年3期
关键词:房梁玉帝龙王

书香虫:百晓生,填仓节过去,马上就二月二了耶,二月二,龙抬头。

百晓生:你也知道“二月二,龙抬头”?

书香虫:呵呵,略懂皮毛,略懂皮毛。

百晓生:那你知道“二月二,龙抬头”的由来吗?

农历二月初二,是中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在二十四节气之一惊蛰的前后。“惊蛰地气通”,自此大地回春,万物复苏,蛰伏的昆虫开始出土,各种动物恢复了活力,传说中的龙也从沉睡中醒来,就要抬头升天,布云兴雨了,民谚有“二月二,龙抬头”之说。

相传,武则天当了皇帝,玉帝便下令三年内不许向人间降雨。但司掌天河的玉龙不忍百姓受灾挨饿,偷偷降了一场大雨,玉帝得知后,将司掌天河的玉龙打下天宫,压在一座大山下面。山下还立了一块碑,上面写道: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要想重登灵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

人们为了拯救龙王,到处寻找开花的金豆。到了第二年二月初二这一天,人们正在翻晒金黄的玉米种子,猛然想起,这玉米就像金豆,炒开了花,不就是金豆开花吗?于是家家户户爆玉米花,并在院里设案焚香,供上“开花的金豆”,专让龙王和玉帝看见。龙王知道这是百姓在救他,就大声向玉帝喊道:“金豆开花了,放我出去!”玉帝一看人间家家户户院里金豆花开放,只好传谕,诏龙王回到天庭,继续给人间兴云布雨。

从此以后,民间形成了习惯,每到二月二这一天,人们就爆玉米花,也有炒豆的。

百晓生:书香虫,二月二出门踏青,也是别有风味的哦,要不,咱们也出去走走,感受一下春意?

书香虫:好,我也正有此意!走吧!

踏 青

唐·白居易

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時生。

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

书香虫:哇,好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看来大诗人白居易也挺喜欢踏青呀!

百晓生:嗯,那是当然,且听我细细道来……

二月二日新雨初霁,小草和田畦里的菜都发出了嫩芽,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而十字津头一群身着轻衫牵着细马的少年正徐徐走着。这首诗描写惊蛰时分贵族青年出门踏青的景象,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写人。

书香虫:趁着二月二,我得去理个发。

百晓生:这也是个习俗,书香虫,偷偷告诉你哦,其实二月二还有许多有趣的习俗哦。

关于二月二的中国民间谚语还真不少,像“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和“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等,都说明二月二有着许多民俗活动。

祭龙:每年的这一天,人们都要到龙神庙或水畔焚香上供祭祀龙神,祈求龙神兴云布雨,保佑一年五谷丰登。

撒灰:撒灰,所用之灰,一般是柴灰,也有用石灰或用糠的。具体做法,各地不同,大致为:将灰撒在门前,谓之“拦门辟灾”;将灰撒在墙角,意在“辟除百虫”;将灰撒在院中,作大小不等的圆圈,并象征性地放置一些五谷杂粮,称做“围仓”或“打灰囤”,以祝丰年;将灰撒在井边,呼曰“引龙回”,以求风调雨顺。

熏虫:进入农历二月,天气渐暖,各种昆虫开始活动,所以二月二这一天,人们纷纷摊烙煎饼,燃烧熏香,希望凭借烟气驱走毒虫。

击房梁:用木棍或者竹竿敲击房梁,以惊走蛇、蝎等毒虫,毋使为害。有的地方流行敲击炕沿,目的与敲击房梁相同。

理发:传统民间有种说法,曰:正月剃头(理发)死舅舅。此说虽无根据,也很荒谬,但影响却极深,因此,在春节前无论多忙,人们都要抽出空来理一次发,然后就要一直等到“龙抬头”的日子了。二月二理发,俗称“剃龙头”,据说可以带来一年的好运,因此,“是日,多剃发”。

书香虫:啦啦啦……二月二过去,就到了百花盛开的季节了哦。百晓生,我真想去一睹百花争艳的盛况。

百晓生:这个简单,我带你去瞧瞧花朝节吧。

书香虫:花朝节?还有这个节日?我还真不知道!

猜你喜欢

房梁玉帝龙王
没有人不怕我
开心一刻
跟踪导练
龙王爷爷发怒了
那块糖
玉帝真的很民主?
格子龙
砍锄把
河里没有鱼王
动物QQ糖